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治理:核心價值觀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繼續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治理的全面展開和推進,能夠扶正祛邪,揚善抑惡,重新煥發我國社會道德的生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和價值實現,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道德治理是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攜手合作對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進行克服與消除的活動和過程
道德治理是由治理引申出的新概念,它是指我國黨政等公權力機構聯合各類社會組織及全體公民,通過制訂方案和採取有效措施對當前我國社會出現的突出道德問題加以遏制和消除的活動。認識道德治理的內涵和開展道德治理活動,應突出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道德治理的目的是克服和消除突出道德問題及其所產生的負效應。馬克思認為:「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道德治理正是基於對當前現實道德問題嚴重性的客觀認知和解決現實道德問題的條件已經具備而提出。道德治理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針對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以及產生突出問題的深層原因,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策略和措施,使道德矛盾、道德衝突得到化解,道德的負能量得以消除,社會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第二,道德治理的主體是執政黨和政府、社會組織以及公民個人,而非僅僅是政府。在民主政治條件下,單一的治理主體不可能擁有充足的知識和資源來獨自解決所有問題,唯有多元化的主體廣泛參與和協商共治,才能解決公共規則被破壞和公共利益受損等問題。多元共治是保證道德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第三,道德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是正式的制度和規則與非正式的制度和規則二者的有機結合。道德治理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包括國家的立法、強制性制度和政策的執行,還包括有利於道德問題解決的各種非正式規則,甚至還包括各主體之間的協議;不僅包括政府的權威力量,還包括各種私人部門和民間團體推進的、民眾廣泛參與的道德建設活動;既要樹立道德先進典型給人們以正面引導,又要加大對失德敗德行為的嚴厲懲罰,以激發人們的知恥心;既要發揮新聞媒體的揚善抑惡作用,又注重整體文化環境的凈化和社會情景壓力的營造。
第四,道德治理的過程應具有合法性。在整個道德治理過程中,各個治理主體之間的權利和責任是明確的,即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內開展活動。也就是說,道德治理受到法律規範的制約,任何遏制、懲處不道德行為的舉措,都必須以相應的法律為底線。道德治理有賴於法律治理,道德治理與法律治理在作用的發揮上,互相聯繫,互相補充。
道德治理同時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內化和轉換為人們行為實踐的活動和過程
道德治理不僅是對社會道德陰暗面及其負能量進行克服和消除的活動和過程,同時又是「益」,即傳播先進價值觀念,並以這種價值觀念凝聚人心,激勵和引導人們求真向善,實現價值觀再造的活動和過程。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信仰和價值的重構,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精神指引,這與道德治理中的「益」是統一的。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對社會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對社會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對個人發展上的規定,是立足個體行為層面提出的道德要求。這三個層次相互聯繫、相互貫通,實現了政治理想、社會導向、行為準則的統一,實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它不僅為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提出了明確的價值導向和行為標準,也為道德治理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思想指導。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作為觀念形態的核心價值觀不可能自發地轉化為人們自覺的行為實踐,它還需要有相應的載體和傳輸途徑來達到此目的。而道德治理恰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內化和踐行的有效形式之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是社會文化心理結構的內核,它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沉澱中和借鑒世界各國先進文化精華的基礎上生成,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進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累積而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轉化為人們自覺的行為實踐,是由其社會認同度和內化度來決定的。為此,就必須通過廣泛的社會傳播,全面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知曉率和接受率。否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有可能被淺表化和碎片化。而道德治理以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傳播為己任,以強化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心靈內化為終極目標,以提升公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能力為落腳點,因而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內化和踐行的有效路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價值引領的層面,道德治理從價值實踐的層面,共同推進我國社會秩序的優化、社會資本的創造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社會秩序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重要保障之一。社會秩序作為一個正向積極的概念,表明在一個共同體內存在著眾多的良好規則,而這些良好的規則又能夠得到共同體成員的自覺遵守,並成為共同體成員有機聯繫的紐帶之一。社會規則有兩種類型:一是在社會運行中自然演化而成的規則,一是人們進行自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而形成的規則。這兩類規則共同維繫著社會秩序的運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當前我國道德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已嚴重突破維繫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則,是破壞社會秩序的禍害之一。若不對其進行充分有效治理,發展下去勢必導致整個社會秩序的崩潰。正像「破窗效應」理論所說,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修補,那麼,其他人就有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暗示去打破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犯罪現象就會不斷滋生、蔓延和猖獗。道德治理的社會功能之一就是要及時修補「被打破的窗戶」,糾正社會的各種脫序行為。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價值共識,不僅為人們凝練和概括出約束人們行為的共識性規範和評價行為善惡是非的基本標準,更為我國市場經濟和整個社會秩序的健康發展和不斷優化提供了精神動力。
社會資本是指在一個共同體內人們經過長期交往和互利合作而形成的和諧的社會關係網路。對外而言,擁有社會資本的主體可以運用它來獲得國內各界和國際社會的有利支持,汲取較稀缺的社會資源,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對內而言,其擁有主體可以運用它來減少內耗,降低交易成本,避免機會主義行為發生,從而使共同體的整體利益最大化。其中,共同體成員普遍的信任關係是社會資本的核心。克拉克等人的研究表明,假如對一個國家層面的誠信進行計量,誠信值上升1個標準差就會帶來超過0.5個標準差的經濟增長;同時會提高0.7個標準差的司法效率,並降低0.3個標準差的司法腐敗。但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普遍的誠信缺失非常嚴重,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產生的社會風險無以估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路徑和現實要求就是要以誠信治理為重點,在全社會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相承接、與法律體系相補充的道德體系。
「軟實力」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提出。奈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但文化的影響力呈相對下降趨勢。究其原因,這是由市場經濟發展中原有價值觀的失落所帶來的價值迷茫以及新的價值觀尚未形成所留下的價值真空所致。因此,通過具體的道德治理和核心價值觀的再造與引領,一方面可以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保障每一個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另一方面,能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和諧特質,提升公民的道德層次,塑造民族的精神品格,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尚。所有這些,都將不斷聚集社會道德的正能量,大大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研究」首席專家)
推薦閱讀:
※偷吃最重要是擦嘴
※買房必看!選樓層很重要 這八點你一定要懂
※談戀愛,最重要的是開心啊
※要如何「餓死」身體中的癌細胞?很重要喔!一定要看!!
※面相風水也很重要!10類女人你千萬別娶(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