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敏感怎麼辦?
孩子膽小敏感怎麼辦? 2011-09-09 20:28閱讀: 敏感膽小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徵主要是:1對外界環境表現出異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變化就使他緊張與不安;2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差,喜歡獨自安靜地玩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遊戲;3行為比較緩慢退縮;情緒比較平靜;4依賴性高,不願表達自己的要求。克服這些性格偏差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新的調整:1孩子在接觸和適應新的環境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前期的陪伴,在孩子漸漸熟悉的基礎上,家長有意識的讓孩子表現自己。比如孩子升級進入新的班級後,媽媽可以陪孩子在教室里玩一會兒再離開,使孩子對新的環境有一個逐漸熟悉的過程。2設置「最近發展目標」的任務給予挑戰,激發孩子潛在的能力。例如孩子目前不願意和陌生人打招呼,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家長和陌生人說話時拉著孩子的手將孩子引導到陌生人的面前來。3多帶孩子到你有孩子的朋友家裡,或邀請你的朋友一起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學會和小朋友交往。如果時間不允許,你們可以幾個家庭輪流由一個家長帶著兩個或三個孩子出去玩,這樣既可以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又可以為家長省下時間。家長間還可以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4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堅強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包辦,而要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要注意的是:一開始父母要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各種事情,而不能一下子就不問不管使孩子手足無措,更加膽小。關於膽小,我想做一個簡單劃分:一類膽小屬於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這類情況不能定性為膽小,不一定會成為日後性格發展中的問題。另一類膽小屬於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成長中多次遇到「威脅」刺激,而逐漸形成了一種反射性的行為。比如說:被厲害的小朋友欺負時不能採取適當的反應方式來保護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於是孩子的行為呈現出固定化模式。後一種膽小是需要父母關注的,其道理是:·孩子最初採取的對應行為多是自然反應,如果不加以干預,就會成為行為習慣。·一個刺激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下的反應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個孩子在外面對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行為聽之任之,那麼在家中也會對前來串門的「霸道」小客人一讓再讓。·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嘗試新的應對方式,而非總是被動和忍讓。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選擇新方式有效地應對「強橫」,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學習人際交往中適應性行為的機會。從天性的角度看,膽小孩子的氣質特點是:安靜、溫和、靦腆、順從、忍讓、謹慎、軟弱,少有主動要求。這些特點發展下去都屬於內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遺傳而來,天性不容易改變。對這樣的孩子,要多一些寬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勵,肯定其做事有獨立性,勇敢有為。只有實踐過程帶給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屬於他自己的經驗「資本」。從後天的角度說,膽小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本質說明孩子的獨立性欠缺。對這樣的孩子,切忌簡單粗暴、嚴加管束、過度保護、批評貶低、包辦代替。父母莫要表現得過於「強大」,否則會造成孩子「窩囊」無能。 玩「勇敢者」遊戲 玩是孩子的天性,膽小的孩子也愛玩,不過,您應該注意他平時更喜歡玩什麼遊戲。許多膽小的孩子更喜歡玩一些沒有傷害性的安靜的遊戲,如看書、畫畫、拼圖、搭積木等,比起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他可能更喜歡一個人玩。 您應該鼓勵他多進行戶外運動,多在戶外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對膽小的孩子來說,嘗試玩沙子、抓蟲子、拍皮球等「臟臟」的遊戲,在台階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搶皮球等「危險」的遊戲都需要一點勇氣。孩子在戶外活動中難免嗑嗑碰碰,家長不要大驚小怪,這些「勇敢者」的遊戲可是幫孩子練膽量的好辦法。 讓孩子開口的技巧 在超市、商場、公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讓孩子多開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的心理。不過,爸爸媽媽要耍點小「花招」。例如,陪孩子去商場買玩具時,讓他自己對營業員說:「我想買這個玩具,請問多少錢?」如果孩子不願開口,就不買玩具。 一開始,他不好意思說的話,您就先說一遍,讓孩子學著再說一遍,不管孩子說得好不好,聲音夠不夠大,您都應該鼓勵他。說得多了,孩子就習慣了。在鼓勵孩子開口說話的同時,您也可以教他正確使用禮貌用語,這樣,人們會更喜歡您的孩子。對孩子來說,也增加了開口說話的自信心。 越早自理越不怕生 如果您的孩子很膽小,那麼您應該反省一下,在平時的生活中是不是給了孩子太多的保護?過多的保護和代勞只能束縛住孩子的手腳,時間長了,孩子就變得不愛探索新事物了。 孩子到了2歲以後,您就可以開始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從一開始的自己睡覺,到自己上廁所,自己刷牙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收拾玩具等。