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掌握的地理入門知識(一)
必須要掌握的地理入門知識(一)
地球與地球儀
[基礎知識梳理]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球體。
2.地球的大小:極半徑6357公里、赤道半徑6378公里、平均半徑6371公里、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二、地球儀與經緯網
1.地球儀
(1)地球儀是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縮小製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2)地軸:地球圍繞其自轉的假想軸。傾斜方向不變,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3)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一個點為北極點,另一個點為南極點。
註:地球是一個橢球體,而地球儀是一個正球體。 地軸為假想軸,是不存在的。
2.緯線和經線
形狀 |
圓 |
半圓 |
長度 |
從赤道到兩極逐漸變短,赤道最長 |
相等 |
關係 |
所有緯線都相互平行 |
所有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
間隔 |
任意兩條緯線間的間隔都相等 |
任意兩條經線間的間隔不等,在赤道上最大 |
指示方向 |
東西方向 |
南北方向 |
3.緯度和經度
(1)緯度
①概念:某地緯度就是該地的地球半徑與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以赤道為起點,向南、向北各劃分90°,赤道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
②分布規律:北緯的度數越向北越大,南緯的度數越向南越大。
(2)經度
①概念:某地經度就是該地所在經線平面與本初子午線平面的夾角。以本初子午線作為劃分經度的起點線,向東、向西各劃分180°,習慣上用「E」代表東經,用「W」代表西經。
②分布規律:東經的度數越向東越大,西經的度數越向西越大。
4.半球劃分
20°W~0°~160°E為東半球,160°E~180°~20°W為西半球;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5.經緯網
(1)定義: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而成的網格。
(2)經緯網的應用
①定位置
通過經緯網,可以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地理位置。
②定方向
A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a.同一經線上的兩點為正南、正北關係,同一緯線上的兩點為正東、正西關係。
b.若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在判斷方位時,既要判斷兩點間的東西方向,又要判斷兩點間的南北方向。
c.判定東西方向時先要選擇劣弧段(兩點間經度差小於 180°的弧段),再按「劣弧法」判斷東西方向。
(Ⅰ)兩地同在東經度,經度數值大的在東面。
(Ⅱ)兩地同在西經度,經度數值大的在西面。
(Ⅲ)兩地分別為東、西經度,若兩地經度和小於180°,東經度的地點在東面;若兩地經度和大於180°,則東經度的地點在西面。
B.用經緯度法判斷
a.東經度增大的方向為東,減小的方向為西;西經度增大的方向為西,減小的方向為東。
b.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北,減小的方向為南;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南,減小的方向為北。
[知識拓展]
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程
(1)若兩地經度差等於180°,過這兩點的大圓便是經線圈,最短航程過極點,具體又分為三種情況:
①同位於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過極點後再向南。
②同位於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過極點後再向北。
③兩地位於不同半球,這時需要討論,要看過北極點的為劣弧還是過南極點的為劣弧,確定後再討論。
(2)兩地經度差不等於180°,則過這兩點的大圓不是經線圈,而與經線圈斜交,最短航程不過極點,具體又可以分兩種情況。
①甲地位於乙地東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程: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於不同半球時需要討論。
②甲地位於乙地的西方,從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程:同在北半球,先向東北,再向東南;同在南半球,先向東南,再向東北;位於不同半球需討論。
推薦閱讀:
※漢書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你見過的最搞笑的地名或者好聽的地名是什麼?
※地理小補 續
※先秦時中原的崑崙玉是采自何處?
※「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這種觀念是否應該予以改變,並從地理教科書中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