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舜水:大哉先生,吾鄉巨哲

 ●在中國明清知識階層,朱舜水曾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鄉儒,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沒有瀟洒的行止和浪漫故事。但當清兵長驅南下之際,他一介儒生,不憚奔走,欲挽狂瀾。這種沉靜而非消極的生活態度,藏蘊著韌勁和內斂的光芒,在明清時代彰顯了異乎尋常的力量。   ●此後,他懷抱孤憤,寓日講學二十餘載,培育了無數精英。當後世的人們談論中日文化交流,不能不提及朱舜水這位有著重大影響的明末清初的餘姚人——他被尊為「日本的孔夫子」。可以說,流傳日本的朱子學、古學和水戶學,都受到了朱舜水的影響,在他的倡導下,形成了重實證、講究經世致用、倡導改革致強的思想潮流,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近日,日本常陸太田市的數位「舜水學」專家、學者來到了餘姚,他們是前來出席將於11月20日至22日舉行的中日「舜水學」研討會的。為了紀念朱舜水先生,餘姚市人民政府曾於1995年、2000年先後兩次舉辦以「舜水學」為主題的中日學術研討會。去年,餘姚市與日本常陸太田市在友好交往中,提議於今年11月朱舜水誕辰407周年之際,再次舉行中日「舜水學」研討會,以更好地推進「舜水學」與日本文化的研究,進一步提升餘姚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國內外的地位和影響。   朱舜水(1600年-1682年),出生於餘姚城內,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原名之瑜,字魯嶼,舜水是他的號。他曾組織義師抗清,失敗後避居日本講學,對日本的儒學發展影響極大,被尊為「日本的孔夫子」,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1682年卒於日本,享年82周歲,葬日本常陸久慈郡大田鄉瑞龍山麓,依明朝儀式成墳。德川光國輯《朱舜水文集》28卷,收之瑜在海外所撰文章和書札問答(國內今有中華書局版《朱舜水集》、華東師大版《朱氏舜水談綺》行世)。留於日本遺物,今存水戶彰考館。

  橫刀大海夜漫漫  朱舜水出身望族,其父正,字存之,號定寰,為總督漕運軍門。朱舜水自幼博聞強記,精研史、書、六經。20歲後,因「世道日壞,國事日非」,絕意仕進。他洞悉官場醜惡,明崇禎末兩舉徵辟,均不就;清順治元年(1644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兩次詔征授職,亦不受。朱舜水是一個深藏若虛、不好交際的人物。比如,據專家考證,朱舜水與黃宗羲曾同在舟山一年,但雙方似並不熟識,朱舜水與其他東南學者也少有交往。   1644年清軍入關後,長驅南下。為匡複社稷,朱舜水這位年輕的隱士投入到風險極大的抗清復明鬥爭中,與浙東抗清義師首領王翊相佐,以舟山為抗清根據地。清兵佔領浙江後,王翊於四明山結寨抗清,朱舜水奔走各地,聯絡義軍援翊。   1651年農曆八月十四,王翊不屈而死,朱舜水聞知後於八月十五設祭,終身廢中秋賞月。他參加了鄭成功、張煌言的北伐,往返於兩軍,親歷戰陣。   1657年,暫居越南的朱舜水想回國支持鄭成功抗清。恰巧,越南國王徵召識字者做文官,有人舉薦了朱舜水。朱舜水回國受阻,被帶進了越南王宮。在異國國王面前,朱舜水誓死不肯跪拜。差官寫了一個「拜」字命他拜,朱舜水卻大筆一揮,在「拜」字上添了一個「不」字,就是不肯拜。差官又牽著他的袖子、按著他,想強迫他跪拜,卻被他奮力掙脫。越南國王大怒,揚言要殺他。朱舜水卻說,「今日我為遵守明朝禮節而死,死而無憾。我死後,如可收屍,請題『明徵君朱某之墓』。」此舉贏得了越南國王的尊重,終於放他回國。   1659年,清兵攻克舟山,朱舜水見大勢已去,復明無望,懷抱孤憤,前往日本。當時清政府力行「留髮不留頭」,朱舜水誓死不剃髮,於是留在日本斷絕了歸路。在日本,他常面向故鄉泣血,背朝北方切齒。他自號「舜水」,「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就這樣,他開始了二十餘年的寓日講學生涯。   朱舜水到日本後,剛開始住在長崎,以他的才學德行,受到日本學者的禮遇和尊敬。日本著名學者安東守約素來仰慕朱舜水,他敬事師禮,苦心懇留;因日本幕府禁止外國人居留,安東守約四處求人,最終使日本當局為朱舜水而破了40年不留外國人的禁令。安東守約深知朱舜水長期飄零,囊空如洗,便拿出自己的一半俸祿供朱舜水使用。這份情意被傳為佳話。許多日本學者也紛紛慕名而來,投奔門下,爭當學生。1663年,朱舜水的住所被一場大火焚毀殆盡,只能寄居於皓墓寺的屋檐下。安東守約聞訊後急切萬分,撇下病危的妹妹趕往長崎,為老師另建新居。朱舜水對這位異域弟子感激不已,將不輕易給人的「知己」二字相贈。1665年,朱舜水被水戶藩主德川光國聘為賓師迎至水戶講學,德川光國打算為他建新居,他四次力辭,說:「吾藉上公眷顧,孤蹤海外,得養志守節,而保明室衣冠,感莫大焉!吾祖宗墳墓,久為發掘,每念及此,五內慘烈。若豐屋而安居,豈我志乎?」   流亡海外的朱舜水受到了日本文化界的敬重。他在東洋講學二十餘載,培育了無數精英,被尊為「日本的孔夫子」。朱舜水的弟子除安東守約外,還有德川光國、伊藤維楨、山鹿素行和大儒安積覺等。可以說,流傳日本的朱子學、古學和水戶學,都受到了朱舜水的影響,形成了重實證、講究經世致用、倡導改革致強的思想潮流,推動著日本社會的進步。日本學者誠懇地說:「天佑以還,儒學以經世治民為要道,不務空理虛論,皆舜水所賜也……不惟後來明治維新受此良好之影響,即於朱氏學說本身發揚而光大之,其功亦偉矣!」   朱舜水在日本不僅高揚儒學、標示道德,還傳去了中國的服飾、建築、飲食等方面的技藝。比如日本初造學宮,繪畫圖紙,度量尺寸,他親臨施工現場指導,事後撰《學宮圖說》。又造古祭器簋、籩等,率學生習釋奠禮,改定儀注詳明禮節。現在諸多領域的人士在從事學術研究時,都能從朱舜水那裡獲得書面借鑒。無怪乎,歷史向朱舜水頒發了「中日文化交流先驅」的榮譽稱號。他堅守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求前來探望的孫兒必須是中華炎黃子孫形象。他常寄信給國內子孫,教誨他們「農圃漁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藝,亦自不妨,惟有虜官決不為耳。」   1682年4月17日,82歲的朱舜水客死於日本江戶,首相德川光國用厚禮將他葬於日本茨城縣常陸太田市的瑞龍山德川諸侯家族墓地。作為惟一的族外人士,朱舜水先生的墓地被安排在山地的中央位置,可見他所受的尊敬。墓碑由德川光國親筆用隸書體題寫「明徵君子朱子墓」。日本學者謚他為「文恭先生」,取古言「德道博聞曰文,執事堅固曰恭」之意。   朱舜水的遺書萬古流芳,他留下的話語擲地有聲:「予不得再履漢土,一睹恢復事業。予死矣,奔赴海外數十年,未求得一師與滿虜戰,亦無顏報明社稷。自今以往,區區對皇漢之心,絕於瞑目。見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則幸矣。」   生於明清嬗代之際的朱舜水,對大明王朝至誠無息,對日本人民諄諄教誨。

