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荒謬言論集錦
級精品。真正的高手是怎樣煉成的?成為高手最難的是什麼?答:最難的是長期跟高檔實物的接觸。手上沒有高檔藏品,跟高檔品親密接觸的機會又少,很難成為高手。其他的缺陷通過努力可以彌補,唯有實物這一關是不可逾越的。即使你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也不能代替實物的作用。試想,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拍賣成交以前,如果放到地攤上,開價100萬元人民幣,有幾個人敢買?!這樣的人我敢肯定,當時全中國大陸不超過100人,這是最保守的估計,包括那些博物館的專家們。為什麼呢?一是因為他們對類似的實物缺乏深刻認識,二是因為贗品恐懼症的影響。很多人見了博物館的館藏品讚嘆不已,但是一旦把這些東西換一個環境,呈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會是什麼反應呢?很多所謂的專家、高手見過的東西十分有限,結果就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古代的瓷器就他見過的那個樣、那麼多。鑒定工作根本沒有抓住器物的本質和必然聯繫,而僅僅抓住了某些表面現象和偶然聯繫,把個別當整體,把偶然當必然。中國的陶瓷教科書,都要重寫。荒謬言論三:好東西都在大藏家手裡,一般人家不可能有。點評:這種觀點屬於坐井觀天。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某些人僅憑自己的主觀想像來作出某種論斷,實在是誤人誤己。老夫搞收藏以來,很多經歷顛覆了我過去的觀念,世界遠遠超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想像。搞收藏要懷揣十二萬分的謙虛!狂妄的人不會修得正果。即使像鬼谷下山那樣的重器也不是出於收藏名門,只是被主人放在地下室里,用來陳放光碟用的。最近這些年出現古玩熱不是偶然的,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資源開始資本化,並且資本的價格迅速膨脹。古玩藝術品作為稀缺資源也就成為了具有重要投資價值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這些年的大規模基本建設,使得大量的地下、水下文物重見天日,其規模有多大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是無法了解的,誰都不完全清楚。這些東西現在是不能合法流通的,但是遲早要合法,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得到保護,才能發揮其歷史和文化價值。這些局面使得中國的古玩藝術品市場正在進行一次重新洗牌,力量正在重組。既得利益者目前還掌握著市場的話語權,掌握著市場的平台,他們企圖阻止這個資源重組的過程,保住他們的江山。比如說,他們極力強調傳承有序,因為這是他們可以做文章、可以唬人的地方。實際上,傳承有序是字畫收藏領域裡面的概念,因為,字畫上有過去收藏家留下的題跋、印章等。現在這個概念也推廣到所有收藏領域了。請問一件瓷器怎麼樣證明它的收藏歷史?上面留下了什麼人的什麼痕迹嗎?你收藏家或拍賣行自己講的故事我們就一定值得相信嗎?真是這樣的話,豈不是某些人說它真它就真,說它假它就假?所以說,傳承有序是瓷器收藏領域的一杯毒藥,後患無窮。荒謬言論四:「有個收藏愛好者請我去給他鑒定藏品,去了以後我發現,他花了兩千多萬元買了一屋子的瓷器,竟然沒有一件是真的」。點評:說這樣的話的人我本人知道得就有好幾位。各位看官,你們相信有這樣的事情嗎?兩千多萬元買不來一件真品?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人就是一個十足的大笨蛋!可是一個這樣的大笨蛋,那兩千多萬是怎麼樣掙來的呢?難道是繼承祖上遺產得來的?