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說辨謀略》最精華的大謀略「婧女巧言救父親」學習收藏
說辨謀略
淳于髡亡鵠請罪
以博學著稱的淳于髡,是戰國時齊國有名的謀士,被齊威王任為大夫。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多次在出使
別國時成功地維護了齊國的威望,為齊國立下大功。
有一次,齊王得到了一隻珍貴的鵠鳥,命令淳于髡將這隻鵠鳥獻給楚王,以利兩國邦交。從齊國的都城到楚
國的都城,路途十分遙遠,要長途跋涉一個月,不但異常辛苦,而且鵠鳥非常嬌貴,萬一途中死了或是逃跑了可
是要被治罪的。這是一樁不簡單的事情,但他還是承擔了這項任務。
誰知淳于髡剛一走出齊國都城,就不小心把鵠放跑了,他的幾個隨從都驚惶失措,以為這次一定活不成了。
可是淳于髡卻沒有慌亂,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繼續提著空鳥籠往楚國去。他來到楚國都城,晉見楚王,將空鳥籠
獻上後恭敬地說道:「我奉齊王之命前來獻鵠,可是途中過一條河,我看鵠口渴想要喝水,便打開籠子把它放出
飲水,沒想到它卻一去不再回頭。這是我的失職,我願意以死謝罪。不過,我擔心人家說您為了一隻鳥而使一位
士人自殺,害您背負不仁的惡名,所以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又想再買一隻相似之鳥來代替,但這樣既欺騙了我國
的齊王,又侮辱了您楚王,這樣做也不妥。我更想逃往他國,可是這樣雖然能保全自身,但會影響兩國的友好關
系。為此,我心甘情願地前來接受任何懲罰。」
楚王聽完了他的話,對他的誠實非常感動,讚賞他有膽有識,不但沒有責難他,反而對他給以重賞。
大謀略:犯了錯誤並不可怕,真誠坦率地承認錯誤比虛偽的隱瞞欺騙更能獲得別人的諒解。
拋磚引玉諫宣王
齊宣王下令修建一座佔地超過一百畝,大堂上要設置三百座門的宮殿,一連修建了三年都沒有能夠成功。
絕大多數的大臣都不敢勸阻,只有春居對此憂心忡忡,總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勸諫齊宣王。
有一天,齊宣王和大臣們談論君主的賢明問題。春居趁機問他:「楚王拋棄了先王的禮樂,音樂也因此而
變得輕浮了,您說楚王能算賢明的君主嗎?」
「當然不能算!」齊宣王不假思索的就作出了回答。
春居又問:「楚國所謂的賢臣數以百計,卻沒有為此而勸諫楚王。您說,楚國有算得上賢臣的人嗎?」
「當然沒有!」 齊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
春居順水推舟又接著問:「現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宮室,佔地超過了百畝,堂上還要設置三百座門,這樣
豪華的大宮室一連修了三年都沒完工。大臣中沒有人敢勸阻。請問,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擁有賢臣嗎?」
齊宣王面帶羞愧之色,遲疑了一下,說:「當然也沒有!」
春居拱手說:「那好!請允許我離開吧!」說完就頭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
齊宣王愣了一下,馬上追上去說:「春子!春子!請您回來!為什麼這麼晚才勸阻我呢?」
齊宣王把春居召回來後,又趕緊召來記事的史官,對他說:「馬上記載下來!我不賢德,喜歡建大宮室。春
子勸諫了我。」
最後齊宣王下令停止了這項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
大謀略:對位高權重的人進行勸諫,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順勢勸諫,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求何奢啟齊王
威王八年,楚國大舉進犯齊國。齊王派淳于髡去趙國請救兵,攜帶黃金一百斤,車馬十輛作為出兵的交換條
件。
淳于髡接到大王的口諭之後仰天大笑,齊王莫名其妙,問道:「你嫌東西少了嗎?」
淳于髡忍住笑回答:「哪敢嫌少!」
齊王追問:「那你笑是什麼意思?」
淳于髡回答道:「臣想起今早遇到一個人的可笑行為,故覺得想笑,絕無嘲笑王上之意。」
齊王問道:「今早有什麼可笑的事發生,給寡人講講。」
淳于髡回答:「臣今天早上在上朝的路上,經過田野,看見有一個農夫跪在路旁祭田,他舉著一隻小豬腳爪
,端著一鍾水酒,嘴裡振振有詞地祝願說:『土地爺啊,求你保佑,讓我五穀滿倉,豬牛滿圈,金銀滿箱,兒孫
滿堂!』我見他手裡拿的這麼微薄,嘴裡要求卻那麼奢厚,所以越想越好笑。」
齊威王聽了很慚愧,便增加了黃金一千鎰,白玉十對,車馬百輛。讓淳于髡帶著這些東西到趙國求救。
趙王看到這些東西後,立即撥給齊國精兵十萬,戰車千輛星夜趕來齊國解圍。楚國得到消息,連忙星夜撤兵
回國。
大謀略:奉獻的少就不能幻想獲取巨大的收穫。只有多付出,才能獲取高回報。
鄒忌以美論得失
公元前378年,齊威王即位,據說他不理朝政已經有九年了。
一天,—個叫鄒忌的人被他叫去為他彈琴。鄒忌只是一味地談論樂理,就是不奏曲。齊威王顯得很不高興,
他陰沉著臉說:「您的樂理說到我的心坎里了,但只知道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著為
我彈奏一曲吧。」
鄒忌說:「臣以彈琴為生計,當然要盡心研究彈琴的技法;而對大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治國,因此您應
該好好研究一下治國大計。我撫琴不彈,就沒法使您樂意,怪不得齊人瞧見大王拿著齊國的大琴,九年來沒彈過
—回,都不樂意呢!」
齊威王非常驚訝,和他談論治國之道,鄒忌說得十分深刻。於是齊威王拜他為相國,協助自己管理國家。
這天早晨,面容漂亮、身材修長的鄒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了照鏡子後問妻子說:「城北的徐公和我
相比,誰更美呢?」
妻子說:「徐公怎麼能和你相比呢?」
鄒忌想: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自己怎麼會有他美呢?
