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國立為兒子道歉說起

  閱讀背景  1月30日,張默因涉嫌吸毒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2月1日凌晨,父親張國立通過新浪娛樂發出聲明致歉,懇求媒體能夠寬容對待張默,體諒一個父親的心情,給年輕人一個改過的機會。張默惹了事,張國立立馬跑出來為兒子「救火」,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縱觀這位星二代,先有毆打女友遭退學,後又挑釁記者、要挾媒體,再後來違法駕車,直到這次吸毒直接被請進了公安局。1999年,張國立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提及張默,他說兒子「除了吸毒,其他什麼事都幹了」,沒承想12年後,張默連吸毒也不怵了。從傷害他人到尋釁滋事,再到觸犯法律,不難看出這一系列的事件都在逐步升級。張默也並沒有因為老爸屢次挺身而出替自己道歉求情有所收斂。這其中究竟是何緣故?請看心理醫生如何說。  如今的「爹」們傷不起  娛樂圈裡,像張國立這樣給兒子當消防隊員的老爸不在少數。不管老子在人前是多大的腕兒,只要兒子惹了事,自己就得立刻出馬。  去年9月,李雙江的兒子無照駕駛並且打人滋事,事發後李雙江多次去醫院看望受傷者,賠錢事小,跌了面子賠禮事大。當時,李雙江對當事人說:「我寧願你們用棍子把我打一頓。」聽了真叫一個心寒,在觀眾面前向來挺直身板唱歌唱了大半輩子,結果這次竟為兒子折了腰。有人對李雙江表示同情,說兒子闖了禍怎能讓父親代之受過?也有人認為子女的德行問題,父母很難撇開關係說那是孩子自己的事兒做家長的沒責任。  以往多認為給人當爹那是佔了大便宜的,沒承想如今兒子是「爺」。眼下不僅娛樂圈裡星二代的老子難當,尋常百姓家中的「爹」也一樣不好當。  想必大家一定還記得他爹是李剛的那個年輕小伙,開車撞了人,張口不是問傷者傷情如何,而是嚷著告訴眾人他老子是誰,真以為報上家門就會避免一切責罰嗎?對於李剛的兒子,只能送上倆字——妄想,誰家的兒子撞了人都難逃法律的懲罰。我猜李剛本人肯定也沒想到,有一天因為兒子的緣故,自己的大名全國上下人盡皆知,更沒想到是通過這種方式。也虧得這麼一兒子,否則至今我們也不會了解「李剛」乃何許人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報老子大名來解決問題,李剛那兒子絕對不止這一次。只有多次獲益以後才能強化這種行為,若再次遇到類似情境就會條件反射一樣地做出動作,以求再次獲益。所以,撞了人卻說「我爸是李剛」的這種荒唐行為也是存在某種必然性的,也可被認為是獲益以後被強化出來的結果。  看來無論是老爸挺身而出,還是被孩子強行給搬出來的,但凡這樣的老爸多少還是有點能力的,如果孩子真覺得自己老爸指望不上,也不會這樣囂張。所以,有時老子太優秀了,無論有錢、有權還是有名,對於下一代來說可能並不完全是好事,有個有能力的老爸,有時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樣光鮮。  孩子,你是怎麼了?  拿張默來說,他的童年正是處於父親張國立事業的上升期。人的精力有限,關注事業多了,自然對兒子成長方面的關注就會少。後來父母離異,父親再婚,以及張國立內心覺得虧欠了他後來努力補償,這些都導致張默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硬傷——缺情少愛。  我們回過頭重新來看張默的幾次大事件,其實都跟情感缺失有關,正所謂「缺情」。  2003年打女友事件其實只是兩個人對分手這件事有分歧,說白了就是女友要求分手張默不同意,於是才有後續的暴力事件。分手,對於大學裡的戀人來說並不是天大的事,就算他們之間的戀愛故事再曲折離奇也不至於提分手就要把女孩子打到差點毀容的地步。這件事情背後透露的是,張默對於情感是沒有把握的,也並不自信。對於女生的拒絕,他的內心是恐懼的,因為他的童年經歷中有過被拋棄的體驗。所以,才不允許成年以後再次被拋棄,於是,當自己無力挽回也控制不了這段感情時,就選擇用極端方式去毀了自己愛的人,也毀了他自己。  再來看吸毒這件事,還是難逃情感糾結,更貼切地說是「少愛」。採訪那些有過吸毒經歷的明星,他們中很多人表示,第一次觸碰毒品的經歷都和身邊的親密朋友有關。在一個擁有良好家庭關係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與家人建立起親密關係足夠穩固,就會減少結交「有毒朋友」的可能。所以,張默接觸到毒品,看似是自己的選擇,卻與他的整個家庭關係有關。  大家肯定會疑惑,張國立對兒子難道還不算愛嗎?這樣維護兒子給兒子鋪路,付出的還不夠多嗎?