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西遼帝國創立者耶律大石稱帝
在891年前的今天,1124年2月21日 (農曆二月初五),西遼帝國創立者耶律大石稱帝。
耶律大石是契丹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第八代世孫。耶律大石出生時,正值遼道宗耶律洪基執政,由於他同耶律洪基不在一個系,他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然而耶律大石後來不但做了皇帝,而且他的名氣要蓋過遼代的任何一位皇帝,甚至包括他的祖輩耶律阿保機。在耶律大石二十年富有傳奇色彩的軍事生涯中,先後同北宋、金國,中亞各國以及西亞聯軍作戰。由於耶律大石,北宋耗盡了自王安石變法以來積攢了四十多年的軍需仍無功而返,最終導致北宋的滅亡;由於耶律大石,遼國在滅亡之後又重新復興,其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遼的任何一個時期,疆域超過了當時的蒙古和南宋,是西夏的兩倍還要多;由於耶律大石,使得中原文化和契丹文化在中亞地區得以傳播;由於耶律大石,使中亞和西亞各國明白了打仗並不是靠人多,耶律大石用《孫子兵法》讓他們交了學費。在相當一段時期,契丹成了中國的代名詞,耶律大石成了契丹的代名詞,至今,世界很多語系中,「中國」一詞的讀音仍然是「契丹」。
遼道宗在位四十五年,是遼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從遼道宗繼位開始,遼國便開始走下坡路,因為遼道宗「遠君子親小人」,他聽不得忠言逆耳。遼道宗在位時期,也是遼國奸臣最多的時期,人們都盼望他早點死去,盼望有一位明君繼位來挽救日漸衰落的遼帝國。可這位遼道宗卻偏偏長壽,直到四十五年後,人們才等到這一天。
但令人失望的是,繼位的天祚帝同遼道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天祚帝整日打獵、釣魚,不理朝政。公元1114年,地處東北的女真部落推舉完顏阿骨打為首領,起兵反對天祚帝。由於完顏阿骨打手下只有兩千五百人,天祚帝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只是派了七千人馬前去鎮壓。結果非但沒能消滅完顏阿骨打,反倒給完顏阿骨打擴充了隊伍,大部分都做了降兵。當人馬發展到兩萬多人時,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金,完顏阿骨打就是金太祖。天祚帝調集全國兵馬,共七十萬人,攻打金國。雖然人數是35:1,但還未開戰,遼軍就開始退卻。金兵開始進攻,遼軍則頻於奔命,天祚帝一天就跑了500公里,最後實在無處躲藏,跑到了地處蒙古的夾山。到達夾山時,手下只剩五千人馬。
被稱作是「史上最牛歷史老師」的袁騰飛在講《百家講壇·塞北三朝之遼》時,稱天祚帝之所以跑到了夾山,是因為那裡有沼澤地,金兵過不去。如果金兵過不去,那麼天祚帝又是怎麼過去的?袁騰飛同易中天不同,易中天靠的是推理,而袁騰飛擅長現場發揮,但這個現場發揮顯然是通不過的。(俺也學會推理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天祚帝跑了,群臣只好在燕京立晉王耶律淳為帝,史稱北遼。由於攻打金國已經調動了全國除去邊境可敦城以外的全部軍隊,而這些軍隊又死的死,降的降,跑的跑。沒辦法,只好在遼東的饑民中招募了兩萬兩千人,再加上在燕京招募的幾千人,總共不足三萬人。北宋探聽到遼國將亡的消息,決定搶在金國之前收復幽雲十六州。北宋派童貫領兵二十萬攻打燕京,結果慘敗而歸。幾個月後,北遼帝耶律淳去世,北宋又派名將劉延慶和劉光世(後來與岳飛、韓世忠、張浚並稱抗金四將)父子領兵攻打燕京,結果損兵十萬,再次敗北。北宋兩次攻打燕京,動用了自王安石變法以來積攢了四十多年的軍需,兵力是對方的十多倍,而且對方的士兵還是臨時組建的雜牌軍,北宋卻無法取勝,什麼原因?因為遼軍的指揮官是耶律大石。
