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透視剖腹產率畸高的背後

支持

科技日報:透視剖腹產率畸高的背後

作者:易富賢 2010-2-15 12:42:06 發表於:博客中國

2010年1月31日《科技日報》頭版發表了對我的採訪文章《透視剖腹產率畸高的背後》,下面是文章鏈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8.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9.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30.htm

由於篇幅的原因,只刊登了部分採訪內容。下面是採訪全文(由於時間匆忙,回答得比較凌亂)。

一、據世衛組織的一個調查統計,中國的剖腹產率是世界最高的,達到46%,您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答:《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任何事務都有其自然規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破壞這種規律。自然分娩是人類繁衍後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種本能。剖腹產是一種萬不得已的分娩方式,對母子都不是不利的。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普通醫院,剖腹產的比例不應該高於10%,在專門收治疑難病例的特殊醫院,剖腹產的比例也不應該高於15%。但中國的剖腹產卻在不斷攀升。中國剖腹產比例攀升的原因大致如下:

1、子宮是一次性器官。中國實行一胎化政策,大多數人只能生一個孩子,並且中國生育意願也下降,沒有超生的意願,子宮成了一次性器官,沒有必要珍惜。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這條原因往往被各界忽視。

2、怕影響性愛,選擇剖腹產。擔心生孩子會使陰道失去原有的彈性,影響今後性生活質量。其實這是錯誤的,實際情況剛好相反。順產後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恢復陰道的彈性,不會影響性生活。絕經期之後婦女會出現陰道萎縮,尤其是未生育或剖腹產的婦女萎縮更嚴重;而自然生產過的婦女內分泌更加平衡,在絕經期後,陰道萎縮會相對較輕,性生活的質量會比剖腹產的更高些。

3、安全。只有一個孩子,自然生產產程長,家長擔心自然分娩的種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是高齡產婦,更加有這種擔心。

4、疼孩子:誤以為擠壓對孩子不利,剖腹產孩子更加聰明。其實剛好相反,擠壓是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全面健康的。

3、怕疼。自然生產產程長,年輕一代嬌氣,怕疼痛。

4、醫院責任。順產比剖腹產醫生要付出更多,但是收入更少,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味誘導產婦進行剖腹產。 剖腹產平快,也降低醫院的醫療責任。醫院非常願意剖腹產。而醫療管理部門沒有相應規範。

5、盲目營養,巨大兒比例增加。其實現代醫學表明,營養適中、胎兒體重適中最有利於孩子今後健康,母親營養過剩或者過少都不利於胎兒發育;新生兒出生體重過重或者過輕都意味著增加今後很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低體重、低身高的新生兒在出生後一般都會有一段趕超階段,但趕超得越快(父母很高興呀)意味著今後疾病的發病率越高。此外,孕婦產道脂肪多也不利於自然分娩,這也導致剖腹產增多。

6、選擇良辰。有些人希望孩子有一個好八字,選擇良辰剖腹產。其實這是無稽之談。即便真的存在良辰,那也是老天安排的,老天安排的是一系列活動,包括受孕、發育、出生,你選擇剖腹產等於是違背天命,哪裡還有什麼好命運?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為了追求「天時」(好的年份生辰),卻去破壞「地利」(用手術刀破壞子宮孕育環境),那是得不償失的。何況現在誰能保證所選擇的「天時」是好的?「地利」才是父母自己能夠把握的。自己不好好把握「地利」,卻去相信虛渺的「天時」,是愚蠢的做法!

7、怕影響體形,尤其是現在婦女都有工作,要返回工作崗位。其實這也是錯誤理解,自然順產反而更有利於產婦全面恢復。

8、育齡的延遲。中國初育年齡不斷延遲,高危壬辰比例增加。據統計,北京的產婦平均年齡達到了35歲,比上世紀8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10歲。

10、前一胎是剖腹產,第二胎也選擇剖腹產。第一胎生剖腹產,其後的懷孕風險增加,剖腹產比例增加,但是仍然是可以選擇自然順產的,需要與醫生商量,遵照醫生的建議。

二、能否分析下剖腹產的利弊,對國家總的人口政策和質量是否有影響?

