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宗門用功方法以本來面目!
(2010-07-30 22:53:35)
轉載
標籤: 宗教 禪宗 禪師 祖師 六祖 中國 雜談 | 分類: 修學體會 |
若論佛法,當下即是,一切現成,一法不
立,哪來的法門?但是眾生迷已逐物,為喚醒夢中人,諸佛諸祖巧開百千甘露法門。理無二致,事無一向。就禪宗用功法門而言,也不是鐵板一塊,一成不變,而是各擅勝場,百花齊放。有些師兄妄加分別,執此舍彼,互相攻訐,錯造口業,實在是不知宗門用功方法的來龍去脈和差別因緣。
從橫向看,禪宗一千五百年來的流衍變革,各宗各家風格各異,倡導法門各各不同,可謂「一花開五葉,花開又旁出,五家成七宗,宗風曲不同。」據末學看來,南北朝後期到隋唐中期,禪宗四足鼎立,即牛頭宗(東宗)、北宗、西宗、南宗。下面逐一略作探源。
牛頭宗(末學不妨命名為東宗,因為禪師多是江東人士)是四祖道信的旁出,以法融禪師為初祖,到五祖智威、六祖慧忠和玄素禪師時發展到頂峰。牛頭宗禪風如宗密大師在《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中評點的:「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夢作夢受,何損何益?此能了之智,亦如夢心,乃到設有一法過於涅槃,亦如夢如幻。既達本來無事,理宜喪已忘情,情忘即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為修也!」可見其宗風是「本無事而忘情」,明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妄心不起,忘情為修。牛頭宗禪師多以文學意境(主要是唐詩)來表達本地風光,布達禪道心要,開啟南宗五家七系禪門的法語風格。
北宗是五祖弘忍的旁出,以神秀大師為領袖。以前不了解真相,甚至以為神秀大師是沒有徹悟的漸修鈍器,其實大謬不然!北宗在當時的影響和興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神秀大師更是「兩京法主,三帝國師」,一生度人無數,桃李滿天下,得法者不計其數。北宗繼承達磨祖師以來「心體清凈,體與佛同,一切佛法,自心本有」的禪風,只是方法上主張「坐禪習定」,以「住心看凈」為觀行方便,以「拂試鏡塵」為助道修治方法。神秀大師「特奉《楞伽》,遞為心要」,故被立為楞伽宗第七祖。神秀四大弟子之一普寂禪師把北宗發揚為「凝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以達「寶鏡磨拂,萬象乃呈,玉水清澄,百丈皆見。」普寂禪師座下悟道法嗣二三十人,包括懶殘和尚、一行禪師(唐代大科學家)、道睿禪師(後被迎請到日本,成為日本禪宗二祖和華嚴宗初祖)等著名大師。
西宗(這也是末學自己命名的,因為大家只知南北宗和牛頭宗,其實還有重要一宗,且看:)也是五祖弘忍的旁出,五祖十大弟子之一的智詵成為蜀地禪宗的締造者,當時有「南詵北秀」之譽。其禪風兼具南北兩宗特點,主張漸修頓悟,以「無憶、無念、無忘」三句(六祖提出的「三無」是「無念、無相、無住」)教導學人,即以直覺觀照的修行方法和幽深清遠的生活情趣,契合士大夫內修平和外求功利的願望,因此影響十分深廣。馬祖曾為其弟子處寂禪師的學生。此宗後來化出凈眾系和保唐系兩脈。凈眾宗是處寂禪師弟子無相禪師創立的,以「引聲念佛」之外修方便與「無憶、無念、莫妄」之內修法門,大彰於世。無相禪師弟子無住禪師解釋說:「無憶名戒,無念名定,莫妄名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對初心學人,還令息念,澄停識浪,水清影現。寂滅現前,無念亦不立。」「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名無念,無念即不滅。既無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當處解脫!」
