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天佛國——普陀山(續)

(秀家鄉)海天佛國——普陀山(續)作者:踏浪而來的風 標籤:美食2012-11-27 07:17 星期二 晴  

  

  

  

  

  

  

這時,風更猛了,浪更大了。沒駛出多遠,帆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樣,再也前進不得。這時海上漂起來一朵朵鐵蓮,轉眼之間,整個普陀山海面全是鐵蓮花,把帆船團團圍在中間。慧鍔大驚,靜下心來細細一想,莫非觀音大士不願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艙里,跪在觀音佛像面前祈告說:「如若日本眾生無緣見佛,我一定跟從觀音菩薩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  剛說完,忽然聽到「轟隆」—聲,從海底鑽出一頭鐵牛,張開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鐵蓮,一會工夫,就吞食了—大片。於是海面上現出一條航道,正好能夠通過一條帆船。鐵牛在前面游,帆船在後面駛,行了不久,突然又「轟隆」一聲,鐵牛沉入海底,滿海的鐵蓮也無影無蹤了。慧鍔定神一看,帆船仍然駛進普陀山這個嶴口來了。  雲散了,天晴了,太陽高高掛在天空。這時,有個漁民從山上走下來,對慧鍔說:「這兒天的事情,我都親眼看到了,你走不成呵!還是請法師到我家裡住幾天再說吧。」  慧鍔手捧觀音佛像,跟著漁民爬上普陀山。放眼看去,金光閃閃的沙灘上,海潮時退時漲;綠綠的山峰周圍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茫茫大海;晝觀日出,夜聽潮聲,與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風光。心想,就在這裡造座寺院,讓觀音菩薩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圍漁民聽說要把觀音菩薩供奉在普陀山上,都高興極了,有的砍樹,有的扛石頭,沒多久,就在潮音洞旁邊,造起了一座小庵堂。

明嘉靖年間,普陀山曾流傳「捨身能成佛,燃指表誠心」的騙人謊言,而有些善男信女信以為真,到潮音洞邊跳洞捨身,或在不肯去觀音院前燃指,以示對菩薩的誠心,以為這樣做就可早得真果,上西天極樂世界,所以每年有不少人就這樣慘死或燃指致殘。為規勸人們的這種愚昧行為,參將董永燧在不肯去觀音院前建「莫捨身亭」,總鎮都督李分、寧紹參將陳九思等人,在亭內立了一塊大石碑(如今亭廢碑留)。此碑高2.39米,寬1.05米,正中鐫有「禁止捨身燃指」6個大字,每個字有0.36米見方,大字兩邊還鐫有87個小字,上書「觀音慈悲現身說法是為救苦救難,豈肯要人捨身燃指。今皈依佛教者信心修眾善行自然圓滿,苦捨身燃指,有污禪林,反有罪過。為此立碑示諭,尚有愚媼村氓敢於潮音洞捨身燃指者,住持僧即禁阻,如有故犯,定行輯究」。從此,在潮音洞捨身在不肯去觀音院前燃指的蠢事得到了阻止。

六、西天

千年古樟樹。介紹西天景區,不得不提這顆千年古樟樹。明萬曆年間建造的普慧庵門外,有一顆樹齡逾千年的古樟樹,這便是普陀山聞名的「千年古樟」。該樹榦圍經粗達8米,它歷經千年的滄桑變更,至今仍茂密蓊鬱,枝葉如蓋。如果你來到它的目前,就會發現它的枝幹上掛著許多紅色的條帶,本來這都是有心之人為祈福而敬上的,如今,來普陀山的古樟下祈福,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和習俗,吸引著來自各地的有緣人。前殿廣場近崖邊的一排欄杆鐵鏈上,掛滿銹跡斑斑的同心鎖無數,似乎印證著永結同心、海枯石爛的決心,在古樟面前結鎖,則更顯虔誠。

「心」字石。坐落在西天門下方,廣約300餘平方米,圓渾平滑,中鐫刻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長5米,寬7米,周邊近50米,中心一點可以容八九人同坐,整個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謂「心懷博大」,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據傳觀世音菩薩曾在此石上講說「心 經」。佛家以修心為上,人們到普陀山禮佛,都喜歡到心字石,或繞著心字環行 撫摩,或坐在心字中攝影留念,以作對佛誠心或人間友情的象徵。有《心字石》詩云:「海山勝跡在西天,一字紅心耀眼光。恆作人間功德事,是心即佛量無前。」心字石右上方約5米處的峪谷間有一石向外伸展,隱現於草莽荊棘之間,其狀酷如蛇頭。距此石不遠處的西天門西側又有一石,形肖似蛤蟆,翹首向蛇,坦然自若。傳說有一蟒蛇精經觀音菩薩指點而得道。一天,觀音菩薩在蛇背上放上一隻蛤蟆,以試蛇心,可那蟒蛇寂然不動,絲毫沒有傷害蛤蟆之意……這便是「佛試蛇心」故事的由來。後來便有人在蛇首右左下角平坡巨石上刻了個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筆點題,耐人尋味。

