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和周易文化怎麼商業化了?—明易堂風水世家唐清元
07-06
今天來探討一下:宗教活動及周易活動說是傳承周易文化,但是為什麼宗教場所還會商業化,預測師和堪輿師還會要收費的問題。因為宗教往往和周易文化很難完全分開,甚至很多人把兩者合為一體去學習和研究,也很有必要加入其中。從古代來說,堪輿文化本是一種規律性的總結,早期稱為陰陽學。古代懂得觀察河流和山區變化規律的人也是懂得風水之道的,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定是通曉陰陽學問和地理學的。那麼後來的風水變遷到什麼時候開始有專業的從業人士呢?根據古籍記載,大約在秦朝時期就有專業的堪輿人士出現,在漢代則是發揮到極致,上至皇親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很注意風水的問題,但是基本上還是為皇族所用。堪輿文化其實是屬於周易里的一部分,周易包羅萬象,而堪輿是在觀察山川河流和天象變化的過程中,用周易卦位和天干地支的運用,把四季的更替變化再融入其中,讓人能很夠清楚的知道所處的空間與時間的吉凶禍福。周易成為系統的學術是在周文王時期,厚厚孔子也是為之做了一個總結性的文字—《易傳》,具體周易與宗教的文章,之前清元也寫了一篇文章,可以參考周易文化與宗教之我見。周易後來不僅為國家運用,也成了普通百姓經常會去用到的,周易的文化和術對我們都有很大的裨益。周易文化讓人知進退養內涵,周易的術能辨吉凶避災難。正因為古人的智慧總結,有很多實踐運用的好處,也慢慢的重視風水的學說,在堪宅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費用產生,那時候把此從業人士叫陰陽先生,這個是最早期風水先生的來歷。應該在漢代之後,很多職業的堪輿風水師就多了起來,各種著作也有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這些資料。在唐代時期出了一位高人,就是楊公楊筠松祖師爺,他之前是一位官場人士,後來離開了官場,就沿途尋覓龍脈之氣,在江西贛州興國縣三僚村常駐,也哺育了曾廖二公的法脈,也讓風水普及到了更多的平民百姓。因為楊公的慈悲心腸,對於窮人的扶助,用風水堪輿之術幫助他人解決困難,並且不以利益為報,深得百姓愛戴,共尊他為楊救貧。在他逝去之後在三僚村的曾屋處建了一座廟,楊公的像和曾公的像都供奉在裡面,千年以來香火不斷,是名副其實的菩薩,外地遊玩及來此學習風水的人士大都會來參拜祖師爺。現在的三僚村被稱為「天下風水第一村」,三僚村的人大都是懂風水,很多人會出去各地看風水,家裡的收入也是有不少的,這些也是源自於楊公的恩德。風水如此重要,那風水的好壞是什麼?簡單說,風水的好壞就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程度如何。我們也不用太過於把風水當做神秘的東西,有的認為既然是玄學,就要以一種沒有利益交換的心態去從事,才能高尚和純潔,如果真是如此,我相信宗教和周易的傳承都很難延續。宗教上尚且需要經濟與物質的支撐,維持各種宗教活動的開支,那麼作為周易的從業人士,他們大多數是有責任的在家身份,即使是在道觀里的道長,也是需要生活的道糧,所以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現在的周易文化和宗教文化。在信眾的眼中,宗教的職業人士好比神靈的代言人,也是宗教教理的實踐者,而在現實的面前,他們也依然要面對種種生活的必需,只是在他們的心境中是比普通人要超越很多。好多人說現在的寺院和道觀越來越商業化,試問,一個寺院和道觀裡面的出家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得花錢,這個錢從哪裡來?好一點的地方還有信眾去供養,那窮鄉僻壤就可能比較難生活了,只能有一些法事活動去獲得一些收入,也是給信眾一分培植福田的機會。道教裡面贊成自我的修鍊,同時也允許卜筮吉凶禍福,佛教更加側重在對因果的遵循和教理教法的實踐,兩者都是要自我修養達到複本清源為核心,這是比較符合中國人的根性,我們並不願意被人主宰一切。在周易預測的這一塊也是,在求測者和諮詢堪輿風水的福主這裡,很容易把預測師和堪輿風水師看做神人一般,其實並不是如此。既然周易講的是自然界的規律,預測師和堪輿師也就是懂得這個規律的人,他們也會受這個空間和時間變換的影響,不用去神化他們。真正的證悟了的聖人才能完全超過三界之外,一般的預測師和堪輿師也就是一位通曉學術並且經驗豐富的老師,尊重即可。簡單去看這個世界,每個人都要生活。文化人士需要從事寫作或是繪畫、篆刻、音樂等活動去獲得養命之源,經商人士要去牟取利益才能運營生意,老師得上課,工人得出工···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都是需要先活著再去談生活品質的。如豐子愷先生說的,人生有三種境界:第一種是物質生活,第二種是精神生活,第三種是靈魂生活。我們恰恰需要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後才有達到後兩種境界的可能,當然,如果你是再來的聖人,能夠安貧樂道,也是非常好的,只可惜這畢竟是少數,不能代表大眾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緣的朋友能給予各種行業從業者的理解和尊重,無論對方是什麼行業,只要是服務社會大眾的,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我們都要尊重他。任何人首要的工作是先養活自己,再去談傳承文化等大的理想。我們自己的工作尚且需要回報,別人對於我們該得的一部分若有侵佔及損耗,多數會去力爭,既然如此,又憑什麼要別人沒有回報的或為我們做一些得不償失的付出呢?我想,還是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
明易堂風水世家唐清元2017年11月11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