他又問妾說:「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誰更美呢?」
妾說:「徐公沒有您美!」
白天來了位客人,鄒忌又向他問了同一個問題。
那客人恭恭敬敬地說:「徐公的確沒有您美。」
第二天,剛好徐公登門拜訪,鄒忌張大眼睛仔細地看了他一番,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他美。晚上,他躺在
床上想了很久,最後終於明白了:「妻子說我比徐公美,是偏袒我;妾說我比徐公美,是怕我;客人說我比徐公
美,是想從我這裡得到好處。」
於是,鄒忌上朝對齊王說:「和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臣確實沒有他美,但臣的妻子偏袒我,臣的小妾怕我
,臣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都說我要美於徐公,根據這件事,我又聯想到另一件事。朝里的大臣,沒有不偏護
大王您的;宮中的宮女,沒有不怕大王您的;齊國四境之內的人,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可見,大王所受
的蒙蔽是多麼大呀!」
齊威王聽了鄒忌巧妙地勸諫,認為很有道理,就下令說:「以後,無論是誰,能在大庭廣眾中非議我的,
只要讓我知道,就可得下等的賞賜;能用書面文字批評我的過失的,可以得中等的賞賜;凡是能當面指責我過失
的,可以得最上等的賞賜。」
這道命令頒布後不久,文武百官紛紛上朝來向齊威王提出很多意見,齊威王合理地接受這些建議,努力改正
自己的不足之處。一年之後,大家都覺得提不出什麼意見了。齊國因此漸漸強盛起來。
大謀略:直接指出統治者的過失是不容易被統治者所接受的。不如採取委婉的勸諫方式,通過一個事物間接
地指出統治者的過失,這樣,往往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晏子論踴貴屨賤
公元前五四八年,齊景公在位,刑法相當殘酷,動輒就把人的雙腳砍掉,這種刑法在那個時候叫「刖足。」
它是專門為懲罰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設的刑法。
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職業:專門做假腳出售,古代稱之為賣踴(踴,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見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換一換住所,對他說:「先生是我國的宰相,位及人臣,當朝文武的
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場,又狹小,又嘈雜,塵土飛揚,不能居住,就連一個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
大,不如寡人再賜你一所既清靜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辭說;「正因為臣乃是當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應該以身作則,其他官員才能效仿。如果臣先
住大宅、買良田,試問天下人還怎麼去以臣為楷模?這樣奢侈風氣會愈演愈烈,不僅耗費國庫錢財,也會增加百
姓負擔。再者,這裡是我父親住過的地方,臣父原來也是宰相,臣的功德遠不及先父,這間住宅對我來說已經夠
奢華的了。再說,家近市場,早晚買東西方便,對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著說:「既然先生住在市場旁邊,相必應該知道市場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價的貴賤嗎?」
「當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麼什麼東西賣得貴,什麼東西賣得便宜呢?」
「貴賤嘛,」晏子答道,「假腳供不應求,天天漲價,鞋子賣不出去,天天跌價。」
景公聽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後來,齊國就不再濫用砍腳的酷刑了。
大謀略:有時候採用對比手法,引起對方注意,雖然沒有直接點明主題,卻更深刻地揭示了本質,收到了更
好的效果。
婧女巧言救父親
齊景公平時十分喜愛一棵大槐樹,常常在樹下吟詩觀賞,留連徘徊。
但是這棵大槐樹生長在宮牆外邊的集市路口,經常有來來往往的路人經過。為了避免大槐樹受到破壞,一天
,齊景公指令下屬派人日夜守護大槐樹,還在樹旁豎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告示:「碰撞槐樹的受刑,損壞槐
樹的處死。」
從此,齊國京城的人每次路過大槐樹都會遠遠地繞開,只敢遠遠地朝大槐樹觀望,生怕不小心觸犯了景公頒
布的刑法,遭受刑罰。
一次,有個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搖搖晃晃走過大槐樹,恰巧看樹人坐在樹下打瞌睡,一時疏忽了。衍酒勁上
來了,步履蹣跚地走著,一不留神腳下一絆撞到樹榦上,碰傷了一小塊樹皮。
齊景公聽說此事後,大發雷霆,立即傳令將衍逮捕,要將他處死。
衍突遭大難,女兒婧想到親愛的父親即將遭遇的悲慘境遇,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來到相國的官府里,拜
見晏子。
晏子見她面色灰敗,神情憔悴,覺得很奇怪,心想:這個小女孩年紀輕輕,怎麼愁容滿面,看起來有滿腹
心事啊?便問道:「婧啊,你有什麼事?」
婧女緩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個城市平民。這兩年,他覺得我們國家風雨失調,糧食歉收,
百姓生活艱難,心裡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虔誠地祈禱神靈能保佑我們國家連年豐收,國富
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一不小心損傷了大王心愛的大槐樹,觸犯了刑法。現在大王要處死我爸爸
,這樣我就成為孤兒。我個人受點委屈倒是小事,可是大人您想一想,要是大王真的這樣做,不但會有損於國家
法制的尊嚴,也會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別國的人聽了,不就會嗤笑我們齊國制訂法律,看重樹而看輕人,愛樹而
害人嗎?」
晏子聽了,不住地點頭,連聲喝彩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驅車直往王宮,拜見齊王,勸
諫道:「身為一國之君,是應該與民同樂,與民同憂的。可是現在您因為個人的喜好,就宣布『觸犯槐樹的受刑
,損害槐樹的人處死』,這個刑罰是不夠恰當的,它傷害了人民,會給天下人嗤笑的呀!」
齊王恍然大悟,當即下令赦免衍,撤銷護樹人員,取下告示木牌。
齊國京城的百姓紛紛翹起大拇指,讚揚婧說:「婧女小小年紀真是了不起啊!她既拯救了父親的生命,又幫
助國家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大謀略:遇到危急時刻,聰明的人不會盲目地驚惶失措,而是會搜尋一切自救的辦法。
讓臣與忠臣同列
齊景公在海上遊樂,非常快活,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去,身旁大臣看到後,紛紛勸諫應以國事為重。景公聽
得多了,不勝其煩,馬上命令左右的人說:「哪一個先說要回去的,一定處死,決不寬貸。」