南宗是五祖弘忍的嫡子,以衣缽傳人六祖慧能大師為創始人,開闢出綿延千年、一枝獨秀的頓悟禪法,是與中華文化密切結合而成為最富本土特色的中國佛教。可以說,六祖是中國禪宗的真正創立者。南宗不重禪定的漸修而重當下的頓悟自證,不受繁雜儀式束縛,簡便易行,不拘一格,實現心靈自由,就連目不識丁的平民百姓都能依教解脫,從而成為禪宗和中華佛教的主流。雖然大道至簡,但是至簡至難!因此南宗只接上上根人。正如六祖所指出的,「吾此法門,唯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道由心悟,豈在坐也?」「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若以智慧照煩惱者,此是二乘小兒、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汝等慎勿觀凈及空其心。此心本凈,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有凈則有分別,有觀則有能所,空心則是執實,起修則是妄動,萬法本來解脫,心地本來清凈,不取不舍,隨緣自在。六祖認為住心靜坐觀凈只是拘役身心,「是病非禪」,只有保持「無念、無住、無相」的心理狀態,無論行住坐卧、在家出家,都不妨礙其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六祖得法弟子四十幾人,流衍千年下來的主要是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二系,更確切地說,主要是江西馬祖和湖南石頭兩位大祖師(江湖名稱由此而來)。馬祖入室弟子139人,各為一方宗主,轉化無窮。馬祖是六祖以後唯一被冠稱為「祖」的禪師,成為祖師禪向分燈禪轉變的一個關節點。從此,「一花開五葉」衍化為「五家七宗」,即南嶽系的溈仰宗、臨濟宗(宋代又分黃龍、楊岐二家),青原系的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這些大家都很熟悉了,就不羅嗦了。當然分燈禪都是佩帶南宗無上法印,接引上根,傳佛心法,直指人心,見性即佛。
此外,南宗還旁出永嘉禪和荷澤宗。精通天台止觀法門的永嘉大師,構建了分階段、循序漸進修持頓悟禪法的體系和方法,包括《禪宗悟修圓旨》、《證道歌》等在內的《永嘉集》。為弘揚宗門頓法作出巨大貢獻的神會大師,提出「不作意即是無念」,因此其禪法亦被稱為「無念禪」,即所謂「法無來去,前後際斷,故知無念為最上乘」。但宗密大師「教禪一致」使荷澤宗失去頓教簡易直入的特色。當然,不管是哪一宗哪一脈,只要是頓法,基本以「無念」為宗。正如六祖偈頌:「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么長。」根本用不著去作意生心,要斷除什麼思想念頭,只要保持平常、自然、無住的狀態,此心即是道,是為佛法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你能隨便攻擊哪一宗哪一派嗎?從快慢方便來講,顯然頓法比漸法更加殊勝高超,但是各人素質敏鈍、宿根樂欲不同,應該各取所需,契機為上。正如駕馭飛機當然比駕駛汽車更加快捷瀟洒,但是如果沒有特訓本領,豈不是落個機毀人亡的結局嗎?因此,學漸法的師兄不必誹謗頓悟法門異想天開,只管自己腳踏實地漸修即可;學頓法的師兄不必嘲笑漸修法門操閑傢具,只管自己驀直行去得了。
其實何止是一宗一家風格各異,即使是同一祖師的不同弟子,風格也是不同的。比如五祖弘忍這樣評價其得道的十大弟子,神秀「玄理通快,必多利益」(有點像長清師呵呵),慧能、法如、智德「並堪為人師,但一方人物」,慧安「深有道行」,智詵、劉主簿「兼有文性」,慧藏、玄約「憶不見之」,義方「仍便講說」,此外,玄賾當與神秀一起「以佛日再暉,心燈再照」。懷讓祖師評價其六位入室弟子說,「同證吾身,各契一路」,其中常浩善威儀、智達善顧盼、坦然善聽理、神照善知氣、嚴峻善談說、道一善古今。同樣是百丈祖師門下,溈山大師創立溈仰宗,黃檗嫡子創立臨濟宗;同樣是楚霜祖師門下,黃龍大師創立黃龍系,楊岐大師創立楊岐系;等等。祖師不僅接引手法不同,而且善於觀機逗教,知道你的因緣在哪裡,給你指向哪裡。比如雪峰大師當時在洞山祖師門下,洞山觀察他的因緣,推薦他去參益德山祖師,果然一見面就桶底脫落。這些充分說明,關鍵不在法門本身,而在於自己契機不契機。
從縱向看,一千五百年來,宗門方便法門幾經創新,與時俱進,因地制宜,迭造興盛。
中國禪宗初祖達磨祖師到五祖主要是藉教悟宗。初祖云:「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當時世人因達磨專以《楞伽經》授人以為參禪印證,故稱其禪法為「楞伽宗」。達磨大師以「壁觀」(心如牆壁)為入道方便,以「安心」為宗旨,以「理入」(悟入諦理的見道)和「行入」(融冶習氣的修道)為大乘道兩大基本路徑,教人無貪無著,苦樂隨緣,以契無為真理,使南北朝時偏重形式和身體訓練的複雜禪法,變得方便易行,並且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為富有中華特色的禪宗開闢新的境界,被稱為「達磨禪」,即直指人心的最上乘如來禪。從達磨初祖精要簡明的教授,也可看出當時印度大乘法門的真面目。
