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厚、肚子大、頭暈是痰濕重,小心腦中風!
點擊「箭頭所指處」可快速關注
微信號:xueweitu999
導讀:痰濕體質的形成與生活方式關係最為密切,多發於生活富足、缺乏運動的人。這裡的痰指水液代謝過程不暢通而產生的廢物,隨著氣血的運行流竄全身,位置不定,引起許多疾病。
痰濕,
指人的體質的一種癥狀。
亦稱為遲冷質,
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
點擊播放GIF/153K
一
痰濕體質的主要表現
痰濕體質是指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易引起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水濕停聚,聚濕成痰而成痰濕內蘊表現。
痰濕體質的常見表現:
1、體形肥胖、肚子大,面色不好
體形肥胖,腹部肥滿而鬆軟,四肢浮腫,按之凹陷,性格比較溫和,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睏倦,面少血色,白中常發青,且少光澤
2、舌頭
舌體胖大,苔滑膩,舌苔白膩或甜,舌邊常有齒印成排
3、口手和腳
口中粘膩,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後皮膚多涼,頭身重困
4、身體及睡眠
人體好倦縮,手足冰涼,胸悶,痰多,容易睏倦,有關節酸痛、肌膚麻木、腸胃不適
5、脈象:
脈濡而滑
點擊播放GIF/40K
6、大小便
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尤其是早晨大便急,一瀉為快,一夜三四次小便,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
7、發病傾向
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對梅雨及濕重環境適應力差。應以燥濕化痰為治療大法,平素注意調護改善痰濕體質防止痰濕病證發生。
8、痰濕體質的心理特質
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懶動、嗜睡
9、痰濕體質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不耐受風邪、寒邪
二
痰濕會引起頭暈嗎?
1.痰濕蘊肺
證候:咳嗽反覆發作,痰多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體倦,舌苔白膩,脈濡滑。治則:燥濕化痰、溫肺降逆。主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常用藥:陳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等。
2.痰濕中阻
證候:腹部痞塞不舒,進食尤甚,胸悶,頭暈目眩,身重睏倦,噁心嘔吐,胃納獃滯,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實,舌苔厚膩,脈沉滑。治則: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方:二陳平胃散。常用藥:陳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蒼朮等。
3.痰濕蒙竅(痰蒙清竅)
證候:頭重昏蒙,胸悶噁心,嘔吐痰涎,食少多睡睏乏,舌苔厚膩,脈沉滑。治則: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風。主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常用藥:白朮、天麻、陳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痰濕體質證癥狀表現多端,治療大法當燥濕化痰。
通過上述我們知道痰濕會引起頭暈,而且還會對身體造成一系統的影響。
三
痰濕體質容易引發腦中風!
在大家的了解與認識中,痰濕體質最容易引發的,也是我們最要小心的,就是糖尿病!除了糖尿病,痰濕體質還容易患上什麼病呢?
痰濕體質容易引發腦中風!本身痰濕體質的血液循環就是緩慢的,如果再碰到特殊的生理狀況,比如睡眠狀態下,氣溫驟降,加重了血液運行的緩慢程度,就有可能導致腦血管出現堵塞,第二天起來一側身體不能動了,這就是腦血栓的形成。
還有一種可能,痰濕體質會導致膽固醇、血脂附著在血管壁上,血管壁通道變窄,彈性減弱,當我們情緒過於激動,大喜大悲,血液突然往頭上涌,腦血管就有可能突然崩裂。這就是腦出血的形成。因此,痰濕體質是最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體質類型。
四
中醫認為痰濕體質與腦中風的關係
《素問? 通評虛實論》中就指出:「 消癉仆擊, 偏枯痿厥, 氣逆發滿, 甘肥貴人,則膏之疾也。」強調「 甘肥貴人」 是極其易發的人群。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中有:「凡人體肥有風,肉厚則不得外泄,喜為熱目中黃」的記載。金元時代的許多醫家,對中風的病因病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發展,並且也注意到肥胖體質對中風病的影響, 劉完素曰:「 所謂肥人多中風者, 蓋人之肥瘦, 由血氣虛實使之然也。....故血實氣虛則肥…或言肥人多中風,由氣虛,非也。所謂腠理緻密而多郁滯,氣血難以通利,若陽熱又甚而鬱結,故卒中也。」進一步指出了肥胖者有氣血瘀滯的潛在病理基礎,在內外因的誘發下易發中風。
