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心理學家:如何區辨特質 因材施教(3-10歲)

為中國父母打造的「教育口袋書」式公眾號。每天5分鐘,育兒好輕鬆,靠譜接地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雞湯不毒舌不刻板,只做爸媽們最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導!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生特質,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已經存在。當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可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行為反應中觀察到。心理學家將孩子天生的特質稱為「氣質」。認識孩子的氣質,可以協助他順著自己的天性發展優勢,勾勒未來發展藍圖。(文│莫茲婷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Q:孩子年紀小,我要從哪裡觀察他的天生特質?

A: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天生特質,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已經存在。當孩子慢慢長大,我們可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行為反應中觀察到。

心理學家將孩子天生的特質稱為「氣質」,可從以下九個向度了解:

1. 活動量:活動量大的孩子在運動場上是一條龍,在必須安靜坐好的教室里則是一條忸怩不安的蟲。運動時,他們全身的細胞都比較自在,要求他長時間靜坐是種折磨。

2. 規律性:規律性高的孩子的作息可以預期,他們喜歡規律的生活方式;規律性低的孩子作息混亂,對於不規律的容忍度也較高。

3. 趨避性:對新鮮的人事物,有些孩子會主動好奇接近,容易交朋友,也喜歡冒險。有些孩子則小心謹慎,天生較敏感害羞,不喜歡接觸他不熟悉的人事物。

4. 適應度:孩子在面對不是他所預期的轉變,能夠快速的調整自己的期待,還是需要時間適應和調整?

5. 反應強度:孩子說話、哭鬧的聲音,或表現快樂或煩躁的情緒時,反應是強烈還是溫和?

6. 情緒本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較常表現出友善的、愉快的情緒,還是不友善、不愉快的情緒?

7. 堅持度:孩子在做功課、練習樂器或運動技巧時,如果遇到困難,會持續嘗試去解決或是放棄?

8. 注意力分散度:孩子是否容易被周圍環境的刺激干擾,或者對周遭的景象、聲音、光線、人等刺激視若無睹,能非常專註在自己的活動上。

9. 反應閾:外界的物理刺激,如噪音、燈光或氣味等刺激的強度要有多強,才能讓孩子覺察並做出反應。反應閾高的孩子需要很大的刺激量才會有所反應;反應閾低的孩子則相當敏感。

認識孩子的氣質,可以協助他順著自己的天性發展優勢,勾勒未來發展藍圖。父母只要細心觀察、用心陪伴,支持孩子順著自己的天性發揮,就能幫助孩子走出適合他的天賦、興趣和個性特質的方向。

Q:我希望替孩子安排才藝課程發掘天賦,請問才藝課該如何選擇?有什麼憑判依據?

A: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尊重每個孩子的興趣,才不會讓才藝班變成另一個壓力的來源。父母可以根據心理學家迦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來觀察和了解孩子的天賦,並且安排適合的活動。

多元智能理論把人的智能分為語文、邏輯/數學、空間(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肢體運動、音樂、人際、內省、自然探索等八大 類。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做什麼事時非常快樂,投入而忘我?做什麼事時會廢寢忘食?透過觀察發現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再依此安排才藝課程。

但並非所有的智能都有對應的才藝。例如人際智能高的孩子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在人群中才感到舒服自在,他們通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父 母可以觀察孩子在人際關係和團體中的表現,判斷孩子是否有這方面的天賦。內省智能強的人能自我了解,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想法、動機和需求,喜歡以深入自 我的方式來思考。父母可以透過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聊天談心,來了解孩子的內省智能。

除 了多元智能,選擇才藝也要考慮孩子的氣質。例如,同樣是學習音樂,要活動量高的孩子長時間、安靜、集中注意力上課,鐵定事倍功半;但他並非不能學音樂,換 個方式,用動態方式上課,可能效果不錯。情緒反應強的孩子適合安排表達性藝術的課程,讓他的情感透過繪畫或舞蹈、戲劇表演來抒發。堅持度高的孩子喜歡挑 戰,不會輕易放棄,較能度過學習瓶頸,適合需要長期練習的才藝。

Q:小孩一季換一個「興趣」,怎麼辦?每種興趣探索的時間該多長?當他不想繼續,我該怎麼判斷他是遇到瓶頸?還是真的不適合?

