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20億,巴比這隻小象想做「世界第一面點品牌」
提及巴比饅頭,上海幾乎無人不知曉。2000多家門店,20億的年銷售額,讓它成功躋身為「國民早餐」。
時間退至2001年,當劉會平揣著僅有的4000塊錢開店時,連過路交警都斷言:不會有好生意。但是「劉師傅大包」還是開業了,並華麗轉身,成了國內最大的連鎖包子店——巴比饅頭。未來的巴比還會有怎樣的蛻變,劉會平向我們一一道來。
巴比董事長劉會平勾畫巴比未來藍圖
01
做好產品:敗績累累的創業史
也許你看到的是巴比饅頭自問世就一路突飛,但是在此之前,劉會平的人生履歷可謂敗績累累。甚至外人會認為他定力不夠,不善堅持。
劉會平最早學的手藝活兒是油漆工,那時候的他才17歲,但發現做油漆工對身體傷害太大,便放棄了。之後跟著親戚學做點心,學了一年就開始嘗試創業,江蘇、貴州、廣西、雲南…….年紀小小的他,跑遍了全國很多地方,開了很多店,但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1998年,他將目標鎖定在上海,開了家生煎店,好不容生意好起來,趕上「豬肉五號病「,生意垮了。
折騰的這麼久,劉會平開始反思,為什麼開了這麼多店,生意總是做失敗?這個問題他想了很久。
「做過很多生意,覺得還是應該專註自己擅長的包子點心。而且要踏踏實實將產品做好。」劉會平說。2000年,他停下開店的步子,這一年,他吃遍了江浙滬一帶的包子、饅頭,並拜訪一些知名點心師傅。立志要紮根上海,做出好吃的包子,開出一家不倒的包子店鋪。在拜師時,劉會平吃過不少的閉門羹。
停下來的一年,反倒讓劉會平快速成長,也學到很多知識和心得。2001年,劉會平在上海河南路開了一家「劉師傅大包「包子店,很快實現盈利。」開店時,有人覺得這裡靠近南京路,處於繁華地段,競爭大,賣個小小的包子肯定沒生意的。我當時聽了,也挺擔心的。但是生意卻很好,甚至有華僑專程過來買了帶去國外。」
▲ 早期的巴比沒有任何宣傳,完全靠口碑,產品皮薄餡多。
一家租金5000元 的小包子鋪,一天能賺300塊錢,一個月營收幾萬元,沒有依靠任何營銷,完全是靠產品口碑。這讓劉會平懂得:做好產品,小包子也能有大生意。
02
樹立品牌:從土包子到洋氣的國民早餐
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劉會平有個很好的習慣——總結並反思。在劉師傅大包成功以後,劉會平開始思考:麥當勞、肯德基靠漢堡、薯條、可樂就能夠火遍全球。中國的包子饅頭為什麼不可以?包子饅頭不是更健康嗎?
早期專註研究產品的劉會平,開始研究商業模式。「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商業模式就是品牌化經營和連鎖化銷售,產品製作標準化是它們能快速發展的基礎。」於是劉會平開始著手創立公司,打造自己的品牌,開辦中央工廠,發展連鎖門店。
在進行這一系列的規劃之後,劉會平遇到了第一個挑戰——起品牌名字。決定叫巴比饅頭時,有朋友提意見,覺得中國的包子饅頭,取這樣一個洋名,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劉會平相信自己的判斷。「我們的消費者大多是年輕上班族,當時的上海年輕人喜歡國外產品,所以他們也會喜歡洋氣的名字。「
▲ 劉會平是第一個在上海給饅頭註冊商標的商家,並且名字和logo在當年非常有創意。
店裡的主打產品是包子,但為什麼會叫饅頭店呢?難道不會給消費者帶來誤解?劉會平也解答了紅餐記者的疑惑:起名時,主考慮的是上海消費者的習慣,因為以前的上海人,習慣將包子稱為是有餡兒的饅頭。
事實證明劉會平的定位是對的,03年改名之後,很快就有媒體來採訪,因為大家都好奇,為什麼一個叫洋名字的饅頭天天有人排隊。得到媒體曝光之後,巴比的名聲更大了。
當時劉會平是上海第一個給饅頭店註冊商標的商家。現在,各行各業都開始注重品牌打造,早一步悟出品牌價值,並進行品牌打造的劉會平走在了時代前列。隨後他便開始效仿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模式,建立中央工廠,進行標準化製作和連鎖店銷售。這一模式支撐著巴比快速、穩定的發展。
▲ 投資4.5億元建立的中央工廠,是巴比得以迅速擴張的基礎。