北宋攻不下燕京城,只好求助於金國。由於兵力懸殊,燕京城被金兵攻破,北遼滅亡了。攻破燕京城後,金兵將財物洗劫一空,將男女老少都抓去做了奴隸,只留給北宋一座空城。由於宋軍兩次敗給耶律大石,因此在金人的眼裡,宋軍的戰鬥力比遼國還要弱,燕京城早晚是他們的。果然沒過幾年,金兵又從宋軍手中奪回燕京城,繼而又南下攻佔東京汴梁,北宋最終滅亡了。宋朝非但沒能得到幽雲十六州,還失去了半壁江山,這都是因為輸給了耶律大石,讓金人摸到了底細。
離開燕京城後,耶律大石又兵敗居庸關被俘。如果當初天祚帝把兵交給耶律大石指揮,金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袁騰飛在講述《百家講壇·塞北三朝之遼》時,稱耶律大石在被俘前曾經到夾山見過天祚帝,而從金營逃出後又一次去夾山見天祚帝,但《遼史》中只對後一次有記載。那麼耶律大石在被俘前究竟有沒有到過夾山去見天祚帝?我認為沒有。如果耶律大石到夾山見過天祚帝,那麼只要天祚帝聽說耶律大石被俘,就不會老實的呆在夾山,儘管耶律大石是皇族,但皇族中投降金國的不在少數,這恐怕也是耶律大石詐降成功的一個原因吧。
據《金史》記載:耶律大石被俘後戴罪立功,帶領金兵到夾山捉拿天祚帝,但天祚帝趁亂逃跑了,不過耶律大石還是得到了提升。這又同《遼史》中的記載自相矛盾,但袁騰飛並沒有對此提出疑義。如果耶律大石出賣了天祚帝,那麼他逃出金營後,還會去見天祚帝嗎?不會。天祚帝是什麼人?昏君。即使他不知道是耶律大石出賣的自己,也會懷疑到耶律大石,因為耶律大石畢竟被俘過。耶律大石去見天祚帝,等於狼入虎口,九死一生。另外,天祚帝手下有多少人?五千人。不全軍覆沒就不錯了,還能跑掉?袁騰飛只是對耶律大石為什麼要出賣了天祚帝提出疑義。耶律大石為什麼要出賣了天祚帝?沒有道理啊!即使是耶律大石想騙取金人的信任,也不至於要出賣主子。除非他對天祚帝徹底失望,但如果他對天祚帝徹底失望,就更不能再去見天祚帝了。
所以,對於《金史》中的記載,我個人認為是子虛烏有。對於耶律大石的記載,我更相信《遼史》,因為耶律大石畢竟是遼國人。那麼《金史》中為什麼要編造這樣一個謊言。我們知道,金人在當時有兩個敵人,一個是岳飛,另一個就是耶律大石。岳飛要的是徽欽二帝和收復失地;耶律大石也要的是收復失地,但他的收復失地就意味著滅亡金國。當時的契丹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耶律大石身上,耶律大石從金營逃出後,一路上就有七千契丹人加入了他的隊伍,可見他在遼國的聲望非常高。所以,金人便編造謊言來降低耶律大石在契丹人中的聲望。
耶律大石見到天祚帝。天祚帝責問耶律大石不該立晉王耶律淳為帝,但看到耶律大石帶回七千人馬,就沒有處理耶律大石,而是急著要去攻打金國。耶律大石勸阻無效,為了給遼國保存最後一點實力,在一個夜晚,他帶著二百精兵偷偷離開天祚帝,前往可敦城。
可敦城位於蒙古邊界,距離夾山有三千多公里,由於中間隔著茫茫沙漠,軍隊調動和回防都很困難,因此,在天祚帝調集全國大軍時,唯獨這裡的軍隊沒有動,當時駐軍兩萬人。
耶律大石的二百人馬,經過千辛萬苦,終於穿越沙漠,到達可敦城。
與此同時,天祚帝離開夾山,主動出擊,結果兵敗被俘。天祚帝被俘後被貶為海陵王,一年後死去。
