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福音到萬邦 經文:約拿書1-4章
經文:約拿書1-4章
講員:鄭慧牧師
(第一部分)
簡介: 1.文體:
約拿書是十二小先知書的第五卷。這真是一卷奇特而又奇妙的書卷。全文以敘事文體寫成,整卷書連成一個故事,很難被分割。要了解整個故事,必須讀完全文。
教會歷史上對約拿書文體不同的界定,帶來了不同的詮釋。(1)有人認為約拿書像是個寓言故事,描述很卡通。以前看過一幅畫,畫的就是約拿先知在魚腹中,魚 腹像是個大房子,裡面有一張桌子,一張椅子,約拿先知坐在那裡吃飯。真的很卡通。本書寫到約拿被大魚吞了,三日後又吐出來。又說耶和華上帝安排一棵篦麻樹 給約拿遮蔭,而後又安排一條蟲子爬上樹,把樹給咬死了。很富寓言故事的特徵,作者也很富童心。雖然很少人認同把約拿書看成寓言故事,但退一萬步來說,即便 是寓言故事,也能帶出真理的教訓。(2)一般來說,傳統的解釋,多以約拿書為一個歷史事件,是真實發生的。也就是說約拿先知在魚腹中三日三夜仍得存活,這 是神跡,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約拿先知在歷史上也真有其人。如王下14:25提到約拿先知是耶羅波安二世時的以色列先知,是迦特希弗人。也有學者進一步 解釋說,拿2:6表明約拿是死而復活了,所以主用約拿的事件來比喻自己的受死與復活。但無論先知是在魚腹中死而復活,還是在魚腹中一直存活,都是神跡,而 且是個幽默的神跡。(3)也有學者認為約拿書是預言性的比喻,讀者需要有超越時光的眼光,看到救恩的普世性。
2.作者:
約拿書以外的先知書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先知本人,記述上帝對他們啟示的信息。約拿書很特別,作者並不是先知本人,而是一位神秘的、未知的作者,藉著約拿先知 的經歷傳遞一個信息:外邦人也蒙主愛。一般先知書以信息為主,約拿書是惟一一卷描述先知經歷超過所傳信息的先知書。約拿先知所傳的信息在希伯來文中只有五 個字:「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拿3:4)但如此簡短的信息,卻改變了幾十萬人。
3.約拿先知:
約拿先知是亞米太的兒子,「亞米太」的意思是「真理」,所以約拿是亞米太的兒子,也可以譯為約拿是「真理之子」,即傳揚真理的人。「約拿」的意思是「鴿 子」。鴿子在創世記中,正是傳報好消息的象徵。洪水滅世之後,烏鴉放出去,卻一去不復返。而鴿子放出去,卻銜著新鮮的橄欖枝回來,挪亞就知道洪水已經退 了,地已經幹了。所以鴿子就被視為傳報好消息的象徵。約拿先知也本該是傳報好消息的「鴿子」,可他卻成了逃跑的「烏鴉」。但整卷書文字完了,似乎故事未 完,我們不知道約拿先知後來的經歷如何,我們盼望他能完全地順服。王下14:25,提到約拿先知是在耶羅波安二世時做先知,是迦特希弗人,可能是八世紀的 先知,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和阿摩斯先知是同時代的先知。
4.尼尼微:
尼尼微城是亞述國的首都。創10:8-11記述,尼尼微是挪亞的曾孫寧錄所建的,後來成為文化、商業中心。同時尼尼微也是異教盛行之地。同時這座城以兇殘聞名,他們虐待俘虜,老少都殺,並剝人皮等。真是個惡貫滿盈的城市。
5.全書信息:
作者藉著約拿先知的經歷,傳遞一個信息:上帝不只愛以色列人,他也愛外邦人。他的恩典臨到萬族萬邦。所以當傳救恩到萬邦。
一、約拿先知逃避使命(傳道到萬邦的使命)(拿1:)
約拿書以耶和華上帝說話開始,也以耶和華上帝說話結束。
先知為何而逃?拿1:1「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上帝的話臨到,改變了約拿的一生,上帝的話決定了他的人生。當上帝的話進入世界,一切就都改 變了。就如一個黑暗的城市,一瞬間燈全打開了,全城燈火通明。當上帝的話臨到我們,臨到我們的家庭、民族、國家,那是我們的福氣。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 上帝的話臨到約拿,他卻起身逃往他鄉。主對他說:「你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大城」說明城中人數眾多,惡達到上 帝面前說明尼尼微人罪惡滔天,但上帝仍有恩典給他們。約拿不管這大城中幾十萬的人,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為什麼先知要選擇逃跑躲避呢?