二祖三祖以《楞伽經》為心要,隨說隨行,助以嚴格的頭陀行。四祖道信改革依賴布施的頭陀生活,開創農禪自給的叢林生活。四祖五祖藉教印心漸從《楞伽經》轉為《般若經》,使楞伽「諸佛心第一」與般若「一行三昧」融合起來,開創禪宗發展的新階段。四祖曾勸吉州大眾念「摩訶般若波羅蜜」使群賊退散,六祖更是一開頭就讓大眾「總凈心念摩訶般若」。四祖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門》下篇博文專題來談,他給出種種方便法門,還提出「心心念佛」(風水輪迴轉,末世又提出「念佛是誰」的話頭)。五祖弘忍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把教授「念佛凈心」作為禪門的新方便,促成「東山法門」的興盛,前面講過五祖旁出三世孫無相禪師開創凈眾系,大概源頭就在此地。五祖在《修心要論》中勸人「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不二。」神秀大師的「住心觀凈」應該是從四祖「守一不移」和五祖「守本真心」傳承而來的。
從上可見,六祖之前的禪宗多少偏向漸修,而且入道方便多樣,全部藉教印心。到了六祖以後,中國禪宗才真正彰顯頓教風采,從藉教悟宗變成藉師悟宗,永嘉大師閱《維摩經》悟後尋訪六祖得到印證就是典型例子。藉教悟宗對經教要有超脫的手眼,否則就像二祖慧可每每感嘆的那樣:「此(楞伽)經四世之後,變成名相,一何可悲!」而藉師悟宗則有明眼宗師提攜點撥,更不容易錯謬,流弊更少!因此可以說,真正教外別傳、以心印心的中華禪宗是從六祖開始的。憑藉自身證悟體驗,心心相應,自在解說諸經大意,不違佛印,正是禪者本色!今日中國禪宗再盛,當依賴這一路徑,先籍教印心,待一批公認的大修行證悟者出世以後,再走參訪明師印證的路線。
六祖及其子孫注重用各種生動方法來解除學人名相執著,啟發學人疑情,被稱為靈動活潑的祖師禪,是最具中華特色的佛教門派。六祖弟子當中,要算南陽忠國師最有祖師禪作略,真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應機說法解粘去縛,成為後世禪師接人慣用手法。到了馬祖和石頭大師及其後代子孫,更是採取機鋒、動作、符號等渾身解數來接引學人,令人言下頓悟,棒下得旨,喝下見性。一時禪門星漢燦爛、群花爭研、光艷奪目,成為道道令人贊絕、無比亮麗的風景線,所謂「凡言禪者皆本曹溪」。這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中國禪宗。
南宗曹溪禪傾向內證,求真務實,簡明自然,直截了當,唯傳一心,無門為門,接引上上根人,學人在明師身旁不許讀經看教,不得求知覓解,不用方便法門,無心合道,但用此心,頓悟見性,直了成佛。只要「於一切法上無有執著」,活潑潑的「一切無礙」,行住坐卧都是禪。六祖最早引導參究本來面目和最先使用棒喝(棒打神會禪師),注意啟發學人疑情。這樣,六祖以前禪宗觀心、看凈、念佛的方便法門演化為無所取著的頓法和起疑參究的別樣方法,參學者開始走向參究證悟,行腳參訪,師資相扣,互相印證的嶄新道路。
當然,凡事不能偏執絕對,南宗頓禪雖是接引上根利器,但是對於根微智劣也給以「安禪靜慮」為方便,特別是後來祖師推出的話頭禪,雖是拙刀子,卻是猛烈管用,即使下根鈍器也可久久用功,豁然契悟。
千載以來,禪宗雖然直指直示,但是時代不同禪風迭變,從機鋒禪、棒喝禪到文字禪、話頭禪、默照禪、念佛禪。法久成弊,自由活潑、天真靈動的祖師禪越來越枯凋,終於在明清之後湮沒,後繼無人。時來運轉,今日中國禪宗又將迎來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試目以待吧!
江河不同流,最終歸大海。不管宗門如何演變,用功方法如何創新,核心理念是相同的,證入的真理大道無二無別!
推薦閱讀:
※占卜方法之四:六爻占卜(二)
※無極樁--初學者的練習方法(精)
※尋找失物的方法
※五大方法看美加如何榨乾中國貪官
※東四命和西四命卦的速算速查方法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