買一件真品難道真得有那麼難嗎?其實,只要化上幾百元,大多數地攤上都能買來一兩件普品。如果一個人化兩千多萬隻買了一兩件器物,那當然有可能是假的。可他買的是一屋子瓷器!這說明他買的時間較長,有個過程。雞蛋沒放在一個籃子里。專家說他一屋子全假,不是專家沒眼力,而是這樣的事情完全是杜撰出來的。問題是他為什麼要編造這樣的故事?老夫心裡當然明鏡似得。大膽估計一下,現在市場中的所謂「牛人」,十年以後還能再牛的能有幾人?反正,有兩句話我深信不疑,一句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另一句是:只要他煞有介事,你就會將他奉若神明!很多所謂名人,水平也就那麼回事,大家千萬不要迷信!在所有的科學領域,是不存在權威的,權威只存在兩個領域:暴力和宗教。要尊重專家,但不要迷信專家。大收藏家一般天性低調,不喜歡張揚,很多人是在身後若干年才名揚天下的。現在的收藏圈拉幫結派,互相吹捧,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江湖味道甚濃!研究實物的人少,忽悠的人多;誠實經營的人少,造勢的人多,並且有一種造神運動的苗頭。中國是一個喜歡造神的民族,國人普遍個體不發達,不**,離了神的指引就六神無主,其結局都不會太理想。除了造神以外,國人還有一個人格弱點,就是片面地崇洋媚外,包括港澳台。所以,從晚清開始,中國大陸就有很多假洋鬼子,他們沒少欺負中國人,沒少幹壞事,沒少撈油水。荒謬言論五:拍賣行的成交價格不能作為古玩定價的參照系。點評:說這種話的人有的還是大型拍賣行的老總。悲哀啊,拍賣行自己否認自己的市場賦值能力!說這種話的人,其內心意圖是說:別看別人的東西賣得高,你的東西儘管跟別人的一樣,但是不可能賣那麼多錢。說白了,還是想壟斷市場。荒謬言論六:藏家的藏品跟館藏的東西很相似,所以是假的——「博物館裡有的東西,你怎麼會有?」甚至有專家說,只要看見跟館藏品一樣的東西,就一定是假的。藏家的藏品跟館藏的東西完全不同,所以是假的——「歷史上沒有這種器形,或者沒有這種紋飾。」點評:古代藝術品的創造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基本依靠手工完成。手工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是很低的,很難有兩件完全一樣的東西。不信您試一試,每個人自己同一天的兩次簽名都不會完全一樣,如果不是同一年的簽名區別就更大了。現在很多人對器物的紋飾和款識作非常細緻的微觀分析,我個人認為可以作為一個鑒定角度,但不可吹毛求疵,過於誇大,否則就會陷於僵化。記得北京剛有拍賣會的時候,有一次我去看嘉德的預展。我正在上手一件瓷器,來了一個外國朋友,通過翻譯他問我,「你們怎麼判斷這個東西就是古代的呢?他看起來挺新的呀?」我告訴那個翻譯,因為一件瓷器經過很長的歷史時期以後,他的表面會被空氣氧化,通過觀察它的氧化程度,可以判斷其新老。說實話,那時候我的水平還很有限,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對當年的回答還是基本滿意的。三言兩語的回答,這是最佳答案了。出土和出水器物,尤其是窖藏的器物,其氧化特徵和傳世器物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了。高檔藏品的標準現在流行所謂的「真、精、新」,這是沒錯的。但是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真」和「精」好辦,很多人恐怕要卡在「新」字上了。有些精品真是太新了,非
