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所謂的成功,不過是在從眾

回復「心理」,加入「28天心理課」共讀!

「這 是 有 書 君 陪 你 共 讀 的 第 92 本 書 」 原來,我們自己才是那個最熟… 來自有書 08:54 文|徐小2·主播|楊槍槍

▲點擊打開視頻,即可觀看

《有書快看》之5分鐘帶你看完《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更多有趣、有料,有內涵的視頻,關注公眾號:有書快看

親愛的有書書友,早安!時間真的是過得飛快,不知不覺,本周我們一起共讀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已經陪伴大家整整一周了。今天是我們共讀該書的最後一天,是不是有些不舍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著同樣的感覺,那就是書讀到今天,我們竟然豁然開朗:「原來,我們身上的各種不完美是那麼得有價值,從前也許我們討厭、摒棄過它們。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並接受它們。」

「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是作者武志紅最想傳遞給讀者的信息。而今天,我們就將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嘗試著重新認識自己。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馬上開始今天的早讀,即本書第六章189-222頁的內容。請書友們帶著以下幾個問題思考,並記得在討論區與其他小夥伴們切磋哦!

1、你是否真正地了解自己?

2、在這個世界上,你最崇拜的人是誰?為什麼?

3、對於自己,如何評價?

01.學會認識自己/

不可否認,《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讓我們漸漸對心理學有了興趣,書中諸多案例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都能捕捉到熟悉的片段,於是,不由地跟隨著作者的指引慢慢揭開心中的疑團——

原來,心理學也並非高深莫測,正如武志紅所說,「好的心理醫生與來訪者的關係是一面平滑的鏡子,可以讓來訪者淋漓盡致地將他內心的關係—也即『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孩子』的關係投射到這個外在的關係上,也由此得以理解自己。」

事實上,理解自己是最難的一件事,人們總是說:「道理誰都懂,可做起來就是另外一碼事了。」然而,問題就出在人們只是理性地理解,而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作者告訴人們,「感性的理解,就是在理解的那一刻,你的大腦、神經、軀體及內臟都在顫動,彷彿你的全部身心都回到問題產生的那一刻,你重新體驗到,自己的問題是怎樣發生的。

但同時,你也徹底明白,你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小孩子,你已經是一個強有力的成人,你沒必要再像過去那樣,用一些自我欺騙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於是,好的改變才會自然發生。」

為了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上述觀點,作者在第190-198頁舉了劉濤的例子,就是希望我們在讀完這個真實的故事後,可以反思自己。

父母、孩子和愛人是最親密的關係,本應是我們生命的拯救者,但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把最壞的情緒推給親密的人,這樣做不僅毀掉了親密關係,甚至還讓彼此仇恨。

02.學會聆聽自己的內心/

生活在現代都市裡的人們已經習慣了忙碌,每天早出晚歸,為生計和理想而奮鬥,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很多人卻迷失在黑暗和無盡的煩惱當中,「要學會聆聽自己的內心,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作者武志紅給出了建議。

但是究竟什麼才是內心的聲音呢?事實上,就是你的感覺,你那些說不出來卻又模模糊糊捕捉到的信息。這種聲音要學會聆聽它,並尊重它。

相反的,如果你聽不到這些聲音,你的意識和潛意識就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分裂,從而讓自己痛苦萬分。這一點從書中菲兒與泉的案例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

雖然泉很優秀,但是泉是個內心極度自卑的人,而這一點菲兒的潛意識已經有所察覺,於是她有意無意地開關窗戶,事實上是菲兒已經對泉有了排斥。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正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個性格豪爽的女孩害怕螞蟻,但實際上她是討厭成天對她嘮嘮叨叨的媽媽。

這就是典型的人內心的潛意識發揮作用的結果,如果我們足夠細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發現很多類似的例子。

由此看來,「眼見為實」也未必真實,很多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人的行為舉止,其背後可能隱藏的是另外一個深不可測的事實。

03.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

無論你是否承認自己有「從眾心理」,甚至常常因此而喪失自己的個性。但事實上,「從眾」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

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

試想一下,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了「從眾」了呢?也許從三歲進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吧!那會兒,父母們會經常告誡孩子:「凡事要合群,不要搞特殊!」

於是,長大後,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隨波逐流的表達方式。

還記得上初中時選班幹部,當老師說誰反對請舉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願意做這種當面得罪人的事情,於是,那個早已內定的人選就毫無懸念地就任了,現在想想還是挺可笑的事情。

的確,「從眾」給人們帶來了不知多少好處,人們會覺得你很隨和、合群、甚至人緣極好;但殊不知,「從眾」讓我們早已丟失了真我,我們不再尊重自己的感覺,我們距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我們早已成為了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久而久之,我們不再有鬥志、有激情,我們漸漸迷失了自己……

所以,從現在開始,如果你還想找回真我,就學著慢慢尊重自己的感覺吧,畢竟一個失去真我的人,即便獲得了再多的權錢財富,也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不是嗎?

本章最後,作者武志紅繼續想讀者推薦一本好書,即《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看似文學性很強的一本書,卻反映了一個道理,即「讓你的身心歸一,以你自己的感受為中心構建你的真自我。」


推薦閱讀:

輿論里的晚清:從眾聲喧嘩到千夫所指
從眾將的職務看梁山的防禦體系之謎
【私藏】假期北京這些景區人少景美好停車 沒有人從眾
人要先學會從眾,再學會與眾不同

TAG:成功 | 從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