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八年抗戰歷程回眸 三大著名戰役永載史冊】

山西八年抗戰歷程回眸 三大著名戰役永載史冊 楊瑞武

2015-07-02 08:48

來源:太原日報

山西是抗日戰爭的華北主戰場。全面抗戰開始後,中國共產黨將八路軍的主要力量放在山西,廣泛開展游擊戰,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並配合國民政府第二戰區,與日本侵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戰士們在戰鬥勝利後歡呼。

資料圖片

鑒於山西戰略地位的重要,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劉少奇於1937年7月底到達太原,8月初在太原建立了北方局新的領導機關,領導華北地區黨的工作、統一戰線工作和群眾的抗戰動員工作。9月初,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等也到達太原,以中共代表身份,與山西地方實力派閻錫山商談八路軍入晉作戰事宜,並與劉少奇共同部署華北的抗戰。

為了加強黨對山西和華北地區抗戰的領導,劉少奇和中共北方局機關在太原加緊部署建立了中共晉察冀省委、中共晉西北省委、中共冀豫晉省委、中共晉西南省委、中共晉西省委,將中共山西工委,先是改稱中共山西省委,後又改稱為中共晉西南省委,建立了各地抗戰的核心領導。

一、山西全民抗戰總動員山西人民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初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太原為中心的抗戰動員高潮迅速在全省掀起。

早在1935年黨的瓦窯堡會議之後,中共中央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多種措施,爭取閻錫山抗日。1936年10月,由中共北方局組建的、以薄一波為書記的中共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接手改組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與閻錫山建立了一種特殊形式的統一戰線關係,取得了發動群眾抗日鬥爭的實際領導權。抗日戰爭爆發後,山西的統一戰線進一步發展。1937年8月1日,由中共組建和領導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建立,這是山西新軍的開端。9月,經中共代表周恩來向閻錫山建議成立公開的抗日統一戰線,組織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動總會)。在中共領導和八路軍支持下,犧盟會、戰地動員會和工、農、青、婦等各種抗日救國會,積極動員群眾、武裝群眾,大力開展各種抗日鬥爭,在山西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抗戰局面。

犧盟會派員到各縣,紛紛召開群眾大會,宣傳抗日和黨的統一戰線,建立了「民革會」「救亡會」「宣傳隊」等機構,利用閻錫山提出的一些進步口號,開展減租減息,動員開明地主為抗日救國捐款、捐物。各地建立了工救會、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和人民武裝,武工隊、自衛隊,山西青年決死隊9個師(旅)總兵力達7萬餘人。

二、山西主戰場國共合作抗日1937年「七七」事變不久,日軍立即在華北兵分三路對平綏、平漢、津浦三線展開進攻。其中一路沿平綏鐵路進犯,企圖待奪取大同後,再分兵攻取山西的太原和綏遠的包頭,意在採取「兩翼牽制,中央突破」的戰略,完成奪取華北五省的計劃。中國方面,全面抗戰開始之初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全國劃為五個戰區,晉察冀三省為第二戰區。1937年8月,任命閻錫山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朱德等為副司令長官,轄區總兵力約26萬人。抗戰初期,在山西境內歷經幾次大的戰役:

天鎮戰役。天鎮是雁門東部門戶、大同的前哨,保衛山西天鎮勢在必守。1937年8月下旬,閻錫山命傅作義第七集團軍第61軍禦敵。經過殊死激戰,61軍在前有勁敵,後無援軍,守險無憑的絕境中,死守天鎮十餘天,1000餘將士壯烈犧牲,在中國軍隊抗日戰爭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平型關大捷。同年9月,日軍第5師團之第21旅主力及輜重部隊由靈丘向平型關推進時,在平型關小寨至周庄段,遭到八路軍一一五師的伏擊,殲敵1000餘人,擊毀車輛100餘輛,繳獲許多彈藥和軍用物資,取得了聞名於世的平型關大捷,使日軍攻勢頓挫,成為中國軍隊抗日戰爭主動殲敵的第一個勝利。

