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度數規則 - 『江恩理論交流』 - 【陽光飛狐__與財富同行】 飛狐軟體|大交易...

《易經》的度數規則

易 經

一、數字--文明的高級形式

數學是文明的高級形式,自從人類脫離混沌的古猿時代,一直到傳說中的伏曦三皇五帝時代,他們在千百萬年的生存鬥爭中不斷的創造著文明,同時他們不斷的融合吸取著外來文明的精華,這個過程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劇,就好象一條指數曲線,終於在5000至7000年前從無限遙遠的宇宙誕生時起步的生命進程中崛起,爆發了文明的禮花,人類開始認識自身了,人類開始認識了自然,人類開始有了數字的意識,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各種原始的科學,從各個學科中將其各種事物的特徵數總結起來形成了其輝煌的古代中國數學文明,而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著名的《易經》也是這個文明的一部分,漢語中"抽象"一詞的來源可能和《易經》有關,更明確的說《易經》體現了這個抽象的過程,就是從《易》的《象》中抽取出來,舍其形而取其數。

二、《易經》的度數規則

談及《易經》的度數規則,首先要討論一種簡單的數學運算和與此運算有關的漢字,這種運算方法就是我們常用的除法和乘法,我們當今所說的除法就是指用被除數除以除數並得到結果。根據目前的方法和運算工具一般都可以得到足夠精確的值,所以我們基本上不再關心有關商數和餘數和倍數的問題了。當然,在幾十年前還不是這樣,那時以前,除法還和商數、餘數、倍數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用100除以6,就是6個數一組,共分了16組,還餘下(也就是剩下)了4個數,這樣,100是被除數,6是除數,16是商數,4是餘數。反過來,以除數為基數,以商數為倍數,相乘,然後再加餘數,就會得到原來的被除數。這樣看除和乘就是互為反運算,但是我們所關心的不是乘和除的關係,也不是這個過程,我們關心的是漢字中有關這個關係的和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的名稱中的文字:除、余、剩、乘、商、倍。這幾個字十分有趣,除和余有共同的部首,說明古代除余同意,都是代表除法,除表示從總數中按定數去除,余表示剩下的數目。乘表示按定數進行倍數的積累,剩和余同意,表示把乘積分割一個一個去除而剩下的意思。這樣在乘字中增加一個刀就表示了這個意思,因為刀的功用就是分割。商這個字在除法中表示用定數分割總數得到的組數,但是,這個字又是神秘的殷商王朝的名稱,又有商人、商業、商貿(貿易),同時又有商量,商榷,智商的含義,古代五音中也有一個商就是宮、商、角、徵、羽。倍這個字和位類似,這些字都和《易經》有關,我們下面來仔細研究。我們都知道,《易經》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易經》的內容十分晦澀難懂,可以說兩千年來真正看懂它的人幾乎沒有,究其原因,我想,人們太過於重視它的文字的內容而輕視了它的六十四卦的卦圖的含義了,人們忽視了數在這本經書中的作用,而有些人也認為《易經》包含著數字和卦位的含義但是,卦位和度數的規則是什麼,這是最為費解的,這個秘密在中國文化中保存了兩千多年,這是一個千古的遺憾,然而這又十分簡單,簡單的就象加減乘除一般,《易經》用來定義文字和世界的方法就是一個除法,也就是余法,也就是商法,最後也就是用餘數和卦的位數定卦位,從而表達各種事物的特徵含義和他們文字名稱,和這些文字後來的引申(坤)意義。說它是除法,就是說,把一個自然事物的特徵數看作是被除數,64就是通用的除數,用被除數除以64,商數不計(不計在《易經》中,但是否是記在《易緯》中,還需研究)把餘數保留下來,定位在《易經》的相應卦位上,用一個字表示(這個字可以是象形字,也可以是其他的事物定位後的字的借用,用象形字命名和事物的數一致的字就是本義字。下面我們通過最具度數特點的,典型的代表《易經》度數規則的"節"卦來舉例說明這個度數規則。