尖高手不敢碰也!高手和俗手的界線,100分和60分的區別就在於能不能駕馭這個「新」字!荒謬言論七:官窯的泡沫很快就要破滅,現在已經是官窯賣不過民窯。點評:真實的情況是:過去十多年拍賣會上的有些假官窯的泡沫就要破滅了,而真正的官窯永遠是收藏市場的寵兒,永遠不會破滅。現在有些官窯的起拍價甚至低於民窯,這隻能說明藏家對拍賣市場的不信任,而不是對官窯本身的不信任。說一句更明白的話:所謂官窯泡沫的破滅,實際上是大型拍賣公司信譽的破滅!2007年嘉德春拍,其封面拍品的流拍就是最好的明證!!!官窯瓷器的尷尬處境,臉上最沒光的就是幾個大拍賣公司了。這至少說明他們這些年的經營不夠陽光,不夠坦蕩。還想強調那句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無論是個人還是法人。故宮一位專家(本人不想涉及具體的人)說,民間收藏的歷代官窯瓷器,不超過三、四千件。天哪,我特別想請教他,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都是六、七十歲的了,不能這麼說話啊。荒謬言論八:現在古玩市場上95%以上的東西都是贗品,甚至100%都是贗品。點評:說古玩市場假貨多,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這是由古玩市場的特點決定的。如果在古玩市場看到一件是真的,看到兩件也是真的,那不是古玩市場只能是菜市場。所以,在古玩市場買東西叫「淘寶」,這也是古玩的魅力所在。本人也逛過現代景德鎮陶瓷藝術展,諾大的展廳幾乎沒有顧客,跟滿地假貨卻人頭攢動的潘家園形成強大反差。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那些在潘家園淘寶的人都是傻子。所以,不要因為古玩市場假貨佔大多數,就去過多地指責批評,這是少見多怪!這一點好比大家都指責賣淫女都不是處女一樣。本人說這些,無意為假貨開脫。本人對假貨也深惡痛絕!假貨要反,但是不要因為反對假貨,而損害了古玩藝術品本身的正麵價值。大家在打假的同時,要多多從正面宣傳中國古代的藝術品,開發其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共同來繁榮這個市場。近兩年古玩市場遭受了太多的負面打擊,少有人從正面引導、推動。專家一開口,一片喊假聲幾乎成了一個必然的現象。在我的記憶中,這些年專家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對古玩市場的否定和打擊。既然這樣,你們還在這個領域裡忙什麼呢?就是為了救廣大誤入歧途的藏家出水火?為什麼就不能從正面去推動和繁榮這個市場呢?喊一聲「假」很容易啊,誰不會?能說出個所以然,能從正面挖掘引導則需要真功夫啊!要反對假貨,除了提高我們的眼力,沒有別的辦法!我們永遠不能指望造假者會良心發現。如果很多人眼力都提高了,假貨怎麼可能生存呢?老夫在此斷言:不久的將來,假貨就會走到它的盡頭!理由很簡單,現在的資訊很發達,市場也很發達,藏家的眼力提高的很快,並且關於假貨的資訊傳播也會很快,所以假貨蒙不了太多的人,蒙不了太久!對於假貨來說,他們的黃金時代就要結束了。荒謬言論九:要想知道自己收藏的東西對不對,最好的辦法就是送到拍賣公司去拍賣,看看拍賣公司收不收。點評:拍賣公司的水平肯定不能代表古玩鑒定的最高水平。拍賣公司能夠立足的根本,其實主要不是其對於藝術品鑒定的專業水準,而是其所擁有的人脈關係。它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不是做藝術品工作的。比如說,它是根據人來定東西真假的,陌生的面孔,突然送來一個好東西,他們一般是不敢認的。萬一搞錯了,擔不起這個責任,丟不起這個人。但如果是一個業界名流送來的東西,只要東西不是開門的假,拍賣公司的主管都會樂於收下的。因為,這樣他所擔負的責任要小得多,在他前面還有一個專家做擋箭牌。普通藏友如果送去一個大開門的官窯或民窯精品,拍賣公司不見得會拒絕。由於大陸的拍賣公司鑒定標準過於保守、狹隘,導致他們每期拍賣的東西都差不多,就那幾個常見品種(比如康熙青花等),收藏家們都審美疲勞了。這也是近兩年拍賣市場蕭條的重要原因。所以,呼籲藏家和相關機構都要提高鑒定水平,這才是收藏事業的硬道理!拉幫結派,浪得虛名都是旁門左道,最後害人害己!還是那句話,假的最終還是假的,真的最終還是真的!廣大藏家一要相信自己,二要對自己負責,不要迷信虛幻的東西。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明有序的藝術品市場吧!