答:剖腹產等於是中止了一個生理過程,對母親和嬰兒的不利方面是多方面的,只是目前對剖腹產的危害研究還遠遠沒有完成。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證據表明自然順產更有利。有些實驗是需要幾十年的追蹤研究的。

剖腹產對母親來說是一項大手術,剖腹產手術增加產婦大出血和感染的機會,產後出現各種併發症的可能是自然產的10—30倍。產婦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必須承受麻醉及手術意外的風險。增加今後懷孕子宮破裂的風險(影響母子安全)。另外,剖腹產創面大,產婦易患羊水栓塞,即羊水進入血液,極大危脅著產婦的生命安全。剖腹產還不利於婦女內分泌的平衡,有很多不良影響(比如絕經期之後加速陰道萎縮)。

對孩子來說:

1、剖腹產嬰兒死亡率比自然分娩高。

2、胎頭經過子宮收縮與骨盆底的阻力,可將積存的胎兒肺內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擠出。但剖腹產由於孩子未經產道擠壓,有1/3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後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謂的「濕肺」,容易發生新生兒窒息、肺透明膜等併發症。

3、剖腹產往往在預產期前,可能因未真正達到胎兒成熟而造成醫源性早產,引發一系列早產兒併發症,如顱內出血、視網膜病或殘廢甚至死亡。如果醫生不能確定預產期,嬰兒就有早產幾周的風險。早產兒在成年之後出現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

4、小兒多動症、統合失調症、協調能力差。胎兒受壓的同時也對腦部血管循環加強刺激,並且擠壓是必要的觸覺和本體感學習。但剖腹產由於喪失了人生的第一次鍛煉機會,胎兒從宮腔直接取出受到氣壓驟變的影響而產生損傷,因為在剖腹產時,小兒胸部未受擠壓,易出現缺氧癥狀,使嬰兒的大腦發育受到損害,影響智商和運動功能。胎兒缺乏必要的觸覺和本體感學習,情緒比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腳笨拙,皮膚的觸覺信息比較差。

5、降低新生兒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兒感染的機會。

6、術中也可能傷及胎兒或術後牽拉導致胎兒骨折或是發生羊水栓塞等。

7、成人後的糖尿病等疾病。

胎兒需要走「正道」,不能走「歪道」

擠壓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是終生的,比如陰道和宮頸的「記憶」功能就很強,生第一胎孩子,第二產程(從子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需要1-2個小時,陰道舒張很厲害,產後恢復正常。但是以後生孩子,第二產程只需要數分鐘即可完成。同樣,自然生產對胎兒的擠壓也是終生受益的。

除了母乳外,對嬰兒來說,沒有真正安全的食物,所有代乳品都是不安全的(都比不上母乳)。同樣,經過產道出生才是「正道」,而剖腹產是「旁門邪道」(不得已而走的緊急捷徑,由於是逃命,也就來不及帶很多重要的「行李」,而這些「行李」對孩子一輩子都很重要)。但是這種「刪繁就簡」的捷徑讓胎兒喪失了人生的最重要的鍛煉機會,未經「訓練」就投入到「人生的戰場」上,「直面慘淡的人生」。很多胎兒本來是可以走「正道」、攜帶全部「行李」出生的,但是由於父母的錯誤選擇,而成為終生受害者。

很多產婦以為剖腹產的孩子聰明,其實正好相反。

1、胎兒受壓的同時也對腦部血管循環加強刺激,增強腦的功能。

2、胎腦在胚胎8周開始發育。大腦發育在懷孕後的最後3個月到出生後的3個後最為關鍵。而腦細胞與皮膚等細胞、骨骼肌細胞等不一樣,腦細胞數量是一次性完成的,今後損傷之後是不能增殖修復的(而皮膚細胞是可以增殖修復的)。如果喪失了腦細胞發育的最佳時機,今後是無法補償的。所謂懷孕40周,其實是從末次月經開始算起的,真正從受精卵開始在母親體內只有269天,每一天都非常關鍵,決定今後一生的健康。如果出生之後不出什麼意外,壽命以90歲計算,那麼等於是子宮內的1天對應子宮外的122天,也就是「宮內1天,宮外1/3年」。子宮內的環境是子宮外所無法替代的,分秒都重要的,在母體內沒有完成的某些發育(包括腦細胞發育),在出生之後是很難補償的。很多早產兒都有健康問題(雖然很多在年幼的時候還是很健康的),比如成年之後的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等。而剖腹產大多數都是早產,有些還提前數周,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

