不再發愁的母親
不再發愁的母親
柯 雲 路
幾年前,出於對青少年成長的關心,我對家庭教育做過一點研究,也出過幾本書。
此後,常常會收到一些家長來信,求教家教中的問題。
一位自稱「發愁的母親」在信中這樣寫到:
我的兒子今年12歲,是個既聰明又漂亮的孩子。可就是有一點讓人發愁,那就是在家說話,出了家門就不與任何人交流,包括老師和同學。
在幼兒園裡雖然老師說他話很少,但還是有一兩個好朋友。奇怪的是,從上學以後,兒時的朋友也不理了,班裡同學想和他玩,他也不理不睬,老師課上提問從來沒回答過,其實他不是不會,同班同學都說我的兒子在班裡考試成績總是前幾名,如果他肯說話准能當大隊長。老師也很著急,為此事多次找家長,說這麼聰明的孩子就因為不愛說話將來上不了好學校多可惜啊!我們做家長的也很著急,我也問過他為什麼會這樣,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只會說「不知道」。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現在城市的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望子成龍」的傳統觀念不僅使家長操勞,而且讓孩子很小就背上沉重的負擔。我認識的一些年輕人,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謀劃著孩子未來的成長之路。剛剛會說話,就開始識字,數數,學英語,畫畫,彈琴,等等。再大一點,就迫不及待地送到學前班,生怕孩子有一點點落後。上了小學,家長到周末還要陪著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每每看著小小的孩子背著沉重的書包風裡雨里的奔走,我常常會覺得他們挺可憐。
我認識一個小孩,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也拔尖,但有一個毛病,就是課上從不回答老師提問,即使明明知道答案,即使受到批評也不肯回答。
孩子的母親自然十分著急,帶著孩子向我請教該怎樣辦?
作為一個作家,對付孩子我還是有一點辦法的。
我先給他講了幾個小故事,然後與他一起遊戲,玩得高興了,再出幾個小謎語,當然不是很難的那種,需要稍稍動點腦筋,但最後一定能猜出結果來。聰明的孩子果然將多數謎語猜對了。在得到了我的「熱烈表揚」之後,孩子很興奮,同時也增加了對我的信任。我們開始聊天,孩子顯然不是不愛說話,而是很愛說話。這樣聊著聊著他不再戒備,之後我問,為什麼即使上課時知道答案,也不回答老師的提問時,孩子非常委屈,講出了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因為一次課堂提問時心裡有點緊張,回答時結巴了幾句,引起同學的哄堂大笑,大大傷害了他的自尊。孩子說,那次在班上「出了丑」,他擔心自己會再次出醜,所以下決心不再課堂上回答任何提問。他不能讓同學們再笑話他。
這是多麼小的小事,在課堂上結巴了幾句,引起同學不一定是惡意的笑聲。相信之後老師不會在意,小朋友也會很快忘記,但當事的孩子卻可能受到了「致命」傷害。他是那麼小的生命,就像一棵柔弱的嫩芽,在發育生長的初期,需要特別小心地呵護。這次傷害若放在大人身上可能根本算不得什麼,但落在小孩身上,卻可能成為影響終生性格的創傷。
我當即告訴孩子,你的表達能力多好,會玩遊戲,會猜謎語,還能和叔叔聊天,你多棒啊。那次課堂上的事,同學們早忘了,不信,你可問問老師!由於事先與老師有了溝通,當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找到老師的時候,老師做出很迷惑的樣子,彷彿根本不存在這件事。之後,老師與家長配合,從在課堂上最簡單的大聲朗讀課文開始,做到了就及時表揚。在表揚中讓孩子感覺到表達的樂趣,一點點恢復孩子的自信,在不久以後的班會上,孩子走到講台上大聲朗讀了自己的一篇作文,老師帶頭鼓掌。
孩子就這樣戰勝了這個小小的挫折。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發愁的母親」,告訴她孩子聰明好學,成績好,是很大的優點,家長完全用不著憂慮,要對孩子充滿信心,同時用這種信心感染孩子。要真心這樣做。同時想辦法和老師更好地溝通,孩子出現問題,一定是有原因的,要細心地找出問題的癥結,與老師一起,給孩子創造一個他感覺安全、舒暢的學習環境。
不久前,這位家長來信告訴我,她按照我的方法做了,效果非常明顯。她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著,伸手捉住了路邊飄動的柳枝,竟主動背誦了一首唐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她說,看到孩子進步,我不再發愁了,我是一個幸福的母親。
推薦閱讀:
※[朗誦練習]·我的母親獨一無二
※又逢」母親節」
※一個好母親造福五代的真實故事_吳永麟
※5歲產子 史上最匪夷所思十位母親
※母親和妻子同時掉進河裡先救誰?
TAG: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