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包辦」的孩子更活躍,更願意探索陌生的人和事。 幫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 學齡前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愛玩相同的遊戲而成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內向,膽小,那就告訴他的幼兒園老師,讓老師多安排外向大膽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有條件的話,您也可以在小區的鄰居中給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讓他們經常在一起玩。 膽小的孩子更需要鼓勵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錯了事就算多說他幾句也沒問題。可批評膽小的孩子時,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辭。盡量以鼓勵為主,不要在言語上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平時,不要在別人面前給孩子戴上「這孩子就是膽小」之類的「帽子」,這種定性的話只會起到負面的強化作用。時間長了,孩子會以為他就是膽小的孩子。 讓孩子當「小司令」 膽小的孩子在一群孩子中往往不「出挑」,因為不管做什麼事,他都躲在別人的後面。因為膽小,他會失去在人前表現的機會,表現的機會少了,孩子更膽小了。這是一個很打擊孩子自信心的惡性循環。1 您不妨找幾個年齡比孩子小的小孩,讓他們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雖然膽小,但因為比其他孩子年齡大,遊戲中他就會處於主動的位置。不管是玩什麼遊戲出什麼主意,他都會自然地成為孩子中的「小司令」。現今,懦弱的孩子越來越多,令許多家長十分擔憂。懦弱這種性格缺陷,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深遠影響,應予及早矯治懦弱的孩子,儘管思維能力和才華與其他孩子一樣,但由於這種性格缺陷,不能與其他孩子競爭,不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生活,長大之後,在事業上和社會適應方面都有較大的困難。孩子懦弱性格的形成,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兒童性格懦弱的主要原因: 保護過分的家庭教育 過分嚴格的家庭教育 父母的不良暗示,父母的不良暗示也可造成孩子性格懦弱。父母的不適當的表揚 表揚是對行為的鼓勵和肯定,起著心理強化作用。而不適當的表揚常可使行為向不良方面定型。如何矯正孩子的懦弱性格鼓勵孩子走向社會,適應社會要改變孩子的儒弱性格,首先要去除家長的過分保護或過分嚴格的家庭教育。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外出活動及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尤其是由祖母、外祖母帶養的孩子,更應從家庭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應經常帶孩子到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去,讓他們走向社會,接觸外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家長還應帶他們走親訪友,去各地旅遊,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家長應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一起遊戲、交往,一起參加文體活動鼓勵孩子不怕陌生,大膽說話一些內向懦弱的孩子,不喜歡多說話,更不善於爭辯,尤其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廣眾中,更是如此。對於這種孩子,家長應多為孩子創造條件,提供其大膽講話的機會。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講話,每當客人來時,家長應讓孩子與客人接觸,並求得客人的配合,讓客人有目的地發問,一回生,二回熟,可逐漸改變孩子的懦弱性格鼓勵孩子獨立生活,大膽做事有些內向的孩子只習慣於同自己熟悉的人相處,而與不熟悉的人相處、打交道時,會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懼怕感。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學,家長讓他們到外面去買點油鹽醬醋等,他們也不太習慣。因此,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處世辦事的能力。培養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怕」字當頭,不管遇到什麼事,第一個反應就是「怕」,怕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大膽顯示自己,是擺脫儒弱的最重要途徑。家長應經常給孩子講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話,告訴孩子,只有勇敢才會成功,膽小鬼是什麼大事也辦不成的。祝你的小男子漢茁壯成長!恐懼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恐懼的反應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嬰兒具備了產生預測性恐懼條件。因而,恐懼與知覺和經驗是相聯繫的,由怕生,漸漸發展為有預測性的恐懼。當您的小孩與陌生人接觸時很自然的就會產生不安全感,會預測,陌生人是否會把我帶走,是否讓我和媽媽分離等等的聯想而產生恐懼,躲避與陌生人的接觸。這是一種心理現象。相反,小的時候由於孩子心理發展水平低,想像能力和判斷能力差,反而都會接納陌生人。作為父母,一要帶孩子熟悉環境。和鄰居及社區的小朋友及叔叔阿姨們玩,告訴他這都是您的好朋友,他們很愛你。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和大家友好相處,助人為樂給孩子一個積極的行為引導。二是讓孩子建立安全的母嬰依戀。一周多的孩子最怕與母親分離,因此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玩時,母親要盡量與孩子一起玩,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而放心玩,即使要離開,要說明原因,說明時間,說到做到,離開的時間要短。三,在孩子學走路時,要順序漸進,用浴巾挎在腋下,慢慢牽著走讓孩子走穩後再放手,而且要有可靠的保護物如父母的雙手,或者扶持物,多給鼓勵,多示範,慢慢的孩子就會走了。男孩子,多培養堅強的性格,即使讓他摔幾跤也無妨。父母要分析孩子膽小的原因,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嬰兒生來懼怕兩樣東西:一是怪而大的聲音,二是身體失去支持和跌倒,其它的懼怕心理都是後來養成的。成人恐嚇或父母遇事大驚小怪都會影響孩子,使他們產生懼怕心理。