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中的福星、土地神、鍾馗、門神、壽星、月下老人
【民間傳說】福星
|
|
民間傳說--福星 |
|
【民間傳說】土地神
土地公是管理土地的神,先民開墾拓荒,胼手胝足,十分辛苦,祈求土地賜予豐收,於是有了祭祀土地的儀式。土地公又叫『福德正神』,也有稱為『后土』、「伯公」。一般在城鎮及廟祠大都用『福德正神』稱呼,在郊野和墓地則習慣稱為『后土』,客家人則稱為『伯公』。 『后土』。在台灣民間指的是守墓地的神,也是土地公。傳說在秦朝,秦始皇徵用天下壯丁來修築長城。孟姜女的丈夫被調去築城,孟姜女思夫情深,長途跋涉萬里尋夫,好不容易到了長城卻得知丈夫已死,因此悲痛萬分,哭倒了萬里長城,露出許多白骨,卻不知哪些是自己丈夫的骨頭。忽然看見一個老先生,說:『妳把食指咬破,把血滴在白骨上,染上血的就是妳先生的骨骸。』果然尋了白骨。當孟姜女抱著骨骸返鄉,居然漸漸生出皮肉,似乎要死而復生。老人怕死者死而復生有違天命,於是教孟姜女說:『抱著骨頭不方便,把他裝載在袋子里用背的。』孟姜女照他說的去做,遺骨恢復散狀,她很不高興,責怪老人,老人因此答應她幫他的先生守護墓土,這就是墓地前必有『后土』的由來。 在民間祭祀的土地公都是慈眉善目,白須白髮的老人,有時會有土地婆陪祀,有時則只有土地公而已。這是民間傳說著一個故事: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抱負,土地公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反對,她認為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功能。土地公說:『那麼,貧窮的人不是太可憐了嗎?』土地婆反駁著:『如果大家都變有錢人,以後我們女兒出嫁,誰來幫忙抬轎子呢?』土地公無話可說,也因此放棄他的抱負。世上覺得土地婆自私自利,是一個『惡婆』不肯供奉她,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 |
【民間傳說】鍾馗
古今畫家喜繪鍾馗,而鮮有識其源者。宋沈括《筆談》云:俗傳說以為唐明皇時落第進士,終南人。殊不知唐明皇時宰相張說曾云:鍾馗傳說,來源至少不晚於六朝,至唐時則失考也(《歲元謝賜鍾馗及曆日表》)。近世有學者或據《考工記》,以為鍾馗即終葵,「大椎」也(終葵合音讀椎)。又說鬼畏椎,遂人格化而為鍾馗。其說勝處,是不泥於以鍾馗為真人之名氏,而試圖從語源上尋其根源。 唯此說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謂「鬼畏椎」說實出無稽。蓋古語「椎」與「槌」通。所謂大椎者,亦大槌也。上古傳說中有鼓神,鼓神即手操大椎(縋)者也。又,中國古神話以鼓神與雷神為一體,雷神亦手操斧斤(斧斤亦椎形)者。 雷神,俗稱雷公雷鬼,其形獰厲,烏首人身,正乃鎮鬼之厲神也。雷鬼,即擊鐘鼓之鬼。鐘鼓者,天鼓也。其本名當作中鬼、鍾鬼或東鬼(東鬼即東方神勾芒)。而「鍾鬼」轉音即為鍾馗也。 又,鍾馗之名早見諸于姓氏。《左傳》記殷遺民八族有終葵氏,當為造鐘鼓者族姓。而殷賢相名「仲虺」,亦為鍾馗之別語。《詩經》言「雄虺九首」。九,鬼古音義皆同源。九首即鬼首,馗字正是九首合文。而漢人注《詩經》,謂雄虺即蜥蜴。 余嘗考古之神龍,即傳說中雷神,真相乃鱷魚之神(大蜥蜴)變相。又古人以龍虎為同類,鱷魚老虎古皆稱大蟲,大蟲即雄虺。鱷魚神演變為龍神、雨神、雷神、社稷神,及辟邪、霹靂、鎮鬼之神,春節正月元旦舞龍,民俗以虎為辟邪物,皆源於此信仰也。近年湖北出土梁代畫磚中有雷鬼擊連鼓圖,馬王堆出土帛畫中有土神鎮鬼圖,土神之形有鱗、翼、尾、角、銳爪,此當即今日所見較早之鐘馗圖。而其實,亦皆乃龍神——鱷魚神之變相也。千古之謎一朝而破,快何如之!
