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形成過程圖解
(接上一篇)
1. 銀環的形成原理
如上篇所述,黑洞(超核)的兩個發射極不斷生成各種光子,由於這些光子位於黑洞引力場(即中性場,黑洞的場結構與原子核場類似)的靜止斥力區中,受到強大黑洞場的斥力作用而向外加速運動。
如同地球內自循環系統的光聚變與核聚變原理一樣,向外作加速運動的極高密度的光子群,在運動中隨著黑洞場強的減弱,不斷凝聚成電子(包括中微子)、質子等有質量的極性單粒子。這些有質量的粒子,在黑洞引力場的引力作用下,偏離原來的運動方向,並在它們極性場的相互誘導下,形成兩束強大的粒子流,天文學上稱之為雙極噴流。如圖7-2所示。
圖7-2 超核雙極輻射的分解與銀盤的形成原理
如上所述,黑洞雙極輻射分解成了雙極(電磁)輻射和雙極(粒子)噴流兩部分。在黑洞中性場的斥力作用下,雙極電磁輻射一直作直線加速運動直至進入太空,形成黑洞的超高能輻射。從雙極電磁輻射分離出來的雙極粒子噴流,一方面在黑洞引力場的引力作用下,不斷偏離原來的運動方向,即經(度線)向運動,如圖7-2a所示;另一方面,在超核旋轉引力場的拖拽作用下,逐漸偏向超核自轉方向運動,即緯(度線)向運動,如圖7-2b所示。
隨著雙極粒子噴流遠離黑洞,黑洞場強進一步減弱,形成噴流的極性單粒子進一步聚合成各種原子核、原子、甚至分子。相應地,隨著粒子質量的增大,原子和分子的運動速度也進一步減慢;與此同時,原子及分子之間的極性場減弱,使這些粒子之間相互作用減弱,導致粒子噴流逐漸疏散開來,形成原始星雲。
以銀河係為例,隨著遠離超核,原始星雲的經向運動逐漸減弱、緯向運動不斷增強,最終在超核赤道面附近圍繞超核作圓周運動。於是,雙極噴流形成的原始星雲圍繞超核作圓周運動半圈後,兩條原始星雲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銀環。
當然,超新星爆發後所形成的天體及其殘留物質也摻雜在銀環之中,成為銀環的一部分。
2. 銀臂的形成原理
在沿銀環運動過程中,隨著超核的不斷增大,雙極噴流也不斷增強,於是原始星雲開始出現新的分支。在超核旋轉引力場的牽引下,新的原始星雲分支圍繞超核運動。於是,銀河系的兩大旋臂(簡稱銀臂,天文學上稱之為銀盤)開始形成,如圖7-4所示。
根據天文學最新觀測研究數據,我們可以粗略估算出銀臂、銀環和中心超核(黑洞)的形成年齡。
設銀河系的年齡Ag約為136億年,太陽系的年齡A⊙約為47億年;當前銀河系的全貌如圖7-3所示,可以看出,太陽系圍繞超核轉過的角度∠⊙約為213°,銀臂圍繞超核轉過的角度∠sa約為375°,原始星雲形成銀環圍繞超核轉過的角度∠sr為180°。那麼,忽略超核物質量和自轉等變化的影響,以及原始星雲演化對其運行速度的影響等因素,銀臂、銀環和中心黑洞的形成年齡Asa、Asr、Abh分別為:
Asa =A⊙×∠sa /∠⊙≈83億年 (4)
Asr =Ag-A⊙×∠sr /∠⊙≈96億年 (5)
Abh=Ag≈136億年 (6)
圖7-3 銀河系模型
根據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粗略地描繪出年齡為136億歲的銀河系的成長過程,如圖7-4所示。
零歲,即136億年前:由脈衝星演化而來的超核誕生了,它處於黑寂的太空中,雙極輻射沖入茫茫太空。
40億歲,即96億年前:從超核雙極輻射分離出來的雙極噴流,進一步演化成原始星雲,並在超核赤道附近做圓周運動,形成了銀圈。
53億歲,即83億年前:隨著超核雙極噴流不斷增強和光圈對超核極性場屏蔽作用的增強,一部分原始星雲開始從銀環中分離出來。於是,銀臂開始形成。
89億歲,即47億年前:隨著銀臂的不斷增長和超核雙極噴流不斷增強,溢出銀環的原始星雲早已出現新的分支。這時,形成不久的太陽系掠過銀環進入銀臂中。
136億歲,即當前:兩大旋臂分別經歷了兩次大分叉,最終形成現在的模樣。
在原始星雲掠過銀環進入銀臂的過程中,根據太陽系的形成原理可知,這些原始星雲逐漸形成若干原始星雲渦,進而演化成包括太陽在內的恆星、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等各種天體和恆星系。這些天體在超核引力場的作用下圍繞超核運行,如圖7-4所示。當然,在銀環內也會形成大量的天體,並不斷演化。
圖7-4 銀河系形成過程
由此可見,星系基本結構都是雙螺旋的漩渦星系。當然,在實際觀測中,由於星系相對地球的傾斜姿態各不相同,看上去一些星系呈橢圓或棒狀。另外,有些星系相距很近,銀臂相互進入對方的引力場域中,受到對方旋轉引力場的拖拽作用而呈現出更加複雜多樣的形狀。
註:本文摘自劉泰祥著《天體演化概論》第七章,該書於2015年從中國台灣蘭壹出版社出版發行
推薦閱讀:
※李銀河否認系同性戀 與「男友」已同居17年
※銀河觀測技巧與拍攝指南
※天文突破!我們終於知道,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食物」!
※北斗七星在銀河系嗎?是哪七顆?都叫什麼名字?
※李銀河:非婚同居與合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