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招誰惹誰了
07-06
三天內,美國連續發起五宗對華貿易救濟措施中國惹了誰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2-03/25/content_1353619.htm中美曾多次站在貿易戰的邊緣,包括2011年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紛爭美國近日對華貿易救濟案一覽近年來中歐雙邊貿易總額一覽羊城晚報記者馬漢青實習生張歌斐從太陽能電池板到不鏽鋼水槽、化學增白劑,今年3月份以來,美國對中國產品頻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特別是3月19日至21日,美國接連對中國產品發起5宗貿易救濟措施,密集程度前所未有。中美貿易戰是否「一觸即發」?商務部:放寬對華出口限制未見美國實質舉動據新華社電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日前在上海提及對華出口管制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4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注意到,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不久前提及對華出口管制問題。中方對美方一切有助於擴大中美高技術貿易的措施表示歡迎。但迄今為止,中方尚未見美方採取實質性舉動放寬對華出口限制。該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希望,美方能切實履行承諾,改變對華歧視性做法,在美出口管制改革過程中,公平對待中國,重視並解決中方重點關切,實質性放寬對華出口管制。這將有利於擴大中美雙邊貿易、促進兩國貿易平衡,符合中美雙方利益。「稀土」爭端在持續。繼美國、歐盟、墨西哥聯手向WTO告狀,要求認定中國對鋁土等9種原材料的出口管理違規,並於1月30日獲得WTO的裁定後,不足兩個月,3月13日,美、歐、日又聯手就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告到了WTO。近期,歐美等發達國家頻頻「玩規則」,矛頭直指中國資源出口政策,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現象貿易爭端「轉型升級」近一兩年來,美國對華貿易保護行動有不斷增多之勢,美國陸續對中國輸美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紡織品、銅版紙、彩電、鋼管、傢具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進入2012年,從成立專門機構、修改法律,到針對中國稀土、清潔能源產品等接連出手,特別是近幾日,美國商務部接連作出裁決,認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鋼質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並對太陽能電池板作出初裁,決定對中國輸美不鏽鋼拉制水槽進行「雙反」調查,其密集程度前所未有。梳理美國近期的多宗貿易救濟措施,當中不難發現有兩大明顯趨勢。其一,是美國對華產品的貿易摩擦正在「轉型升級」,越來越注意新興產業、高端產業。比如,3月19日,美國商務部初裁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徵收反補貼稅。這是去年10月份開始的美國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首次「雙反」調查的初步結果。對照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年初國情咨文中強調「不會將風能、太陽能或者(高科技)電池行業拱手讓給中國或德國」,原因值得玩味。又比如,美國聯手歐盟、日本向WTO告狀,宣稱中國稀土出口政策對其國內企業不公平,體現出對高科技產品關鍵原材料的爭奪。奧巴馬就直言不諱地說:「本案涉及的稀土材料應用於從混合動力汽車到手機的電池等高科技產品,美國希望美國公司在本土生產這些產品,但要做到這一點,美國製造商就需要有中國供應的稀土材料。」其二,是美國越來越注意貿易救濟體制機制的完善,「火力」更猛。比如,在去年底一宗工程輪胎貿易摩擦中,美國法院判定美國不能對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在採取「反傾銷」措施的同時,又適用「反補貼」措施。這進一步確認了美國自2006年以來對中國的24起徵收「反補貼」案件都是違規的,而且都將失效。為此,3月5日和6日,美國參眾兩院先後通過的《1930年關稅法》修訂案,不惜修法來消除「反補貼」法律障礙。又比如,2月28日,美國宣布成立「貿易執法中心」,協調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等多個部門,專門調查其他國家「不公平貿易行為」,並公開宣稱要把中國列為調查對象。探因貿易摩擦為何頻發在近期美國頻繁的貿易救濟措施中,很多的理由都與就業有關。如在太陽能電池板一案中,美國廠商申請調查的理由,是認為中國太陽能產業受到政府補貼,涉嫌傾銷,讓美國太陽能製造業失去2000個工作崗位。本來,近期美國經濟出現比較明顯的復甦跡象,甚至超出了此前的預期,失業率已連續多個月小幅下降到8.3%左右,是三年來最低,為何美國反而多次以保護就業為理由,密集對中國揮舞貿易摩擦大棒?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余甫功教授對羊城晚報記者分析,這正好說明近期美國密集提出貿易爭端,與其是「大選年」的政治背景有關。