大臣顏蠍走進來勸諫說:「君王喜歡在海上遊樂,六個月了還不回去,假使沒有人出來統理國家,國內一
片混亂,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這種海上游的樂趣呢?」
景公見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裡,頓時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顏蠍毫不畏懼,再走上前,按住衣
服站在那兒等著,說:「君王為什麼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龍逢(或作逄),商紂殺王子比干;君王的賢能,與桀
、紂兩人不同;我的才幹,也與關龍逢、比干二人不同。君王為什麼不砍殺我,好讓我加入他們二人之中,不也
是很好嗎?」
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轉天就啟程回國了,路上就聽說國人計劃奪取政權。景公快馬加鞭,飛速趕
回朝中,及時平息了叛亂。
大謀略:瞅准關鍵,適當的勸告可以成功達到勸阻別人的目的。
變換角色得尊敬
春秋時,鴟夷子皮一直在田成子的門下做隨從。田成子離開齊國到燕國,子皮背著符信跟隨在後,來到望邑
後,子皮問他:「你聽說過干水溝里的蛇的故事嗎?干水溝里的蛇,準備換一個新居,有小蛇對大蛇說:『你走
在我前面,我跟在你後邊,人們看見我們是遊動的蛇,一定不會饒了你,不如我們相互糾纏,你背著我,這樣人
們一定會把我奉為神君。』現在我外表醜陋而您卻很漂亮,要是您作為我的使者,人們一定會認為您是一個有萬
輛兵車的大國國卿。您要是作為我的主人,人們會以為您最多不過是一個有千輛兵車的小國君主。這樣看來,您
還不如裝作我的舍人。」
田成子因此背著符信跟在鴟夷子皮後面。到了客舍,客舍的主人果然很恭敬地招待他們,賞給他們酒食。
大謀略:要把問題放到多個角度去思考,這個角度不行,換個角度也許就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莊子喻諫楚莊王
春秋時期,繼齊桓公、晉文公稱霸諸侯以後,楚莊王取得了諸侯霸主的地位。
但是他不滿足,想要趁著越國衰弱之機,出兵討伐,進一步實現統一天下的野心,楚國的文武百官感到現
在楚國的國力已經和以前相差的太遠了:對外連年不斷發兵征討,軍隊疲勞,百姓睏倦,這與庄王初為諸侯霸主
的時候相比,已經相差很遠了;國內各地的百姓不滿楚莊王的統治,紛紛揭竿而起,官府已無力鎮壓。在這種自
顧不暇,束手無策之際,再去攻打越國,是很危險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莊王,怕丟掉烏紗帽,誰都不敢對
楚莊王進諫。
這時,有一位姓庄的大夫,國人都很尊敬他,因為他在國人眼裡是一位聰明的有識之士,都稱他為莊子。
他為了楚國的長遠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勸諫楚莊王。
莊子對楚莊王說:「大王要發兵討伐越國,這是為什麼呢?」
楚莊王說:「越國是我國的鄰國,我們不主動出兵攻打他們,他們也要出兵攻打我們。所以寡人決定討伐
越國。」
莊子又問:「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兵討伐呢?」
楚莊王說:「現在越國政治昏亂,兵力疲弱。」
莊子說:「我很愚昧,對這件事很擔心。」
楚莊王說:「你擔心什麼?」
莊子說:「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樣,能看到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眼睫毛。」
楚莊王奇怪地問:「這話怎麼講?」
莊子回答說:「大王的軍隊,自從被秦國、晉國打敗,喪失了幾百里地的國土,這說明楚國的兵力疲弱;
庄躋在國內造反,官府卻無力平亂,這說明楚國的政治昏亂。大王的政治昏亂、兵力疲弱,並不在越國之下。可
是大王卻要討伐越國。這不說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見睫毛一樣,看不見自己的弱點。大王您說是不是?」
楚莊王聽了「目不見睫」的寓言,就放棄了討伐越國的打算。
大謀略:「敗,莫敗於不自知。」認識自己能力的能力,認識自我,把握自我,不做超乎自身能力外的事,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優孟諫貴馬賤人
楚莊王(公元前613左右) 酷愛養馬,把那些最心愛的馬,給它穿五彩艷麗的錦衣,給它住金碧輝煌的廳堂,
給它睡設有帷幕的床,給他吃美味的棗肉。馬卻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
楚王命令全體大臣致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他不要這樣
搞,楚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通令:「誰敢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了,闖進王宮就嚎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麼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
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有什麼事辦不到的呢?卻只用一個大夫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象話
。應使用國王的葬禮才對啊!」
楚莊王問:「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
優孟回答:「臣建議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弱
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面敲鑼開道,讓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後面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
,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謐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
,而把馬看得最貴重。」
楚王這時終於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
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事情好辦,依臣之見,請大王就以六畜來埋葬它,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槨,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
,用姜棗作調理,下面鋪上木蘭樹的皮,用粳米為祭品,用大火燉煮,埋葬在人的肚腸中。」
於是庄王就派人把馬交給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說:「不要讓天下人聽到貴馬賤人的事。」
大謀略:對人做思想工作,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哪種方式最易使對方接受就採用哪種方式。而「將欲廢之
