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練筆的有效性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小練筆的有效性研究》課題實施方案信豐縣第四小學王瓊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現今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仍然是許多老師感到頭疼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沒有表達慾望,語言乾澀,內容虛假,沒有真情實感。交上來的作文要麼乾巴空洞,言之無物;要麼東拉西扯,白話連篇;要麼是《作文選》翻版,儘是套路套話,沒有一點生氣和活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作文教學一向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孩子喜讀樂寫,每個語文教師都在為之不斷努力。然而,如何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寫出內容充實、語言優美、感情真摯的文章來呢?我們是否可以幫助孩子找到寫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讓孩子從寫一段話開始對寫作真正地感興趣?是否可以用身邊的教育資源為孩子的寫作服務呢?在教材中靈活巧妙地融進「小練筆」訓練,加大小練筆的密度,提高小練筆的質量,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是我們發現,許多小練筆不適時機或流於形式,或蜻蜓點水, 沒有挖掘到適合小練筆的時機,把握好小練筆的序、量、度的問題,導致收效不大。且有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是從教師的「教」出發,教師憑藉教學經驗確定某課書的小練筆,學生奉命而作,結果往往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乾澀寡味,使學生思想僵化,個性泯滅。小練筆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而我國致力於課堂練筆研究的同行很多,但其著眼點大都是從文本出發,即看課文有哪些可供訓練的點,對學生的學情很少分析,造成了在學生與課本之間划上一道深深的鴻溝的可悲現象。因此,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校選定了《小練筆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進行研究。二、課題的界定1、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渠道。2、小練筆:就是圍繞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範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它是減緩作文坡度的階梯。3、課堂小練筆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個重點或中心,進行範圍小、篇幅短的寫作練習,把閱讀、習作、生活三者結合起來,把作文訓練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會,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以引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引導學生嘗試多種表達方式,培養習作興趣,減緩作文教學的坡度,實現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同步。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課標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明顯告訴廣大語文老師,應該好好利用教材資源為作文教學服務,讓學生將從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及時地遷移和運用到習作中去。2、指導性理論《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後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豐富的積累」。積累對於作文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僅包括字、詞、句,寫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識積累,還包括對經驗的、情感的和審美的及靈感的積累。而「小練筆」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作文訓練的積累方式。積累不是知識,也不是技能,而是一個有眾多心理因素參與的複雜學習過程。語文學習除了語言積累,還必須注意文化積累和生活積累。一個人對於某一事物的認知程度和觀察角度直接影響到他對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閱讀教學中「小練筆」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常見的做法是,從課文中領悟規律,掌握寫法,外向遷移寫作片段或文章。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論對作文教學有極大的借鑒意義。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作文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生活的過程,是學生對生活的再創造與審美的過程。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1、構建新型的教學環境,營造和諧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在輕鬆、和諧、自信的氛圍中快樂地習作,有創意地表達,寫出真實真摯、充實生動、自然清新的片段。2、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將新課程實驗教材資源與小練筆有效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以及便於大面積推廣的教學策略。3、實驗教師通過研究發展自己,成為會教學,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一)怎樣精心設計有效的練筆內容設計有效的練筆內容,關注學情,讓文本和學生走向和諧。從而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使他們有活可寫,有情可抒。(二)把握有效的練筆時機,努力讓學生做到情動而辭發我們認為根據在教學過程中順水推舟進行練筆,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它不僅為練筆提供了現成的「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可寫。更重要的是,練筆隨即進行,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從而也極大地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1、巧用學生的「說」——由此及彼,趁熱打鐵語文教學是聽說讀寫的活動,課堂上少不了說的練習。因此,根據學生的說,我們可順勢讓他們寫一寫,讓「說」為「寫」鋪設平台,以此降低寫的難度,為「樂寫」打下基礎。2、 善用學生的「問」——順勢延伸,乘勝追思「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那麼可不可以讓隨文練筆也從疑問和驚奇開始呢?3、 妙用學生的「爭」——因勢利導,開拓思路學生對問題的看法有著很強的個性色彩,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存在著差異,甚至有很大的分歧。讓學生圍繞著分歧展開爭辯,是在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的基礎上辨別是非曲折,是使學生的理解趨於一致的有效措施。4、 引用學生的「感」——情動辭發,教書育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充溢著熾烈感情的文章,有描寫至真至愛的親情,有抒發純潔無瑕的友情,有譜寫人與自然的和諧之音等,這些都是進行練筆的好材料。在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濃濃的感情氛圍,讓學生在感情氛圍中「潛心會文」,與文本對話,實現學生與文本的雙向交流。5、 活用學生的「愛」——自由選擇,釋放心靈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學的範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與個性的時代,學生對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學習中,要讓學生自由發現,自由選擇,看看課文中什麼最吸引你,哪怕是幾個詞,一段話。學生根據喜好,可模仿某一個句子、某一片段寫一寫,可用喜歡的幾個詞編一編,以體現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6、利用學生的「究」——超越文本,激活潛能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就是這樣一種激活式的全新學習方式。因此,在學習中,應該抓住學生意欲探究的內容,引導他們超越文本,展開研究,從而激活他們的學習潛能。(三)探索研究課堂小練筆的訓練方式1、讀寫遷移、嘗試運用——仿寫「模仿就是學習,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模仿是兒童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模仿可以使兒童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學生之所以覺得寫作文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達到老師說的要寫得生動具體。