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之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嗎?
兩宮皇太后這詞並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歷史上便有聖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之分,一般在皇帝年幼時共同垂簾聽政,然而清末時期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就是所謂的兩宮皇太后,所以他們的關係可以說是不一般,兩人共同垂簾聽政,至今有很多傳言說慈安是慈禧太后害死的?那麼歷史真是如此嗎?本人認為她們雖發生過不快,也不至於慈禧向慈安動殺手,畢竟慈安對慈禧構不成太大威脅。慈安,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
兩宮皇太后這詞並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歷史上便有聖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之分,一般在皇帝年幼時共同垂簾聽政,然而清末時期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就是所謂的兩宮皇太后,所以他們的關係可以說是不一般,兩人共同垂簾聽政,至今有很多傳言說慈安是慈禧太后害死的?那麼歷史真是如此嗎?本人認為她們雖發生過不快,也不至於慈禧向慈安動殺手,畢竟慈安對慈禧構不成太大威脅。
慈安,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自從咸豐二年,慈安與慈禧入宮,在確定皇后時,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后。而慈禧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貴人,雖然她隨後為咸豐帝生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皇子,母以子貴,她的宮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嬪至妃,再到貴妃,成為宮中僅次於皇后的人物。在封建的等級社會中,宮中后妃的等級森嚴,難以逾越。皇后母儀天下,總管六宮。在宮中即使是咸豐帝也頗為敬重慈安,更何況聰穎如慈禧這樣的人物,自是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
咸豐十一年咸豐帝死,兩宮垂簾,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一退一進相得益彰。雖然慈安名分高於慈禧,但並未給慈禧攬權造成任何障礙。《清宮遺聞·慈安皇太后》記載:"當時天下稱東宮(慈安)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悉中款會,東宮見大臣吶吶如無語者。每有奏牘,必西宮為誦而講之,或竟月不決一事。"
慈安對權力不感興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讓慈禧處理。慈禧雖長慈安兩歲,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稱慈安一聲"姐姐"。凡是涉及朝政舉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沒有異議,依然也先要請示,"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兩人在長達二十年間的垂簾聽政期間,一直保持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未曾見得兩人有重大分歧和爭執的記載,這是中國歷史上後宮生活中罕見的。
然而,要說她們之間完全沒有任何不愉快,那也是不可能的,有兩件事情令慈禧耿耿於懷:慈安命令山東巡撫丁寶楨殺掉慈禧寵侍安德海和為同治帝選後。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隸南皮縣人。年少時他就羨慕那些因在宮中當太監而發跡的鄉人,於是自殘入宮做太監。他為人"藝術精巧,知書能文",可以讀《論語》、《孟子》這類書籍。他很善於察言觀色、阿諛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歡",並贏得慈禧的器重,當上了總管太監,成為慈禧非常器重的內侍。為此,無論是慈禧誅殺肅順,還是打壓奕D、削奪其"議政王"的封號,安德海都參與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為靠山,他培植黨羽,勢焰熏天,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裡。
清朝祖制太監不準出京,但是同治八年七月,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默許下,借皇上大婚、採辦龍袍的名義,乘樓船沿運河南下。安德海私挾婦女、張掛龍鳳旗幟、抓差納賄,一路招搖,驚擾地方。他經過的順天府衙門、直隸總督衙門,都隱忍不發,結果在山東被丁寶楨查拿,並以太監出京違背祖制請旨處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