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為什麼稱「十大願王」?
有讀者留言是不是祈願「十大願王」的普賢菩薩,實現願望會比較靈驗?其實此此「願」非彼「願」,很多人都誤會了,今天正瀚說石跟大家一起深入了解普賢菩薩。
關於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侍右,主侍定德門;文殊菩薩侍左,主侍智德門;同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來)的二脅士,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同時為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西寺「三聖殿」 網路參考圖)
相傳《妙法蓮華經》是由文殊菩薩傳授而來,由普賢菩薩傳授下去,所以文殊、普賢二菩薩協助釋迦佛弘宣此經,故供奉釋迦牟尼的寺廟大殿中,常見文殊、普賢菩薩佛像立於佛陀兩側,一同供奉。
(「華嚴三聖」畫像 中間的為普賢菩薩)
《悲華經》中說:「我行應當勝諸菩薩。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從體性上說「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從聖賢位上來說「曲濟無遺曰普,鄰極亞聖曰賢」;從自身德上來說:「德無不周曰普,調柔善順曰賢」。
(峨眉山金頂 十方普賢菩薩像)
中國四大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示現教化眾生的道場。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很多人都誤解了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以為是祈願庇護的能力,我們不妨先從「行願」先了解。
「行願」二字來源於普賢菩薩的精神理念。「行」,是指實踐的精神,「願」(wish)是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所以「十大行願」是指要成就佛的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普賢菩薩畫像 網路參考圖)
換句話來說,普賢菩薩的受眾是世間廣大的修行者!他的大願非常樸素,相比其他佛菩薩的增長智慧,身體康健,轉生凈土,依普賢十大願修行,可是能成就如來功德門的!
普賢「十大行願」各自含義如下:
1、「禮敬諸佛」:即認為在十方三世之中存在著無數的佛,對這些佛應該深心信解,以清靜的身、語、意三業常修禮敬。
2、「稱讚如來」:即以各種音聲和各種言辭,稱揚讚歎一切如來的功德。
3、「廣修供養」:即以各種上妙華香供養諸佛,特別是通過「如說修行」、「利益眾生」等法供養方式進行供養。
4、「懺悔業障」:即時常懺悔自己無始以來的各種惡業,決心不再造業,並恆住凈戒。
5、「隨喜功德」:即常肯定、讚賞並促成一切佛、菩薩乃至六趣、四生的所有功德。
6、「請轉法輪」:常禮請一切佛宣說教法。
7、「請佛住世」:即對於將示現涅盤的諸佛如來乃至一切善知識,勸請為利樂眾生而不入涅盤。
8、「常隨佛學」:經常跟隨毗盧遮那佛,學習佛的教法。
9、「恆順眾生」:就是願隨順眾生種種差別,作種種承事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乃至如來,平等饒益眾生。
10、「普皆迴向」:即將以上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以完成佛果之願。
(潘絜茲 繪製的《普賢菩薩》)
修行者於日常修習中應以具足四大菩薩的「悲、智、願、行」為方向。
「起心動念」如同觀世音菩薩一般的慈悲胸懷;「信念決心」如同地藏王菩薩一般的宏圖大願;「應機善教」如同文殊菩薩一般的正德智慧;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若要真修實證還需「行」如普賢菩薩一般的「十大行願」。
普賢菩薩的造像
普賢普賢作為「四大菩薩」之一,藝術形象豐富多姿、絢麗璀璨。漢傳佛教中常見普賢菩薩造像為飽滿的童子形,菩薩裝束。頭戴五佛寶冠,百千種瓔珞,珠鬘及天衣,一切妙寶色,莊嚴慈悲體。
(北京法海寺壁畫 普賢菩薩 )
而且普賢菩薩還有一標誌性的特徵,那就是坐騎為「六牙白象」。
(丁觀鵬 繪製的《普賢菩薩》)
象自古給人大有威力,其性柔順,以象調順的印象,意表普賢菩薩性善柔、有大勢。而白色表示清凈無染,白象代表普賢菩薩的願行殷深,辛勤不倦。
《普曜經》云:「菩薩便從兜率天上垂降威靈,化作白象,口有六牙。」六牙是佛法中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象徵,而四足代表四種功德。象徵 「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普賢菩薩唐卡 網路參考圖)
在藏傳佛教中,普賢菩薩為 「八大菩薩」之一,而從元代藏密造像向內地傳播,明清統冶者出於政治上、信仰上的需要,給予藏傳佛教以崇高地位。代表宮廷樣式的梵式造像深深影響到後期漢傳的普賢菩薩造像。
(地中海澳寶 普賢菩薩 寶石唐卡)
藏傳佛教中,普賢菩薩造像以「菩薩裝」為主,戴五方佛寶冠,佩戴耳環、項鏈、胸飾、腰帶、手鐲、臂釧、足環等配飾;穿天衣帔帛、飄帶、法裙等衣飾。左手於胸前作施與印、伴有蓮花,蓮花上有日輪,普照賢劫眾生。坐騎同樣也是「六牙白象」,所以與漢傳造像並無太大差異。
(明 普賢菩薩銅像)
在藏密中,普賢與金剛薩埵是同體異名,金剛薩埵是普賢菩薩的化身之一。普賢是大日如來眷屬中的上首,與顯教中的普賢菩薩相同;金剛薩埵則是大日如來內眷屬中的上首菩薩。
同時普賢王如來為了度六道三界之內的所有眾生,也要發妙大願,使所有有情眾生超脫輪迴,它的存在代表了密教的「願」。所以有人認為普賢王如來和普賢菩薩雖稱謂不一,但它們實際是相對等的。
(明 銅鎏金普賢菩薩像)
《楞嚴經》記載,十方如來都以普賢菩薩為榜樣,教菩薩們修習普賢行。所以我們學佛修行不單是向佛菩薩祈願庇護,還要去付諸實踐,學習普賢菩薩十大行願,只有通過自己主動修行,才能有所精進!
最後贈上弘一法師書寫的兩句話:「願得普賢真妙行,常樂利益諸眾生。」
推薦閱讀:
※男女出軌後十大反常態表現
※十大機構論市:低位十字星暗藏玄機
※表面風光卻欠下巨債的十大明星
※男人死都不能泡的十大渣女
※【揭露月經的十大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