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十四節氣 — 雨生百穀(穀雨)

二十四節氣本來是指導農民白白生產勞動的時間表

後來就成了文人騷客調戲的對象

譬如今天秒總要講的一個節氣

——穀雨

穀雨——雨生百穀

農民白白知道

這段時間下春雨

穀物嗖嗖嗖地往上長

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

氣溫回暖

陰雨綿綿

適合

小春作物收穫

大春作物生長

所以這個節骨眼

就叫「穀雨」

從小春到大春

也就是「第二春」

所以這個時候採的茶葉

叫做「二春茶」

也叫「穀雨茶」

小春與大春之間

稱為春末

春末的雨水一下

有一種樹的枝葉剛好發芽

於是這種樹就叫「椿樹」

農民白白還是很實誠的

趁著穀雨時節

種穀物、採茶、吃椿芽

日子過得小清新

然而文人騷客就不一樣了

他們吃飽了撐著愛舞文弄墨

沒吃飽閑著蛋疼又愛發牢騷

於是給節氣加上了濃重的文化色彩

下面秒總來跟大家嗅一嗅文人的雅緻

__________

節氣三候

__________

一個節氣15天

文騷們把

每5天稱為一候

共有三候

「候」就是「物候」

用物象來反應氣候特徵

說白了

就是給每個「候」找一個吉祥物


一候:萍始生(穀雨頭五天,浮萍剛開始生長)


浮萍——浮在水上,與水平行的葉子

所以「萍」字拆開來看

也是這個意思

浮萍在文騷筆下是「漂浮不定」「沒有根基」的象徵

這種悲憫的情緒

把原本快樂的穀雨節氣整沒了

穀雨作為春天的尾巴

加上陰雨不斷

「巴山夜雨漲秋池」

浮萍就浪蕩在上面

讓文騷們

很難有踏實的感覺

於是心裡弱弱的不安

有詩為證:

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劉過《柳梢青·送盧梅坡》)

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

(曹植《浮萍篇·浮萍寄清水》)

有草生碧池,無根水上盪

(馮元興《浮萍詩》)


二侯:鳴鳩拂其羽(穀雨中間五天,布谷鳥扇動翅膀)


這裡的鳩指的是布谷鳥

因為叫聲似「布穀」而得名

農民白白把「布穀」聽成了「播谷」

以為此鳥在穀雨時節

催人快點播種穀物

但是文騷們發出不屑的噓聲

在他們的神級耳朵里

聽到的不是「布穀」

也不是「播谷」

而是「胡不歸」(為傻么不回來)

秒總覺得

這耳朵有毒

其次

腦子有水

不過文騷還沒完

他們還聽出了布谷鳥聲音的凄切

認為它在催人快點回家

所以

以此鳥表示「思鄉之情」

另外

文騷也常稱布谷鳥為「子規」

意為「遊子歸來」

文騷接著腦洞大開

又把布谷鳥稱為「大杜鵑」「杜宇」「望帝」「蜀鳥」

這些個名字來自於文騷瞎掰的一個神話故事

古代蜀國有一位國君

叫做杜宇,也叫望帝

被大臣逼宮

逃到山裡面蝸居

因為心神悲痛

化作杜鵑鳥

終日啼哭

以至吐血

血化作一種花

名曰「杜鵑花」

這就是「杜鵑啼血」的典故

也叫「子規啼血」

由此可見

布谷鳥在文騷筆下是「悲涼」「哀思」的

有詩為證:

楊花落盡子規啼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杜宇聲聲,催人到曉

(黃庭堅《醉蓬萊》)

望帝春心托杜鵑

(李商隱《錦瑟》)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難》)

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王令《送春》)


三候:戴勝降於桑(穀雨最後五天,戴勝鳥落在桑樹上)


戴勝是一種髮飾

長這釀子:

戴勝——戴玉琢之華勝(頭上戴著像玉雕琢的華盛頭飾)

而戴勝鳥頭上有天然的戴勝

因而得名

這種頭飾和王母娘娘是同款

因而此鳥在文騷筆下就成了神鳥

《山海經》有雲「西王母···蓬髮戴勝」

接著文騷們繼續聯想

他們發現戴勝鳥身上毛髮金黃

酷似穿著錦襕袈裟的唐三藏

因而將此鳥稱為「山和尚」

它的物種綱目被稱為「佛法僧目」

其實農民白白

沒那麼在意這種華麗的鳥

他們在意的是

戴勝鳥落在桑樹上

桑樹上爬出了蠶寶寶

農民白白是要用戴勝鳥

告誡自己

艾瑪,該養蠶了啊,摘點桑葉養蠶哈

有詩為證:

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

能傳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歸

(賈島《題戴勝》)

青林暖雨飽桑蟲,勝雨離披濕翠紅

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訴春風

(僧守仁《戴勝》)

現在的人都不耕種了

二十四節氣就不再是農事的指揮棒了

而成了文人筆下的感懷

說真的

溫飽解決了

精神的空虛還是需要文學藝術來餵養的

向自古以來的文騷們致敬


推薦閱讀:

用最美唐詩宋詞,圖解二十四節氣之清明
驚蟄丨春天,唯有愛你和春困掩飾不住
寒露之後,做到這三件事,比吃任何東西都補!
二十四節氣,大雪節氣養生篇
節氣養生——冬至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