包括奧巴馬在內的美國政治人物為競選總統,必然要想辦法轉移美國的國內矛盾。過去最好的借口是人民幣匯率,說中國人為壓低匯率增加出口,造成中美貿易的不平衡,由於人民幣不斷升值,目前可能已經進入均衡狀態,這個借口不好找了,「保護就業」自然就成了新的由頭。美國國內的就業問題壓力確實相當大。數據顯示,金融危機之前,美國的失業率穩定在4.5%-6.0%之間,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損失超過800萬個就業崗位,是二戰以來最多的一次,雖然現在失業率有所下降,但仍有超過1300萬人失業,其中550萬人已經失業半年多。「美國失業增加的原因,很難說是中國產品出口帶來的問題。」余甫功分析,關鍵是兩國經濟結構不一樣。美國是服務業為主的國家,屬於人力資源密集型,由於其自身原因造成次貸危機並引發經濟衰退後,失業自然很明顯,而中國則是以製造業為主的國家,這些製造業崗位即使不在中國,由於成本等原因,也很難大量迴流到美國,因為美國已經超越了這一發展階段。「但美國政治人物以此為理由密集推出一些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就比較容易吸引眼球,轉移壓力爭取選票。」此外,金融危機後美國重新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開始對製造業提供更多的支持,相關的保護措施也會加強。「這些綜合因素的結果,是近期美國對中國密集製造貿易爭端。其實質,則是中國產品更多成為『替罪羊』。」余甫功表示。應對防止過分依賴歐美市場公眾最關注的是,近期中美貿易爭端是否會「一觸即發」?3月19日,美國決定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徵收反補貼稅,但稅率遠低於美國廠商主張的100%的幅度,也遠低於市場預測的20%-30%的幅度,只有2.9%至4.73%。這一反差,傳遞出不少信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指出,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由美國和歐洲等地進口。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對美出口也為美國下游產業(尤其是光伏發電安裝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活動都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如果美國政府最終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貿易限制措施,對於全球光伏能源市場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對於美國尤其如此。而在此前,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CASE)就警告說,不允許一家公司(指發起「雙反」調查申請的企業)的反華活動威脅美國太陽能業及數萬名美國人的工作,如果美國政府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加征進口稅,此舉或導致美國6萬多人失業。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周駿宇認為,正是這種中美貿易的國際分工和整體的互利共贏,決定了雙方不大可能打貿易戰。隨著中國在世界市場的崛起,貿易總量越來越大,貿易摩擦增多並不奇怪。「中國和美國都是WTO很大的成員國,不可能動不動就搞貿易報復,因為WTO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這也正是WTO存在的重要價值。」顯然,是「互利共贏」,而不是「政治秀」,決定著中美經貿的走向。不過,就具體行業而言,一旦遭遇反傾銷,受到的衝擊卻很大的,積極主動認真應對勢在必然。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曾多次參與國際反傾銷訴訟,他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據理力爭積極應訴。「首先是平時就多作準備,特別是要完善財務制度,有完整準確的財務報表,因為打反傾銷國際官司,打的就是財務報表,證明自己並沒有以低於成本價進行銷售。其次,還要注意程序和填表的規範性,盡量尋找專業人士的協助。」藍衛兵提醒,為了減少貿易摩擦,相關行業也必須有總體的長遠思路。比如與目標市場的廠商、經銷商、行業協會多些聯動,使對方了解中國產品的實際情況;要儘快跳出打價格戰、靠量的老路,減少被反傾銷的機會;還要注意國際市場的均衡布局,防止過分依賴歐美市場,等等。搶資源潛規則《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設有第20條的環保「例外條款」,在特定的情況下,WTO成員國可以進行出口控制,如對可用盡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保護的需要。中國意在保護環境和資源,合理合法,為何卻被歐美打著「尊重國際規則和程序」的旗號,矛頭直指相關出口政策?暨南大學教授鄭英隆告訴羊城晚報記者,這與世貿規則有很大關係。按照中國入世時的承諾,除了在協定書附件中列舉到的84種產品外(絕大部分是金屬產品或其他原材料),中國不能採取出口稅措施。這84種產品不包括鋁土等9種原材料,也不包括稀土。但是,在世貿規則中,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設有第20條的環保「例外條款」,在特定的情況下,WTO成員國可以進行出口控制,如對可用盡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保護的需要。