  一江終古屬先生   從餘姚龍泉山公園的南大門拾級而上,進入「見賢思齊」月洞門,便可看見四先賢故里碑亭。這是餘姚人為紀念漢代嚴子陵、明代王陽明、明清之際朱舜水、黃宗羲而立。嚴子陵碑和王陽明碑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朱舜水和黃宗羲碑均建於清末。朱舜水碑亭額是「勝國賓師」,讚頌朱舜水以明朝遺民受到異邦君臣尊重的德行。聯是「東海蹈曾甘,家耄遜荒,千載斯文歸後死;南天擎獨苦,臣心如水,一江終古屬先生」,大意是:他毅然東渡日本,甘願流落異邦,貧賤守志,卻同孔子一樣肩負著保存華夏文化的重任;他像南明擎天的柱石,維護氣節的心跡像水一樣明澈可鑒,崇高的品格如江河行地,萬古長存。如此評價,朱舜水當之無愧。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梁啟超曾編寫《朱舜水年譜》,他說:「我做《朱舜水年譜》,在他死後還記了若干條,那是萬不可少的。他是明朝的遺臣,一心想驅逐滿清,後半世寄住日本,死在日本。他曾數說過,滿人不出關,他的靈柩不願回中國。他自己制好耐久不朽的靈柩,預備將來可以搬回中國。果然那靈柩的生命比滿清還長,至今尚在日本,假使我們要去搬回來,也算償了他的志願哩。我看清了這點,所以在年譜後記了太平天國的起滅和辛亥革命、宣統帝遜位。因為到了清朝覆滅,朱舜水的志願才算償了。假如這年譜在清朝做,是做不完的。假如年譜沒有譜後,是不能成佳作的。」   在研究朱舜水後,梁啟超對朱舜水如此評價:「中國儒學化為日本道德基礎,也可以說由舜水肇其端……舜水人格極為高尚嚴峻,所以日本知識階層受其感化最深……舜水以極光明俊偉的人格,極平實淵貫的學問,極誠摯和藹的感情,給日本全國人以莫大感化。德川二百年,日本整個變成儒教的國民,最大的功勞實在舜水……」   《民國文獻合集》有一篇題為「歸朱舜水之骨」的文章:「日本何以成為近世強國?由於明治維新之治。明治維新何以能順利開展?由於幕府歸政。幕府何以肯歸政?由於倒幕運動之成功。倒幕何以成功?由於朱舜水忠君學說之深入人心,故朱舜水實為日本歷史上之重要人物。」李大釗在1913年的《言治》月刊上說「先哲朱舜水,身丁亡國大痛,間關出走,飄零異域,無時不以恢復中原為念。雖至勢窮力盡,曾無灰心挫志,直至死而後已……釗生當衰季之世,愴懷故國,傾心往哲。每有感觸,輒復凄然。」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說:「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周作人在遺作《十山筆談》中說:「我這時候連帶的想起書中所記的兩件故事來。第一件是關於朱舜水的。他是明末的一個學者,明朝亡了以後他不肯投降滿清逃往日本……日本人從他求學的很多,在學術上成了所謂水戶學派。」「我所記得的是日本原公道在《先哲叢談》中所記,說舜水住日本久了,能夠說日本話,可是到了病重的時候,卻又說起他的方言,即是浙江的餘姚話,看病的弟子們都不能了解了。」   1982年,餘姚接待了日本朱舜水先生紀念會、日中文化交流協會一行。為紀念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人們在餘姚龍泉山建造「朱舜水先生紀念碑」。當年5月20日,日本代表團一行專程來到餘姚,參加紀念碑的揭幕式。碑正面是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朱舜水先生紀念碑」八字行書,碑後刻著「紀念中日文化交流之先驅朱舜水先生逝世三百周年」。碑後種有兩棵蒼松,碑前為日本友人種的兩棵柏樹,象徵中日友誼長青,以期實現朱舜水生前對兩國「千年之好」的遺願。   餘姚籍的著名作家樓適夷曾撰寫了《朱舜水先生逝世三百年獻詞》:大哉先生,吾鄉巨哲。生當季世,陽九逢厄……一介儒生,志士廣結;力挽狂瀾,奮起抗擊。跨海東流,乞師告急。扶桑流寓,江戶講席。交流文化,弘宣聖葉;胡運不盡,終老秉節。懿行殊勛,後世永式。三百周年,今逢祭日,兩國俊彥,勝會吾邑。紀念前賢,顯彰遺德。忝以後學,仰止先哲。羈身北國,適感小疾。鄉老寵召,欲行未得,舜水悠悠,龍山靄靄……   在家鄉餘姚,朱舜水作為先賢始終備受敬重。清朝年間,人們在餘姚城老西門外姚江邊為朱舜水立碑,連同嚴子陵、王陽明、黃宗羲建立「先賢故里碑亭」,解放後遷至龍泉山。   為紀念先賢朱舜水,餘姚將一所中學命名為「舜水中學」,將城區一主要道路命名為「舜水路」。還將城區一社區命名為「舜水社區」,舜水社區經常開展紀念活動,11月4日下午,舉辦題為《勝國賓師朱舜水史跡》的專題講座,吸引眾多居民群眾和史學愛好者前來聆聽。餘姚還修建有朱舜水紀念堂、舜水亭等建築。