(一): 節"字"的古今意義:1、 代表年節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把過年叫過節,把並把一年分為八節,我們知道一年是365.245天界於365天和366天之間,這是現代人的基本常識,如果按八分,就是45.7天,這就是所謂的"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一年分為24節氣,節就是三氣,45天,實際是46天,是366天的八分之一,是45.7天。冬至後45天或46天就是清明節。這些都是中國人的常識。《管子 形勢》中說:"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夏秋冬不更其節,古今一也。"所言中,常表示日月朔望29日之周復,而節就是說一年春、夏、秋、冬四季365、366的節度,這是十分明確先秦文獻中的證據。2、 代表骨節人體總共有206塊骨頭,包括四肢骨64+62=126和軀幹骨26+24+1=51塊和顱骨29塊。而人的手骨的指骨節數是14.而漢字中骨和節有同意,合稱骨節。 (二): 從節字的含義中抽象出來的數字從上述分析中看出,年節是366、氣節是46、骨節是206、指節是14. 這些都分別屬於上述事物的特徵數。(三): 用六十四除這些數用64除上述三個數字,可以分別得到下列結果:一歲年節366--商數為5,餘數為46.八分年節 46--商數為0,餘數為46.骨頭總數206--商數為3,餘數為14 。單手指骨個數14--商數為0,餘數為14.(四): 在《易經》六十四卦方點陣圖上確認節卦的卦位數字特徵《易經》中 ,從乾卦逆時針數到節卦,其數是14,數3 圈後繼續數14個卦位就是節卦。從乾卦順時針數到節卦,其數是46.這樣,節卦如果從乾卦開始分別按逆時針或順時針反覆圍繞數數,就會得到上述所有的數字。這和古人曾經認為《易經》是反覆圍繞而而成的《經書》的觀點一致(漢代劉熙所著《釋名》曰:"讖者,纖也,其義纖微也;緯者,圍也,反覆圍繞以成經也。"也就是老子《道德經》所云:"玄而又玄,眾妙之門"。(五): 查看節卦卦辭:《易經》第六十卦 節 水澤節 坎上兌下  節:亨。 苦節不可貞。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 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失時極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無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節卦終從節卦卦辭中的:"天地節而四時成"的《喙》辭里可以看到這和我們常識中的年節和氣節的概念一致,同時和366、46這兩個數代表的年節和氣節的數也一致,表明當時的人們已經知道,一年的天數是在365和366之間,這個數也是無須考證的 。也決非偶然 。在有關人體骨頭數目的篇章中還會看到有關骨頭的數目和節卦的關係這些都和《易經》的節卦中有:"節以制度,不傷才,不害命"明確指出意義一致,節卦中有十分明確的日常數字,所包含的366的一年天數和人體206塊骨頭的度數方法是最為典型的《易經》的讀書規則的體現。總結一下,《易經》的度數規則就是,上述所言,通過事物的特徵數除以64後的餘數,在《易經》六十四卦上定位,然後用文字命名,使事物獲得有形的文字名稱,將概念和文字結合了起來。這就是《易經》的度數方法和作用。而在老子的《道德經》的第一章便明確的指出周易的度數方法:"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意思就是同樣的數是用來說明不同的事物,同樣的卦象用來說明不同的事物,都是用旋轉的方法來計算的,(正、左)旋和(反右)向旋轉來記數,是記錄各種奇妙的事物的數的特徵正確方法 。那麼又有什麼可以說明"旋"就是"玄"呢,又就是(右反)呢左就是正呢,看看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明白了 ,在《說文》中解釋"玄"字時,其古文字為 字, 而在我國先秦文字概念中,左正右反是一個常識,因此這明確的告訴人們,從上和下不同的地方起始,可左玄可右玄,當然還可以確定起點和終點來左玄或右玄,這樣就存在六種方法可以記數。同時,"申"字在《說文》中提到過,和玄字有同形的一個字,而坤字中就有一個"申"字,這恰好符合了"玄而又玄"和"神而又玄"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的源源看來已經十分久遠了,這都和《易經》的度數方法有關。當然還有關於順和逆的問題,而順和逆的問題根源在太極圖上。其概念不同於當今的順逆時針。不能判定的就以順逆相告。同時在記數時,可以以卦記,也可以以卦和卦之間的間隙或缺口記。這便是周易記數的秘訣。 而《周易》的繫辭下傳第二章中也明確的指出了其度數功能:"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此中的"夬"就是指缺口或"夬卦",然而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規則,自古至今多少聖賢之人不能明白 終生求知不可得道,實屬千古遺憾。看看 《莊子》中記載的孔子和老子交往:(當然,也不排除莊周憑想像杜撰了這個故事,因為《莊子》中所記載的許多故事是神話,並且莊子的年代晚於孔老年代關於此點疑惑,將在儒家及孔子起源中討論。)"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臿 見老聃 。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 "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