其次,要設法消除誘因,不嚇唬孩子,不講恐怖故事,經常帶孩子與他所害怕的東西接觸,便於孩子了解、熟悉和習慣對方。讓孩子學習克服懼怕心理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可教給孩子周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使孩子知道什麼是危險可怕的,什麼是不可怕的。同時,父母自己應克服懼怕心理,這對改變孩子膽小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寶寶膽小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所以自信心的培養十分重要。首先,為寶寶多創造一些交往和溝通的條件和機會。現在的獨生子女,父母總是呵護有加,孩子勢必少了與人交往的經驗,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相處,顯得比較被動。父母要帶著孩子多串串門,多參加一些聚會,孩子會在觀察父母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同時,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會比較放鬆,膽子會大起來,逐步產生自信。其次,寶寶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單獨和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學會遵守規則;跟小孩子玩,可以學會照顧別人。待他交到幾個好朋友之後,膽子自然就大了。當然,年幼的孩子之間往往會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糾紛」,最好試著先讓他們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了,大人再出面。通過適當的體能鍛煉,讓寶寶掌握一定的運動技巧也是不錯的,不但可以發展寶寶肢體的協調能力,促進大腦思維發育,更可以直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在家裡,父母有意識地讓寶寶自己在另外的房間玩耍。你要時不時地和他說幾句話,讓他放心。和寶寶一起玩的時候,有意識地給寶寶設計一些情境,比如讓他單獨去另一個房間給你取書或是他的玩具,鍛煉寶寶的膽量。寶寶膽量大小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就先天因素來說,我的感受特別深。我兒子對鞭炮聲就表現出特別的恐懼,每每周邊放爆竹他就大哭,甚至全身發抖。此外,他也不像鄰居家的孩子那樣,很高的台階都敢跳,他對高度敏感性特彆強。像這類的膽小,只能給孩子時間,慢慢適應。從後天因素來看,我認為與成長的家庭環境關係很大。長輩對孩子的過度呵護、做錯事時不當的指責,都可能導致孩子膽小。但我想這方面歸根到底由父母的舉止言行決定,膽小怕事的雙親必然養出膽小怕事的孩子。能否解決寶寶膽小的問題關鍵在於父母,而且基本上是順其自然的事情。當然,要縮短孩子適應環境的時間,主觀努力也有一定的作用。關於膽小,我想做一個簡單劃分:一類膽小屬於本能反應。所有人面對未知危險、「強大」對手時都會表現出膽怯、恐懼、退縮、無所適從。這類情況不能定性為膽小,不一定會成為日後性格發展中的問題。另一類膽小屬於相對固定的行為方式,通常是在孩子先天氣質的基礎上,再加上成長中多次遇到「威脅」刺激,而逐漸形成了一種反射性的行為。比如說:被厲害的小朋友欺負時不能採取適當的反應方式來保護自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於是孩子的行為呈現出固定化模式。後一種膽小是需要父母關注的,其道理是:·孩子最初採取的對應行為多是自然反應,如果不加以干預,就會成為行為習慣。·一個刺激下的反應有可能泛化到其他情景中。假如一個孩子在外面對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行為聽之任之,那麼在家中也會對前來串門的「霸道」小客人一讓再讓。·即便是天性懦弱的孩子,也可以在教育下嘗試新的應對方式,而非總是被動和忍讓。如果孩子一直不能選擇新方式有效地應對「強橫」,也就意味著喪失了學習人際交往中適應性行為的機會。從天性的角度看,膽小孩子的氣質特點是:安靜、溫和、靦腆、順從、忍讓、謹慎、軟弱,少有主動要求。這些特點發展下去都屬於內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遺傳而來,天性不容易改變。對這樣的孩子,要多一些寬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勵,肯定其做事有獨立性,勇敢有為。只有實踐過程帶給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屬於他自己的經驗「資本」。從後天的角度說,膽小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本質說明孩子的獨立性欠缺。對這樣的孩子,切忌簡單粗暴、嚴加管束、過度保護、批評貶低、包辦代替。父母莫要表現得過於「強大」,否則會造成孩子「窩囊」無能。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幼兒尚不能自我評價,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被人視為「膽小鬼」,有可能就不願再去嘗試那些「膽大」的做法而維持「膽小」的狀態。父母不要不斷地責怪孩子表現不佳,允許各種各樣的弱點貫穿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孩子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當孩子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對於幼童來說,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幼兒尚不能自我評價,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被人視為「膽小鬼」,有可能就不願再去嘗試那些「膽大」的做法而維持「膽小」的狀態。父母不要不斷地責怪孩子表現不佳,允許各種各樣的弱點貫穿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是理性的父母。我家樂樂也是這樣,膽小,怕生,尤其怕男性。後來了解到孩子的性格是要從4個月大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多與人交流4-6個月很關鍵,之後形成的性格都在這個基礎上,當然也能用樓上的答案進行培養,但培養的效果始終不會從膽小的孩子變成膽大外向的效果。雖然很難改變,但我也同意樓上的答案,多培養,多交流,一定要讓孩子主動告訴你害怕的理由,這很重要。
分享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席越 : 給孩子一個弟弟妹妹當禮物
※如果你也有3歲以上的孩子,請注意培養TA的自制力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優生優孕---打算要孩子的一定要看
※窮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