忻口戰役。同年10月,日軍第5師團一部進犯原平,遭晉綏軍第一九六旅頑強抵抗。旅長姜玉貞為國捐軀,全旅死傷殆盡,為忻口戰役守軍布防贏得時間。戰役於10月11日打響,至11月2日,守軍被迫撤軍。經過多次慘烈的攻防戰鬥,國軍第5旅旅長鄭廷珍、第54師師長劉家騏、第9軍軍長郝夢齡壯烈殉國。據有關資料顯示,這次戰役殲敵1萬餘名,守軍傷亡超過日軍四至五倍。為配合忻口戰役,朱德、彭德懷根據毛澤東指示,指揮一一五、一二〇、一二九師在敵之兩翼開展游擊戰、伏擊戰,先後收復縣城10餘座,切斷敵後交通,斃傷日軍300餘人,擊毀敵汽車20餘輛,並夜襲陽明堡機場,燒毀敵機24架。在娘子關方面,八路軍屢次伏擊殲敵,掩護了中央軍的撤退。國軍總指揮衛立煌在其《回憶錄》中說:「八路軍把敵人幾條後路都截了,對我們忻口戰役幫了大忙」「陽明堡燒了敵二十四架飛機,是戰爭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戰的將士對八路軍表示感謝,感謝!」

三、八路軍百團大戰威名揚1939年到1940年春,日軍在誘迫國民黨投降的同時,在華北地區大肆修路築堡,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企圖分割消滅各個抗日根據地。

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戰役行動命令」,決定從8月20日開始在華北地區發動一場大規模的破擊戰。八路軍參戰部隊共105個團、20餘萬人。百團大戰從1940年8月20日晚打響到12月5日結束,戰役歷時3個半月,第一階段以正太鐵路為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第二階段拔除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的日軍據點;第三階段反擊日軍對根據地的報復「掃蕩」。在3個半月的激烈戰鬥中,八路軍共發動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投降47人、偽軍反正11845人,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150公里,車站、橋樑、隧道260餘處,繳獲各種火炮53門,長短槍支5600餘支,輕重機槍200餘挺以及其它大批軍用物資。

百團大戰的巨大勝利,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四、日寇在山西的獸行侵華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掃蕩」,實行慘無人道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罪行。山西是遭日軍大屠殺最慘重地區之一。從「七七事變」到1945年8月,日軍在山西進行了多次大規模屠殺,列舉部分如下:

1937年9月9日陽高城慘案,屠殺1000多人;

1937年9月12日陽天鎮慘案,屠殺2200多人;

1937年9月靈丘慘案,屠殺1200多人;

1937年9月28日朔縣城慘案,屠殺4000多人;

1937年7月至9月武鄉慘案,屠殺1500多人;1937年10月20日寧武城慘案,屠殺4800多人;1937年10月8日繁峙縣城慘案,屠殺2000多人;1937年10月13日忻口南懷化慘案,屠殺700多人;1938年4月13日陽城慘案,屠殺700多人;1939年11月3日五台縣慘案,屠殺400多人;1940年9月8日壽陽韓贈村大屠殺,屠殺364人;1940年11月18日昔陽西峪村慘案,屠殺386人;1941年2月18日應縣下社村慘案,屠殺1700多人;1941年3月12日絳縣裡峪慘案,屠殺500餘人;1942年5月27日浮山縣馬石山慘案,屠殺503人;尤其是1937年9月13日大同淪陷後,日軍在大同製造了14處「萬人坑」,殘害中國勞工達15.5萬餘人;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佔領期間日軍在小東門設立了關押中國戰俘的集中營,取名「太原日軍工程隊」。據資料統計,八年抗戰中,「太原工程隊」殺害我抗日軍民12萬多人。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更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文引資料:山西人民出版社《日本侵晉實錄》、《三晉烽火》、《龍城太原》系列叢書、《太原春秋》等)


推薦閱讀:

白馬山戰役 - 戰火烽煙
平型關戰役遺址
中國女星化身時尚女戰士打響戛納紅毯戰役
紅軍的主動出擊之建(寧)黎(川)泰(寧)戰役
四大戰役禍亂中東,別讓美國跑了?

TAG:山西 | 戰役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