,必固興之」,這一樸素的辯證法觀點,是首先值得考慮的。
小卒巧言救趙王
趙王武臣派韓廣到燕國,燕國人就立韓廣為燕王。趙王聯合張耳、陳余向北攻打到燕國地界。
一次趙王外出時,被燕國軍隊捉住了。燕將把趙王囚禁起來,要趙國分一半土地給他,才肯歸還趙王。趙國
十次派使者去談判,都被燕將殺了,張耳和陳余急得無計可施。有一個干粗雜活的小卒辭別同屋的人說:「我替
他們去說服燕將,然後和趙王一起回來。」大家聽了他的話都覺得可笑,一個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
了。
這人來到燕軍的營寨,問燕將說:「你知道我來幹什麼?」
「你想得到趙王。」
「你知道張耳和陳余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都是賢德之人。」
「你聽說他們有什麼打算嗎?」
「想得到趙王。」
小卒笑著說到:「你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打算。武臣、張耳和陳餘三人,輕而易舉就攻下了趙國幾十座城
,其實每個人都想南面稱王,誰願意一輩子做別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麼能同日而語?他們
主要是擔心天下大勢剛剛穩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稱王。因此暫時按照長幼順序,先讓武臣做王,以便穩定趙
國的人心。現在趙國已經安定,這兩個人早就打算把趙國分開,各自稱王,只是時機尚未成熟。現在你們抓住了
趙王,這兩個人名義上是要救趙王,實際上是希望燕國把他殺掉,然後他們好把趙國一分為二,各自為王。你想
,一個趙王尚且輕視燕國,等這兩位賢王互相配合,來追討謀害趙王的罪過時,燕國不是要被滅掉了嗎?」
燕將覺得他說得對,就放了趙王,這個小卒駕著馬車和趙王一起回到趙國。
大謀略:想要勸服某人,投其所好是很重要的一點,讓對方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他自然會同意你的觀點。
屠戶拒娶丑公主
齊國有一個殺牛的屠戶,單名叫做吐。由於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姓氏,因此都直呼他為屠牛吐,原是一位市井
小民而已。
一天,齊王置辦了豐厚的嫁妝,要將膝下一位公主許配給他。但屠牛吐卻借口有病婉言謝絕了這門親事。他
的朋友覺得他太有些匪夷所思了,便責備他說:「你就打算在這又腥又臭的店裡苦一輩子了嗎?為什麼要謝絕這
門求之不得的親事呢?」
屠牛吐回答朋友說:「齊王的女兒長得很醜。」
「你怎麼知道的?」
「憑我屠夫賣肉的經驗就可以知道。」
他的朋友更加莫名其妙,問道:「此話怎講呀?」
屠牛吐說:「就拿我的牛肉來講吧,如果我的牛肉是好肉,大家搶著要;若是臭肉,再多奉送些骨頭,還是
沒人要買呢!現在齊王辦了豐厚的嫁妝,要把女兒嫁給我這個屠戶,正是由於他女兒丑的緣故啊。」
他的朋友後來親眼看到了那位公主,果然是奇醜無比,讓人望而生畏。
大謀略:以自身的經驗洞悉問題,做好心理準備,並估計到危機的可能性,才能隨機應變做出相應的處置。
夜郎自大終毀國
齊王派大軍進攻宋國。消息傳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裡,他不大相信這是事實,便派人去偵察齊軍到了什
么地方。
時間不大,派去的人回來稟報:「齊軍已經越過了邊境。全國上下,人心浮動。」
左右近臣都對宋康王說:「這完全是俗話所說的『肉自己生出蛆蟲』啊!憑著宋國的強大和齊軍的虛弱,怎
么會這樣呢?」
宋康王聽罷大怒,把派去偵察的人殺掉了。他接著又派人去察看,第二個人的回報仍然和前一個人一樣,宋
康王又把他給殺了。這樣一連殺了三個人,之後又派第四個人繼續出去偵察。
當時,齊軍已經要逼近宋國的國都了,國人確實已經感到恐慌。這個被派去偵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
哥哥。
他哥哥見他行色匆匆,便問:「國家已經十分危險了,你這是要到哪裡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偵察齊軍的動向。沒想到齊軍已經威逼我國都這麼近了,國人已經這麼恐慌。我現在擔心的
是,先前有三個偵察齊軍動靜的人,都是由於回報齊軍已經逼近而被屈殺了。如今我回報真情是死,不回報真情
也是死。這該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說:「如果回報真情,你就會比國破後被殺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災難,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
呢!」
於是偵察的人聽從了哥哥的建議,回報宋康王說:「根本沒有看到齊軍的影子,國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聽罷非常高興,左右近臣都說:「看來那三個人我沒有誤殺。」宋康王大喜,賞賜了這個偵察的人大
量的錢財。
由於宋軍沒有做出任何的防禦,因此齊軍一路長驅直入,攻破了宋國的國都。宋康王這才醒悟過來,急忙登
上車,飛快地逃命去了。宋國從此也就滅亡了。
大謀略:我們對待問題一定要認真分析目前的形勢,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觀臆測和武斷的賞罰都可能導
致失敗。
愚公堅志可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圓七百里,高有七八萬尺,本來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在兩座山的北面,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已經是年近九旬了,住在大山裡面。家人來往出入非常的不方便
。於是一家人便坐到一起來商議,決心開山修路,使道路一直通達到河陽之南,漢水之北。愚公的老伴兒說:「
你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了,憑你的力量,連一個小小的土堆都挖不動,又怎麼能夠搬動太行、王屋二山呢?而且
挖出這麼多的石頭土塊又放在什麼地方呢?」 「放到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一家人對此都表示同意。
於是愚公帶領一家人來到山面前,挖出石頭和土塊,用簸箕運到渤海的盡頭。鄰居有一個寡婦的孩子,年僅
七歲,也來幫忙。大家同心協力,持之以恆,不畏困難,風餐露宿,戰天鬥地,季節變換一次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個叫智叟的老頭,對他們的舉動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就跑來勸愚公:「哎呀,你真是太愚蠢了,
你自己行將就木,力量微薄,連山的一根毫毛也動不了,又能把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
愚公嘆一口氣說:「你連寡婦的兒子都不如啊!你知不知道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
又生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這山不會再增高了,又怎麼會挖不平呢?」一席話說得智叟啞口無言。
山神聽到了這一番話,怕他真的不停地挖下去,就將此事報告了天帝。天帝為他的誠心所感動,就命令誇娥