其實,以前普陀山的摩崖石刻多得數都數不清,只要有岩石裸露的地方,就有摩崖石刻,不是名人字跡,就是栩栩如生的佛像。遺憾的是大多數都在「文革」中被毀壞了。

圓通庵。正法講寺 ,原名「圓通庵」,亦名「圓通禪林」,位於西天景區之頂,海拔一百五十米,始建於明,擴建於清。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樹木茂盛,環境幽雅,是一陶冶性情、升華人格之寶地。  明萬曆五年,圓獻法師見此地幽靜,易於潛修,遂於此結茅,取名「圓通庵」。清同治三年,普信禪師建茅篷之椽。光緒庚子年,中典永悟禪師主持寺務,廣募凈資,大興土木,開拓基宇,建成大雄寶殿、韋馱殿、念佛堂、方丈院、客堂、東西僧舍等,規模宏大,成為普陀山一大庵。一代名士康有為游山居此,題此庵為「海山第一庵」。歷史上有名的重興祖師還有山靜、蓮禪等諸位禪師。

梅福庵。梅福庵又稱梅福禪院,傳為紀念西漢南昌尉梅福來山修道而建。梅福,西漢壽春人,曾任南昌尉,後棄官遊歷江湖,晚年來到普陀山居洞煉丹後死與洞中,山民為紀念他,建此梅福庵。     明朝萬曆年間由如迥法師修建,清朝照祚禪師曾予重修,光緒年間隆璋法師建殿造閣,遂形成現在規模,今仍存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築。一九八二年進行了一次准修。  梅福庵臨坡而起,周圍林木幽深,規模不大,但大殿金碧輝煌,大殿東後側的靈佑洞即當年梅福煉丹洞,相傳為漢代方士梅子真爍丹之處。洞中山泉清澈見底,含多種礦物質,人稱「仙水」,遊人到此多一飲為快。

原先洞內雕有一靈童,泉水以靈童尿尿的形式出來的,古迹「文革」中被毀。

磐陀石。在普陀山梅嶺峰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一片開闊的山頂平台上,有一對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傳這裡就是觀音大士的說法處。

磐陀石險如滾卵,頂端卻安穩如磐,可容30人在上遊玩嬉戲。石上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到石頂。石上有明萬曆年間抗倭將軍侯繼高題寫的「磐陀石」三個筆力遒健、勢如飛天的大字,最令人驚奇的是「石」字上多了一點,據說侯將軍題字時,大石左右擺動,搖搖欲墜,於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點,磐陀石便穩穩噹噹地固定住了。此外還有「金剛寶石」、「靈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說法處」等題刻。傍晚時分登頂遊覽,環眺山海,還可欣賞「磐陀夕照」的壯麗景觀。 磐陀石還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據說《西遊記》的西天便在此處,《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又和這裡的「金剛寶石」形意酷似。古時更有不少朝山的婦女登此石時,拿著自帶的金屬錢板在石上磨光,帶回家去佩掛在兒孫身上,藉以「壯膽」、「祛災」。

曾經的說法台已經不復存在,只留下這隻石牛在向人們敘說著那段歷史。

二龜聽法石。位於磐陀石西,五十三參石下端的岩崖上。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回首顧盼,似有等候之意;另一龜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一副著急相。兩龜的形態極為傳神,令遊人嘆為觀止。相傳兩龜受龍王之命前來探聽觀音菩薩說法,只因聽得入了 迷,忘了歸期,被觀音菩薩變成了石頭。也有傳說,兩龜原為一雌一雄,因塵緣未絕,在聽法時眉來眼去,顧盼傳情,所以被罰作石龜,給修行不誠者作戒。前者傳得奇,後者傳得妙,各有千秋。清人何辰生在詩中說:「見說磐陀若地靈,普門曾此坐談經。二龜何事翻成石,想是當年不解聽。」這是對兩龜的又一種說法。在二龜聽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參石,大者側立百尺,小者相累若卵,縱橫拱峙,參差錯列,不僅生態各異,而且移步變形,令人有望而生岌岌可危之感。隨著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曉霧暮靄的變幻,這群奇譎的山岩,也會呈現出濃淡不同的色相。元代書畫家趙孟潁《游補陀》詩云:「澗草岩花多瑞氣,石林水府隔塵寰。」普陀山多奇石,而五十三參石是普陀山奇石最薈萃之處。