剖析偽科學的13種「不能要」石壽目鑒是科學,首先是(1)從材料學、工藝學、藝術等方面為鑒識基礎,排比出歷史時段;(2)分析胎料、釉料、青料、彩料、飾紋演變、形制進化、款書比對,判斷朝代定位;(3)依據痕迹科學找出老化特徵。學術目鑒配合科學檢測,才能做出鑒定結果,這是文博陶瓷專業的基本知識。讀文博從業人員張某寫的《當代仿古瓷剖析——兼說「目鑒」與「科學」》一文,雖然被冠以「科學」,但全文中卻不見用科學來分析與研究,通篇以商人的口吻,例舉13種「不能要」,企圖為五千年文明作權威性界定,有著很不好的誤導作用。本人不得不將這帶有誤導作用的13種不能要作逐條點評,摘錄如下:1、器形不規正,古里古怪的不能要。中華五千年文明造就僅陶瓷千萬億件,試問誰又見過多少?2006年6月德清縣發掘出大量精美的商周青銅器紋飾青瓷,故宮專家通過其他出土物證,審定為商晚期青瓷。歷史古瓷的形制究竟有多少,至今無窮盡,誰人能予以定論。何為規正?何為古怪?陶瓷五千年每代都有創新、傳承與演變。這種論調,與張某斷言全世界元瓷僅300件一樣的荒繆,事實證明這種不負責任的斷言,已嚴重傷害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文化軟實力的建設。2、歷代古瓷的器形都有一定的形制,而器型太規正的也不能要,那是用現代灌漿工藝製成的。眾所周知,商周時代先人用陶模澆鑄青銅器已十分成熟,春秋時鑄造用分鑄合鑄及失臘法工藝都已十分完美,超出了今人的想像,難道澆鑄青銅器比制瓷的「澄泥范制」工藝更落後嗎?原始陶瓷中就有不少澄泥范製成器。「澄泥范制」工藝在北宋的定瓷、汝瓷中使用更是十分普遍且成熟。永樂脫胎器如何成型,昊十九的卵摹杯又如何生產,不用「澄泥范制」行嗎?灌漿成器有低圈足、器均薄的工藝特徵乃自古有之,斷言為「現代」灌漿工藝是因無知所局限。正是這類不學無術,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掌握著話語權,多少年來一直傷害著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3、繪畫看上去不順眼的不能要,說明作者繪畫水平的低下。就官窯御器,當以恭正、嚴謹為旨,若屬偏窯或民間藝術,則隨意揮灑,不拘一格,故不能以一孔之見侈談藝術,難道歷代制瓷規定因繪畫水平有高低所以工匠不得畫瓷?4、而繪畫畫得太好的也不能要,它超越了時代的水準請問什麼是超越了時代的水準?今人便能超越宋、元、明、清的繪畫水準?我們知道鑒別繪畫、欣賞藝術是審度其時代之藝術,要了解時代背景、審美時尚、畫風的影響與傳承的變革,要體會筆墨背後的畫家的情緒、修養及功力。例如元瓷上的鞍馬人物圖,不乏講究筆墨的精品,古時中國畫形體多從凸面觀察,陽面著手,陽面重墨而暗部以線帶過,面部以細筆淡墨勾描,準確生動。真品原作,不論古人的藝術修養如何,終究不是生活在圓珠筆時代,使用毛筆的習慣使然,每一筆都會有起承轉合,自有筆勢、筆鋒、筆韻,並不可避免地帶上時代的印痕。缺乏藝術修養,便會把古拙看成不順眼,才會把工藝品當成藝術,才會將假當真。看不到先人的偉大,無知才會把精美的古代藝術看成是超越時代的東西。5、胎體份量重的不能要,古瓷份量一般也有規範試問:古瓷份量如何規範?即使官窯御器也不會稱了重量去燒造,都以適為度,唯低能的贗仿家是按重量仿製。事實也告訴我們民窯器胎體多較厚重,官器份量以適為度,北宋官器與南宋官器份量就很不同,蓋因北宋多「澄泥范制」(胎體勻薄)。其實永樂有重瓶、宣德有輕碗、成化有大器、乾隆更有不少輕於雍正,何以一概而論,以偏蓋全。概念化則害人害己害文化。6、胎體份量過輕的也不能要,說明胎質量有問題其實胎體份量過輕的歷代精品多不勝計,從五代柴氏官器始,北宋有「官窯文色上白而薄如紙者」,元代也有薄胎器,大明有永樂薄胎器、成化薄胎器,清代雍乾更盛。