「雙方爭議的焦點,就在於中國相關產品政策是否適用『第20條』,以及是否符合『第20條』的具體要求。」鄭英隆說,要引用「第20條」,確實有相當嚴格的標準,比如,相關原材料要屬於可用盡的自然資源,採取的措施與保護與可用盡自然資源直接相關,並且這些措施與不僅針對出口,還要與國內的消費或生產一同實施。遺憾的是,世貿專家組並未完全接受中方的抗辯理由,裁定中方涉案的出口關稅和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中方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和有關世貿規則,且未滿足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等例外條款的條件。顯然,接下來的稀土爭議,「第20條」同樣是關鍵。近期,國家工信部、外交部、商務部都發表了談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指出,中國對稀土的開發如果像過去那樣私挖濫采,破壞資源和環境,有些品種按照現在探明和實際的開採量可能只夠用20年。20年以後,全世界有些品種都枯竭了,這對全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損害。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並不是針對某一個國外用戶,更不是想通過這種辦法進行貿易保護,而是出於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實現資源可持續的利用和發展。「如果他們要起訴,我們表示很遺憾。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準備主動應訴,要去說明這方面的情況。」潛規則不僅是礦產類資源產品,發達國家對從中國很多進口產品,根據其國內供求情況,還有種種「潛規則」。事實上,歐美國家要求「尊重國際規則和程序」里大有玄機。他們一邊向WTO告狀要求放鬆出口,一邊卻出現對中國部分相關產品「反傾銷」的怪事,總之從他們的角度上看「都有道理」,「玩規則」的手法十分純熟。比如,歐盟和美國挑起鋁土、金屬硅、焦炭等9種原材料案,是根據當時的市場供求的情況,要求中國放鬆出口稅政策,但就在本月20日,美國基於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又宣布繼續對中國輸美金屬硅徵收反傾銷稅。在焦炭上同樣如此,歐盟曾根據其內部供求情況,不斷用不同的規則變換手法。2000年由於市場供過於求,歐洲對中國焦炭徵收反傾銷稅,2004年供不應求,又決定暫停徵收反傾銷稅,到2008年,又徵收反傾銷稅,進入2009年,對焦炭的需求開始增加,歐盟改為向WTO告狀,要求中國遵守「規則」。很多外貿界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說,不僅是礦產類資源產品,發達國家對從中國很多進口產品,根據其國內供求情況,還有種種「潛規則」。湛江市水產品進出口協會秘書長岑堅介紹說,比如某國對中國對蝦產品進口,設定了一些檢測內容,卻不提供明確的檢測值,如果其缺貨,則降低門檻,如果其認為存在競爭,則提高要求。這些做法隨意性很大,極不合理。話語權「話語權」不足,往往是行業內部不統一。如果行業內部一致對外,隨著中國產品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話語權肯定可以不斷增強,應對「玩規則」的能力也就更強。這場影響中國資源出口政策的國際「規則」官司,目前走向尚不明朗,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不過,專家預期,即使歐美通過玩「規則」部分達到其目的,中國仍然有很多辦法加強戰略資源的保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稀土、鎢等資源屬於戰略金屬,如果美國非要這樣做,將會激起連鎖反應,中國可以對美國所有戰略儲備制度提出反訴。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假如中國敗訴,從短期來看,中國的稀土出口量需要增加,但是從長期來看,可以採取提高資源稅、環境稅等方法,把控質量的同時,把稀土成本和價格提上去,以抑制其他國家的需求。鄭英隆指出,世貿規則最早是由西方發達國家所主導的,當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將來發達國家「玩規則」的舉動可能還會不斷增多,我們需要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增強自身的「話語權」。「除了政府層面的工作,行業協會也應發揮更大的作用。」對發達國家「玩規則」感受良多的岑堅建議,「話語權」不足,往往是行業內部不統一。如果行業內部一致對外,隨著中國產品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語語權肯定可以不斷增強,應對「玩規則」的能力也就更強。馬漢青、張歌斐(授權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羊城晚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東方評論:日菲將是中國實質性動作的目標
※中國歷代名剎、高僧簡介(十一)
※上海時裝周:中國含蓄美不再
※星巴克力求更加中國化
※台北故宮藏中國古代繪畫精品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