由於剖腹產的出現,現在人口素質是在下降,上一代人在子宮內發育的時間在269天左右(當時剖腹產比例很低,美國在1965年也只有4.5%),而現在新出生的一代在子宮內發育時間是遠遠沒有269天,這就必然導致整個一代人口的素質降低。從人群來說,平均時間每降低1天,對整體人口素質都是災難性的影響。現在國際醫學界強烈要求降低剖腹產比例,即便要進行剖腹產,也必須等到39周之後(也就是說早產不能超過1周)。

剖腹產影響母乳餵養:

1、剖腹產導致生產與激素水平不同步,研究發現,剖腹產術後產婦泌乳的始動時間,也就是胎兒娩出至產婦自覺乳脹、擠壓乳房時第一次有奶水排出的時間,要比自然分娩的新媽咪晚近10個小時,這段時間裡,孩子可能習慣了人工餵養,而不願意再吸母乳了。

2、體內的催乳素水平偏低。

3、術後的體位限制、疼痛、心理因素等影響母乳餵養。

4、選擇剖腹產的產婦往往也嬌氣,她們往往同時選擇人工餵養。

因此剖腹產比例增高也意味人工餵養比例的增高。母乳餵養對母親的內分泌平衡、產後恢復大有好處,母乳餵養還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母乳餵養的孩子在生理、心理發育上都要優於非母乳餵養的孩子,並且成年之後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明顯降低。剖腹產導致人工餵養的比例的增高不利於母親的產後恢復和內分泌的平衡,還增加母親今後乳腺癌的風險,並增加孩子成年之後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這雙重因素都不利於母嬰健康的。母乳餵養和自然順產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人口素質的高低。

此外,剖腹產還不利於今後生育:

1、有剖腹產史的孕婦在今後妊娠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子宮破裂,胎兒可能流產或留下終生障礙;產婦會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宮。

2、剖腹產破壞子宮完整性,今後的胎兒在一個不完整的子宮環境下發育。

3、由於剖腹產的風險,很多婦女再生育意願降低。

4、剖腹產成本高,增加生育成本。

對人工餵養、剖腹產這些新技術的迷信,將威脅到我國下一代的整體素質,帶來不盡的煩惱(很多隱性疾病要等成年之後才發生),並額外增加生育和養育成本。

自然順產是一種生理過程,認為破壞這個過程而通過剖腹產讓孩子出生,等於是「出生缺陷」。 中國一方面在強調優生優育,降低出生缺陷,並且花費巨大,一方面卻又放任剖腹產比例不斷攀升,這是非常滑稽的。任何提高出生素質的企圖都遠抵消不了剖腹產對人口素質的降低作用。中國50%左右的剖腹產比例,是非常危險的,等於一半的人口是「出生缺陷」,需要站在國家戰略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了!

降低剖腹產比例、提升母乳餵養比例才是真正的提高人口素質。

三、據您所指,世界範圍內有組織或某些人對順產嬰兒和剖腹產嬰兒的區別,也就是剖腹產具體對嬰兒有什麼影響進行研究么?您覺得有必要進行這樣的研究嗎?

答:世界上有很多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也發表了不少文章。但是由於這是一個長程課題(從孩子出生到老年去世),需要幾代學者追蹤研究,很多結果還需要幾十年之後才能完全出來。我每年參加美國婦產科學會的年會,每年都有很多這樣的報告。我本人曾經想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是由於缺乏相關長程的病例而放棄。以前對剖腹產只注重短期的影響(如產婦出血、感染,新生兒接受重症監護的幾率則會增高10倍、肺部疾病等),但是現在發現對成年之後的健康影響也非常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等)、肥胖等疾病。美國有一些研究基金,經費除了一小部分用於研究外,將主要經費放在大眾宣傳上,我開始還不理解,後面發現他們的做法是對的,因為對公眾宣傳比研究更為重要。現在中國目前最應該做的是將現有的研究向公眾宣傳,當然同時也進行一些長期研究(中國有太多的病例可研究)。

四、有人說在歐洲如果剖腹產是會被人瞧不起的,不知道這是否屬實?中國剖腹產率高是因為中國婦女的生育觀發生變化,對生命不夠崇敬嗎?

