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在古詩詞中運用
在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有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引用、排比、設問、反問、互文、雙關、點化、疊詞、倒裝、頂真、反覆、通感、反語等。下面示例講解如下:
1、比喻 ,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熟知的、淺顯的事物作比,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生疏的、深奧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像。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具體說,比喻可在寫景狀物時突出形象,強化對特定意境的渲染;在議理抒情時能以生動的形象強化情與意,從而深化詩歌的主題。
如劉禹錫《望洞庭》: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涼月如眉掛柳灣」(戴叔倫《蘭溪棹歌》),這一詩句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裡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用珍珠和弓來比喻露和月。
「涼月如眉掛柳灣」(戴叔倫《蘭溪棹歌),以眉比月。
「北京奧運聲猶在,上海欣逢世博臨,賓客如潮觀世界,千奇百怪盡紛呈。」中的「 賓客如潮觀世界」(張洪英)
暗喻是比明喻進一步的比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迹,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是相同的關係,常用:是、成為、變為、作等比喻詞。
如:「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孔雀東南飛》);
如:毛澤東的《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盤雨。」中的「淚飛頓作傾盤雨」。
借喻是比暗喻還進一步的比喻。不僅不露比喻的痕迹,不出現本體,而且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用秋霜比喻白髮。
2、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第一種是以部分代全體。例如:「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鱗」是魚的一部分,這裡代指整體的魚。
第二種是以特徵代事物(人)本身。例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布衣」本指沒有官職的人穿的衣服,這裡代指平民。
第三種是以具體代抽象。例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年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絲」和「竹」本是製作兩種樂器的原料,因而可代指樂器,這裡則代指音樂。
第四種是人名代本體。例如:「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如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再看下面的例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裡用孤帆代替船,是用部分代替全部。 「網路空間任意游,鍵盤彈奏減煩愁。誠心相待隔屏友,不論青絲與白頭。」《釣島撞船憤》「侵略野心挑是非。東洋鬼子作傀儡?鳥槍換炮非昔比,釣島主權豈許窺!」 這兩首詩中用什麼代替什麼? 其中有一首是用部分代替全部的,是哪一首? 下邊兩首詩分布用了暗喻和借代的修辭方法,請分析。 《登石印山》(張可芳),「石印高百尺,清晨往上登。攀行皆白髮,盡顯少年風。」《空中雄鷹》(葉銘),「五羽雄鷹亮太空,翻滾俯仰快如風。女員駕駛展真相,殲擊機馳帶彩虹。」
3、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可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徵,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
如李白《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蔣學堯《我愛畲鄉》「設縣廿年轉眼間,山城舊貌換新顏」
陳華敏《題仙都石筍》「軒轅宮外栽石筍,拔地高升刺破天。首翹樂和冰鏡吻,手伸笑把彩雲牽。嫦娥心切思凡世,玉兔眼花落口涎。玉帝急忙傳御旨,令其永立鼎湖邊。」
4、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對偶可以分為正對、反對和串對三種形式。正對是指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稱的對偶形式。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反對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對的多對偶形式。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串對也叫流水對。是指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從篇法結構來講,這首詩四聯八句,句句皆對仗,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裡感受到詩人韶華易逝,壯志難酬的苦痛。
石一芝《物換星移》,「歲寒春曉梅含笑,燕去鴻來菊傲霜。」
毛榮耀《台灣抒懷》,「清水斷崖折山地,白雪積峰映霧天」
柳泮《鶴溪河夏夜》,帥帥健兒步履快,翩翩少女舞衣輕」
梅獻芳《鸕鶿橫山馬天仙》,「香煙裊裊雲天外,鞭炮隆隆響地層」
陳華敏《贈張洪英先生》:湘師學子赴戎機,四載軍營蘇魯馳。解甲糧行核賬務,整風故里種桃梨,三中風暖新枝茂,兩度雲柔舊業提。戰士離休學曲賦,秋光無限晚霞僖。
5、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得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如林逋《山園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張洪英《草魚塘森林公園》「清晨鳥語猜人早,旭日笑迎賓客游」
《水仙花》窈窕淑女意矜矜,不抹濃妝淡酒醺。緣水有心藏倩影,凌波無意飾文心。含情脈脈頻頻笑,依韻殷殷久久馨。書案屏前常問訊,願和仙子做知音。
6、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如馬致遠《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風瘦馬」7277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
7、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如阿魯威的元曲小令: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如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9、互文,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如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
這一句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
又如《孔雀東南飛》:
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
這一句子,「東西」「左右」 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
10、雙關為了使某一字、詞,憑藉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如韋莊的《憶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清月滿樓。
銀燭樹前長似晝, 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園公子名無忌, 南國佳人號莫愁。
今日亂離俱是夢, 夕陽唯見水東流!