當然孔子通過五年的研究可能已經發現了度數的規則,亦或孔子本來就知道其中的秘密,或者不願意透露,也許沒有明確得描述出來,不能使後人得知,到了漢武帝末年從孔子的房子夾壁牆中得到一部分文獻後,已經是幾百年後的事情了,後人更是摸不著頭腦,從此後這個秘密就被隱藏了起來。根據上述規則分別可以驗證下列特徵數:

1. 兌卦在八卦中從古至今一直有人的含義,《喙》辭中也有"順呼天而應呼人"的說法,而從象形文字的角度看,"兌"和"兒"字出於同源,有脫離母體的嬰兒的意思,所以從"乾"逆時針數到"兌"其數是10,用來象徵十月懷胎之意,繼續再數四圈到"兌"其數是266,恰好是正常的,胎兒從受精卵開始發育到分娩的日期,再從"坤"卦開始順時針數,數到第五圈到"兌"其數是280,而此數是婦女十月懷胎從最後一次月經開始之日到分娩之日的天數,以28天為一個月正好十個月。10 、266、280、28這些數據再當今的醫學中是是十分常見的數字,根本無須考證,而如此精確決非巧合。2. 在《禮記*曲禮》中有"百年曰期頤"的說法,那麼從"夬"卦順時針數一圈半到頤,恰好是100,這也通過周的文獻證明了此點。同時頤有朵的意思進而有卒的意思而卒周的軍事編製為100軍士。《馬王堆漢墓帛書》中有:"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的語句,而《周易》中"頤"卦中有"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的語句,再加之,頤和卒都有100的含義,由此看絕非巧合。只有一個解釋,先秦和上古時期文字具有多意的特點。 3. 孔子曾講:"五十而知天命"那麼何謂天命呢,其實天命之意在"革"卦,平常人們所言"革命"之詞,實際出自《周易》,革就是命,而從"夬"卦順時針數到革,其數是實為49,虛為50,我們知道50歲是婦女的絕經期,也就是其卵巢將不能再產生卵子了,同時現代醫學和基因遺傳學,都證明,人類的細胞的平均分裂次數是50次,這就是人類生命的天數,此數是巧合么?4. 在《禮記*曲禮》中有"三十曰壯"的說法,那麼從"坤"卦順時針數半圈到壯,其數恰好是30.5. 如果節卦之數是366,那麼183就是它的半數,請看一下"蹇"卦中有 九五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意思就是 節的中間,也就是366的一半 183,如果從"坤"卦起始,順時針數4圈到蹇,其數正好是183.6. 再看"中孚"卦,如果從"夬"卦逆時針數一圈半到"中孚",其數是140,這是280天,所謂十月懷胎期限的一半,同時"中孚"的孚意思實際就是孕的意思,而過去文史界一直認為是俘虜,看來是不對的,按我的看法,在周易中從未有過用俘虜祭祀的說法,這一點在有關生命篇中會有詳細的說明 。7. 在"訟"卦中 "九二 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按照其中的提示,從"訟"卦開始,順時針數5圈到"歸妹"卦,其數正好是300.至於是否是說打輸了官司就要將其家管理的300戶人家流放的法律,是需要考證的,但僅從其數上的和應也是對其度數方法得一個左證。8. 從陝西臨潼出土的銅車馬的輪子上可以清楚的數出,輻條數目是30 ,而《老子》講"三十輻共一轂"都說明了先秦時期的車的輪子使用30根輻條。在《周禮-冬官考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良輈環灂 , 自伏兔不至軓AE?寸 , 軓中有灂 , 謂之國輈 。 軫之方也 ,以象地也 。 蓋之圜也 , 以象天也 。 輪輻三十 ,以象日月也 。"此段描述不但更加證實了當時的輪子的輻條數目是三十,而且說明了30的數字的含義和日月有關。那麼30這個數和《周易》有關么?是的,上面講的"大壯"卦就是30之數,但這裡講的30卻說明了《周易》和29這個數的關係,請看,在"小蓄"卦中"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那麼"輿說輻"是何意思呢?實際"說"就是"脫離",掉了的意思。而30根輻條掉了一根,其數就是29.從"坤"卦開始數,到了"小蓄"卦時,其數也是29,可見古人的良心用苦。當然,僅此一點 來說明此段中的觀點或許是不夠的,那麼再來看一下"大蓄"卦中的"九二:輿說輹" 輹就是連接兩輪中間的輻條中心的部件,如果"輹"掉了,可想而知滿地都是輻條,而且其數目應當是30X2=60,而從"夬"卦順時針數到"大蓄"卦,其數是恰好是 60,由此看來,當時作《周易》的人,確實博學而用心良苦,為使他人處世容易,而大動腦筋,自己確實不容易。其聰明智慧可見一斑。9. "升"卦是很特別的卦,從字形上,可以看成是千和十的拼和而成的,再者升有遷(千)的意思也有十的意思,從文字上有遷移的意思,但在表示數上同時表達了十和一千兩個數字。"升十合也,從斗,亦象形"《說文》兩25粷謂之升《爾雅》。看《周易》六十四卦方點陣圖,從"夬"卦順時針數到"升"卦,其數是恰好是 10,表示1升10合。再從"坤"卦順時針數16圈到"升"卦,其數是恰好是1000.再從"坤"卦逆時針數到"升"卦,其數是恰好是25.一卦多數,玄而又玄確為眾妙之門啊!