其實,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更不是一方付出就算愛,還需要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給予,並且還得對方肯接受才行。同時,衡量愛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持續性。  作為演藝人士,張國立顯然是成功的,但是作為父親,張國立覺得虧欠兒子才開始想辦法補償,這是遠遠不夠的。就像一盆長期無人澆水的植物,這時我們把以前沒有給予的水分一次性全部灌下去,結果會怎樣?對待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可能您有時間給予愛的時候,孩子已經拒絕接受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本應是平日里的點點滴滴,不能只是在兒子出事之後出來拽一把這麼簡單。所以,張默還是缺少愛的,儘管他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但是仍難擺脫童年經歷中給他帶來的影響。  叔本華說,擁有的越多,對痛苦的敏感程度越強。我認為,擁有的過於少時,對痛苦的感受性也會增強。就好像張默,作為張國立的兒子,他擁有的社會資源和財富要比同齡人多很多,所以更加敏感;同樣,因童年缺失的愛產生的那份痛苦,也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張默並沒有隨著年齡的成長把痛苦代謝掉,反而使他從得不到愛的小男孩,演變成傷害他人的狂小子,再到違抗法律的叛逆青年,張默的今天,張國立的確難逃其責。  說愛你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中國家長舐犢之情真叫人心酸心疼又心寒。  很多父母親想給孩子需要的,但是又搞不清楚孩子需要什麼,索性就選個最貴的。難怪有那麼多孩子擁有了太多物質財富以後還會覺得缺愛。設想一下,哪種情況對方最感激你?當他飢餓時你給了對方一個饅頭,當他口渴難忍時你恰好送過去一杯清水;還是人家口渴你送去了饅頭,哪怕是一口袋的饅頭,或者飢餓時你送人清水,哪怕是一箱礦泉水?這樣「給予」的結果往往是費力花錢又不討好。很多家長其實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服務孩子,而沒有完全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考慮他們真正的需要。這樣只能距離「孩子的真正需求」越來越遠,從而與孩子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那麼,該怎樣愛孩子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也聽過一些家長說要為孩子竭盡自己所能鋪好路。真的可以做到嗎?就算父母能夠與孩子同壽,畢竟總會有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的一天,所以與其說孩子每走一步之前,父母都做先行者剷除荊棘鋪好平坦大路,不如教會孩子學會自己鋪路的能力和勇氣。  家長得學會示弱。好多父母有時也會抱怨孩子能力太差,比不上班裡或者鄰居家的其他孩子,與其抱怨孩子,我倒認為應該先檢討自己,想一想是否平時替代孩子完成的太多了,或者是你自己的能力太強,從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呢?為何老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即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完全可以適當讓孩子去體驗生活,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  適當放手。也有家長愛孩子的方式是不讓孩子受任何傷害,這樣教育出的孩子走向社會只會縮手縮腳,因為他們從未遇到過問題,自然就沒有親自解決過問題。經驗是筆財富,他們在父母花了大價錢過度保護下成長起來,遺憾的是長大後卻成了最「貧窮」的人。  教育孩子是一個人生的重大課題,與孩子共同成長,也是家長們的必需課。  文/武警總醫院心理門診 史宇 ----原載2012年2月5日《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張國立為兒子道的是哪門子的歉?》 現標題是轉發者改的
推薦閱讀:

道歉有用嗎?
你,真的會道歉嗎?
文章,你還欠姚笛一個道歉!
冬季「狼」出沒:男子被抓捂臉道歉

TAG:道歉 | 兒子 | 張國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