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11、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
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在這裡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句子。
12、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
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的如下詩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十四個字,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複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
13、倒裝,指故意顛倒順序,以達到加強語勢,錯綜句法等修辭效果的一種修辭手法。
如辛棄疾《西江月》: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
應為「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最後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頭)忽見」,應為「溪橋路轉,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在山前疏雨將來時,「忽見」從前歇過的那家茅店,心情是驚喜的,用倒裝句除了滿足韻律的需要外,將「忽見」後移也可強調驚喜之情。
14、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做後一句的開頭,使相鄰的兩個句子頭尾蟬聯、上遞下接的一種修辭方式,又名「頂針」。頂真,可使語句遞接緊湊而生動暢達。
頂真詩大致有三種:
一是下句的首字與上句的末字相同。如元人無名氏的小令[越調]《小桃紅·情》: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自由,自尋思。
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這支小令用自述的口氣,抒發了一位女子對愛人的思念與對愛情的堅貞不渝。頂真辭格的運用,使句子之間環環相扣,更好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繾綣纏綿的柔情。
二是下句的一個詞或短語與上句的相同。這首漢樂府詩《平陵東》是較早的頂真詩:
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劫義公,高堂下,
交錢百萬兩走馬。兩走馬,亦誠難,顧見追吏心中惻。心中惻,血出漉,歸告我家賣東犢。
這首相和歌,以唱和的通俗形式,具體揭露了官府明目張胆公然勒索百姓的情景,頂真句式的運用,加強了不滿與憤懣的感情。
又如李白的《送劉十六歸山白雲歌》: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裡,
雲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羅衣,白雲堪卧君早歸。
全詩寄情於景,以「白雲」「湘水」等景物,抒發對友人的依依不捨和無限關懷的深情。
三是上一小節(或上一首)的末句又作為下一小節(或下一首)的首句。如王安石的《憶金陵(三首)》:
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
相見舊時遊歷處,煙雲渺渺水茫茫。
煙雲渺渺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
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塵跡故難忘。
追思塵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
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艎。
三首詩追憶金陵的無限美好風光,包含著對世事的感慨與憂傷。三詩形式上首尾聯珠,內容卻又各自有一定獨立性。
15、反覆,是有意重複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以達到突出某種感情、強調某個意思、如加深讀者印象的目的。可分為連續反覆和間隔反覆。不過古詩中的反覆有所不同,它指的是迴環復沓、反覆詠嘆。
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相去萬餘里」「道路阻且長」「相去日已遠」反覆說一個相近似的意思來逐層加深其表現的情感,是從民歌中一唱三嘆、疊句、疊章的形式里變化出來的。
16、通感,又叫「聯覺」,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方法。通感的運用,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採的藝術效果。
如宋祁《玉樓春》中的名句:
紅杏枝頭春意鬧
單單從視覺感受來寫紅杏,還不能寫出春意盎然的可感性,於是詩人就憑藉屬於聽覺感受的「鬧」字來表現。一個「鬧」字,把紅杏蓬勃、爭相競放的春天境界予以充分表現。
17、反語,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此意,卻含有否定、諷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反語的作用是產生諷刺性,有時比正說更有力量。運用反語,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反語的主要形式有:反話(正話反說)、反譏(反說正說)、罵話(以寫示愛、明褒暗褻)、氣話(明褒實貶)、俏皮話(反規則的幽默)等等。
如《紅樓夢》中的《西江月》: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兩首詞概括地介紹了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那管世人誹謗!」所謂「愚頑」「偏僻」「乖張」是反語,明貶實褒,就是指他不肯「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不願走統治者為其所規定的讀書應舉的生活道路。
推薦閱讀:
※古詩詞《山行》賞析_作者:杜牧
※詠史懷古詩
※古詩|塞外春韻|梁燕妮
※中國詩詞巔峰之作!不容錯過的36首古詩詞!
※古詩詞鑒賞專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