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解——「仁宣盛世」開創者朱高熾暴斃之謎
永樂二十二22年(公元1424年)七7月,生於亂軍之中的明成祖朱棣死在了北征回師途中,可謂生於軍中,死於軍中。八月,其長子朱高熾登基,是為仁宗。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明仁宗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平反了很多朱棣時期的冤假錯案,從而緩和了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然後,朱高熾選開始選用賢臣,整頓朝綱,著名的三楊內閣就是在他在位時確定的。之後,他又下令廢除了古代的宮刑,召回了下西洋的寶船,並減免賦稅,賑濟災民……這一系列的措失都使得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得到了充分的休養生息,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但是,正當他準備進一步有所作為時,他卻於公元1425年5月29日暴斃於宮中。據說,在去世的前三天,他還在處理朝政。也就是說,從他身感不適到駕崩,前後不過短短的兩天時間。由於正史中沒有對他的死因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一直以來,人們對其死因有著種種猜測,但時至今日卻仍沒有定論。
朱高熾
據史書記載,朱高熾自幼便聰穎好學,且才思敏捷,因此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愛。相傳有一次朱元璋讓朱高熾檢閱部隊,很晚的時候朱高熾才回來,朱元璋查問原因。朱高熾說:士兵沒有吃飯,而且天氣太冷了,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給我檢閱,所以,就回來遲了。朱元璋非常高興,認為他有體恤臣屬的之心。接著朱元璋又問他,百姓若遇水旱災害該如何?朱高熾說採取恤民的政策,朱元璋很滿意。
除了為人寬厚之外,朱高熾雖然身體不太好,但是他的軍事才能卻也不容小覷。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密謀已久的明成祖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開始起兵,由於朱高熾過於肥胖,不便隨軍作戰,於是朱棣命其留守北京。此後,朱高熾團結部下,以區區萬人之師成功地將建文帝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拒於城外,為朱棣解除了後顧之憂。應當說,靖難之役的最後勝利,朱高熾功不可沒。但是,與他的兩個弟弟相比,朱高熾卻明顯不受青睞。應該說,朱高熾與他的父親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朱棣上馬能安邦,下馬能治國,而朱高熾卻明顯超重體態肥胖,走路甚至都要人攙扶。加上朱高熾的性格過於寬厚,說得不好聽點也就是有點懦弱,他的一些言行舉止經常觸怒朱棣。在三個兒子當中,朱棣非常喜歡次子朱高煦。據史料記載,朱高煦自幼弓馬嫻熟,雖無萬夫不當之勇,但在當時可是數一數二的猛將(都被朱元璋殺了),整個靖難過程中,朱高煦與朱棣並肩作戰,每每身先士卒,不僅戰功赫赫,而且先後幾次冒死救護朱棣。朱棣甚至對其明言:世子多病,勉之!
朱高熾
因此,朱棣即位後,對於立傳位問題很是頭疼,於是朱棣就徵求眾大臣的意見。結果很多人都支持朱高熾,其中包括朱棣的救命恩人隆平侯張信,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道衍和尚。大學士解縉還為此賦詩一首: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後來,朱棣又就此事徵詢解縉的意見,解縉避重就輕,答曰「好聖孫」,朱棣才徹底打消了廢長立幼之念。
除此之外,朱高熾還有一個強項,那就是他的忍耐功夫非常之高,可謂堅忍不拔。據史書記載,朱高熾在做太子期間曾經多次險些被廢,但他並不怨天尤人,而是每每自責,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地位。
登基以後,朱高熾更是以天下為已己任,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大明帝國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走向穩定、強盛。但是,這位一代明君卻在登基僅十個月後便「無疾而終」,且身在壯年,不能不讓人懷疑。
