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千種家長需要一千種溝通

  某日,在幼兒園晚餐前的活動中,元寶看不到老師展示的作品,情急之下將前面的軍軍推倒。主班老師抱起軍軍,發現他眼角破了皮,馬上把他送往醫務室檢查,並通知雙方家長。放學時,軍軍媽媽先進入班級,老師告訴她軍軍並無大礙,只是眼角下方皮組織破裂了。軍軍媽媽認為,男孩子之間磕磕碰碰很正常,並鼓勵軍軍主動和元寶說話。但稍後到達的元寶爸爸向老師了解情況後,非但沒向軍軍和軍軍媽媽表達歉意,還一臉驕傲地說:「我兒子力氣太大了!」隨後便想帶孩子離開。此時,主班老師示意元寶爸爸留下談一談。

  起初,元寶爸爸很不耐煩,認為孩子推了人但沒出事,沒什麼大不了。主班老師先表揚了元寶,指出他在活動中表現十分積極,願意主動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元寶爸爸臉上露出欣慰的表情,並開始侃侃而談元寶的表現欲。在元寶爸爸停下的間隙,主班老師開始詢問元寶平時在家的情況。元寶爸爸告訴老師元寶平時在家會提出一些小願望,大人一般都會盡量滿足他。老師告訴元寶爸爸,正因如此,元寶才沒意識到在集體中要與小夥伴協商。如果他能告訴軍軍自己看不見,或許軍軍就會給他讓道了。老師還進一步向元寶爸爸普及了「延遲滿足」這一概念,並解釋了這種自控能力與幼兒同伴交往、人際關係協調的關係,並提醒元寶爸爸注意元寶在幼兒園的交友情況。老師發現元寶爸爸開始有了一些思考後,結束了對話。後來,元寶與同伴又發生過幾次衝突,主班老師多次對元寶進行指導並與家長溝通後,問題才最終得以解決。

  上述案例呈現的故事雖小,但也讓老師們意識到,在處理幼兒與同伴的關係問題上,許多家長還存在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他們的態度與處理方式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處事方式,甚至影響幼兒間友誼的小船駛向何方。而家長的處理方式不但與自身的教育理念相關,也與教師的溝通方式與溝通能力密切相關。教師只有明確不同類型家長的性格與行為特點,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與其溝通,轉變其錯誤理念,從而更好地為幼兒的友誼之船護航。

  以執著化解溺愛

  對於溺愛型家長,家園溝通的關鍵在於執著。溺愛孩子的家長最明顯的特點是「護短」。在他們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在平時的教育中也會向孩子滲透「不能吃虧」的觀念。當幼兒之間發生衝突時,如果「吃虧」,就會訓斥別的幼兒,甚至親自動手教訓;如果理虧,則會幫幼兒找各種理由推脫責任。在幼兒園中,這類幼兒與其他幼兒發生衝突時,不願意妥協,要求他人以自己的意願為準,一旦事與願違,便不依不饒。就像案例中元寶的爸爸,僅僅將這次意外歸結為自己兒子力氣大,而不思考兒子動手的原因。這種溺愛的做法不但不利於幼兒的人際交往,還會使其以後在遇到問題後只能發泄或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

  面對溺愛型家長,教師在與其溝通時需要做好「馬拉松」的準備。教育理念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想短時期內讓家長發生改變是很困難的。教師在平時可以多多記錄幼兒的生活細節問題,搜集相似案例,主動與家長鍥而不捨地交流。在與家長交流時應注意使用「欲抑先揚」的技巧,從充分肯定該幼兒的優點入手,再旁敲側擊地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其他幼兒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注意。只有當家長真正意識到孩子身上的問題會影響其健康成長時,才有可能轉變態度,減少溺愛。