所以無藏無識之偽學足以毀史毀物。7、釉面光澤太亮的不能要,這是瓷器剛出爐的現象稍有常識便知釉面之光澤與是否剛出爐無必然關係,科學告訴我們,相關原因是:(1)與釉質配方有關;(2)與燒造溫度有關;(3)與玻化程度有關;(4)與燒造氣氛有關;(5)與官窯、民窯的窯系有關。古代柴氏官器「明如鏡、聲如磬」,釉面「明如鏡」古已有之。8、釉面光澤不亮的也不能要,因為它是人為用酸處理的結果君不見,宋代有玻質見氣泡的清涼寺窯「新汝器」,也有文光無氣泡的早期汝器及後期官器。元代有福建窯系的光亮青花器,也有景窯的文光樞府釉,明代有著名的亮青釉,也有文光的麻倉釉。成化有光亮的白釉,萬曆有亞光貼骨釉。假如都把多姿多變的古瓷以一統之,古瓷文化有多少冤假錯案枉死在偽學口中。9、款字書法不象樣的不能要,因現代人慣用圓珠筆,不善書寫毛筆字的緣故。難道今天贗仿者善書毛筆字就可以當真品賣了嗎?而古人不習書法之工匠便一律不得書款嗎?此論太形而上矣(見附圖),偽學不妨也做點功課。10、款字書法寫得太逼真的也不能要,那很可能是電腦做出來的。這種無知的斷言說明作者根本不懂電腦,電腦不能矇騙文檢科學,電腦不會寫出個性書法,電腦也不能摹擬出各朝專人寫款的運力軌跡,施力變化及重複差異性,電腦更不能用筆醮青料書寫,並出現停頓的沉澱,以及起落筆時料的沉澱感。比對款識絕對是重要的鑒別方法之一,做好款書的收集、歸類、排比,還有利於分析御窯、官窯等更多信息,可惜專業者不屑為之。11、瓷器扣之聲音十分響亮的不能要,此是用現代高溫窯爐燒成的。其實現代窯爐能隨意準確節能控溫,故基本不會高溫過燒,相反有些商家因用含鉛助熔釉以降低高溫成本,反而常以極限低溫燒制。聽扣之聲音,目的是鑒別瓷化程度,自元代青花器面世,大多需燒至1300oC以上,扣之聲音都脆亮,永宣官器亦然,雍乾官窯器胎體中三氧化二鋁含量達30%以上,正燒器胎體透亮,其扣聲必然脆亮。凡扣之聲音響亮的不能要,如此鑒定繆之大焉。12、元末明初大件瓷器底部澀胎上火石紅非常明顯的不能要。稍有常識的藏家都知道,大件瓷胎不易乾燥,元代多濕胎修底,元末明初多民窯,民窯器更是不分干秋濕春,四季皆要燒造。而且匣缽新舊及填燒土中也不乏鐵雜質,高溫時水氣分解出氧氣與鐵質結合成氧化鐵呈火石紅。在氧化氣氛較強的爐內,火石紅現象自然便多,故多各種火石紅態當屬必然。當時若不多見,何必今日故以為之?13、瓶罐一類琢器的器身介面過於明顯的不能要,因為這些多是偽者故弄玄虛、畫蛇添足的做法而已。廣大藏家都熟知,元器胎接不修里,元器、明早期及永宣官窯御器必有其接胎痕,「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是「偽學」無根無據的癔想。偽學提出的13條不能要,抹去了科學的標準,簡而言之,別人的都不能要,科學檢測也沒用,除非我……。這些類似贗仿商家推銷高仿品時的語言,竟然也出於文博人員口中,是因其利益相同而已,根據這不講科學的13種不能要,文博事業將走向何處?偽學家不懂學術,卻又極力抵毀、扭曲歷史真實,13條「不能要」的本質是要民間放棄搶救文化遺產的行動,是對文化建設進入市場經濟的誤導與否定,值得大家驚醒與反思。文化遺產是經濟軟實力的金礦(1)2008年初,上海市委宣傳部人約同上海拍賣協會特邀許明、李新華版主等開了一次座談會,研討文化市場為何低迷、如何健康發展的問題。這次會議引起了北京方面的重視,相關人員又研討了幾次,《求是內參》為此整理成專刊,送至中央政治局(該內參下發至部委級),由於在下也是建言者之一,有機會匆匆一睹。以下是本人發言的內容,藉此向熱心保護中華文化遺產的網友們請教。