氏的兩個兒子把這兩座山背走,一座擺在朔方東部,一座擺在冀州南部,從此以後,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沒有
大山的阻塞了。
大謀略: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下雄心壯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因難。我們應該有愚公
的恆心和毅力,否則,如果做事情拈輕怕重,畏首畏尾,將會一事無成。
孟嘗君善聚人才
孟嘗君派公孫弘到秦國,晉見秦昭王。昭王想藉機羞辱他一番,於是十分輕蔑地說:「孟嘗君的薛國,土
地有多大?」
公孫弘說:「百里。」
昭王傲慢地說:「區區方圓百里的地盤,卻想為難寡人,能嗎?」
公孫弘不卑不亢地說:「孟嘗君好士,手下食客三千,而且其中人才濟濟。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諸侯的
有三個人。夠格當管仲、商鞅的老師,能使國君稱霸於諸侯之間的人才有五個。一旦出使,受萬乘國君的羞辱,
告退之時自刎,也定要血洗國君的衣裳;像我一般敢這麼做的,有七個人。」
昭王聽了,慌忙謝罪,說:「你何必如此呢?我會善待孟嘗君。」
大謀略:面對別人的刁難羞辱時,應該冷靜下來,尋求對策,然後反唇相譏,巧妙地讓對方認錯。
淳于髡巧言救薛
孟嘗君的封地薛遭到了楚國軍隊的攻擊。這時候,淳于髡從楚國出使回來,路過了薛,於是孟嘗君將他邀
請到自己的府中。
幾天後,孟嘗君親自將淳于髡送到了郊外,並對他說:「現在楚國人正在氣勢洶洶地攻打薛,假如先生您
不能幫助我的話,恐怕我再也不能侍奉您了。」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請放心吧!」淳于髡恭敬地回答。
淳于髡回到齊國後,向齊宣王如實地稟報了出使的情況。
齊宣王問:「您到楚國感覺如何?」
「楚國很貪婪,薛也自不量力。」
「嗯?先生此話作何解釋?」齊宣王十分不解地問。
淳于髡不緊不慢地解釋道:「薛自不量力,為先王立了宗廟。楚國貪婪而出兵攻打薛,薛的宗廟也必定危
險。因此我說薛自不量力,楚國太貪婪。」
齊宣王聽罷頓時顏色更變:「啊?哎呀!原來先王的宗廟在那裡啊! 」
於是齊宣王立即發兵救薛,薛地由此而得以保全。
大謀略:語言是講究智慧和藝術的,很多時候,勸說他人而未被聽從,責任不單單在被勸說的人,也在於勸
說者自己。
齊宣王獨少一愛
一次,齊宣王對手下大臣淳于髡說:「先生談一談寡人喜歡的是什麼?」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所喜歡的有四,而大王喜歡的有三。」
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問道:「這話怎麼說呢?」
淳于髡說:「古代王者愛馬,大王也愛馬。古代王者愛美味,大王也愛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
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卻不尊崇才德之士。」
宣王搖了搖頭說:「國中根本就沒有傑出的才德之士,否則我也會尊崇他們,喜歡他們。怎麼能說我不尊
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說:「古時有驊騮等好馬,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不惜花費重金,從所有的馬中去挑選,可見大
王真的喜歡馬。古時有豹象等動物的腸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辭辛苦從眾多美
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愛好美食。古時有毛嬙、西施那樣的美女,可是現在沒有,大王就從當今天下的眾多
美女中去挑選,可見大王真的喜歡美女。至於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堯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出現,然
後才去尊崇他們、喜歡他們;那麼如果禹湯時代的賢德之士知道了,會覺得大王不是真心喜愛人才,也不會喜歡
大王的。」
宣王聽了靜默在那裡,不知怎麼答話。
大謀略: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既要觀點正確,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時間接的批評比直接的批評要有效
得多。
趙奢妙言維法紀
趙奢擔任趙國的田部吏時,負責徵收農田租稅。
可是,趙王的兒子平原君憑藉著自己特殊的身份,不肯向國家納稅。這件事在趙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
家都想看趙奢的熱鬧。如果趙奢辦不好這件事的話,他的稅官也就當不下去了。
趙奢派人把平原君家的管事找來,管事根本就不把趙奢放在眼裡,他傲慢地說道:「天下都是趙家的,平原
君交不交稅,你趙奢根本就管不了?」
「不錯,天下是趙家的。可是,你知道交稅的規定是誰制訂的?」趙奢的說話聲音並不高,卻很有力量。
「這還用問,當然是趙王制訂的。」管事輕蔑地說。
趙奢緊接著問:「那麼,你知道不交租稅有什麼罪嗎?」
管事顯得很不耐煩:「不知道!不跟你廢話了,我要走了。」
「抗拒國法,不交租稅,該當何罪?」趙奢大聲地問左右的幕僚。
「殺!」幕僚們齊聲回答。
管事不以為然地說:「你敢這樣做嗎?」
「有什麼不敢!」說完,趙奢令刀斧手把管事推出去斬了。
接著,第二個管事又被叫到趙奢衙中,依然拒絕交稅,又被趙奢拉出去斬了。
就這樣,趙奢一連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管事。
消息傳到平原君那裡,平原君拍案而起,大罵趙奢,發誓一定要殺了他,以解心頭這口惡氣。
趙奢知道平原君要殺自己,趕忙來到平原君的府上,說:「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維護趙國的利益,其中
包括維護你平原君的前途。」
「你一連殺了我九個管事,這難道是為我好嗎?」平原君恨恨地說道。
趙奢解釋說:「在趙國,你是地位很高的公子,如果我不依法辦事,縱容你們這種不交稅的行為,大家一
定要爭相效仿。要是這樣的話,趙王制訂的國法就沒有威嚴了,國庫也會漸漸空虛。這樣就會使自己處於不利的
境地,必然會遭到其他國家的侵略,趙國輕則損兵割地,重則遭到覆滅。要是趙國完了,你平原君的一切不也完
了嗎?相反,如果你能帶頭按國法交稅,趙國上下都會令行禁止,國家就會強盛,趙國就會鞏固。你平原君的一
切利益,就不會受到絲毫的損害。權衡利弊,你打算怎麼做呢?」
平原君聽到這裡,完全理解了趙奢的忠心,馬上交齊了拖欠的稅款,又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提拔趙奢擔任
管理國家賦稅的官。
在趙奢的不斷努力下,趙國的國庫日漸充實,老百姓也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大謀略:作為一個統治者,更應該知法守法,這樣就能夠起到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讓更多的人遵守法律。
妙諫田嬰棄攻城
戰國時期,齊威王的小兒子田嬰封號為靖郭君。他起初擔任齊國的將軍之職,在馬陵之戰中擔任主帥,與軍
師孫臏配合,打敗魏國軍隊,迫使魏將龐涓自殺。因為立有戰功,田嬰被提拔為齊國的宰相。
後來田嬰因為位高權大,有些居功自傲。他為了發展私家勢力,要在薛地建造城池。他的賓客有許多人勸諫
他不要建造薛城,他聽了很生氣。他對守門官說:「這些賓客們太煩人了!整天在我耳邊說東道西,我都聽膩了
