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的2013年中國外交 ? 政治 ? 專家專欄 ? 文庫 ?
2013年是中國新領導集體外交的開局之年,氣勢磅礴、層次豐富,形成了大國外交的新局面,鮮明地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
中國夢的提出在世界上引起廣泛反響。中國夢的提出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回應和反響,在國內,是因為其包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元素,同60多年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和改革開放前期「振興中華」的口號一樣,將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目標下,向前奮進;在國際上,與當前世界各國人民人心思定、人心思穩、人心思和、人心思善的總趨勢高度一致。中國夢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參照系,各國都應努力將自己的家園建設好,與外部世界共享和平發展,而這是美國夢給不了世界的。
義利觀和公道觀豐富了中國外交的價值體系。新型義利觀的提出,豐富了中國特色外交價值體系。我國外交一直重視義利關係的處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無私地支援支持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這是當時世界的「大義」,中國抓住了這個「大義」,為中國外交贏得了影響力和話語權,彰顯了中國的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真誠地相互支持,實現共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大義」所在,也是新型義利觀的時代特徵之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有世界上更多國家更多人口實現了發展,而不是少數國家和人口獨享發展成果,世界才能真正朝和諧共生的方向邁進。2013年中國外交還重視在國際上講「公道」觀。沒有公道,哪來人道?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堅持「公道」,和有關國家一起努力,避免了出現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當前國際政治風氣不正,歪理邪說盛行,未來誰能為國際政治樹立正的新風,誰就擁有更大的軟實力。
外交話語貼心貼民,展示了中國式軟實力的影響。今年的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強調要打造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構建我國外交話語體系,不能盲目與西方的話語體系接軌,說到底就是用中國話講中國外交的價值觀理念、世界觀體系、實踐觀特點。2013年的中國外交話語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習近平主席在坦尚尼亞的演講,短短30分鐘贏得了數十次掌聲,是對我們在發展中非關係中落實「真、實、親、誠」理念從心底里產生的共鳴,展示了中國式軟實力的魅力所在。美國式軟實力是什麼?很大程度上靠對外輸出美式自由民主制度。中國式軟實力靠的是交心、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寓義理於故事和事實之中。在周邊外交工作會議中,提出了中國與周邊國家「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的演講中,提出互聯互通的「五通」理念,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些外交話語體現了漢語的自信,展現了漢語的魅力。
大國、發展中國家、周邊外交、國際組織布局完整。今年中國外交從中俄關係開始,從大國、發展中國家、多邊組織再回到年底的周邊外交工作會議,為未來十年中國外交完成了戰略布局,形成了大國外交的新格局。新型大國關係,大小規模不同的國家間關係,「真、實、親、誠」的發展中國家外交,「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為中國與不同類型國家發展關係提供了新指針。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保持與傳統多邊國際機制關係的同時,開始更為重視發揮在新興多邊國際機制中的影響,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博鰲亞洲論壇、金磚國家首腦會議機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制中積極作為,正在成為推動國際體系向公正、有序、包容、共生的新型國際體系方向發展的重要力量。
外交和經濟統籌配合,共同服務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互聯互通」是2013年中國經濟外交的關鍵詞。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具備的經濟優勢,正在轉化到外交能力建設層面。中國的經濟外交在海洋和內陸兩頭齊頭並進,分別提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以及若干經濟走廊設想,在構建互聯互通的中國式地區經濟一體化設想中,金融和基礎設施投資正在為國家外交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外交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傳統理念,正在轉變為外交和經濟統籌配合,共同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
外交體制機制建設助力中國夢的實現。外交的集中化管理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加強黨在新時期對外交工作的領導作用,是中國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根本政治保障。外交的集中化管理需要加強外交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當前國際形勢發生著深刻複雜的變化,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互動規律出現新特點,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將對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和法律體系進行統籌和整合,更高效地應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安全形勢。另外,已經形成或者需要調整的與國家大外交格局相關的外宣體制機制、海洋權益維護體制機制、海外權益維護體制機制、援助發展體制機制、外交和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等,也成為當前中國外交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
(作者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
推薦閱讀:
※專家:人體迫切想吃某種食物或疾病預警
※《一錘定音》的蔡國聲如何成為古董專家的?
※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
※96歲醫學專家分享養生秘笈
※第1433篇 興隆溝紅山文化整身陶人專家座談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