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佛家的修心,但又似乎不系統的話,最好多學習經典語句

佛經中不乏很多經典語句。如果詳細了解、分析理解,必定有所收穫,甚至開悟見性。經典語句羞澀難懂,一句話開悟見性簡單明了,很多修行者受益匪淺。

經典語句;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六祖聽後見性的。當然六祖有這個根性,再來的大師。不要小看自己,大道至簡,相信我們也能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的是什麼,生的是什麼心呢?

無所住;每個人都在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在頭腦里累積經驗,這些東西包括你的名譽、地位、權利、財富、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堆積貪嗔痴慢疑,而不知道放下,以至於身心俱疲。人們之所以玩命積累身外之物而不願放下,緣於一種錯誤的知見,即世界萬物都是真實不虛的。無所住,不應在這上面下工夫。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禪宗六慧能說的「於相而離相,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於諸境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

無所住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

《壇經》以「於相而離相」來降伏我們執相的虛妄心。《金剛經》則有如下解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語告訴我們,人生如夢,苦樂如泡影,成敗如朝露,榮華富貴如浮雲,名利如鏡花水月,宇宙間萬事萬物瞬息變幻,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人也不過是天地間匆匆的過客,怎能永恆地留住自己喜歡的東西?天地間萬物,人只有暫時的使用權,哪有永恆的所有權。

生其心;一切萬法的本質皆緣生緣滅,看透自我、苦樂、名利、美色等世間萬物之心便會生起,這樣就能逐漸明白凡事不必過於執著,應以隨緣的心態做事:順境時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機緣去成就事業,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時坦然地面對、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種困苦,依然能笑對人生,活得輕鬆、自在。如此,無論順逆境,一個人都能坦然面對世間的悲歡離合、炎涼冷熱,超越成敗、榮辱和得失,甚至生死,隨緣而行,無住生心,便能領悟人生的大智慧。生的是自在清靈之心,智慧心。

「而生其心」,就是透過本質看現象。不於境上生心,就是「於法體上生清凈心、平等心與平常心」。

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凈,心不清凈,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故學佛人慾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一個道字,也不可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而如實體悟真理。

空寂靈知之真心,遍滿虛空,即是法身。生其心時,善心生得善報,噁心生得惡報,此時之心,即是報身。一念思量,種種變化,思邪化地獄,思善化天堂,此時之心,即是化身。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時時在無住生心上用功。心如虛空,而不存虛空之量;度盡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變即是無所住,隨緣即是生其心。

佛友提起「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覺得像是只有上根性的人才能理解,上跟利器的人聞佛法後有的。一念為善即道心。不要小看自己,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懦弱不前,不會有結果。真心去做、去修行、去實施,親身體驗。實修很重要。

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迴向不信佛的眾生,願他們生活安逸快樂,早日入佛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推薦閱讀:

消化系統用藥大全,盡在本文中
系統總結王晨霞等多位手診專家的100種疾病手診索引
攝影師必備基礎 超系統詳解色彩理論(下)
蒙區章嘉與哲布尊丹巴兩大活佛系統是怎麼誕生的? 2018-03-05 06:03
運用感測器 汽車安全系統由被動發展到主動

TAG:學習 | 經典 | 系統 | 修心 | 了解 | 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