大明成化一隻小雞缸杯1999年蘇富比在香港拍了4千萬港幣,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圖罐去年在英國拍了2億3千萬人民幣,2005年一隻「錦鳥圖」雙耳小瓶在香港以1億3千萬人民幣成交,2007年又有一隻「柳林春燕」小碗又在香港拍到1億5千萬人民幣……某些意義上說明了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在國際上有極高的地位與經濟價值。但是這類承載著歷史的精美瓷器在中國民間社會博大的收藏中並不罕見,我們本應該為之振奮。事實卻是民間藏品多年來一直受到「偽學」的排斥與無理否定。民間社會收藏中有大量的足以代表中國千年文化的輝煌歷史遺存。可以肯定民間社會收藏已經全面超越了全世界的館藏中國瓷。所以先要想一下:1、文化遺產開放性保護的價值和意義,五千年文明史是我們民族振興的基礎,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是世界文明的精華。秦王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然而還有更多的世界級奇觀被破壞,在流散。2、建國六十年,公路、鐵路及建設高潮波及全國,中視07年9月的法制節目報道:浙江遂昌縣農民無意中挖到宋瓷1千多件、北京商報報導:四川南強鎮村民王世倫於1991年在自家菜地挖出985件宋瓷,18件青銅器,其中一級文物29件、未被報導的更多,近年古玩市場也有不少出土文物,但卻少見新顯器物入館藏,原因何在?這種「不作為」給文化遺產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報摘》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嚴重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以後,走私出境的文物至少有1000萬件。在我們收藏家看來,博物館僅剩下「野外考古陳列」的功能,如果把民間社會收藏展示出來,其展現的歷史之完全、器物之精美、形制之博大都遠遠超越了任何館藏,我們會感嘆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同時也會領悟到由於歷代戰亂及其他人為因素,所謂清宮舊藏也僅是劫後餘存,遠不能展示中華文明之全貌。3、民間社會收藏是對文化遺產的第二次搶救,與大量流出境外的相比,在收藏家手裡是幸運的。如何使現有的博物館體制與國際接軌,首先是如何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體系,並建立對話機制。最終建立由政府參與的民營博物館體系。4、對境外回購回拍要警惕資金的第二次流失,目前情況是:一方面每年有千萬計的文物以極低的價格流到境外(文物局對此也有統計,在加拿大、美國、日本、韓國也有不少人在舉辦中國文物展),造成大量中國文物文化資源流失,另一方面每件以千萬計的人民幣回購回拍,從而又使國內資金再度流失,這雙重的人民幣流失,對國家經濟與文化建設的傷害是隱性而嚴重的。5、某些地方博物館新造假文物,展示假文物,以及一些「偽學」與造假者公然贗仿進入市場,其共同造成對文化遺產的傷害,我們怎麼辦?國民和法律對這種傷害完全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參與培育民營博物館顯得十分必要,以相互促進提高。6、一方面加強建設科學檢測的方法和資料庫,一方面要建全目鑒科學的系統培養,目鑒必須有科學論證。7、不負責任的否定民間社會收藏,否定國家權威機構的科學檢測,是否定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不利於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不利於文化建設。