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論《本草備要》的文獻學價值

來源:互聯網

【摘要】 《本草備要》為明末清初新安醫家汪昂代表著作之一,被認為是「清代流行最廣的普及性本草學著作」。其文獻學價值有:1.博採眾長,貫穿箋釋。汪氏爰采諸家之長,以輯要的方式對本草學詳加箋釋,使初學者和不業醫者也能暢讀其書。2.尊古不泥,體裁新穎。繼承李時珍的藥物分類方法,並在述葯之際言及醫理,使醫藥一體,便於理解。3.著眼普及,用實相資。其書編排得當,印刷精良,便於攜帶,故至今風行不衰,影響深遠。【關鍵詞】 本草備要 汪昂 文獻學 價值《本草備要》約成書於清?康熙初年(1683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加增訂。作者汪昂(1615~1699年),字庵,晚年自號滸灣老人,新安休寧人,明末清初著名中醫學家、醫學教育家。汪氏而立之年棄儒從醫,《本草備要》為其代表著作之一。其書著眼普及,嘉惠後世,被認為是「清代流傳最廣的普及性本草學著作」[1]。 本文就該書的文獻學價值進行初步探討,以就教於方家同道。博採眾長 貫穿箋釋汪氏爰采百家之長,以輯要的方式對本草學詳加箋釋,是書執簡馭繁,簡要而包羅萬象,詳細而類列紛呈[2]。1.采掇諸家,廣徵博引新安醫家大多亦儒亦醫,博覽群書,汪昂就是這樣一位儒醫,其深厚的儒學功底和精深的醫藥學術造詣使他在編撰時能遊刃有餘地選精汰蕪。《本草備要》一書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內經》、《難經》、《本經》等中醫藥學經典著作自不待言,他還引用了《說文》、《道藏》、《詩經》等小學、宗教、文學及其他著作,可謂林林總總,洋洋大觀。全書共引用文獻資料113種,引言而未具書名者共78人。居前三位的醫家為李時珍(117次),朱震亨(46次),李杲(41次)。在引用醫學著作中,《內經》(37次)為最多,其次為《經疏》(25次)[3]。2.字箋句釋,通貫全書是書不專為醫林設,為使初學者和不業醫者也能暢讀其書,通書對醫家、醫學術語、生僻字等一一作出詳盡注釋,實為中藥學入門之階梯。對引用的醫家與著作作出簡要的說明,如「汪機,號石山,著《本草會編》」。「王好古,號海藏,著《湯液本草》。」「甄權,著《藥性論》。」「日華著,《大明本草》。」「陳嘉謨,著《本草蒙荃》」等。對提到的醫學術語進行詳盡的描述,如「痿痹瘕,筋骨緩縱,足不任地曰痿;風寒濕客於肌肉血脈曰痹;血凝氣聚,按之堅硬者曰;雖堅硬而聚散無常曰瘕,尚未至也。」對常見的病因、病機、治則作出精要的闡述,如「膽為清凈之府,無出無入,其經在表在里,法當和解,小柴胡湯之屬是也。若病在太陽,服之太早,則引賊入門。若病入陰經,復服柴胡,則重虛其表,最宜詳慎。」尊古不泥 體裁新穎是書編排合理,選葯適當,既完備又精要。《本草備要》多本於《內》、《難》與本草各家的理論,並繼承了李時珍的藥物分類方法、藥性功效的解釋等,卻也不乏創見。述葯之際每每言及醫理,這種醫藥一體的思想,深為後世醫家所推崇。1.法宗古人,創新體制該書首論藥性,次選臨床常用藥物538種,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獸、鱗介魚蟲、人部,各論中每葯之下論其性味歸經、功用主治及品種形態、加工炮製等,以介紹藥物功效為重點。並較多聯繫實際,葯證並解,尤善於將前人的論述結合己見加以闡發。引文引《綱目》、《經疏》內容及金元各家學說,大多註明出處,作者自己的見解,皆註明「昂按」。如茯苓條云:「茯苓:甘溫,益脾,助陽,淡滲,利尿除濕。色白入肺,瀉熱而下膀胱(註:能通心氣於腎,使熱從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後能下降利水也),寧心益氣,調營理衛,定魂安魄(註:營主血,衛主氣,肺藏魄,肝藏魂)。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自止(註:濕除則便自止)。生津止渴(註:濕熱去則津生)。」如是編注,使人讀後耳目一新,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2.慎思明辨,見解獨到《本草備要》在闡述前人經驗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見解,藉以糾正時弊,嘉惠後學。這種學術上慎思明辨的態度,足為後世參照。如甘草條下,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湯、甘草芍藥湯、甘草茯苓湯、炙甘草湯,以及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理中、四逆、調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湯,無不重用甘草,贊助成功。