  聚焦「舜水學」,弘揚先賢思想  11月20日至22日,在朱舜水誕辰407周年之際,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餘姚市人民政府、日本常陸太田市政府將聯合舉辦中日「舜水學」研討會,屆時將有130餘位專家學者會聚餘姚。研討內容包括:「舜水學」的現代意義、「舜水學」在日本的傳播及其影響、朱舜水的睦鄰友好思想、「舜水學」與日本「朱子學」及「陽明學」的關係、朱舜水與明遺民、朱舜水史跡研考等。   為參加此次研討會,日本安東省庵顯彰會會長立花民雄專門發來《柳河藩儒安東省庵》一文,論述朱舜水與安東省庵(即安東守約)的師生情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李甦生撰寫了《釋「舜水學」》,從「舜水學」的特點、「舜水學」的價值等方面詳加闡述。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錢明在《舜水學的意蘊與近世中日關係的反思》中認為,「舜水學」不僅反映在舜水對先哲的思想傳承上,主要還在於其傳奇生涯、學問技能、師友關係、回傳故土、中日交涉以及對日本思想文化的影響等方面。此外,還有《「舜水學」在日本的傳播及其影響》、《朱舜水與東亞文化傳播的世界》、《社會大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論朱舜水的人格特徵》等數十篇論文。   朱舜水和嚴子陵、王陽明、黃宗羲並稱為餘姚的四先賢。為了進一步弘揚先賢的思想遺產,擷取精萃,澤被後世,餘姚每年都舉辦一次以先賢思想為主題的研討會,如2006年的黃宗羲民本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年的王陽明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都在學術界引起良好反響。   (來源:寧波日報 其軍)

推薦閱讀:

事情正在起變化

TAG:先生 | 朱舜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