(1)先知 怕預言落空,損害自己作為先知的聲譽。他擔心,一旦宣告尼尼微要滅亡,而尼尼微人悔改,上帝必要赦免他們,到時就不會滅尼尼微。那樣,結局就和自己所傳的 信息相悖,以後就沒有人會相信他的預言了。(2)尼尼微是亞述國的首都,亞述是以色列的大敵。他不希望敵人悔改,被人赦免,將來來滅他自己的國家。而事實 也是這樣,在主前722年亞述滅了北國以色列。先知是迦特希弗人,迦特希弗在北部西布倫的邊境,非常容易受到入侵者的攻擊,也或許先知也曾親眼目睹亞述人 的所作所為,因此他不願意自己的民族被傷害。(3)他如果向尼尼微傳道,讓敵人得益處,也會被本族人視為賣國賊。基於以上三點或更多的原因,先知就選擇了 逃避使命。他想逃到一個上帝找不到他的地方。可是他能逃到哪裡去呢?
當先知逃跑,我們看到的一點是:當他逃避上帝的旨意,就「每況愈下」。拿1:3「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 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在這一節中,兩次提到約拿要躲避耶和華。當他開始逃避上帝的旨意,不肯順服,他就「每況愈下」。 先是下到約帕,下到船艙,下到海上,下到魚腹,直到下到瀕臨死亡的境地。一直到他肯順服,才開始「上」,上到岸上。先知逃往他施,他施在哪裡呢?有人認為 他施是在和尼尼微完全相反的方向,尼尼微在東,他施在西,兩地相差四千多公里。也有人認為他施在哪裡,並不確定,總之是在遠離尼尼微的地方,是遠離上帝旨 意的地方。就像浪子要到遠方去,遠方在哪裡無人知曉,總之就是遠離父親的地方。所以奧古斯丁說:人遠離上帝,用的是心,而不是腳,人遠離上帝的地方,就是 遠方。約拿要逃往的地方就是遠離上帝旨意的地方。但人無論逃到哪裡,都不可能逃離上帝。不管你跑多遠,最後還是要順服。與其歷盡艱辛、受盡苦難才順服,倒 不如聽到主的話就遵行。
約拿先知逃避孤單艱難路。耶和華上帝要他獨自一人前往尼尼微去傳悔改的道。孤單、危險且委屈。尼尼微是外邦城市,是仇敵的地盤,可是要他孤身前往,並且向 他們傳道。約拿不願意走這條孤單險阻的傳道之路。他反倒是「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不想孤單一人,而是想要與眾人同往。但眾人所走的這條 路卻是和上帝旨意相反的路。有時,多數人走的路未必是正確的道路。上帝要先知走的孤單且寂寞,艱難且無奈。而我們跟從主的人,走的是十架路,這條路也是孤 單且難行的。太7:13-14,主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 少」。正是這樣。約拿逃到約帕,而後又坐船逃往他施。約帕是約拿逃避向外邦人傳道的地方,也曾是使徒彼得苦苦掙扎的地方。原先,彼得只願意向本民族即猶太 人傳福音。後來,在約帕看到異象,主讓他知道主所造的凡物都潔凈;同樣的,主所造的人,無論猶太人、外邦人,主都有恩典給他們。他說:「這樣看來,神也賜 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這樣,他就開始接納外邦人。
先知逃避給萬民傳道的使命。上帝介入,逃亡失敗。拿1:4「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主能使波浪翻騰,也能使海浪平靜。因為他是萬有的主 宰。「然而」,是個轉折。人以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憑己意去生活,「然而」當上帝一旦介入,一切就都不同了。約拿逃亡,「然而」上帝介入,他的逃亡之路就 受阻。主的介入,定能使我們的人生發生轉折。
人不能自救。當時,同船的人向各自的神求告,期待能脫險。這些人向各自所信奉的假神求告,可能是外邦人。這些假神與他們無益,並不能夠救他們。風平浪靜的 時候他們以為有平安,波濤洶湧中他們才知道自己所信的全是假的,假神不能帶給他們平安。他們把船上的東西拚命往海里扔,為要使船輕一些;他們也竭力盪漿, 要把船靠岸,卻是不能。他們想要自救,卻無能為力。人,不能夠救自己。當眾人忙著自救,約拿卻假裝什麼都不知道。他下到底艙去睡覺去了,而且是「沉睡」。 當周遭的人都快要滅亡了,約拿仍在沉睡。今天,我們的同胞,還有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他們都面臨滅亡的危險。在我們的身邊,每分每秒都有人在黑暗中走 向滅亡,我們——上帝的兒女是否還在沉睡?