觸類旁通,《周易》中有許多如此的記數方法,如 "賁--大壯"表示周的軍的編製(12500 士)"師--小蓄"表示周的師的編製(2500 士)"旅--坤"表示周的旅的編製(500 士),"大過 * 巽--兌"表示婦女年齡比50歲大一歲為51歲時已經絕經,不能懷孕的歲數。"小過"表示女子年齡為13歲比月經初朝(14歲)年齡小一歲也不能懷孕生子的歲數。"姤(遇就是大、小過中間的歲數)--坤"表示女性32歲正處於14歲和50歲中間:14+18=32 32+18=32."觀--巽"表示冬至後第105天,為清明節。"巽--井"為105+1=106 表示寒食節。"頤--履"表示女性7天的經期(由小蓄 牽復)"頤--臨"表示女性的第14天的排卵期。"頤--同人"表示第14到15天的卵子受精的時間,"頤--革"表示第15到16天中新生命的誕生的時間。"復--小蓄"代表的女性的28天生理周期和地球太陽和月亮的28宿之間的天人感應的關係。"夬--井"的"一夫(夬、塊)九井"的井田制的關係,"葵--同人"表示7,"南北之揆七同也"《國語 周書》,"乾--節"表示14 人手指的14個節紋,"節--復"表示人手的帶五甲的19個節甲紋。"觀--節"表示觀天文所得到的24節氣。"坤--解"表示從冬至起的第45天。"無妄--觀"表示的一年365天,12個月和24節氣中,太陽在地面東方升起的方向角度的12分野,(在冬至和夏至之間)"履--需"表示4 表示儒知道天地人數之人。"四曰儒,以道得民也"《周禮 太宰》"履道坦坦"《周易 履卦》。(儒家的起源)。等等,不勝枚舉,這許許多的《周易》的度數的例子,在本書的天文篇、生命醫學篇、文明篇、軍事篇以及文字篇中將會有詳細的解釋和論述。關於《易經》的起源和產生的過程,以及其度數的方法,可以通過《國語》中的一段記錄來側考一下:"天六地五,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文王質文,故天胙之以天下。"這段的意思是,天和六(上下左右前後)有關,地和五(東南西北中)有關,這些數都是比較固定的,先用天數來經綸,再用地方來緯識,經緯都不能按自然的排序說明的事物,就用文字來描述他的形象和特徵。周文王指定了文字的意義,所以以天意為準分封了天下。(當然,說周文王"質文"並不能說明《易經》就是周文王所作,文王所作的可能是《易經》中的解釋經文的《象》,同時可能增加了許多內容,說明周文王是眾多《易經》作者中的一員,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周文王肯定讀懂了《易經》,否則他是不能繼承前人的成果並發揚光大的。)通過上述的例證和大量的先秦史料,基本可以斷言,《周易》的千古度數之迷可以告破了,可以說其中許多數的準確性令人驚訝,但如果知道古人掌握這其中的知識,那麼也就不奇怪了。但這也確實說明了當時近3000年前的古代文明是多麼的輝煌發達了。這個迷破解了,問題來了,過去把《周易》看作為算卦的卜書,現在看來是無稽之談了,作為漢代以後的儒家哲學的經典,看來那些後來的大儒們讀歪了經書,現在反過來很多的先秦經典史料不得不從新考證 看來歷史需要重寫了。當然,就目前所發現的度數規則來看,缺少有關應該數多少圈,是順數還是逆數,這些都未有明確的指示,僅僅是假設應該數的圈數,然後和客觀的恆定的或先秦文獻中有記載的物象常數相比較,以相符合和的為準,應當說是缺乏十分充分的依據的,但是,如果大量的數據都不約而同的符合了,這就從另一方面證實了上古時代的這種記數方法的存在。另外,一直傳說有解釋《易經》的六種《緯書》的存在,不論真偽,說明所謂經緯天地,其實就是這種方法,所以基本可以斷定 ,《易經》中所講的各種事物的象數,也就是該數多少圈,以及正反玄向的問題應該就存在於和《易經》同源同本的《緯書》之中,《易經》度數規則的發現,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驗證所謂緯書的真偽,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

