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糾纏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真不大氣!
歐盟糾纏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真不大氣!
白 明
就在我們歡度猴年春節的2月10日,歐盟決定就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發起為期10周的網路公眾諮詢。按照歐盟的說法,此次公眾諮詢對象為「所有利益攸關方」。3月中旬,歐委會還將舉行一次「利益攸關方會議」,討論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影響。迄今,已有80多個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美國、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和發達經濟體卻一直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國家自然會與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利益攸關」。
2016年是中國入世後的第15個年頭。根據當初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的規定,在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中,由於不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傾銷幅度的確定就可以不以中國商品的實際成本數據為依據,而是選擇一個具備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三方「替代國」的相關價格水平來確定。有了這一條規定,一些國家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時,「自由度」就會大許多。由於反傾銷發起國所選擇的「替代國」與中國的情況差別很大,據此判斷是否存在傾銷以及計算傾銷幅度並不一定能做到公正客觀,但這麼做卻可以幫助這些國家將反傾銷當成針對中國搞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於是它們樂此不疲。迄今,中國已經連續14年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首要目標國。
入世固然給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帶來各種各樣機會,但「入世」本身也並不是沒有成本的。現在看來,當初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接受第15條或許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隱性成本。當然,這種隱性成本也不應當是一個無底洞,也有一個有效期問題。按照協議,該條款在反傾銷方面的適用期是15年,即將於2016年12月11日自動失效。
15年之久的過渡期即將到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也不應當繼續被其他國家拿來說事,但包括歐盟各國在內的一些國家至今仍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還要求中國做出更多的市場開放承諾。應當看到,自從鄧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巡講話發表以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將近四分之一世紀,儘管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市場經濟體系卻依然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需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鍵作用。近些年來,我們不僅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要素市場,而且在市場經濟體系上也與外部世界相對接,其中包括通過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嘗試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而到2018年,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將在全國範圍推廣複製。對此,包括歐盟在內的一些經濟體不應當視而不見。不過,無論歐盟認可與否,我們的市場經濟建設都不會停滯,也不會讓歐盟給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制定時間表。我們只管走好自己的市場經濟道路,別人鼓掌與否不影響我們的走路姿態。
對於歐盟來說,如果不與反傾銷掛鉤,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可以說事不關己,但現在歐盟恰恰有意願將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與反傾銷捆得更緊。迄今,歐盟共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措施,占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歐盟對華反傾銷案件涉及的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歐盟相關產業的就業人數約為25萬。事實上,歐債危機爆發後的這些年來,歐洲經濟尚未見到根本起色,而中國恰恰又是當今世界上的貿易大國,此時歐盟內部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自然也會越來越明顯。
如果嚴格按照當初的入世議定書「摳」條文,此時無論其他國家是否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都不應當將「替代國」的成本作為中國企業是否存在傾銷行為的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需要將市場經濟地位與反傾銷調查脫鉤。無論是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國家所採用的「替代國」成本對中國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都缺乏權威性,其調查結果都不應當被接受,中方對此置之不理自然理所當然。在這種顯而易見的預期下,如果歐盟繼續按照15年來的慣性做法,那麼就很可能看到中方的「動口」與「動手」——向世貿組織申訴以及進行必要的反制。
歐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不僅應是一種對抗博弈,更應是一種合作博弈。即使對抗博弈也要適可而止,前些年中國與歐盟就光伏貿易達成妥協就是「好榜樣」。相比之下,合作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在英國帶頭下,德、法、意等歐洲國家通過加入亞投行來分享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巨大機遇更是一個良好示範。但願在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歐盟各國也同樣清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