求告耶和華。船長跑到底艙,喚醒沉睡的約拿,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這是外邦人的呼 聲,如同馬其頓的呼聲。「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至滅亡」,這是未得之民的靈魂在呼喊。不要再沉睡,要起來,為我們的同胞求告我們的 主,或者神顧念他們,他們就不至滅亡。「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的民還未得救」,田地間一片豐收的景象,可是同胞們的靈性卻是極其荒涼。神的兒女們,不要 再沉睡了,要為他們興起。當主問說:「我可以差遣誰去呢?誰可以為我去呢?」我們是否願意回答:「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有智慧的船長。能成為船長,說明他有豐富的航海經驗,曾經應是久經風浪、出色的水手。但是水手經驗救不了他。另外,船隻再豪華也不能 給他帶來安全感。這位船長不只是擔憂自己的性命,他還要為全船負責。他們各自向自己所信奉的假神求告,可是並不成功,假神也不能救他們。最後,這個船長看 到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耶和華上帝求告。
當記得自己的身份。約拿雖在逃避上帝的旨意,但這只是內心的掙扎,他並未棄掉信仰。在這樣的時候,他仍宣稱:「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 之天上的神」。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中,先知約拿仍記得自己的身份:希伯來人,上帝的子民,是敬畏上帝的人。我們不論在何種境遇中,都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我 是基督徒,是敬畏上帝的。這樣的稱號已然成為我們心中的烙印,是一生都磨滅不掉的。不論我們是在成功時,也不論我們是在潰敗時,都當記得自己的身份,那樣 就不至迷失了。
你雖軟弱,主仍使用你。拿1:16「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雖然約拿是在逃避上帝的旨意,雖然他的靈性已經跌落到谷底,信仰 熱情已經低落到冰點,可是耶和華上帝仍藉著約拿做工,揀選屬於他的人歸他自己——恩典臨到了外邦人。不論約拿逃到哪裡,都可以看見上帝的恩霖沛降,主的恩 典臨到有罪的世人,臨到猶太人,也臨到外邦人。
上帝隨自己的意旨行事。拿1:14「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確實是這樣。上帝的計劃不會因約拿而改變,上帝的慈愛也不是建立在約拿的信仰上。他雖 軟弱,主仍用他。上帝愛我們,不是因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因他做了什麼——差派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罪人死。縱使約拿不去尼尼微傳道,而是逃往他施,就是在這 樣逃亡的途中,主仍藉他救了船上的人,這些人也是外邦人。人的軟弱不能限制上帝的恩典。
(第二部分)
二、約拿先知在苦難中順服使命(拿2:)
主權在上帝。拿1:17「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當約拿順服,耶和華就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2:10)。還好是吐在旱地上,要是吐在海 里,估計約拿也游不回來,或有可能被其他大魚吞吃了。主的安排是最好的。在整卷約拿書中,「安排」這個詞反覆出現。主「安排」一條大魚吞了不聽話的約拿; 又「安排」一棵篦麻樹為他遮蔭;然後又「安排」一條蟲子爬上樹,把樹咬死了。而後主又「安排」炎熱的東風,把約拿曬得頭昏……整個過程像是一位小天使在跟 約拿開玩笑,可是上帝的旨意可以這樣施行。說這個神跡卡通也好,幽默也好,總歸上帝的旨意成就了。「安排」這個詞告訴我們的是:主權在上帝,他有權利按自 己的意旨行事。拿2:3約拿禱告說:「你將我投下深淵,就是海的深處;大水環繞我,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約拿看到波浪洪濤都是主的,都聽從主。表面上 看是水手們把他拋到海里,其實卻是主在掌管這一切,約拿甚至說是主把他投下深淵(海之最深處)。如果我們的人生是一場戲劇,那麼上帝就是總導演。我們不過 是遵他命扮演他安排的角色而已。人逃不過上帝的安排。保羅說我們如同一台戲,給天使和世人觀看。我們的人生背後有個大主宰,他就是耶和華上帝。