A:小學階段是興趣及生涯的探索期。四歲到十歲階段,孩子對自己的了解有限,對興趣的判斷常常基於幻想:看到林書豪就想打籃球、喜歡蔡依林就想學跳舞當藝人,興趣常隨著流行而變化。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興趣才漸漸出現明確的方向。

但不是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很明顯,有的小孩像莫札特,很小就顯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也有些孩子的興趣很平均,各項能力都差不多;還有些孩子小時候看起來 傻傻的,要到更大的年紀,才慢慢展現出天賦的方向。所以要鼓勵孩子多嘗試接觸不同的領域,透過實際而具體的經驗來進行探索。

興趣探索需要多久時間,可以從孩子的反應中看出。如果孩子顯得興緻勃勃,那就值得繼續下去;如果孩子學得很不快樂,又沒有自信,就不要再強迫他。興趣的探索不是試一次就算了,有的孩子會在不同的階段又重新燃起興趣,可能是一個迂迴的過程。

過程中家長要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任何興趣要發展成為專長,都需要長時間的澆灌。如果孩子在難度低時有興趣,進入新的階段時想放棄,可能是因為難度提高,感到挫折。

成就感是孩子學習任何能力的推進力,這時要多鼓勵孩子,同理他的辛苦,陪伴他度過瓶頸,重新找回成就感。通常孩子度過難關後會比之前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如果孩子真的學得很痛苦,也要讓他有放棄的權利,未來說不定會在什麼地方又重新發芽。

培養興趣的方式很多,不一定要從學才藝下手。父母可以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待興趣這件事,很多事情都可以成為興趣。日常生活中帶著孩子廣泛的接觸各式各樣的活 動,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人群、走入社區,例如:種菜、種花、接近動物、接觸昆蟲和大自然、參觀博物館、閱讀、觀察人生百態等,當孩子表現出強烈 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時,父母盡量幫助孩子滿足他的求知慾,就能幫助孩子發展出興趣。

Q:我的孩子性向還不清楚,學科也不突出,該怎麼辦?

A:當孩子的性向不清楚,學科也不突出,必須採取的行動是「探索」與「承諾」。「探索」指的是主動尋找的歷程,「承諾」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願意承擔及負責自己所選的目標。給父母四點建議:

建議1 用五法則探索性向:

1. 自發性:什麼是孩子自發性會去做的工作?諸如:喜歡修繕、照顧嬰兒……等,這類事往往是自己本身喜歡且有興趣的事。

2. 主題:孩子會持續關注的主題是那一類?諸如:藝術類、服務類等。

3. 優越:什麼是孩子感到有興趣,且去做時得心應手的事?甚至會因有成就感而主動去做。

4. 堅持:什麼事是孩子願意主動且重複的去做?即使花長時間、考驗耐心、吃苦,也甘之如飴。

5. 發展:什麼是孩子從小到大,過了一段時間,依然有興趣,且表現愈來愈突出的事?如小時候喜歡拿筆塗鴉,大一點喜歡畫畫,再來喜歡畫服裝的設計圖。

建議2 玩得有深度且從中建立價值觀:父母應先去除分數與名次的迷思,並建構多元智商的觀念,鼓勵孩子積极參与各樣活動,目標是增加視野、累積不同生活經驗,如:志工服務。孩子會漸漸從投入的活動中建立自己的價值系統,認同自我的價值,如孩子向眾人宣揚:「我喜歡騎單車,我要把騎單車這好活動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建議3 賦予任務、學習承諾:父 母可從孩子日常生活中賦予他大小任務。與其被動接受他人照顧,任務是讓孩子有機會付出。即使是孩子較陌生的事,父母仍可擔任教練從旁協助(如:賦予他規劃 家庭旅遊的任務)。使命必達的任務概念,不在於孩子有多少能力,而在於他是否能堅持、努力學習。此外,在任務中也可以學習規劃、組織、及按部就班完成計 劃。

建議4 耐心等候種子的成長:孩子從積極探索到形成認同與承諾的發展歷程,親子之間的「合作關係」很重要。

父母必須耐心陪伴孩子尋找內在的「種子」,經過每天不斷澆水灌溉,時候到了,「種子」自然會長成一棵大樹。


推薦閱讀:

約會時,心理學家給你六條實用的建議
心理學家解析女性內衣顏色揭示其個性
心理學家:人生決不能犯的四個錯誤,你犯了幾個?
白鹿書院——心理學家對愛情的忠告(戀愛中的人必看)2
圖文心理學家揭秘人為什麼會相信靈魂的存在

TAG:心理學 | 台灣 | 心理 | 心理學家 | 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