當我們把課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現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讀,並引導學生仿照他們的寫法練筆,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有章可循,才會逐步掌握寫作的門路與規律,漸漸激發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慾望,自然也會寫出生動具體的好文章來。2、增添情節、填補空白——擴寫擴寫就是緊扣中心,抓課文「空白」,把原有句、段或篇中不夠具體的地方寫具體。語文教材中,有的地方寫得含蓄,有的地方寫得簡練,有的地方意猶未盡,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像、擴展、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時,可找准這些「空白」,讓學生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寫明確,把文章中意猶未盡的地方進行填補擴充。3、依據材料、重新構思——改寫4、弄清圖意、再現形象——補寫教材中省略號意蘊深遠,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空白。如結構上的分段換行,情節的跳躍跌宕,意味的隱藏,視點的轉換……教師可藉助教材中的空白,適時地引導學生推測、構思,以小練筆的形式把「空白」補出來。這樣藉助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激發學生習作的靈感和慾望,既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更能提高練筆的效率。5、設置懸念、拓展想像——續寫有些課文雖然已經結尾了,但意猶未盡,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空白」,給人以深思遐想的餘地。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去填補「空白」,以原文的終點作為習作的起點,聯繫課文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的想像,延伸課文的內容。(四)新課程下課堂小練筆的教學模式課堂小練筆教學模式,是指在閱讀和寫作教學理論(理念)的指導下,遵循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心理規律,按照系統、有效教學的原則,建構起來的有利於讀寫溝通、從讀學寫、讀寫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領性的教學基本框架或結構;當然還包括以基本的小練筆教學模式為藍本,根據不同的閱讀課型、不同的閱讀課文,並考慮到不同年段學生的學力水平,而建構起來的豐富多彩、具體生動的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變式。(五)適時評價,注重過程的控制和反饋。1、捕捉閃光點,激發練筆興趣葉聖陶先生說:「批改不宜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此意好。」小練筆點評是教師藉助語言通過評價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思想交流的一種形式,也是激發學生練筆興趣的重要一環。小練筆點評要重在鼓勵,這是小練筆點評的一條重要原則。2、溫情點撥,讓個性張揚3、自由評改,促使主體探索六、課題研究的原則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促進他們接受知識,進行內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在研究中,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為他們創造自我發展、互相交流,評價的機會,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2、開放性原則課堂小練筆的研究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在研究中,應強調學生探究文本,深化文本,參與實踐,感悟人生。3、科學性原則科學的安排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教學內容的確定,還是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都要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聯繫學生實際組織教學活動。4、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沒有一種教學措施能比讓學生多寫更有助於改進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習作理論知識後,形成和提高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上「小練筆」的反覆訓練提高習作能力。5、循序漸進原則小練筆的思維過程,也是言語意識過程。學生言語意識的發展,必然經歷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6、激勵性原則加強信息的及時反饋,好的小練筆要發揮榜樣的作用,使課後小練筆效果達到最優化。六、研究對象與方法(一)研究對象 我校三年級學生(二)研究方法◆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的國內外學者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查閱圖書、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小練筆的內容,了解前人或他們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觀察法:以聽課、交流、檢查等形式對學生課後小練筆的訓練進行觀察,並進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個案分析法:對典型的學生個別分析。◆調查法:對學生課後小練筆的興趣進行問卷調查。◆行為研究法:本著從教育教學的實際中發現問題,並在教育教學中尋找解決問題好辦法的宗旨,在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採取行動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學,以教學促教研,以教研指導教學。◆經驗總結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總結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調整、完善研究方案。七、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研究周期: 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課題擬分三個階段進行:課題實施過程第一階段(2010.3~2010.6)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學習有關小練筆的理論基礎,收集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書籍、雜誌,設計調查問卷。階段成果:擁有豐富的理論依據和詳盡的學生資料第二階段(2010.9~2012.6)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1、課題成員根據上階段查閱有關方面的文獻資料,系統分析,構建詳細研究方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小練筆設計與實施。2、課題組成員互相聽課、交流、研究,分析課堂小練筆設計的不足和成功之處。可重點選取其中幾節課,形成個案分析。3、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對實踐研究進行階段總結。4、階段總結,成果展示。撰寫科研論文、教學案例階段成果:階段研究報告、論文、教學案例第三階段 (2012.9~2013.3)課題研究的總結與應用階段整理並匯總研究材料與階段研究成果,推廣應用,並進一步研究總結。階段成果:形成總體研究報告八、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成果形式研究成果1、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能讓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2、開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3、學生的聽說能力,作文水平大面積大幅度提高。4、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5、初步探索出課堂小練筆的教學模式。呈現形式1、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計劃、課題研究報告。2、小練筆設計集錦3、教師論文、教學設計、案例集、課堂實錄等。4、師生在各級比賽中的獲獎證書。5、學生優秀作文等。九、組織與管理課題組長:劉振梅課題成員:王瓊 曾憲珠 何新凌賴梅平 康文秀 王小花 曾志梅 陳海浪吳凡玉 肖金花
推薦閱讀:

香港針對人質事件對菲律賓實施首階段制裁
實施綱要字詞表一(o-s)
央行發出今年第1號令:債券通「大法」正式實施
國台辦:堅決反對台灣當局干擾香港實施「一國兩制」
構建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TAG:方案 | 有效 | 實施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