。從今以後,我不接見賓客,你也不要給他們通報!」
有一天,來了一個齊國人,對守門官說:「我就請求對靖郭君說三個字,多說一個字,就把我烹死!」守門
官聽了他的請求,認為情況特殊,就向田嬰報告了。
田嬰心想:真有不怕死的人,反正他只講三個字,聽聽也無妨,就允許了。那個齊國人得到了田嬰的允許,
就快步走進大廳,說:「海大魚。」說完這三個字,他再不多說一字,轉身就往外跑。
這三個字,讓田嬰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於是就說:「請留下來!你到底想要說什麼呢?」
這個客人卻做出滿臉害怕的樣子,說:「小人不敢把死當兒戲!」
田嬰說:「不要這樣,請你再接著說下去。」
這個客人見田嬰有些鬆動,就放開膽子說:「相國,您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客人說到這裡又止住了,
故意吊起田嬰的胃口。
田嬰此時更加好奇了,說:「海里的大魚怎麼樣?你快說!」
客人說:「我怕越說越多,罪過越來越大。」
田嬰迫不及待地說:「我不怪罪你,你就放心說吧!」
客人這才說:「海里的大魚,魚網不能捕撈它,魚鉤不能釣住它;可是如果它遊盪到陸地上,失去了海水
,那麼螻蛄、螞蟻都能很得意地欺侮它。現在齊國,也就好比是相國賴以生存的海水,相國長期有齊國的庇護,
還要建造薛城幹什麼呢?失去了齊國,就是把薛城築得像天一樣高,又有什麼益處呢?」
田嬰說:「聽君一席話,令我茅塞頓開。」於是田嬰就放棄了建造薛城的計劃。
大謀略:有見識之人,必有謀略之見,如能在不傷害在位者自尊的前提下,達到勸諫的效果,則是我們該深
思學習的。
毛遂自薦立大功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一戰,趙國四十萬人馬全軍覆沒。主將趙括也被亂箭射死,強悍的秦軍長驅直入
,公元前257年秦軍又率兵重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
趙國危在旦夕,趙孝成王焦愁萬分,急忙委派他弟弟平原君到楚國去商討救兵。趙國存亡,在此一舉。
事關重大,平原君準備帶二十個最精幹的文武官員同往。他在自己的數千名門客中橫挑豎揀,只選中十九名
,還差一人,卻再也挑不出來了。
這時候,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站出來,對平原君說:「請讓我跟您同去吧。」
平原君對這張面孔很陌生,問:「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
「三年了。」毛遂回答。
「三年?」平原君搖搖頭說,「不行。一個有才能的人處在世上,就好比把錐子裝進口袋,立刻可以看到錐
尖從袋裡鑽出來。你來了已經三年,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稱讚過你,可見你不夠優秀,沒有什麼本事。你不
能去。」
「不對!」毛遂爭辯道,「我從來就沒有能夠像錐子那樣放進您的口袋裡。要是早就放進口袋的話,我敢說
,不光是錐尖露出口袋,就連整個錐子都會像禾穗一般挺出來。」
平原君想想,覺得毛遂的話也有道理,就決定帶他去了。同行的十九個門客,一開始都很輕視毛遂,但在一
路的交談中,他們才發覺毛遂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果然,當趙、楚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毛遂冒著生命危險,手按寶劍,挺身而出,在盛氣凌人的楚王面前慷
慨陳詞,申明大義。他凜然的正氣使楚王驚懾,精闢深刻的分析使滿朝王臣莫不嘆服。毛遂打開了新的局面,促
使楚王和平原君當場締結盟約。不久,楚國和魏國的援軍兩路進擊,終於解開了邯鄲之圍。
事後,平原君感慨地說,「毛遂以三寸之舌,勝百萬軍隊,他一到楚國,我們趙國的威望就大大提高。我觀
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錯看了毛先生。」
大謀略:用人,要有平原君的雅量,而自認在某一領域學有專長的人,也不要怕譏笑,應敢於冒尖,敢於自
我推薦。
田文論功服吳起
魏王設置丞相官職,任命田文為丞相。吳起認為自己的功勞比田文大,理應自己做丞相。因此心中很不服氣
,對田文輕蔑地說:「讓我和你比比功勞,行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率領三軍,使士卒樂於犧牲,敵對的國家不敢打魏國的主意,你和我比哪個行?」
田文說:「我不如你。」
吳起又說:「管理眾官,使廣大的百姓團結一心,辛勤勞作,讓兵庫糧食裝得滿滿的,你和我比哪個行?」
田文說:「我不如你。」
吳起再說:「防守西河,使野心勃勃的秦國不敢向東進犯,讓韓、趙兩國親附魏國,你和我比怎麼樣?」
田文說:「我不如你。」
吳起不滿地說:「既然你承認了更好。這三方面你都趕不上我,可是位次卻在我之上,這是為什麼?」
田文說:「大王年幼,國人心存懷疑,眾大臣尚未心服,老百姓還不信任,正當這種時候,把國政交給你呢
,還是交給我呢?」
吳起沉默了許久,說:「應該交給你。」
田文說:「這就是我位次在你之上的原因。」吳起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對他十分佩服,再也不會向他挑
釁了。
大謀略:沒有良好的環境,沒有上層領導者強而有力的支持,沒有團結一致的強大後盾,任何英雄豪傑也難
展宏圖。所以,一個人有了功勞,應該多想想上下左右為自己創造的立功條件,眼睛不能只看到自己的能耐。如
果盲目驕傲,目空一切,他必然走向自己的反面。
任座巧言救翟黃
魏文侯舉行酒宴,要大夫們批評國君。有人說魏文侯睿智,有人說魏文侯仁愛,有人說魏文侯信義。全都是
讚賞奉承的話,文侯自然非常高興。
到了任座說話,任座卻說:「國君是不賢的君王,得到中山國,不依法傳給弟弟,竟然傳給自己的兒子。可
見國君不賢。」
文侯聽了很不高興,怒形於色,任座連忙退下。輪到翟黃髮言了,翟黃不緊不慢地說:「國君是賢君啊,我
聽說只有賢明的君主在位,才有敢忠言直諫的臣子。如今任座出言直諫,足可證明國君的賢明啊!國君應該為此
高興啊!」
文侯聽了大喜說:「還來得及把任座請回來嗎?」
翟黃說:「當然來得及!我聽說忠臣必會全忠,不會輕易逃避死難,任座必定還在宮門外呢!」
翟黃走出去一看,任座果然站在門外,於是告訴他,國君要召見。
任座進來後,文侯馬上走下台階迎接他,並且用上賓之禮款待。
大謀略:臣子講究進言的藝術,一片忠心在內,機敏雄辯在外,「外圓內方」才能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負啊!
蘇代妙語取高都
楚韓雍氏之戰時,韓國向周國徵集糧食和兵器,周國君主感到左右為難。蘇代知道後,就來到國君跟前說
:「我不但能讓韓國不向您徵集糧食和兵器,而且還能夠讓他們將高都送給你。」
國君十分欣喜,於是派蘇代出使韓國。
見了韓國大臣公仲以後,蘇代說:「你應該知道楚國的計謀吧。楚王得知韓國糧食都空了,於是就採用大
臣昭應的計策,要用飢餓的辦法攻擊韓國,如今圍困雍氏5個月而攻不下,是楚王並不相信昭應的計算啊!你要是
向周國徵集糧食、兵器,不就將缺乏糧食的消息公開告訴了楚國嗎?」
公仲說:「有道理。」
「你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周國呢?」蘇代接著說。
公仲憤怒地說:「我不向周國徵集糧食和兵器,已經是便宜他們了,我憑什麼還要奉上高都?」
蘇代說:「給了他們高都,周國一定會依附韓國,秦國聽說後,就會斷絕與周國的往來。這樣,你就以一
個貧弱的高都,換來了一個完整的周國。」
公仲說:「你說得不錯!」
於是,韓國不再向周國徵集糧食和兵器,並且還將高都給了周國。
