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川:倆娃爭搶、打架,最缺的不是法官,而是翻譯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也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的家庭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英語啟蒙經驗。

前天我在朋友圈曬了一段哥哥給妹妹讀繪本的視頻,收穫一堆羨慕嫉妒恨,一位媽媽私信我說:她家倆寶在一起就爭搶打鬧,5歲的哥哥表示要把兩歲的弟弟扔進垃圾桶里。

其實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和諧是暫時的,爭鬥是必然的,有專家研究,年齡較小的兄弟姐妹平均每小時要爭吵7次,只有10%的能夠和平解決。

父母在這些爭鬥里扮演什麼角色很重要。一部分父母選擇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這的確能鍛煉孩子,不過弱的一方總會吃點兒虧;另一部分父母努力扮演「法官」,主持正義,卻總有孩子感到不公平,甚至加深矛盾。

有沒有其它方法呢?其實在「放手」和「法官」之間,父母還可以充當一種角色:翻譯。

原景重現

場景:周末下午,5歲的大寶和2歲的小寶都在拼積木。

大寶:搭建完一座城堡,正在得意地欣賞。

小寶:把手伸向樓房,推翻了大寶搭好的城堡。

大寶:氣憤地推開小寶。

小寶:小寶摔倒,哇哇大哭。

▊華川小議:這種情景在倆寶家十分常見,有時候家長能目睹過程,而有時家長是因為哭聲或告狀才趕到現場,要作好法官有點難。

媽媽:從廚房出來,首先把哭泣的小寶抱在懷裡安慰,同時質問大寶「為什麼要打弟弟?」

大寶:是弟弟先推倒了我的積木。

媽媽:批評懷裡的小寶:推倒哥哥的積木是不對的,應該跟哥哥道歉。

小寶:哭得更厲害,語無倫次。

媽媽:掉轉頭接著批評大寶:雖然弟弟不對,但是你打人的錯誤更嚴重,應該你首先道歉!

大寶:面對一地散落的積木,媽媽的斥責,以及被媽媽護在懷裡的搗蛋鬼弟弟,也委屈的大哭!

▊華川小議:這位媽媽看似在積極解決問題,努力分辨是非對錯,結果卻非常消極:兩個孩子都更加難過,哥哥對弟弟的嫉妒也加深。

換個角度

場景:周末下午,5歲的大寶和2歲的小寶都在拼積木。

大寶:搭建完一座城堡,正在得意地欣賞。

(華川小議:在一個孩子眼裡,他的城堡,他的玩具,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孩子會非常珍惜,家長也應該尊重)

小寶:把手伸向樓房,推翻了大寶搭好的積木。

(華川小議:低幼寶寶,常通過「觸摸」來認知世界,他的「破壞」並沒有主觀惡意)

大寶:氣憤地推開小寶。

(華川小議:大寶的反應看似粗暴,卻也是一種本能。人類大腦負責情緒控制的前額皮質直到青春期以後才能發育完全)

小寶:小寶摔倒,哇哇大哭。

(華川小議:孩子哭泣有幾種原因,一是遭到抵觸而心理受傷,二是身體受傷)

▊華川小議:孩子只有與年齡相稱的不當行為,不會有重大的錯誤行為。一個成熟的家長,不會輕易把「錯誤」的帽子扣在孩子頭。孩子們之間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合作能力有限,同時又「溝通不暢」。

媽媽:走到兩個孩子中間,略帶驚訝但保持溫和:「我聽到有哭聲,這裡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了嗎?」

(華川小議:在一個情緒化的現場,父母一定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讓孩子描述事實,而不要主觀判斷)

大寶:媽媽,弟弟把我的城堡推到了!

媽媽:用手拿起一塊散落的積木,「哎呀,我猜剛才你拼的城堡一定非常的棒,現在倒了真是可惜,我也好難受」。

(華川小議:父母應擁有同理心,替孩子把難過的原因表達出來,對孩子就是莫大的寬慰)

小寶:哥哥推我了,打我了!

媽媽:仔細查看小寶的身體,確定有沒有傷害。然後問:「我知道你摔了,一定很疼,我也不希望再發生這種事。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哥哥會推你嗎?」

(華川小議:給每個孩子表達的機會)

小寶:我喜歡城堡,我想摸一摸。

媽媽:對大寶說:看來你的城堡真的是特別棒,弟弟看見太激動了,想摸一下,結果用力太大,城堡就倒了

(華川小議:充當小寶的翻譯,重新向大寶解釋原由)

大寶:可是我的城堡是很辛苦才搭起來的,我要弟弟賠我的城堡。

媽媽:我也認為必須賠你的城堡,待會兒我們一起想辦法重新堆一個;可是如果弟弟摔傷了,要疼很長很長的時間,該怎麼賠呢?

大寶:默不出聲。

(華川小議:大寶心裡有想法,可是難以表述,這時候又需要媽媽充當翻譯,把大寶肚子里的話說出來。)

媽媽:對小寶說:我知道哥哥剛才不是故意要打人的,可能是太生氣了,他堆好一個城堡很辛苦啊,下次你想摸,可以輕一點嗎?或者先問哥哥可不可以?

媽媽:對倆寶說:我知道你們兩個今天都很生氣,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待會兒咱們討論一下,可以有很多很多的辦法,但是「動手打人」是最差的辦法,因為身體受了傷,誰都賠不起?咱們以後不要動手好不好?哥哥不能打弟弟,弟弟也不要打哥哥。

(華川小議:雖然兩個孩子難免打架,傷害也未必有多大,但家長需要讓孩子從小明白:「打人」是最差的選項)

媽媽:好了,現在一起動手重新堆個城堡怎麼樣?哥哥當老師,弟弟當小兵吧。

兩個孩子一起重新堆起了城堡,也許還是配合得不好,但他們也從媽媽對待自己的方式上,慢慢學會心平氣和,理解對方。

華川總結

無論孩子與孩子之間,或者父母與孩子之間,絕大部分問題其實都是「溝通不良」的問題。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早在他的專著《兒童的語言和思維》里指出:兒童的語言和思維與成人的有著質的區別,而不是像以前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僅僅是在知識存在量的差別。並且,孩子在「聽」與「說」兩方面並不是同步發展的。

因此,當孩子們之間出現矛盾爭鬥,家長首先做得不是裁決對錯,因為清官都難斷家務事。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充分「移情」,模擬孩子的思維方式,幫孩子把哭鬧、喊叫、以及其他肢體語言,「翻譯」成他們真實想表達的意思。

總之,孩子們之間的感情連接,父母是最好的橋樑。

作者:華川,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發送」書「字,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謫嶺南道中作原文、翻譯及賞析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翻譯及賞析_陸遊古詩_古詩文網
0949翻譯:夏之絕句(簡 媜)
將進酒 原文及翻譯文---黃雨萱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白話翻譯

TAG:法官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