【民間傳說】門神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侯,有神荼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鬱壘,而是在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西遊記》中敘述就更加詳細了:涇河龍王為了和一個算卜先生打賭,結果犯了天條,罪該問斬。玉帝任命魏徵為監斬官,涇河龍王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應了,到了斬龍的那個時辰,便宣召魏徵與之對弈。沒想到魏徵下著下著,打了一個盹兒,就魂靈升天,將龍王斬了。龍王抱怨太宗言而無信,日夜在宮外呼號討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將秦叔寶奏道:願同尉遲敬德戎裝立門外以待。太宗應允。那一夜果然無事。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畫二將真容,貼於門上。後代人相沿下來,於是,這兩員大將便成為千家萬戶的守門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舊式門樓的兩扇大門上,我們還可以見到神荼、鬱壘或者兩員雄赳赳的戰將,形象似乎一樣,但是仔細觀察,其中一位手執鋼鞭,另一位手執鐵鐧。執鞭者是尉遲敬德,執鐧者是秦瓊。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癮,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寫上了字數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對子。據《宋史.蜀世家》載:蜀後主孟旭命學士為題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據說這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對春聯。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
【民間傳說】壽星
壽星,在現在的民間傳說中有男壽星、女壽星,男壽星是南極仙翁,女壽星叫麻姑。與壽星相伴的還有福、祿、禧三星,傳說中壽星司人壽長短,專門賜福於蒼生。南極壽星的傳說壽星是壽神中影響最大的神靈,其原型為星宿。壽星所指星宿有兩種說法,一說指二十八宿中東方蒼龍七宿中的頭二宿,即角、亢二宿,郭璞注《爾雅·釋天》說:壽星「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這是說,壽星角、亢列眾星之長,所以主長壽。另一說以壽星為西宮的南極老人星。 南極老人星最初為掌國運興衰、國命長短的神靈,後來才引申為主人壽長短的神靈。漢朝司馬遷《史記·天官書》說:在西宮狼比地有一顆大星,叫南極老人星,老人星出現,治安,老人星不現,兵起。唐朝張守節對老人星的職能作了引申,認為老人星既主國家命運,也就能主君王之壽命長短。他說:「老人一星,在弧南天狼星東南,一曰南極,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見,國命長,故謂之壽昌,天下安寧;不見,人主憂也。」 後來,老人星又由專司君王壽命擴大到掌管天下人壽命,成為人人崇拜的壽神,其與帝王有關色彩漸趨淡薄。司馬貞已將壽星當作主人間福壽之神,他說:「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 唐朝,將角、亢與南極老人星都當作壽星,並設壇合祭,從此,兩種壽星崇拜遂合而為一。《通典·禮四》說:「大唐開元二十四年七月,敕宜令所司特置壽星壇,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 壽星的人神化與祭祀風俗有關。東漢時每到仲秋之月都要舉行敬老與祭祀壽星的活動。由於祭祀壽星與敬老活動相結合,壽星遂定格為一拄長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時的壽星像是「扶杖立」,「杖過於人之首,且詰曲有奇相」。明朝,壽星長頭短身的形象逐漸突出。 《西遊記》所描繪的壽星為「手捧靈芝飛藹綉,長頭大耳短身軀。」近代以來,壽星的形象更具喜慶色彩,深受百姓喜愛。壽星為一位白髮老翁。白須飄逸,長眉間透著慈善,手持龍頭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長而大的光禿禿的腦門,民間稱為「壽星頭」。 關於壽星的特號大腦門,還有一則傳說:壽星母親懷上壽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親十分著急,竟然問肚子中的孩子:「兒啊,你為什麼還不出﹖」壽星在娘胎中說:「如果家門口的石獅雙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這話被隔壁的屠夫聽到了,就用豬血塗在石獅雙眼中,母親告訴了肚中的兒子。壽星便急忙從他母親腋下鑽了出來。因為未足年份,壽星的頭就變得長而隆起了。 這則傳說編造壽星超乎尋常的懷胎時間,無非是要說明壽星的生命非同一般,所以能長壽,也能賜給人們長壽。壽星的故事多見於戲曲小說之中。 《白蛇傳·鼓子曲<盜靈芝>》中出現的壽星是一位頗具同情心的老人。白蛇娘子飲雄黃酒而現出原形,嚇死許仙。白蛇為救許仙,上昆崙山偷靈芝草。「白蛇女,上仙山,去盜靈芝。盜來了靈芝,下了山。