大謀略: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就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觸龍巧諫得援兵
趙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國攻打趙國,接連攻下三座城池。當時孝成王剛登位,太后當政,秦軍加緊進攻
,趙國只好向齊國求救,齊國有一個要求,一定要長安君去做人質,才肯出兵。太后不答應,大臣們竭力勸諫。
太后頓時大怒,明確告訴左右侍從說:「有再說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我一定吐他一臉唾沫。」
這時左師觸龍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怒氣沖沖地等著他來。觸龍一進宮,就慢慢地小步走過去,坐下之後向太
後請罪說:「我的腳有點毛病,不能快跑,有好長時間沒來拜見您了。我曾私下自己開脫,可又擔心太后身體有
什麼不適,所以很想來拜望太后。」
「我是靠坐車走路了。」 太后說。
「飯量還好吧?」
「靠喝稀粥罷了。」
「老臣我近來食慾不好,就勉強出來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地,食慾稍微增加了,身體也舒適些了。」
「這個我做不到了。」
太后看他不提人質的事、不悅的臉色稍微緩和了些。觸龍進一步說:「嚇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又不爭氣
,而我也老了,心裡特別疼愛他,希望能讓他補宮廷侍衛的缺來保衛王宮,我冒著犯死罪的危險大膽地把這件事
稟告給您。」
「好吧。年紀多大了?」 太后驚奇地問。
「十五歲了。雖說年紀還小,但我希望在我未死之前把他託付給您。」
「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嗎?」
「比婦人厲害。」
「婦人疼愛得更厲害。」 太后笑著說。
「我私下以為太后您愛燕後超過了愛長安君。」
「你錯了,不如愛長安君愛得厲害。」
「父母愛子女,就應當替他們作長遠打算。您送燕後出嫁,拉著她的腳跟流淚,想到她要遠走,也夠傷心了
。可走子之後,您並非不想她,而祭祀的時候您總禱告說:『一定不要讓她回來』,這難道不是為她的長遠利益
考慮,希望她的子孫一代接一代做王嗎?」
「對呀。」
「從現在算起;三世以前,上推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子孫封了侯的,到現在還保存侯位的人還有嗎
?」
「沒有了。」
「不止趙國,其他國家還有嗎?」
「我沒聽說過。」
「這些人近的災禍落到自己身上,遠的落到子孫身上。難道是國君子孫中封位的人都不好嗎?不過是地位尊
貴而無功勛,俸祿優厚卻無勞績,而且擁有太多珍貴器物罷了。如今您抬高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肥沃的土地,
賜給他許多貴重器物,卻不趁現在讓他為國立功,等有朝一日您離開人世,長安君靠什麼在趙國安身呢?老臣以
為您為長安君考慮得不夠長遠,所以說您愛他不如愛燕後。」
太后聽完,恍然大悟說:「好,任憑你隨便派遣他吧。」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作
人質,齊國馬上派救兵來支援趙國。
大謀略:勸諫別人是要講究方式的,很多時候直截了當,不如借事喻人,或借物喻人來的更容易讓人接受。
趙威后智答齊使
齊王派使者送書慰問趙威后。齊王的信還沒有拆開,趙威后問道:「齊國的年景怎麼樣?老百姓沒有什麼災
難吧?齊王也沒什麼憂患吧?」
「我奉命出使到威後這裡來,您不詢問齊王而先問年景與百姓,難道應該把卑賤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貴的放在
後面?」 使者很不高興地說。
「你說得不對。如果沒有收成,怎麼能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能有國君?有丟開根本而去問細枝末節的
嗎?」
趙威后進一步說道:「齊國有個處士鍾離子,沒出什麼事吧?此人為人正直:有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沒
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穿,沒衣服的也供給他們衣服穿。他是幫助國君撫養人民,為什麼
到如今還不讓他成就功業呢?葉陽子還好吧?此人為人善良,能夠哀憐鰥夫寡婦,顧念孤兒老人,救助貧窮困窘的
人,貼補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使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為什麼至今不讓他功成名就呢?北宮氏的女兒嬰
也還好吧?她取下自己的耳環飾物,終身不嫁;以供養父母。她是想帶領老百姓都發揚仁愛的孝心,為什麼至今
不使她獲得封號朝見君王呢?這兩個士人不被起用,一個女子沒能受封,齊王靠什麼去做齊國的國君、萬民的父
母呢?於陵子仲還活著嗎?此人上不向國君稱臣,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中不願交結諸侯。他是引導老百姓無所
事事的人,為何至今還不殺掉他呢?」
大謀略:想要擊敗對手就應該釜底抽薪,切中要害,從根本上對付對手,這樣對手就會理屈詞窮,一敗塗地
。
捕鼠之貓亦食雞
一個越國人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隻擅於捕老鼠的貓,這隻貓擅於捕鼠,但也喜歡吃雞,結果越國人家中的
老鼠被捕光了,同時雞也所剩無幾了。
他的兒子想把吃雞的貓弄走,父親卻說:「禍害我們家中的是老鼠,老鼠偷我們的食物咬壞我們的衣物,挖
穿我們的牆壁損壞我們的傢具,不除掉它們我們必將挨餓受凍,所以必須除掉它們!沒有雞大不了不吃雞罷了,
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哩!」
大謀略:有時我們為了排除關鍵性的危險,不得不接受另一種危害,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社會上的競爭也
往往是以將傷害減到最低,而得到最大利益為目標。當不倖存在兩種危害時就要懂得分出輕重,當機立斷將損失
減到最低。
國氏富因偷天地
齊國人國氏是一個腰纏萬貫的大富翁,宋國人向氏則是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因此向氏就從宋國到齊國向
國氏請教致富之道,國氏告訴向氏說:「我會偷哩。一年可以勉強自強,兩年便可豐衣足食,三年便大有結餘。
」
向氏並沒有問清底細,他領會錯了國氏所要表達的意思;返家後做起真正的強盜來。於是向氏就爬牆穿室,
打家劫舍,沒多久便失風獲罪,逃捕亡命。日夜兼程再次來到齊國,抱怨國氏使他誤入歧途,身敗名裂,自己原
來窮倒還可以逍遙自在,現在卻只能亡命天涯,難免要受牢獄之災。
國氏聽完向氏的訴說後,不禁仰天大笑著說:「你竟然不知為盜之理嗎?天有時,地有利,我所盜的是天時
地利;雨雲滂潤,山澤寶藏,陸盜禽獸,水盜魚鱉,山盜礦藏,生養滋息,源源不絕。最大的目標是人與天爭,
控制宇宙,役使自然。你所採取的手段,奪人財物,壞人居室;最大的目標,是人與人爭,結夥行兇,大家分贓
而已。縱然僥倖得逞,也將造成天下大亂,民窮財盡。」
向氏聽後茅塞頓開,但已經鑄成大錯,一切都遲了。
大謀略:能夠掌握天時地利,才能有所作為。
陳平巧辯反陞官
陳平投降漢朝以後,漢王劉邦任命他為都尉,對他百般親近信任。這時周勃、灌嬰等疾賢妒能之人就無中
生有的詆毀陳平說:「陳平雖然長相姣美,像戴著帽子的玉石一般,但他肚子里沒什麼奇謀異策。我們聽說陳平