觀音古洞。觀音古洞位於浙江省舟山市面普陀山梅嶺之後鸚哥石側,原為自然洞穴,並無殿宇,只有梅樹數株,故亦名「古梅嶺」。洞頂岩石重重,樟樹遮天蔽日。明萬曆年間有一僧始結茅廬於此。清雍正年間,法澤禪師初創庵院,是為開山祖師。道光間,海南修之。光緒間,裔孫化響重建大殿。宣統二年,僧開林添建客堂樓房,寺院日趨完善。現存主要佛教建築是大殿(亦稱「主殿」);重要文物是觀音坐像和「二十五圓通」群像。觀音古洞的主殿呈長方形,內供二十五圓通塑像。所謂「圓通」在這裡指已達「圓滿通達」境界而成正果的菩薩。在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為主尊,兩邊各有十二位圓通。

七、其他景點。  大乘庵。1915年由福建籍海外僑胞捐款修建。院內主要有圓通寶殿、卧佛殿及千佛樓等。圓通寶殿中供奉風兜觀音像。卧佛殿正中的釋迦牟尼涅磐像,是1981年仿緬甸玉佛重塑的,右手枕耳,向右側平卧,長7.6米,為全山第二尊大佛像。千佛樓現供奉的佛像,用香樟木、黃桐雕成。此庵規模不大,但在佛教界影響不小,尤以東南亞為甚。

朝陽洞。朝陽洞也是聽潮音的好去處。朝陽洞上原有朝陽庵,據書載,身處此庵,浪濤轟嗚其下,如千百種樂交響迭奏,別有情趣。作家王魯彥夫婦曾偕郁達夫在原朝陽庵中下榻,寫了一篇散文,曰《聽潮的故事),把這裡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繪:「……如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象千軍馬渾戰起來……」郁達夫還在詩中寫道:「雪濤怒擊玲球石,洗盡人間絲竹音。」朝陽洞庵毀於民國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觀日閣。現今的朝陽洞景色包括朝陽洞、觀日閣、攬霞亭、六觀亭等,並附設有茶室。購物商場。古色古香的觀日閣,又稱朝陽閣,建在朝陽洞之四上方,瀕臨瀚海,飛檐翹角,金碧輝煌。閣高18米,長寬各12米,依山起勢,蔚為壯觀。閣內分上中下三層,設購物、休息、觀海三個大廳,周壁陳列「三十二觀音」畫像,線條流暢,形象生動。中下二層設根雕藝術館,展示大、小根雕觀音佛像百餘尊,為海天佛國新增的一獨特景觀。登閣觀口出,眺望東海,更是景上有景。

仙人井。仙人井位於百步沙北端路側,幾寶嶺斜卧其西。老樹橫卧,冠如華蓋,蔭蔽天日。樹下有洞,上題「萬福來朝」,洞中有井。此井緊臨大海,井深3米多,泉水自井底湧出,旱不減少,澇不微增,暑則涼,寒則暖,色瑩碧,飲之甘美潤爽。相傳秦安期生於此汲水制丸,又說西漢梅福、東晉葛洪也曾來此煉丹。

在仙人井門口,門口遇到一個神秘的高人,正在很認真地畫著觀音大士像。

多寶塔。多寶塔也稱太子塔,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濟寺東南,海印池附近,多寶塔取《法華經》「多寶佛塔」之義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築物,它與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築九龍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家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它是元代建築藝術的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  多寶塔建於元朝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塔高32米,四面五層,有台無檐,全用太湖美石砌成。塔上身三層四面各鏤古佛一尊,瑞容妙麗,尤以觀世音聖像,神態溫和凝重,給人以親切端莊之感。背景為十八羅漢,每個羅漢神態各異。每層挑台置石欄,石欄柱端刻有守護天神、獅子蓮花等圖案。底層基座平台較寬,挑檯面欄柱刻有護法神獅及蓮花,四周欄下雕有龍首20個,張口作吐水狀,造形生動。頂層四角飾有蕉葉山花,極具元代建築風格。此塔系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遂將塔建成,並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師與住持了余、了清等請無為居士陳性良募捐補修。多寶塔為典型的元代建築工藝,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屬普陀山三寶之一,康有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題「海山第一」4字。每到清晨,附近普濟寺等古剎傳來鐘聲,更增幽靜,這就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寶塔聞鍾」勝景。該塔系宣讓王施鈔千錠,命高僧孚中購太湖石建造,故又名「太子塔」。建於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重修,1919年再次修理。四面五層,高18米。塔下基座高大,圍繞欄杆,雕刻佛、菩薩和供養人像,並飾螭首,形象生動。其上還有基座和須彌座。塔身三重,底層用四根蟠龍石柱。塔壁雕出佛龕和佛像,木兼柱上刻題記。塔頂作寶篋印經塔的形狀,四角出山花蕉葉。塔剎呈仰蓮寶瓶。是浙江已發現的元代石塔中最為精美者。

