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隱士隱居終南山修行 以松子野菜為食(圖)
資料圖 |
20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中,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1000年前一樣的生活。
3年來,35歲的西安市民張劍峰頻繁進出秦嶺,從華山到終南山到寶雞龍門洞,橫跨400公里,尋訪居住在其中的修行者,行至今天,他拜訪了600多位山中隱士,自己則從一個糾纏於情愛的青春文學編輯變成了半個隱士。他承認,是因為讀了美國人比爾-波特的書《空谷幽蘭》,誕生了尋訪隱士的想法。
尋隱者不遇
遠遠看到驢友結隊進山,隱士們就關了門
2008年前,張劍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學圖書編輯,還曾在一家時尚雜誌社從事編輯工作,他與韓寒的出版人路金波是合作夥伴。自從走上尋訪終南隱士的道路之後,他的身份變成雜誌《問道》的主編。
2008年,張劍峰決定去終南山尋找《空谷幽蘭》中所寫的隱士。第一次是跟一群驢友一起,結果什麼都沒有找到。後來他才知道,遠遠看到一群驢友結隊進山,隱士們就關了門,或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擾。「尋隱者不遇」是很多人的經歷。
張劍峰介紹,並不是所有的隱士都不歡迎到訪者,有的修行者準備出山,他或許希望和到訪者結緣,有的修行者正在用功的時候,是不想被外人打擾,而且要看到訪者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是去山裡旅遊旅遊,「四五十人拿著大喇叭,邊走邊唱,帶著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後轉身就走,對山裡這些修行者,他們只是好奇。」每遇到這樣的到訪者,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
敲門有暗號
「阿彌陀佛」「慈悲」「無量壽福」最常用
有人說,人人都想在終南山尋到一個白鬍子老頭,但是最後只尋到一棵歪脖子樹。最開始,張劍峰抱著尋訪聖賢的目的走進了終南山。尋訪失敗後,他決定獨自行動:「想到哪裡就去哪裡,稀里糊塗走,沒有交通工具。」為了採訪修行者,他會帶錄音筆和紙筆。
隱士居住的茅棚一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分散在各個山谷里。「一般到訪者去敲門,修行者都會開門,但有些並不接待生客。」張劍峰說,尋訪了幾百位隱士後才知道,敲門需要念一些暗號。「阿彌陀佛」「慈悲」「無量壽福」是最常用的敲門暗語,如果是佛教修行者,敲門者敲門時念「阿彌陀佛」,道教修行者則需念「無量壽福」,佛教修行者和道教修行者的茅棚上一般都有標誌來區分。
張劍峰說,這些修行人都很熱愛生活,一般會把自己小茅棚打掃得很乾凈,做一點小景緻,比如在門口種點花,但他們不用手機,離村莊近的修行者還會和村裡人打交道,很少下山。
揭秘修行者
在修行人中,像他這樣的民間學術研究者很多
山中的隱士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俗話說,有形的都有肉,其實很難找到閃光的人,真正的修行者都是勸人向善,告訴人們怎麼樣減少煩惱。修為很高的人外界很少接觸到,只有圈子裡才知道。」他說。
2月中旬,踏雪行走4個小時後,記者隨張劍峰抵達了隱藏在大峪山谷深處的一處隱士茅棚聚集區終南草堂。
黃道長常年在終南草堂居住,幾乎不下山,他老家在東北,他說:「下山去做什麼呢?我們下山後就像傻子似的,左右不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幹什麼。」
在距離終南草堂30分鐘山路外,有一位去年11月從衡山來終南山修行的隱士,他並不覺得山中冷,只說:「在這,就是玩唄!收弟子,就看緣分唄!」面對陌生人,他們並不多談其他。
「一般覺得,出家人就是窮得沒辦法才到山裡,但後來我發現山裡的修行者大部分蠻有學養的。」張劍峰說上周見到一個山中的修行者,藏書很多,留著長發,特立獨行,對電器等樣樣精通,在茅棚里給自己做了很多精美的傢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將天文研究成果和佛經、道經做了對比研究,而且他覺得別人並不懂他的東西。「他問我認識比爾-波特嗎,他要把他的研究成果發給他,看能否翻譯成英文。在修行人中,像他這樣的民間學術研究者很多。」
他們的生活
沒有供養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
冬天的終南山裡,隨時飛雪,黃道長給遠道而來的尋訪者包了一鍋熱乎乎的包子,包包子用的蘿蔔是自己在旁邊的菜地種的,冬天他挖了菜窖存儲這些蔬菜,米面油等物品都是朋友從山下送來的,他們稱之為「供養」,記者上山當天,遇到一對給修行者送供養的60歲夫婦,他們提了一壺最好的花生油,背了一些日常用品走了好幾個小時山路。
「如果沒有供養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修行人的行為,一般人看來不可理解,別人覺得住在山裡很可憐。修行者對物質不抱太大希望,給一些修行人送供養,送東西給他,是為了滿足我的心愿,對他們來說,送不送沒什麼區別。」張劍峰介紹。
從尋訪者
變成修行者
在尋訪了數百位隱士後,張劍峰慢慢從尋訪者變成了修行者。2010年,張劍峰等十多人湊錢在這裡修建了十幾間茅棚,取名「終南草堂」,供修行者居住。
張劍峰有兩個孩子,做平面設計的妻子一直支持他,父母也受他的影響開始修行。夏天的時候,妻子還帶著女兒到茅棚居住,吃飯前先感恩做飯的人,吃飯不能說話,以前女兒挑食,而在山裡她會吃得乾乾淨淨。
「修行對我生活本質的改變是我看待事物的態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個東西我想得到,我肯定會努力爭取,但現在,患得患失的東西就少了,人會更豁達一點。對物質不刻意追求,更注重精神生活。現在,我所追求的東西,不因大部分人追求其他東西而受到影響,不管社會變化再快,我所接觸的東西永遠簡單。在茅棚里,吃飯睡覺曬太陽喝茶,那樣就挺幸福的。」
推薦閱讀:
※隱居萁山的許由
※52歲張曼玉落寞隱居 劉嘉玲:跟她不熟
※隱居(作者:小岸)
※美國一「隱居島」數百業主均為巨富
※毛澤東隱居滴水洞的神秘十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