耶律大石雖然從未到過可敦城,但由於他在遼國中的聲望極高,因而被推舉做了首領。
袁騰飛在講述《百家講壇·塞北三朝之遼》時,說耶律大石到達可敦城後,曾攻佔了金國的三座城池,但在史料中沒有記載。我不知道這三座城池在什麼位置,應該不會在沙漠的另一側吧。如果不在沙漠的另一側,那就是在可敦城的東邊了。但《遼史》中又記載:西遼建立後,耶律大石曾派七萬大軍攻打金國,但在通過沙漠時,人馬就死了多半,最後只好返回。袁騰飛也強調「二百人能過去,七萬人沒過去」。既然從可敦城就可以攻打金國,為什麼還要通過那茫茫無際的沙漠?如果可敦城的東邊有金國的城池,為什麼可敦城沒有被金兵攻佔,難道金人不知道這裡有兩萬遼軍嗎?如果真不知道,就只能說明耶律大石是個軍事家而非政治家。這樣一來,耶律大石過早的暴露,只好選擇西征。耶律大石西征也應該經過沙漠,而這片沙漠才是七萬人走的沙漠,這片沙漠的面積應該更大一些。
耶律大石西征,也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耶律大石一行到達新疆西部,由於無立足之地,同當地的一個部落發生衝突,做為疲勞之師的耶律大石部隊沒能取勝,只好又繼續西行,終於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找到了落腳之處。這裡也曾是遼國的屬地,耶律大石人馬一到,就有漢人和契丹人前來投奔,其中僅契丹人就有一萬多戶。耶律大石經過休養生息之後,將周圍的突厥各部一一征服。1131年,耶律大石稱帝,建立西遼。由於大隊人馬過不去沙漠,耶律大石收復失地,滅亡金國的夢想終於破滅。為了鞏固西遼政權,耶律大石開始西征,他打敗了西邊的所有中亞國家,使這些國家成為西遼的附屬國,西遼佔據了包括新疆西部以及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大部,成為中亞第一大國。為了扼制西遼的強大勢頭,一些中亞國家會同西亞各國組成十萬聯軍攻打西遼。當時耶律大石手頭只有兩三萬人馬,組成漢人、契丹人和突厥三部,他利用地勢,將西亞聯軍引到一個大峽谷內,而將自己的三部人馬迂迴到西亞聯軍左、右、後三側,藉助峽谷,形成了兩三萬包圍十萬的局面,最終將西亞聯軍殲滅。
耶律大石從36歲參加燕京保衛戰,46歲建立西遼,到56歲去世,總共20年的軍事生涯,他以最初的200人,發展到後來的9萬多戶(還不包括附屬國),疆域在中亞和東亞僅次於金國,繁榮程度在中亞地區首屈一指,以至於很多到西遼的人都不思回返。耶律大石死後,西遼又持續了78年。1212年乃蠻部被成吉思汗所滅,乃蠻部首領的兒子屈出律投奔西遼並篡奪了西遼的領導權。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別消滅屈出律,西遼滅亡。西遼滅亡後,西遼的一些舊臣又跑到西亞地區建立了後西遼,但後西遼大部分是中亞人,漢人和契丹人所剩無幾。在耶律大石之後,契丹族只出現了一位耶律楚材(成吉思汗的宰相),就消聲滅跡了。
契丹民族(資料圖)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今天(1月23日)
※解密清朝第一疑案:孝庄文皇后下嫁多爾袞|歷史上的今天(11.17)
※1127年6月12日——趙構登基成為皇帝,建立南宋政權(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 ——土倫港自沉
※歷史上的今天:一個姓溫的女子到京城捉姦,卻毀了大明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