白鶴童子攔住路,二人山下排戰端。南極仙翁也來到:『白蛇女為何盜仙丹﹖』白蛇女雙膝扎跪苦哀憐:『尊一聲壽翁南極仙翁……』」後來,壽星了解到白蛇的遭遇,非常同情,贈給白蛇靈芝。最後,白蛇用這靈芝救活了許仙。壽星善良的性格特徵隨著《白蛇傳》的廣為流傳而為世人知曉。 民俗年畫《壽星圖》是人們喜愛的吉祥物,圖上那慈眉善目的壽星老人滿足了人們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望,人們視之而心曠神怡,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精神的安慰。《壽星圖》中還點綴有松、鶴、龜、桃、靈芝、葫蘆等長壽吉祥物,更增添了吉祥的意味,突出了長壽的主題。還有些民谷年畫將壽星與福、祿二星畫在這種「福祿壽圖」過去是時常掛於中堂的吉祥畫。麻姑見證「東海三為桑田」 過去為老人祝壽,還有男女之別,男的掛男壽星圖,女的掛女壽星圖。女壽星圖通常畫的是麻姑,如《麻姑獻壽》。 麻姑美如天仙,作騰雲駕霧狀;或作飄然行走狀;或雙手托盤作奉獻狀,盤中一壺美酒,幾枚仙桃,酒是自釀長壽酒,桃是王母娘娘所贈壽桃;或肩荷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隨。不管哪種麻姑圖,桃和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因為桃和酒是長壽的象徵,麻姑獻壽便是通過獻桃與酒來表現的。
有關麻姑的身世歷來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麻姑是由凡人修鍊成仙而被奉為壽仙的。當然,麻姑成仙的說法是多種多樣的。 麻姑事迹,最早見於葛洪《神仙傳·麻姑傳》,該傳開篇由另一神仙王遠與麻姑相會的場面而引出麻姑故事。麻姑說她與王遠分別以來,已見過「東海三為桑田,」極言其壽命之長。麻姑被人們奉為壽仙即緣於此。 麻姑成為壽星,還與王母娘娘有關。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誕辰、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什麼好獻的,就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壽酒,獻給王母。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麻姑由此被王母封為女壽仙。
【民間傳說】月下老人
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也稱月下老、月老。傳說他有赤繩,若把它系在男女朋方的腳上,雖仇人或相隔千里,終會結成姻緣。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略云:唐代韋固旅次宋城南店,遇一老人倚囊坐,向月下檢書。固問所檢何書,雲婚牘耳。又問襄中何物,雲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亦必好合。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俗因稱媒約為月下老人。 明初劉總《月下老定世間配偶》雜劇,即演其事。此傳說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婚姻不能自主的情況下對媒姻的宿命,論神秘觀點。元曾瑞卿《留鞋記》一:「何須尋月老,則你是良媒。」明張四維《雙烈記.就婚》:「豈不聞月下老之事乎?千里姻緣著線牽。」《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從來說月下老赤繩繫足,雖千里之外,到底相合。」《紅樓林》第五七回:「若是月下才能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 王實甫在唐·元稹《鶯鶯傳》的基礎上,創作了元雜劇《西廂記》,劇中極力撮合張珙、鶯鶯成其好事的丫環紅娘,因其活潑伶俐的性格和助人為樂的精神,受到世人的喜愛。後人因又稱媒人為「紅娘」。 明清時期又有「媒婆」一詞,亦用以指稱媒人。但因為媒婆能說會道,其話往往名不副實,所以,「媒婆」一詞略帶貶義。明?陶宗儀《輟耕錄》中所謂的「三姑六婆」,通常是指那些夸夸其談、不務正業的女人。如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篇中,明明知道邵九娘還沒有婆家的媒婆來到邵九娘家中: 故與邵妻絮語。睹女,驚讚曰:「好個美姑姑!假到昭陽院,趙家姊妹何足數得!」又問:「婿家阿誰?」邵妻答:「尚未。」媼言:「若個娘子,何愁無王侯作貴客也。」邵妻嘆曰:「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個讀書種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冤,翻復遴選,十無一當,不解是何意向。」媼曰:「夫人勿須煩怨。恁個麗人,不知前身修何福澤,才能消受得。昨一大笑事――柴家郎君云:於某家塋邊,望見顏色,願以千金為聘。此非餓鴟作天鵝想耶?早被老身呵斥去矣!」
推薦閱讀:
※SB(21)2001 民間傳說-許仙與白娘子
※民間傳說的招財偏法
※??民間傳說——準的··可·怕·了! ! !
※胎記源於前世的民間傳說並非空穴來風 雖然我們暫時沒有確切證據
※民間藝術研究所——薩滿教之萬物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