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齊國)之稷下學宮

百家爭鳴(齊國)之稷下學宮

稷下是齊國國都城門,位於齊國國都臨淄(山東淄博)稷門附近。

稷下學宮百家爭鳴議題:

王霸之辯

義利之辯

天人之辯

人性善惡之辯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它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

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曾容納了當時「諸子百家」中的幾乎各個學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諸家。稷下學宮在其興盛時期,彙集了天下賢士多達千人左右,其中著名的學者如孟子、淳于髡、鄒衍、田駢、慎到、申不害、接輿、季真、環淵、彭蒙、尹文、田巴、兒說、魯仲連、鄒爽、荀子等。尤其是荀子,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

稷下學宮的學術博大精深,包含了當時各家各派的思想。就儒學而言,曾在稷下學宮中有影響的儒家學者,前有孟子,後有荀子。《鹽鐵論·論儒》中記:「齊宣王褒儒尊學,孟坷;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干有餘人。」現代學者錢穆認為這段史料不可靠,孟子不是「稷下先生」,但有不少學者不同意錢穆的觀點。不管孟子是否稷下先生,可以確定的是,孟子長期居齊,他的思想頗受稷下學者的影響,如孟子關於「養浩然之氣」的思想,就有學者認為是受稷下先生宋鈃、尹文「氣論」的影響。至於荀子,則是稷下學宮的最後一個大師,他立足儒家,對稷下學術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總結,從人性論、認識論、政治理論、天人關係等諸方面對稷下學術進行了吸取和修正,從而將諸子學術推向高潮,成為戰國諸子學的真正總結者,其中對後世最有影響的就是荀子的「禮法結合」的政治思想。

前386年,失去社會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權,經過幾代努力而獲得齊國上下廣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為齊國國君。

田齊第三代國君齊桓公田午(前374年-前357年在位),為聚集人才,在齊國國都臨淄西門外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為「大夫」。學宮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方才衰弱。這個學宮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才消失,和田齊政權存在時間基本一致。

稷下學宮創建於齊威王初年,是齊威王變法改革的產物。齊威王是田齊桓公的兒子,於前356—前321年在位,共36年。齊威王初即位時,喜好聲色,飲酒作樂,常常通宵達旦而不理朝政。但很快在鄒忌、淳于髠的勸諫下振作起來,決心改變齊國的現狀,進行變法改革。

稷下學宮的創建當是齊威王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齊威王之所以創建稷下學宮,除了受魏文侯尊禮子夏建立西河之學的影響和廣開言路之外,更有他為鞏固田氏政權的統治的苦衷。

稷下學宮實行「不任職而論國事」、「不治而議論」、「無官守,無言責」的方針,學術氛圍濃厚,思想自由,各個學派並存。人們稱稷下學宮的學者為稷下先生,隨其門徒,被譽為稷下學士。

齊宣王(前319年—前301年在位)時期,採取了更加開明的政策,「趨士」、「貴士」、「好士」,稷下學宮的規模和成就達到頂峰。齊宣王對稷下學宮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四方游士、各國學者紛至沓來,「鄒衍、淳于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們聚集一堂,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共同發展,稷下學宮達到鼎盛。世稱「百家爭鳴」。對此,司馬光在《稷下賦》中說:「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

齊閔王(即齊湣王,前301年—前284年在位)後期,不聽諫言,鄒衍很快離開齊國去了燕國,隨後,齊幾乎為燕將樂毅攻滅。

齊襄王(前283年—265年在位)時期,齊國重建,雖然努力發展稷下學宮,但是稷下學宮仍然沒有能夠恢復到鼎盛時期的面貌。

稷下學宮是齊國君主諮詢問政及稷下學者議論國事的場所。齊國執政者不惜財力物力創辦稷下學宮,實行各種優惠政策,招攬天下有識之士,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利用天下賢士的謀略智慧,為其完成富國強兵、爭雄天下的政治目標服務。

齊王向稷下學者諮詢國事、天下事,使得稷下學者發揮了智囊團的作用,稷下學宮也因此成為一個政治諮詢中心。稷下學者進言,齊王納言,是稷下學宮作為政治諮詢中心的一大特色。

稷下學宮具有培養人才,傳播文化知識的性質,被後人稱為「田氏封建政權興辦的大學堂」,「齊國的最高學府」。

稷下學者總是針對當時的熱點問題闡述政見。他們學識淵博,長於分析問題,在表述上旁徵博引,窮盡事理,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學術性。同時,由於稷下學者學派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案有異,而會競長論短,爭論不已。最終促進了稷下學宮在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的形成,使稷下成為當時發展學術、繁榮學術的中心。在學術上,稷下學宮具有兼容百家之學,多元思想並立,各家平等共存,學術自由,相互爭鳴,彼此吸收融合等多方面的特點。

稷下學宮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薈萃的中心,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五行家、縱橫家、兵家等各種學術流派,都曾活躍在稷下舞台上。稷下學者因政治傾向、地域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差異,各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從而使稷下學宮形成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在這種形勢下,稷下各家為求得自身的存在與發展,相互間展開論爭,使稷下學宮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在論爭中,不僅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理論優勢,而且使學者們也認識到各自的理論弱點,促使他們不斷吸收新思想,修正、完善、發展自己的學說。論爭促進了不同學術見解的思想滲透和融合。


推薦閱讀:

十 稷下學宮與文化的百家爭鳴

TAG:百家爭鳴 | 稷下學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