三、《太玄》的度數規則

發現了《易經》的度數規則後,《太玄》的度數規則也就不是什麼秘密了,實際就和《太玄》的名稱一樣,還是一個"玄"字,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通過不斷的圍繞《太玄》反覆旋轉,數數就會得到和文字字義一致的物象本原,用《易經》的話就是"原始要終"用《太玄》的話講就是"中始周旋",《易經》的乾--坤和《太玄》的馴--睟、彊相准,同時《太玄》也有自己獨立的門戶:中--法、應,和《易經》有所區別的是,《太玄》的首尾定位商數是九九八十一,而《易經》的商數是八八六十四,在《太玄》中最為典型的度數首名是准《易經》 "節"卦的"度",就是節卦中所說的"節以制度",不同的是,"度"的自然度數是:中-355-度,用來說明月亮曆法中,恆星月一年的天數。當然,大量的和《易經》一致的自然人類常數都是通過這種規則囊括在其中,由於篇幅限制,我們就不再重複,通過本書中眾多事例的研究,讀者會自己體會這種度數方式。

四、乾、坤--《玄易》的門戶和秩序

《周易參同契》一開始就說:"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不論是在《易經》中還是《太玄》中,乾坤都是眾多物象的自然度數的起點,所以乾、坤在《易經》有重要的地位,這種地位的含義後來被引申到了人類社會的相互關係中,形成了所謂"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尊卑觀念,同時也是封建體制中三綱五常的理論基礎,但是作為他們的本原含義,實際是出自嚴密的自然科學體系,要把自然界中紛繁複雜的各種物象,通過簡單的九宮八卦經緯到一起,缺乏嚴密的數學規則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數學規則中,位的概念就十分明朗的體現出來了,而這種"位"的概念就是後來"地位"這個概念的雛形,根據傳統的理論,確定這個位的人就是遠古聖人伏羲氏,但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個位的概念就是"秩序",在《易經》中,六十四卦卦名的相對位置是十分重要的,這個相對位置的順序就記錄在六十四卦方點陣圖中,由於相對位置的確定,所以任意兩卦之間的位差就確定了,這樣其中的數字也就確定了,如果失去這種位置,可以想像,所謂乾坤大亂,其結果就是所有的記錄著文明的文字都會失去他們的本義。同樣《太玄》中九九八十一首的順序記錄在他們的順序中,依據其中的段落順序恢復的九九八十一首園圖,同樣明確的記錄物象--數征--首名--文字之間的關係,令人欣慰的是,雖然經過千百年歲月滄桑,這種順序,也就是秩序終於完整的得以保留,使我們有機會復原這個文明起源。當今,社會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科技發達的時代,地位、秩序的概念正從封建的意識中逐漸的脫胎換骨,當今,秩序是法制、秩序是規則、道德、是先進的管理體系,是眾多科學學科的精髓、是計算機的程序,是城市的交通,網路的連接……,當我們在現代文明體驗生存的時候,我們是否會想到,這個人類文明的重要概念卻來自一個遠古的洪荒。在那遙遠的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嚴密科學的度數方法,奠定了這個概念的本質。讓我們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時常會想起哪個結繩而治的年代,紀念我們遠古的聖賢。

推薦閱讀:

與書同行 書伴人生
午安心語160721:友不在多,貴在風雨同行
同行惡意競爭,應付策略?
四月芳菲,邀陽光同行

TAG:軟體 | 交易 | 財富 | 規則 | 理論 | 交流 | 易經 | 陽光 | 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