很多學者認為,之所以明代官書對其死因隻字不提,是由於仁宗之死不太光彩,死於縱慾過度。專家指出,雖然仁宗也算一代明君,但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好色之人。據史料記載,大臣李時勉在仁宗登基不久就上了一份奏疏,力勸仁宗謹慎色慾,並說先皇新死,守孝期未滿,皇帝從建寧等地選取侍女有違明君之道。結果觸怒了仁宗,當即被金瓜武士打斷了數根肋骨,李時勉險些一命嗚呼。仁宗還不解氣,將其削職為民。直到彌留之際,仁宗還恨恨地說「時勉廷辱我」。後來繼位的宣宗還因此事特別御審李時勉,問他為何觸怒先皇,奏疏所言為何?李時勉回答說:「我是勸先皇在守孝期間不應過於沉迷女色,更不應疏遠太子。」宣宗聽後長嘆一聲,併當場宣布李時勉是忠臣,將其官復原職。由此看來,宣宗對於父親縱情聲色也是一清二楚。
也有人認為,縱慾只是仁宗暴亡的一個原因,使其死於非命的主要原因卻是由於宣宗縱情聲色身患「陰症」,一些奸佞之徒見有機可乘,便向仁宗進獻「靈丹妙藥」,從而導致仁宗中毒而亡。
進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通過研究史料,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即明仁宗朱高熾並非因病而死,更不是無疾而終,而是被人謀害,而殺人兇手就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專家指出,朱瞻基謀害其父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眾所周知,朱棣對於自己的接班人朱高熾一直甚為滿意,之所以傳位於他,除了遵從封建社會立長不立幼的傳統禮教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棣看中了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據史書記載,朱瞻基與其父朱高熾大不相同,他不僅自幼弓馬嫻熟,熟諳兵法,而且工於計謀,熱衷權利,這與朱高熾的寬厚相去甚遠,卻與朱棣相差無已。正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朱棣對於朱高熾的喜愛已經達到了無以附加復加的地步,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宣稱,將來繼承朱高熾的皇位的只能是朱瞻基。同樣,朱棣不喜歡與自已性格大異的朱高熾,朱高熾也不喜歡與自己性格大異的朱瞻基。加上朱棣生前曾經多次欲廢掉朱高熾的太子地位,「恨烏屋及烏」,朱高熾對深受朱棣喜歡的朱瞻基也或多或少有些討厭。史料記載,雖然朱瞻基無論從任何方面都堪稱優秀,但是朱高熾最喜歡的兒子卻是五子襄王朱瞻墡。但是朱瞻基畢竟是朱棣欽定的皇位繼承人,加之他而且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朱高熾也沒有想過要廢長立幼。但是後來朱瞻基每每以皇位繼承人自居,不無驕狂之氣,朱高熾對他不免勸戒之詞。久而久之,急欲登基即位的朱瞻基再也無法等下去,於是選擇了決定取而代之。
朱瞻基
其次,據史實記載,洪熙(仁宗年號)元年三月,仁宗命朱瞻基南下祭祀皇陵,按以往成例,朱瞻基首先應該前往安徽鳳陽的明皇陵(朱元璋父母等人之陵墓),然後再前往南京的孝陵,但是他並不沒有按照即既定路線行進,而是直奔南京。結果在他還沒有離開南京之前,南京城中就開始傳言仁宗皇帝已經「龍馭上賓」了。專家指出,南京城中傳言仁宗「龍馭上賓」之時,北京城中尚未發喪,當時又不比現在有手機等通訊工具,很顯然,仁宗的駕崩是在一些人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是控制之中。另外,專家還指出朱瞻基之所以出城就直奔南京,就是他擔心謀害失敗而先作準備。因為當時的南京是除北京之外明朝最大的政治中心,以朱瞻基的能力,他完全可以以南京為根據地,再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直指北京的。
朱瞻基行樂圖
此外,專家指出,仁宗臨死之前隨侍的宦官海濤也是朱瞻基的心腹。仁宗五月十三日暴斃後,朱瞻基一行便開始北返,但是他並沒有直接回北京,而是在途中等待攜詔書南下的海濤,然後才進京。也就是說,很可能是海濤與朱瞻基二人合謀害死了朱高熾。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正值壯年的明仁宗朱高熾暴斃身亡呢?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是普遍傾向於縱慾過度致死一說,也許人們寧願相信仁宗是縱慾而死,也不願意相信開創了明代盛世「仁宣之治」的宣宗朱瞻基的皇位是通過謀害父親而得來獲取的。
推薦閱讀:
※唐朝盛世有哪些了不起的名人?他們有什麼重大成就
※盛世大師:皆欺世盜名當道
※她無婚無子,跟小16歲男星拍拖,46歲仍有盛世美顏!
※盛世荒年,出路何在?
※【概覽系列】《中西文明的對照》——古代中國的盛與古代歐洲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