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易經為何居群經之首?

《易經》包藏萬物,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可以說,諸子百家皆出於此。《易經》講道。而對於道講得最早、最系統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辯證法思想萌芽於《易經》體系建立於《老子》。   孔子進入老年期後,他著重於讀《易》:「加我數歲,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但是他的基本思想都是來源於老子。也是間接來源於周易。後來編訂周易,把他的基本思想用周易的觀點為核心,形成了著名的儒學。中醫學,靈樞、素問,奇經八脈,陰陽寒暑,都來自易經的理論體系。按照現代國學學者的觀點,中國人是離不開易經,離開了易經,就不是中國人。

《易經》雖無所不包,但是首先是--卜筮書。

一、卜筮書。《周易·繫辭上》具體介紹大衍之數的卜筮法,卦爻辭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語,有咒語明確講:「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一般認為《易經》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為卜筮書。宋朱熹《周易本義》主此觀點,近人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李鏡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說。

二、哲學書。莊子認為「《易》以通陰陽。」陰陽問題是中國哲學基本問題。有學者認為《周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最系統的哲學著作。《易經》持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宇宙觀,是本體論的生命哲學。它既講世界觀,又講方法論。其認為世界是「有」(太極);其方法論包括辯證法和一分為二("分陰"、"分陽")。

三、歷史書。講述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章太炎《易論》) 「乾坤兩卦是緒論。既濟、未濟是餘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草昧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胡樸安《周易古史觀》),另有學者或以為《周易》為商周之史。或以為是奴婢起義史,或以為是用諧音隱文體和卜筮外形寫成的一部特殊史書。

四、預測學。《易經》運用「損益之道」進行預測。孔子預測華夏文明起碼可以傳承三千年,結果果然應驗,這一預測可見《論語·為政》篇。「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中國傳統以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即是三千年。孔子相信自己從事的先進文化即使在遙遠的三千年後也會得到世人的承認和傳承的。

五、行為學。《易經》認為人的行為要合乎規律。提出君子「以順動」,即按著客觀規律辦事,同時「動者尚其變」,也要隨機應變,趨利避害。君子更要「復」觀,隨時總結經驗教訓。

「夫易廣大悉備」,它會通彌綸天地之道,它是高於任何具體學科的大道之源。

推薦閱讀:

孝道學人淺論易經歷史《二》
易經有多少要素?
歷來用的《易經》太極圖是假的!你還用嗎?
易經坤卦這句卦辭,至少有3種解釋,我認為最後一種才合理
華夏文化的基因不折不扣的鎖定在易經中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