主保守。耶和華上帝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先知在魚腹中三日三夜。很難想像,若不是主的保守,約拿如何能夠存活。被大魚吞了,要經過尖牙利齒,又被吞到胃 中,胃酸也沒有把約拿消化掉。三日三夜,約拿經歷了主的恩典。就像我們不知道人子在地下三日(猶太人把一天里的一小段時間也稱作一天)發生了什麼,最關鍵 的是他第三日從死里復活了;約拿在魚腹裡面三日三夜,除了這個禱告之外,我們也無從得知到底發生了什麼,最關鍵的是最後他獲救了。
在恩典中順服。經歷了這樣的死蔭幽谷,約拿暫時學會了順服。他說:「我從你眼前雖被趕逐,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就是在苦難中,也不放棄信仰。雖然看似被 拋離人間,約拿的信仰也未曾改變。他有軟弱,有掙扎,但他的信仰從未改變,他在魚腹中仍仰望主,在苦難中緊緊抓住主。但也有人在苦難中灰心背棄主,拿 2:8「那信奉虛無之神的人,離棄憐愛他們的主」。有些人在順境中歡呼雀躍地跟從主,而一旦苦難臨到,他們就轉去信奉虛無之神而離棄憐愛他們的主了。其 實,苦難再大,也大不過主的恩典;波浪洪濤再洶湧,也高不過主的慈愛。魚腹中雖危險,幾乎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但主在幾乎看不到生命的地方賦予生命,就如 他能在沙漠開江河,在曠野開道路。苦難有時有如沙漠,會吞沒生命中許多美好的東西,但賜生命的主,卻能使沙漠開江河,能使沙地開出美麗的玫瑰花。拿2:9 「但我必用感謝的聲音獻祭與你。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出於耶和華」。約拿在苦難中學會了感恩。認識到救恩是出於耶和華,並不隨自己的心意而改變。外 邦人能否得救,約拿自己是沒有決定權的。這樣,在上帝的大能與慈愛面前,約拿暫時順服了。
當他學會順服,主就吩咐大魚把他吐在旱地上。約拿獲救了。
三、約拿先知再次被呼召完成使命(拿3:)
約拿先知逃來逃去,最後實在是無路可逃,只有硬著頭皮去尼尼微傳道了。拿3:1「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約拿雖逃跑、悖逆,但仍給他再次的機會。當我 們跌倒的時候,仇敵魔鬼就設法叫我們相信我們的事奉已到盡頭,再沒有重新開始的可能。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主給我們機會悔改,使我們重新站立。周聯華牧師 曾說:「當一個人跌倒了,你不僅要扶起他,而且還要使他能頂天立地!」在人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主卻凡事都能。主的愛是「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 火他不吹滅」。被壓傷的蘆葦在人無法修復,但主能扶起,並且賜給它新生命。油盡燈枯的燈盞不但不能照明還黑煙陣陣,實現惹人厭煩,但主能挑旺它,使它重新 發出光來。約拿先知得到的恩典就是這樣,使徒彼得也是這樣。當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主再次在提比哩亞海邊呼召他,並且信任他,把群羊託付給他。跌倒而又重 新站立的人是可以被信任的。主會以這樣的恩典待彼得,也會以同樣的恩慈待我們。跌倒的人,在主里還有機會重新站立,並且靠著主能夠頂天立地,為主所用。