在老家時,和他的嫂子私通;在魏國做事不能容身,才逃出來歸順了楚王;歸順楚王后因不合心意,就又逃出來
投降漢王。現在大王器重他,讓他做了高官,派他監督各部籍領。可我們聽說陳平接受將領們的行賄,多的就得
到好待遇,少的待遇就差。總之,陳平是個反覆無常的亂臣,希望大王不要輕信他,應該對他的言行認真審查他
。」
漢王於是召來陳平責問:「先生侍奉魏王未能投合,就離開魏國來投奔楚國,現在又跟隨我做事。講信用的
人怎麼能這樣三心二意呢?」
陳平說:「我追隨魏王,魏王不能採納我的主張,我因此離開他。而楚王不能信任別人,他所任用的不是項
氏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使是奇謀之士他也不能重用,我為此才離開他。我聽說漢王重用人才,因此前來歸
降大王。我孤身一人前來,形單影隻,不接受錢財便無法生活。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採納的,希望大王加以采
納,如果沒有什麼值得採納的,我收受的金錢還在,可以封存起來送交官府,我也請求辭職回家。」
漢王聽完這一席話,看出陳平是胸懷大志,深謀遠慮的人,忙向陳平道歉,重重地賞賜他,任命他為護軍中
尉,所有將帥都受他監督。之後,將領們再也不敢對他指手畫腳了。
大謀略:用充分的理由和確鑿的證據說服對方,針對別人的指控個個擊破,使自己的話無懈可擊。
陳平巧言答文帝
漢文帝劉恆登上皇位那年,漢高祖劉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陳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漢文帝對這兩位忠心耿
耿的大臣非常賞識。
一次,文帝把大臣召集在一起,笑問右丞相周勃:「周愛卿,你深受先帝的信任,是先帝的託孤之臣。但
你可知道,在我們大漢,一年要判多少案件?」
周勃被這一問題難住了,只好低著頭小聲答道:「稟告陛下,臣並不知曉。」
文帝眉頭一皺,又問了一句:「那,愛卿可知道天下一年要進出多少糧食和錢幣?」
周勃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最後只好搖搖頭。
文帝心中大為不悅。停了一下,轉過臉,問左丞相陳平:「陳愛卿,先帝在時,常誇你聰明過人,神機妙
算。那兩個問題,你知道答案嗎?」
陳平回答得很乾脆:「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人事,請只管問廷尉;陛下要打聽錢幣糧食的
大事,請只管問治粟內史。」
聽完這些話後,文帝臉色大變:「陳愛卿真是高見!既然各自有主管的官員,要你這位丞相干什麼?」
陳平忙搶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深地行了一個禮,然後高聲回答:「陛下,為臣斗膽再進一言,身為一個宰
相,對上要輔佐君主處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天時考慮各種大事;對內要讓民心歸附親如一家,使卿大夫們各司
其職;對外要威服、撫順各路諸侯和外邦。」
聽完這些話,漢文帝撫了撫龍椅,埋頭陷入了沉思:這陳平不僅機智、擅長辭令,更深悟從政要訣——總
理大政,把握關鍵!想到這兒。漢文帝讚不絕口:「愛卿的一番見解真是妙極了,讓孤家茅塞頓開。有道理,太
有道理啦。」接著,他轉過臉問周勃:「周愛卿,你認為如何?」
周勃慚愧得低下了頭,心中暗自佩服周勃的才能。
沒過多久,周勃稱病辭去官職。丞相一職,由陳平一人擔任。
大謀略:當面對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時,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這樣,解答的空間就會拓寬。
郭舍人計救乳母
漢武帝小的時候,東武侯的母親曾撫養過他。長大後,漢武帝就稱她大乳母。大乳母一月入朝朝見武帝兩次
。
一次,武帝下令拿一些酒食乾糧奉養乳母,並讓大臣拿出五百匹帛賞給大乳母;又有一次,武帝又下令給了
大乳母想要的一塊公田;後來又下詔乳母可以坐車在御道上行走。可以說,武帝對大乳母所說的話都會聽從。
於是,大乳母家的子孫下人依仗著這種恩寵,便在長安市中胡作非為起來,在大街上他們敢搶奪人家的衣
物,拉住人家的車馬。於是,主管這方面的官員就奏請武帝把乳母的家室遷到邊疆去,武帝雖然不想懲罰大乳母
,但還是批准了。
大乳母向武帝辭行前,便向郭舍人哭訴。郭舍人是武帝寵愛的一個戲子,他說的話經常能把武帝的心打動
。聽完大乳母的哭訴後,郭舍人便給她出主意說:「你馬上入朝見皇上,辭別後就趕快離去,走得快快的,並要
屢次回頭看皇上。」按照郭舍人的吩咐,乳母向武帝辭行後,很快地離去,並且屢次回頭看。郭舍人趁機大罵乳
母說:「老太婆,陛下已經長大了,你還不快點走!為什麼還不住地回頭看?難道陛下還需要吃你的奶生活嗎?
」武帝聽了以後,頓生憐憫之心,他認為乳母太可憐了,終於下令不要遷徙乳母,並把奏請乳母遷徙的人遷謫到
邊疆上去了。
大謀略:大乳母這種恰到好處的動之以情,不失為身處絕對劣勢的弱者向統治者謀求生存的一種手段。
東方朔巧得升遷
漢武帝時,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娶了皇上的女兒夷安公主為妻,隆慮公主重病纏身的時候,拿出黃金千斤
和錢一千萬獻給朝廷,要求為昭平君預先贖免死罪,皇上答應了此事。
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沒人約束,變的日益驕狂,肆無忌憚,有一次喝醉酒後殺死主傅,被拘押在皇上的近
侍臣手中。因為是公主的兒子,沒有人敢對他輕舉妄動,廷尉上報皇上,請皇上論處。
皇上的左右侍臣個個都替昭平君講情,說:「既然已經贖免了死罪,陛下還是赦免他吧。」皇上說:「我
妹妹老來得子,死前曾把他託付給我。」說到這兒禁不住流淚嘆息。過了好長時間,才說:「法令是高皇帝創立
的,因我妹妹的緣故而破壞了先帝的法令,我還有什麼臉面再進高廟!這樣也辜負了百姓。」於是批准廷尉依法
論處,左右侍從也都被皇帝的正直無私感動了。
這時,東方朔上前向皇上祝壽,說:「我聽說聖德之君處理政事,誅殺時不管對方是不是親骨肉,賞賜時
也不管對方是不是仇人。《尚書》上說:『不偏私不結黨,為王之道要坦蕩蕩。這兩方面是帝王所重視的,也是
連普通人也難以完全做到的。現在陛下真正做到了,因此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這是天下人的幸福啊
!我捧上一杯酒,甘冒死罪,兩次叩頭,祝皇上萬壽無疆。」
皇上站起身走入內宮,傍晚時把東方朔召來責備他說:『傳上說,『該說的時候說話,別人才不討厭他的話
。』今天先生向我祝壽,是合適的時候嗎?」
東方朔聽罷,脫帽叩頭謝罪說:「我聽說人太高興了陽氣就會洋溢,太悲哀了陰氣就會受到損害,陰陽劇變
就會心氣大動,心氣大動就會精神離散,精神離散邪氣就會侵入。排憂沒有比喝酒更好的辦法了,臣下之所以給
您祝壽,就是要明揚陛下的正直不阿,並為陛下止哀的。我不懂得忌諱,該死。」
此前,東方朔曾酒後闖人殿中,在殿上小便,被控犯了不敬之罪。皇上下詔書免他為庶人,在官署等待安排
,由於這次巧妙的對話,他又被任命為中郎,並賞賜絲帛一百匹。
大謀略:充分的了解一個人是你達到自己目的的前提,如果這個人的心理動態完全在你的掌握之中,那樣你
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閱讀:
※老獵手的套路連環殺(1)- 《從零開始做銷售》
※【黃老哲學】智慧謀略:榮枯鑒、處世懸鏡、韜晦術、度心術、止學、守弱學、勢勝學
※鬼谷謀略概述
※范增的謀略和張良不在一個層次上
※《東子兵法》:毛澤東9大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