目前,巴比在全國各地已經有了2000多家門店,2016年的年銷售額達到20億,是全國包子、饅頭類的品類冠軍。但劉會平並不滿足當下的成就,「由劉師傅大包到巴比饅頭連鎖店,是一次質的飛躍。我們已經實現了國民早餐的夢想,現在要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做世界第一面點品牌。「
03
品牌升級:立志做世界第一面點品牌
品牌定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歷經了核心產品研發和品牌樹立兩個階段,現在的巴比正在進行第三代的品牌升級。從品牌形象、品牌市場戰略定位,門店終端CS,到產品、設備、信息化系統等,都正在大刀闊斧地改革。
1、由饅頭到面點,豐富產品線
當初為了適應市場而起名「巴比饅頭」,在走向全國的道路上,顯現出了地域局限性。劉會平說,公司正在「去饅頭化」,改叫「巴比」。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全國消費者的稱呼習慣,另一方面是為了與逐漸豐富的產品相匹配。與之相隨的是,logo換成橙色地標形狀,並且換上了一隻可愛的橙色小象作為吉祥物。
▲ 吉祥物小象,取」包羅萬象「之意。
除了饅頭,巴比還開始賣各類麵食、油條、粥、速凍點心等等。當然,很多產品還處於市場檢驗階段,劉會平說願意進行一些風險性並不大的嘗試。
▲ 便利店裡多樣化的產品
在豐富品類的同時,巴比還在進行產品受眾細分。現在巴比已經推出了專門針對兒童的產品,如小豬包等,在造型上更可愛。「以後我們還會研發更加適合老人的產品,比如很多老人會有『三高』,我們的包子也會相應少鹽少油。「
2、多種終端門店模式,佔領10點之後的市場
包子饅頭大多是屬於早餐消費,如果巴比想要在營業額上持續上漲,除了擴張店鋪之外,還要想辦法爭取早上10點之後的市場。如何爭取?巴比給出的答案是發展多種終端門店,滿足不同消費者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 巴比強調:早中晚,營養吃好點。已經不局限於做早餐。
早期的巴比主要是街邊外賣小店,轉型之後的巴比門麵店則有三種不同的形態:
一是純外賣為主的街邊店。十幾個平方米的街邊小店,買了就帶走,不會坐下來吃,這也是巴比目前的主要形態。
二是便利店。50—80平方,除了即食的,還有可以帶回家保存食用的點心和零食。
三是堂食店。一個品牌要想在一線城市成為一線品牌,必須要在CBD、機場、銷品茂等地段開店。巴比面點首家堂食型餐廳,開在長寧區凌空Soho B1層,以區域內白領為目標受眾。劉會平計劃今年將增開10家堂食店。
3、人人在做中央工廠,巴比卻做食品創意園
劉會平堅持將自己的中央工廠稱為食品創意園,他認為巴比的中央工廠不僅是一個後廚房,而是一個有多重功能屬性的食品空間。這個創意園耗資4.5億,佔地面積達100多畝。
2016年,巴比推出透明化工廠。在巴比夢幻展廳里,呈現著生產車間里的所有實時監控畫面。目前,透明工廠的APP也在研發中,市民可以通過APP隨時查驗、實時監控巴比生產過程。
▲ 在未來,通過APP就能看到巴比饅頭生產的全過程
在創意園裡還有特殊的一角——兒童活動樂園。家長和學校可以組織小朋友來園區體驗面點DIY,也可以購買包裝好的巴比面點帶回家。不僅可以增加消費者與巴比品牌之間的互動,也可以為公司進行免費宣傳。
▲ 孩子在巴比創意園裡親手製作手工包子。
除了透明化工廠和兒童體驗區之外,劉會平說,創意園裡以後會設置各種點心大師的工作室。消費者通過手機的APP,線上可以看到各種大師製作過程,並且線上預定自己喜歡的大師作品。「未來的消費者一定是個性化的,既然服裝、蛋糕都可以私人定製,那麼饅頭也可以私人定製。」
以上這些改革,都指向一個目標:將巴比打造成「世界第一面點品牌」。
結語
「我會讓巴比開遍中國的每一個小鎮,這一點麥當勞、肯德基做不到。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不變,沒有微小版。但是我可以調整店鋪體量,進駐每一個小城鎮。」劉會平更長遠的規劃是,讓巴比角逐國際市場,讓「世界第一面點品牌」這樣的定位成為現實。
對此,他充滿信心。畢竟這個曾經敗績累累的少年,已經讓很多不可能成為可能。
推薦閱讀:
※桃源和風的文件夾【糕//面點】
※中式面點製作大全
※花樣面點——荷葉夾餅
※酥皮的秘密:清新荷花酥
※跑遍全上海,終於找到最好吃的燒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