答:在美國,醫生和孕婦一般選擇自然順產,如果不是因為醫學原因而選擇剖腹產,會讓人感到很詫異,覺得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當然他們還有宗教的因素,不能任意破壞上帝對生命的安排。這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氛圍,不僅限制了醫生(醫生不敢隨便建議剖腹產),也限制了孕婦。中國一方面缺乏宗教高度對生命的敬畏,一方面是廣大婦女缺乏相應的知識,沒有認識到剖腹產的危害性。

政府層面上,中國實行計劃生育,將生育視為邪惡,政府的手可以隨意伸進婦女的生育器官,更加不可能保護生育器官。最後結果是:政府不保護生育器官,醫生也不保護,個體也不保護,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剖腹產不高才怪。

五、剖腹產率高是否也和中國女性忙於事業,產婦年齡偏高有關係?

答:這有一定的關係。社會作為整體,人口決定消費,消費決定需求,需求決定生產,有生產才能提供就業。勞動力是生產者,總人口是消費者。一個正常的社會是一個人生產,兩個人消費。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勞動力與總消費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國由於倡導「只生一個」,致使減少了上億年幼消費人口,等於喪失了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並且由於孩子少,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高達86%(世界罕見,遠高於世界平均的67%)。這兩方面原因使得中國勞動力與總人口的比例高達63.5%,勞動力相對嚴重過剩,內需不足,就業壓力大,職場就是戰場。婦女為了保住工作機會,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生孩子,等到工作上站穩腳之後,才擠出一點「業餘時間」來生孩子,但已經錯過了生育年齡。心理上需要剖腹產來保證孩子安全(好不容易下決心要的孩子,不能出意外),生理上又增加了高危壬辰(需要剖腹產)。

六、您覺得剖腹產率高這種現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政府是否應採取一些措施?

答: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方面降低了整個下一代人口素質,一方面降低生育意願,還增加養育成本。我覺得政府需要:

1、停止計劃生育,從政府層面上要形成一套尊重生命的文化,保護生育器官,這樣子宮就不再是一次性器官了。

2、降低養育成本(光停止計劃生育,但老百姓養不起兩個孩子,還是會將子宮當成一次性器官的),讓主流家庭養得起三個孩子(才能恢復人口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了未來的孩子,就不敢輕易剖腹產了,而第二胎之後順產就更容易了。

3、將生育當生產看,增加生育的投入,讓生育有足夠的時間,保護生育婦女的權益(比如單位不能因為懷孕而開除孕婦,美國就是這樣)。鼓勵婦女在二十歲出頭生孩子(需要國家在經濟上扶持,讓年輕人有能力養家糊口),這是最佳的優育方式;如果因為母親年齡太大,子宮功能退化,是不利於優育的。

4、降低婦女勞動參與率,比如提高工資收入佔GDP的比例(中國目前工資總額只佔GDP的11%,非常不合理,而發達國家普遍在50%以上),讓丈夫一個人的工資就能養家。

5、出台醫療規範制度和醫療標準,明文規定剖腹產比例,作為醫療評估和投資、醫院等級的指標。

6、出台醫療價格標準,降低醫院剖腹產的盈利空間,讓醫院覺得剖腹產「不值得」。 培訓更多的助產人員,而不是剖腹產醫生。

7、大力宣傳剖腹產的危害,形成公眾心理。

七、我看到有報道說德國的剖腹產率也高達30%,您認為原因和中國是一樣的嗎?