任何人都不允許在媒體公開場合砸毀法律認定的古物,以及尚未經法律認定的古代藝術品。8、現今陶瓷界存在二種知識體系一是重考古重文化的文博體系,這是有國際性共識的科學知識體系,近代中國以陳萬里、葉麟趾、史樹青、馮先銘、葉喆民為代表,重文化、重考古實證的學術體系。二是解放初期收編的原古玩界人員為代表的商家經驗知識體系,目前他們佔有國家資源,一家獨大、主導著中國文博業的絕對話語權,這體系以主觀經驗為基礎,常常語出驚人,如「中國沒有元青花」、「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民間沒有琺琅彩」、「全世界汝瓷只有幾十件」等等,拒絕了以文博界著名學者史樹青先生國寶捐贈為代表的大批有識志士願為祖國文博事業捐贈歷史文化遺產的赤誠善舉。這體系是舊體制的產物,它對民間社會成系列的古文化遺產持否定觀點,是造成這些年大量出土文化外流的深層次原因,所造成的空前浩劫怎麼評估也不為過。9、改革開放中出現了受「偽學」及「贗商」的影響,有把古玩貴族化的傾向。其實,國際拍賣行的天價是商家玩的富人遊戲,雖然故事連篇,少見本土藏家上榜,中華五千年文化,七千萬本土藏家,千萬件精希絕品竟無一件入流,個中原委不言自明了。所幸中華有7千萬藏家在保護。這些古代藝術品存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與文化內涵。我們有責任保護、收集、研究、展示、宣揚,使五千年文化能為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作出新貢獻,要破除天價神話,讓古文化回歸到大多數人都能欣賞與研究,普及收藏,平價交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唐英瓷務年譜長編》史料記錄:清雍正朝年貢瓷9萬件,乾隆朝年貢瓷5萬件,在清三代輝煌期,劉源至唐英有76年極為珍貴的燒瓷歷史,計貢瓷不下4百萬件。除此還有相當數量的貢瓷落選器,大量的權貴用瓷等等,那麼今天一隻「柳林春燕」碗,「錦鳥圖」雙耳小瓶,這原本是清代最為普遍的題材,卻被炒作成「全世界僅此一件」,另一件在大英博物館等等。分別以1.5億、1.3億人民幣「從而從海外迴流到中國人的手中」,並冠以民族主義的美名。我們正面臨著改革開放新階段,既得利益者企圖把其利益法律化、制度化,一旦貧富分化結構化,共同富裕的目標就不能達成,而文化正在被唯利的商業行為所扭屈,文化被娛樂庸俗化的同時毀滅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價值觀。中國輝煌的五千年文明是今天文化振興的基礎,是經濟軟實力(例如旅遊經濟)的金礦,保護社會上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符合中央十七大關於加強文化建設的精神,如何保護、利用、可持續開發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是政府與文博界當前的新課題。我們願意提供各類研究器物,在任何地方與任何專業人士對話任何有關中國瓷文化的選題。為普及瓷文化,繁榮文化建設,共同儘力。
推薦閱讀:
※《二規教言論》
※倪柝聲的《如何分辨異端》--對比看李常受言論的本質
※別老拿「言論自由」來說事
※經典語錄:任流年盪過指尖,不提及往事,不言論悲歡
※若羽:「南周」與「八青」事件類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