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女教授堪稱「才女教母」:張愛玲、林徽因都是經她培養
她是中國第一位公派並以西洋史為專業的女留學生。
她是中國歷史上及北大第一位女碩士、女教授。
她是名符其實的「才女教母」,培養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一眾知名的才女,張愛玲、林徽因、蕭紅、蘇雪林、冰心、凌叔華、丁玲、石評梅、廬隱……
她是陳衡哲。
常人概念中的才女,往往是才華出眾,命運曲折,要婚姻不幸,而她,雖身處新舊世界的激烈動蕩中,卻在個人事業、情懷、婚姻家庭的每一個方面都做到了足夠完美。
這一切,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衡哲1890出生於江蘇常州,祖籍湖南。父親陳韜是當地有名望的學者和詩人。母親庄曜孚是當時和吳昌碩、齊白石齊名的書畫大家。 舅舅庄蘊寬(軍事家)曾對陳衡哲說:世上的人對於命運有三種態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縱觀陳衡哲的命運軌跡,她似乎一生都在造命。
陳衡哲七歲時拒絕母親纏足,十八歲時拒絕了家庭指定的婚姻,從而逃婚至常熟姑母家住了三年。1914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招生,錄取的學生將由中國政府保送赴美深造,陳衡哲順利通過考試而到了美國。此時,她已經24歲,大大超過了中國傳統女子結婚的年齡。在美國,她變成一位不婚主義者,為理想和事業,謝絕了諸多人物的追求。
然而命運的安排永遠出人意外,在美國,她遇到了生命里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其一是任鴻雋,中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原四川大學校長、上海圖書館館長,後來成為她的丈夫。這位任先生說過一句在今天看來,足以讓天下女子動容的話:他說:「你是不容易與一般的社會妥協的。我希望能做一個屏風,站在你和社會的中間,為中國來供奉這和培養一個天才女子。」
另一位是胡適。胡適是在任鴻雋的推薦下認識陳衡哲的。當時胡適倡導白話文,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時間反對嘲諷者眾多。在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陳衡哲卻在行動上成為胡適最有力的支持者。並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表了她的白話小說處女作《一日》。
胡適曾評論說:「當我們還在討論新文學問題的時候,莎菲(陳衡哲筆名)已開始用白話做文學了。一來二去,胡適對陳衡哲愛慕也是與日俱增,然則胡適不失為遵循傳統道德的君子,母親已在家鄉給他訂下了婚約,不敢輕易違抗母命。而他這份愛慕之心卻不會泯滅,並最終升華為另一種精神層面的情愫。
1920年,陳衡哲在胡適的推薦下,她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任,成為現代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教授。
在大學任教期間,陳衡哲曾針對中國當時存在的婦女問題,先後發表了《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婦女問題的根本談》等文章。
頗有意思的是,事業巔峰時期的陳衡哲,最終卻因為要帶孩子而辭去北大的教職,成為專職家庭婦女,那時,她頭頂著中國第一位女碩士、第一位女教授的光環,尤其她還是曾經的不婚主義者,這使當時的學術圈一片嘩然。
陳衡哲與任鴻雋。
作為當時新女性的標杆人物,她的辭職讓無數人失望。然而她自身的經歷讓她明白,「母親是文化的基礎」。
「當家庭職業和社會職業不能得兼時,則寧舍社會而專心於家庭可也」,陳衡哲認為,婦女解放是從觀念上和行動上把自己塑造成對家庭和社會有用和有益的新人,而不是自求多福,孤立地對抗家庭和社會。
此後,她精心教養三個子女,直到三個子女相繼成才。長女以都,頗有其母遺風,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任大學教授;次女以書畢業於美國瓦沙女子大學,任教於上海外國語學院,三子以安獲美國地理學博士學位,也在美國任大學教授;一家兩代五教授,堪稱書香滿門。
她自己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文學著作《小雨點》《西風》《衡哲散文集》相繼出版,學術著作《西洋史》《文藝復興小史》《歐洲文藝復興史》,至今都有相當的影響力。
1961年,任鴻雋去世。文革期間,陳衡哲遭到了兩次抄家的厄運。然而在這場政治的風雨中,多少人忍辱離去,而她一直挺了下來。用自己的方式,不屈的艱難前行。
1976年,陳衡哲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陳衡哲一路走來,不斷的超越他人,也超越了自己,似乎聚上天的萬千寵愛與眷顧於一身,超凡的天賦與穎悟、強硬決絕的個性、過人的勇氣與冒險精神……她是社會變革中「試圖在漩渦中掌握自己命運」的那部分人,當時跟她有類似幸運的女性可謂鳳毛麟角。
幸運只會偏愛有準備的人,因為她,是陳衡哲。
文/唐蘋子
來源:今日女報「識女圖」專欄
編輯:陳大嘴
推薦閱讀:
※金正昆教授講禮儀
※愛情是什麼?清華教授寫的,說的太對了 – 【人人分享
※大學教授:低收入男應合夥娶妻
※[轉載]金教授講禮儀(二)
※王陽明心學——浙江大學公開課董平教授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