李東垣在《醫學發明.中風有三》中曰:「中風者, 非外來風邪, 乃本氣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 氣衰者多有此疾, 壯歲之際無有也, 若肥盛則間有之, 亦形盛氣衰也。」認為肥胖人形盛氣衰者是中風病的易患之人, 這在當時來說無疑是一次突破。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風》中開篇即講「肥白人多濕,』並且說:「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次養血行血。可以說, 朱丹溪是最早論述肥胖人痰濕體質與中風具有相關性的人。
清代沈金鰲所著的《雜病源流犀燭.中風源流》, 從體質的角度對肥胖人與中風作了闡述: 「肥人多中風, 河間日: 人肥則腠理緻密而多郁滯, 氣血難以通利, 故多卒中也。」 綜觀歷代醫家的論述,所記載或轉載的有關中風文獻中絕大部分談及中風與肥胖體質的關係,可見「肥人多痰濕、善病中風」的觀點, 是歷代醫家長期臨床實踐的經驗總結。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認識到體質在發病中的關鍵作用而提出有名的體質學說,儘管表述不同,但對體質的特殊地位及對體質與疾病的易感性,傳變,轉歸的相互聯繫形成了相對統一的觀點,在體質分型上大致分為九種,痰濕質就是其中的一種分型。
五
健脾補腎祛濕氣
痰濕體質主要成因為先天遺傳與後天修為,還有環境,醫源性或某些疾病的影響。痰濕體質諸癥狀皆由痰濁內盛引起。脾腎運化失健,水液代謝失常而使痰濕內蘊,氣機阻滯。而這正是產生中風的基礎。故治痰當以健脾補腎為本。
1、中藥調理:
二陳湯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兼以行氣健脾,標本兼顧;辛散溫燥之中又寓酸斂收攝,散不傷正,斂不留邪。適用於痰濕體質各種疾病治療與調理。
半夏白朮天麻湯 功效:溫涼並濟,補泄兼施,補脾燥濕,化痰熄風。痰濕體質之痰向上走(眩暈,噁心,嘔吐等)適用之。
痰濕體質常兼夾氣虛,故脾虛濕盛者也可用參苓白朮散,其有益氣健脾祛濕之功。痰濕質肥胖者還可加入升清醒脾之荷葉,蒼朮等;痰濁阻肺者,可用三子養親湯,方中萊菔子,白芥子,蘇子不但化痰肅肺,且亦能降脂減肥,也可加入冬瓜仁化痰,改善痰濕體質;對水濁內留者可用澤瀉,茯苓祛濕利濁。
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要仔細觀察痰瘀互夾之證,痰濕粘滯,阻滯氣機,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結,故在調治時應當兼以活血,酌加活血化瘀之葯。b濕為陰邪,其性粘滯,宜溫化通陽,根據需要可酌加桂枝,厚朴,乾薑以及補陽之品,但須防止溫熱太過,水液煎灼,化熱生變。c痰濕體質飲食宜清淡為主,少用滋膩肥甘之物,用藥亦是如此,甘酸柔潤之葯,亦能滯濕生痰,應當慎用。
2、經絡調理
經脈以胃經,膀胱經,任脈,肺經,肝經為主。胃經可治療脾胃系疾患,調理脾胃,燥濕化痰。膀胱經及任脈為背俞穴和募穴所在之處,可治療相應臟腑疾患。肝經的疏泄功能可以調暢氣機,協助脾胃之氣的升降。肺經之穴可通調水道,助津液之運化而不致內停成痰飲。穴位可取中脘,神闕,關元,肺俞,肝俞,脾俞,足三里,豐隆,期門,太沖等,根據不同病情可隨症加減。
中風後患者除了本病基本針灸處方(內關、人中、委中、足三里、三陰交等),可適當酌加以上穴位調理。
3、痰濕質養生及對中風病的預防
體質稟承於先天,得養於後天,後天修為很重要。
4、精神調攝
預防中風病的發生,精神調攝最為重要。適當增加社會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合理安排休閑活動,以舒暢情志,調暢氣機。
5、 飲食調養
飲食要有節制,少量多餐,痰濕質忌暴飲暴食及進食過快,飲食宜清淡,少鹽少脂,多食蔬菜。應適當攝取健脾祛濕之物,可選赤小豆、扁豆、薏米、淮山、蘿蔔、冬瓜、竹筍等。
6、 起居養生
多進行戶外活動,經常曬太陽,避免受寒淋雨,保持居室乾燥。養成早睡早起,晨起鍛煉的習慣,定期檢查血脂、血糖、血壓等。
7、 運動鍛煉
痰濕質要加強機體物質代謝過程,應當做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極拳及舞蹈等。做到「形勞而不倦」,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通過上述措施,調整和改善痰濕體質,提高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預防中風病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
存下來
傳出去,讓身邊人知道更多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哦
推薦閱讀:
※中醫教你:腦供血不足、頭重頭暈,一個穴位每天轉一轉、按一按,快速緩解
※晨起頭暈、睏倦試試按摩四穴位
※站起時頭暈 小心低血壓
※你是否為失眠頭暈頭痛困擾?看看耳穴簡單有效的療法(一)
※電腦的頭暈目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