答:美國、德國的剖腹產也高達30%,也與晚育、巨大兒、多胞胎比例(原因之一是現在不孕症發病率在15-20%了,試管嬰兒等人工手段增加了多胞胎的機率)增加有關(多胞胎由於子宮內競爭血流,往往是低體重兒,成年後很多疾病發病率高),一方面由於疾病,客觀上需要剖腹產,一方面是晚育婦女(很多還是知識婦女)主動要求剖腹產。比如美國1990-1999年孕婦高血壓綜合徵發病率增加40%,主要就是因為晚育、多胞胎增加所致。德國與美國原因還有差別,德國生育率只有1.3左右,意味著很多人只生一個孩子,與中國一樣,將子宮當成一次性器官。美國剖腹產率高,與不合理的醫療制度有關,美國存在過度醫療的問題(中國問題更加嚴重)。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的醫療費用支出高的離譜(這也是上次總統選舉的重要議題,現在奧巴馬政治正在解決的一大問題),醫生為了防止陷入法律糾紛,會有提供過量醫療服務的傾向。比如加州一些地方的醫院,剖腹產比例從16%到62%不等,說明絕大多數剖腹產是可以避免的,那麼大的變化是沒有理由的。美國婦產科學會曾想將剖腹產比例降低到15%,但是一直沒有成功。

八、在美國或者其他國家是否有關於剖腹產的相關規定呢?您提到「而醫療管理部門沒有相應規範」,您覺得相應規範應包括哪些方面呢?

答:世界衛生組織倡導「減少干預,回歸自然」, 明確規定「除有醫學指征之外,對產婦不使用藥物鎮痛和手術」,即所謂剖腹產手術分娩和注射藥物的無痛分娩,只是適合妊高症、心臟病、甲亢、骨盆狹窄、胎位不正以及嚴重產痛等產婦的一種選擇性、補救性手術。目前國際上圍產技術的潮流是「回歸自然」,尤其從事基礎研究的學者更加註重這方面的宣傳,但是從事臨床的醫生為了防止陷入法律糾紛,在實踐上卻不能做到這一點。我本人是「回歸自然」的的實踐者。我和太太有三個孩子,全部是自然生產(並且都沒有打麻藥),也全部是母乳餵養,除了中國出生的老大母乳餵養不到1歲外,其他兩個孩子都母乳餵養超過一歲半。

各國都有醫療標準,而沒有硬性規定。如果都嚴格掌握剖腹產的醫療指證,那麼剖腹產是可以降低到15%以下的,但是由於擔心醫療法律糾紛和其他原因(經濟原因、產婦要求),很多國家都超過15%。美國雖然存在過度醫療問題,但是保險公司仍然有制約(美國大多數人都是有醫療保險的)。因為剖腹產的醫療成本是自然生產的兩倍多,如果哪家醫院剖腹產比例太高,保險公司就有意見,今後可能就不選擇你這家醫院了,醫院的病人就將大減。由於保險公司的制約,美國醫院有些方面很保守,比如普通孕婦,就只在5個月的時候做一次B超,此後的時間,家長要求再做B超,但是醫院不肯,因為保險公司會有意見的。中國一方面大多數人沒有醫療保險(病人要求剖腹產,醫院當然高興;醫院還一再暗示要進行剖腹產),另一方面醫療保險制度還不健全,還制約不了過度醫療。因此,中國還需要另外出台規章制度,對剖腹產進行規範。比如將剖腹產比例作為醫院投資、評級的指標。政府有指標,而剖腹產成本又比自然順產要高,那麼醫院就不得不降低剖腹產比例。降低剖腹產比例,關鍵還是在醫院,如果醫院需要降低剖腹產比例,可以向病人宣傳、解釋,也可以培訓合格的助產士。當然政府也需要為醫院保駕護航,使醫療糾紛得到合理處理,否則醫院放不開。中國醫療保險也必須將剖腹產比例作為行業標準來執行,抑制過度醫療。

推薦閱讀:

專業技法--一點透視的原理與畫法
廖相程:透視十四主星的IOI——破軍星
淺談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法則
低胸透視裝禮服
女星「透視」招數不斷 薄紗裝搶鏡完勝

TAG:科技 | 剖腹產 | 透視 | 背後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