約拿順服下來,去仇敵的城市尼尼微傳講悔改的道。他所傳的信息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尼尼微原有三天的路程,可約拿只傳了一天,尼尼微全城 就都悔改了。不是等他走完三天的路程,也沒有等到39天之後尼尼微人才悔改,先知僅僅是傳了一天的道,尼尼微人就悔改了。全城的人奔走相告,把上帝的話傳 給左鄰右舍,街坊鄰里,全民一同悔改了。這樣的事實讓約拿先知目瞪口呆。上帝的恩典太出人意料了。一天前,這還是個惡貫滿盈、罪惡滔天的城市,可經過一個 黑暗的夜晚,到天亮的時候,幾十萬行惡的外邦人竟都得救了。曾經他們罪惡之子,現在他們是上帝的子民。從老到少,從君王到平民,從城裡到城郊,全民一同悔 改得救了!君王要走下寶座,因為所要敬拜的真神才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這個君王多有智慧,他帶領全民歸主,要求每個人都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棄掉手中的 暴行,手潔心清地歸向主。不僅是這樣,他也讓牲畜跟著人禁食,不吃草,不喝水,還給牲畜披上麻布,即是要求全城潔凈。主的恩典臨到,一切就都改變了。拿 3:9「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至滅亡,也未可知」。「或者」這詞顯出君王的謙卑,「或者」是「或許」、「可能」之意。主權在主,只要他憐 憫,我們就獲救了。主,果然憐憫了他們為罪憂傷痛悔的心。
四、當愛惜靈魂(拿4:)
本以為故事會在第三章結束。如果是那樣,故事會顯得更完美,約拿先知的形象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可是在傳完道之後,先知生氣了。他要面對的事實是:尼尼微悔 改了,得到了主的寬恕,他們不會被滅了。這樣的結果導致:先知的預言落了空,他預言的尼尼微四十日必傾覆不可能應驗了。他的國家北國以色列也危險了,亞述 隨時都可能來滅他的國家。他很不高興,他也不想在城裡和尼尼微人一同慶祝,他們歡呼的聲音在先知聽來是極其刺耳的。於是他就跑到城外,搭個棚住下,要看會 不會有奇蹟出現,即上帝滅了尼尼微。他不死心。先知沒有辦法用上帝的眼光看待事物。在人看來,尼尼微罪大惡極,該受刑罰;而主的眼光超越人間的尺度、標 准,主是用愛去改變罪人的心。在約拿先知看來,只有猶太人才有權利得蒙上帝的恩寵;而在上帝的眼中,普世都能承蒙他的恩澤。主的救恩是普世的,他的愛遍及 萬方。
第四章中的約拿,有點像那個大兒子。那個大兒子不能接受父親對浪子的愛,約拿也難以接受上帝對外邦人特別是尼尼微人的愛。看到尼尼微人得救,先知寧可死。他向神抱怨,不明白耶和華上帝為什麼要這樣做。
主就安排了一棵篦麻樹,給他上了一堂課,讓他能夠明白恩典。主讓篦麻樹一天里長出來,為約拿遮蔭。卻又在次日黎明,安排一條蟲子爬上樹,把樹咬死了。約拿 被太陽暴晒,頭昏腦脹。他很痛苦,甚至不想活了。這時主藉著這棵篦麻樹給他講道理。(1)人與樹相比:這棵篦麻樹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這麼愛惜,那 么人的生命不是比樹寶貴得多嗎?你為什麼不憐惜尼尼微人的生命呢?(2)從所有權角度看:這棵篦麻樹不是你種的,也不是你養的,它乾死了,你尚且心疼;尼 尼微人是上帝創造的,是他所愛的,他豈也不疼惜嗎?(3)從數目看:這不過是一棵樹,僅此一棵,你都在乎,尼尼微城可是至少有十二萬的生命(「不能分辨左 右手的」若指嬰兒,城中就可能有60萬以上的人口;若指靈性無知不認識主的人,則城中有12萬人),你為何不顧惜這幾十萬人的靈魂呢?(4)情感上看:你 因失去樹而痛苦,主的心豈不更因人類的滅亡而心碎嗎?你希望篦麻樹存在,主也希望尼尼微人存在。主願意施恩拯救他們。
最後,約拿書以一個問題作為結束:「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這個開放性的問題留給我們每 一個人,簡單來說,這個問題關注的是:「你難道不愛惜靈魂嗎?」我們要時常用這個問題問自己:我愛惜靈魂嗎?求聖靈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做工,感動我們傳福音 到萬邦。(完)
推薦閱讀:
※復活帶來大喜樂 經文:彼前1:3
※佛走開,經文的篡改者
※陳益峰注《金鎖玉關》二十四山砂水經文
※憑信而立 經文:林後1:12
※雨寶陀羅尼經文摘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