妙善大和尚紀念堂。妙善大和尚,俗姓吳,名敬亭,清朝宣統元年(1908)農曆六月三日茂時誕生於江蘇如皋郭家園,兄妹四人。妙公行三;三歲喪父,賴慈母養育。幼入私塾,禮丹陽地藏寺寂寬上人為師,每能代師執教;十六歲學商,長於心算。二十四歲出家緣熟,於鎮江焦山定慧寺地藏殿剃度出家,法名「心慈」,字「妙善」。同年於揚州天寧寺受具足戒。  1933年起,住揚州高旻寺二年,放下身心,直參上乘,大獲受用。繼任衣缽、庫房副寺。1937年到天寧寺禪堂,因用功成疾,多蒙禪宗泰斗來果老和尚慈悲,寓高旻寺靜養三年,肺疾不葯而治。1941年受來果老和尚矚託,出任江南禪宗名剎揚州高旻寺方丈,操持三年,後體力不濟,逐悄然輕裝南行。初抵杭州靈隱寺任殿主,後繼寧波阿育王寺任門頭,意欲韜光隱修,但俱被熟人認出。乃於1944年4月登上普陀山掛單普濟寺,蒙洪筏庵師付成就,於法華洞側之性茅蓬閉關三年半,專研《摩訶止觀》。1949年春,在妙峰庵閉「,法華關」,每日除早晚功課、誦《法華經》一部,還靜坐三支香,禮拜八百拜,修學之勤,聞者肅然起敬!  1952年受請代理法雨寺主持,領眾整修,生產自救。1956年募資重修法雨寺,殿堂樓閣煥然一新。1960年隨本山107位僧眾下放浙江餘姚蘆山寺,種桃務農,飽經風霜。  1979年應請重返普陀山,公推為全山主持,1989年秋正式升座,連膺普陀山佛教協會第二、第三屆會長,主持『海天佛國』復興大業。妙公雖近暮年,但壯志不已,事無巨細;二十年來,修復三大寺,二十餘座庵堂茅蓬、寺院樓閣。而且創辦普陀山佛教頤養堂、普陀山佛學院、普陀山普濟醫院、法雨寺九龍壁、佛頂山旃檀閣,創建南海觀音露天銅像,創刊《普陀山佛教》,《正法研究》等。同時,還出資重修杭州天目山普照講寺和如皋郭院觀音浄院,發起普陀山寶陀講寺、普門萬佛寶塔兩大工程。從1984年起,曾先後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非律賓、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名冠四山,心連五州」。  原任浙江省政協常委、舟山市政協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舟山市紅十字會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佛教學院院長等職。他平生「教宗天台,行兼禪浄」,舉手投足,無不以「復興名山,培養僧材」為念,其愛國愛教,為法為人的崇高風範,成為中國佛教四眾弟子倍生敬仰的一代宗師。  我們敬仰的普陀山全山方丈,當代著名高僧妙善,於2000年2月26日在普陀山園寂,享年92歲。那天,中國佛教界,海內外信眾及社會各界人士約3000多人在普陀山為他舉行追悼法會和奉安法典禮。妙公不愧為佛國金梁,功德無量。他為普陀山的佛教事業,乃至國家的宗教事業作出了自己畢生的應有的貢獻!

八、休閑、避暑、療養勝地。  普陀山不但是個佛教聖地,由於環境優雅、景色優美、空氣清醒、四季如春,還是個休閑、避暑、療養勝地。

百步沙。百步沙是普陀山的海濱浴場,以其沙質細膩、沙灘平緩、水質清澈而吸引著遊客們。它也是舟山最早設立的海濱浴場。

千步沙

普陀山又是夏季觀看日出的最佳地方,見證一輪紅日從東海冉冉升起。


推薦閱讀:

海天佛國普陀山(一)
海天佛國,世外梵音
海天佛國——普陀勝境
心中有南海,海天拜佛國(普陀山最強攻略)

TAG:海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