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是處理人和人的關係,待人處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則。
07-06
「推己及人」,是處理人和人的關係,待人處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則。 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來的兩句話。一句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兩句話都見於《論語》,意思非常簡單明白,幾乎不需要作什麼解釋。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給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立足,就幫助別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辦事都能通達順利,就也幫助別人通達順利。概括起來講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間講的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就是說你為人處事心裡要想到別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別人看作與自己是一樣的人,自己有什麼要求別人也會有什麼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別人也會不希望有。這是一種平等待人,對人表示尊重,表示關心和幫助的態度。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意義很大。從儒學來說,可以說,這是實行孔子仁學思想的出發點。在《論語》裡面有一段,孔子的弟子問孔子,說有什麼話是可以終生行之,一輩子照著去做的?孔子回答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一段是他弟子講的,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說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而已。而忠恕也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前一句是恕,後一句的忠。 孔子的思想是仁學。仁的最基本的一個內涵是愛人。那麼如何愛人, 愛人的起點在哪裡呢?愛人的起點就在推己及人,就在你心裡要有別人。如果你連這點都做不到,你心裡只有你自己,你又怎麼談得到愛別人呢?孔子的仁學,可以講很多的道理,也可以講得很高深。但是簡單地講,從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這是人人能懂,人人能做的。這也是儒學的一個特點。講高深它有很高深的道理,花多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全都掌握;講簡單它又很簡單,就是最普通的人,沒有讀過儒家的經典,聽一聽也就可以做。許多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都在做,只是自己並不知道而已。這是儒學的一個特點,叫做極高明而道中庸。 從現實社會生活來講。推己及人是一切社會公德的基礎。要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就要遵守社會公德。文明愈發展,社會公德就愈重要。而社會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大家都能替別人想一想,干一件事能想一想我這樣做對別人會有什麼影響,想一想別人是不是也有這種要求,想一想我這樣做別人會有怎樣的感受,很多問題就解決了。現在有一個新名詞,叫換位思考。要求公交職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業職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顧客等等;還有一個宣傳詞說「你也會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非典期間,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很怕別人不注意公共衛生傳染到自己,就都自覺地注意從自己做起,遵守公共衛生習慣。所以說推己及人是社會公德的基礎。 再推廣開來講,推己及人也可以並且應該成為全人類人們普遍遵行的社會生活準則。近一些年來,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個問題,想尋求一種全球的普遍的倫理,尋求一種大家都能接受的倫理原則。為此開過一些國際會議,這些會議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得出一個一致的認識,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各種宗教各種民族各種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為全人類普遍遵行的一個社會生活準則 所以,推己及人這一點,道理簡單,意義重大。但做起來又很不容易。在我們周圍,以及我們自己生活中,就常見一些與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一些事情,別人這樣做自己很反感,覺得傷害了自己,自己卻也那樣去做。所以這道理是很簡單的,做起來不簡單。但我們正是要從最簡單的道理、最簡單的地方做起。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你當以善待人,象真主以善待你一樣
※我們該如何對待人生?-----------客觀評價《時代精神》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五種人待人會比較大方
※在茫茫人生芸芸眾生中,不以榮辱待己,不論成敗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