即如後人益氣補中,瀉火解毒諸劑,皆倚甘草為君,必須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奈何時師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習成風,牢不可破,殊屬可笑,附記以正其失。」又如萎蕤條下,昂按:「若急虛之症,必須參、芪,方能復脈回陽,斯時即用萎蕤斤許,亦不能敵參、芪數分也。時醫因李時珍有可代參、芪之語,凡遇虛證,輒加用之,曾何益於病者之分毫哉!」如此提出自己創見,使後學不惑於偏見,可以相互比較,擇善而從之。又如香薷條下中,昂按:「暑必兼濕,治暑必兼利濕。」此見解多年來多被以為是葉天士語,實則葉氏《外感熱篇》問世比《本草備要》梓行至少遲62年。著眼普及 用實相資汪氏寓研究於融合和箋釋之中,故使其書具有由博返約,便於實用的功效。1.編排精當,文辭流暢汪氏博學善文,長於論辯。每論一葯,多則千餘字,少則數十字,其意條貫,詳略得當,而且文辭流暢,音韻和諧,猶如篇篇美文,琅琅上口,易於記誦。如對紫蘇的描述:「宣,發表散寒。味辛入氣分,色紫入血分,香溫散寒,通心利肺,開胃益脾(註:氣香入脾)。發汗解肌,和血下氣,寬中消痰,祛風定喘,止痛安胎,利大小腸,解魚蟹毒。多服泄人真氣。氣香者良,宜桔皮,忌鯉魚。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郁。」描述簡潔明快,讀之使人賞心悅目。書中還保存了許多文獻學資料,如附方、藥物傳說、醫案、醫藥典故、藥物炮製、葯食宜忌等,不失為一部融合中醫藥的知識性、趣味性、文獻性、通俗性為一體的藥學專書。2.實用便利,普及濟世《本草備要》印製精良,攜帶方便,編排上化整為零,把一部大作品分成可操作的若干小單元[4]。與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相比,《本草備要》及其附加的四個本子更易收藏攜帶。書中所載藥物多為便、廉、易得、使用廣泛的品種,極其實用。汪氏在初版時建議不懂醫術之人亦應預備一本於家中,以備情況緊急時參考。汪氏的這種獨具匠心的編輯方法,與他亦是出版家分不開的,他參與了諸多出版活動,曾開有一家刻坊,名曰「延禧堂」。他採用了吸引讀者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廣告、圖文並茂。正因為汪氏憑藉博學濟世的思想和成功的經營之道,使得《本草備要》成為清代最為普及的本草學著作。3.流澤後世,影響深遠《本草備要》梓行三百餘年,風行不衰,深受後人青睞,影響至深。是書自首印至1963年,先後發行有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107版[5],足見風行之甚!其對清代及近現代中醫教育影響不言而喻。而書中所載約500味(另有版本載增補品62種,共計540種)藥物中,有382味被2002年版高等中醫院校《中藥學》教材收載,絕大多數為現今常用藥,且該教材文摘一項引用該書22處條文,在100多部藥學古籍中列第15位[6]。祖國醫學歷史悠久,醫學著作汗牛充棟,是書淺顯易懂,初學者藉以登堂入室,為業醫者喜聞樂見,其對中醫藥的弘揚意義極為深遠。【參考文獻】1 李經緯,林庚昭.中國醫學通史(古代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63.2 項長生.汪昂醫學全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313.3 甄 仲.《本草備要》對中醫藥學的貢獻[J].湖北中醫雜誌,2003,25(7):6.4 汪常明.新安醫家汪昂成功之道探析[J].中醫文獻雜誌,2007,25(1):52~53.5 楊 梅.汪昂與還讀齋——明末清初的出版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00.(6):78.6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9.


推薦閱讀:

三大牛人看外國文獻的方法
古今詹姓源流文獻匯集
去哪找靠譜文獻?推薦5個學術文獻資料網站!
史部文獻通考馬端臨卷一百八十三 經籍考十經(春秋)
纂錄清代杜詩學文獻之精華 ——評孫微《清代杜集序跋匯錄》

TAG:文獻 | 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