  以從容面對強勢

  在教養孩子過程中,另一種典型的家長是強勢型的。他們對待幼兒十分嚴苛,喜歡單方面對幼兒提出各種要求,如果幼兒不按他們的意願行事,家長就會採取訓斥、打罵等處罰措施。幼兒為了避免接受處罰,就會形成唯命是從的習慣。這種獨斷專行的家長經常忽略幼兒內心的情緒波動,即使發現幼兒之間產生矛盾,也只會下達簡單的「和好」命令。長此以往,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後大多「委曲求全」,以獲得良好的同伴關係。默默忍受使他們處於人際關係圈中軟弱的地位,長期壓抑情感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家長對待幼兒的這種強勢姿態也會體現在與教師的溝通中。這些家長自認為對孩子的了解程度要高於教師,通常會主動聯繫教師並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指手畫腳。比如有家長會說:「我家孩子和某某鬧矛盾了,老師你應該幫忙調解,孩子們都小,他們不懂。」

  面對持這種教育觀念的家長,教師應從容、自信,將自己對幼兒細緻的觀察結果如實告訴家長,並做出客觀評價,展現出自己的專業自信。家園共育意味著在幼兒教育中家長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雖然不是「絕對權威」,但也不能「唯家長命是從」。對於氣勢強大的家長,教師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不卑不亢,用「您看這樣行不行」「您覺得這樣好不好」等商量式口吻來應對,讓他們認識到幼兒是有能力自己解決同伴間的矛盾的,成人不應過多干預。同時,對於這類家長,還應引導他們多與幼兒溝通,以便使幼兒敢於對家長敞開心扉,敢於抒發內心的情感。

  以微笑緩解粗暴

  在家園溝通過程中,還有一類家長是較難溝通的,那就是粗暴型家長。這種家長大多脾氣暴躁,遇事不聽解釋,處理事情方式簡單,更不善於與幼兒交流,在平時的教育中愛向幼兒滲透「反擊」意識。比如當幼兒摔倒大哭時,這些家長便會說:「都是桌子的錯,我們打它。」但家長不知道,幼兒會從他們的做法中習得處理同類事情的經驗。當他再次遇到被欺負的情況,即使對象是人,但他也會模仿上次的行為,對人進行反擊。在幼兒園中,這類幼兒遇到事情後同樣不願妥協,但不同的是,他們不會等待他人幫助解決,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受到欺負後,他們的第一需求並不是道歉,而是從「公平」的角度欺負回來。這類幼兒既沒有壓抑情感,也主動解決矛盾,但方式過於激進。

  簡單粗暴型的家長在發現幼兒受委屈後,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理智地分析問題,第一反應通常是對教師興師問罪。「憑什麼我的孩子受委屈」是他們習慣的開場白。成人之間的矛盾尚且不能黑白分明,何況是稚嫩的孩童?

  面對這種家長,幼兒教師應用微笑來緩解其負面情緒,以聆聽者的態度應對家長的發泄。當家長從教師的耐心中看到對自己的尊重,情緒就會有所緩和,此時,教師可以向家長陳述事情的原委,與家長溝通如何幫助幼兒再次搭建友誼的橋樑。其實幼兒的豁達成人往往都嘆為觀止,只是由於經驗不足,他們不知道去哪裡找「橄欖枝」和「台階」。

  當然,現實中家長的教養方式多種多樣,幼兒發生衝突與矛盾時,容易出現溝通難題的家長遠不止以上三種,有的家長展現的教養方式也可能是某幾種的結合。如同人的性格在不同情境下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也同樣如此,幼兒教師應當靈活運用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只有把准不同類型家長的「脈」,教師才能「對症下藥」。

  總之,有一千種家長就需要教師有一千種溝通方式。

  (作者單位: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

推薦閱讀:

現身說法之夫妻溝通的藝術
成功的銷售溝通技巧只佔20%,那剩餘的80%是什麼?
中國兩口子「溝通模式」六階段(你在哪個階段呢?)
演講與說話06|用演講畫布豐富演講內容
《不懂彙報工作,還敢拼職場》—懂得彙報常識,掌握技巧,與上司彙報溝通工作更輕鬆。

TAG: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