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選讀

   《論語》選讀(一)

1.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洪培欣語文網

(1)由這兩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眼中的顏淵和子路分別有怎樣的特點?

答:

(2)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和崇敬。結合上面兩段文字談談其中的理由。

答:

2.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洪培欣語文網

(1)請從上面文字中提煉出一個成語。洪培欣語文網

答:

(2)請從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應具備的品質,並結合自己的看法進行評析。

答:

3.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論語·先進》) 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論語·公冶長》) 洪培欣語文網

(1)請從上述文字中提煉出一個成語。洪培欣語文網

答:

(2)從孔子對子路兩次評價的共同特點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並加以評析。

答:

4.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洪培欣語文網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孔子一方面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號召自己的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這樣做是否自相矛盾?請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

5.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洪培欣語文網

孔子、子貢的言論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請簡要分析。洪培欣語文網

答:

6.閱讀《論語》中的一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這樣做反映了孔子怎樣的精神?並作簡要評論。洪培欣語文網

答:

7.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浮雲可以使人聯想起許多比喻義,有人說,浮雲虛無縹緲,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也具有虛無、難以捉摸的特點。對此,你如何理解《論語》中「浮雲」的含義?

答:

8.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使人民安心,是國家平穩、政治穩固的重要條件。分配機制是否得當,確實是政局能否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洪培欣語文網

這裡「均無貧」中的「均」與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樣?為什麼?洪培欣語文網

答:

9.請寫出《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就它所蘊含的思想,談談你的認識。

孟子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生與義不可兼得則捨生而取義,這是儒家提倡在生命與仁義不可兼得的時候要能「捨生取義」。但也並不是要完全否定「魚」或「生」的價值,而只是在二者不可兼得的兩難選擇中,更強調某一價值的優先性。洪培欣語文網(徐克謙《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優先觀》)

答:

10.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洪培欣語文網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洪培欣語文網洪培欣語文網

(1)從上述文字中分別找出表達儒家「忠恕」思想的句子。洪培欣語文網

忠:

恕:

(2)孔子為何用「仁」的標準而不用「聖」的標準來要求人?

答:

11.閱讀《論語》中的文字,回答下面的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為什麼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洪培欣語文網

答:

答案洪培欣語文網

1.(1)顏淵:堅守信念,通權法變。子路:爭強好勝,有勇無謀。

(2)第一,孔子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導。第二,孔子自身學識淵博,品行高深。第三,孔子不僅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學於文」,還希望學生「約之以禮」。第四,對學生採取「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四點任寫三點即可) 洪培欣語文網

2.(1)群而不黨洪培欣語文網

(2)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需要矜持莊重,但不爭強好勝、頭角崢嶸;君子舉人察言是有原則的;君子愛憎分明,愛憎的標準是禮儀。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充分顯示了中庸的思想。洪培欣語文網

3.(1)升(登)堂入室

(2)①共同特點:每則文字中孔子對子路的評價都有抑有揚。②教育特色:針對性。(答「一分為二」「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亦可)③評析:略。

4.不矛盾。孔子主張為政以德,認為當權者應當用自身的道德來教育熏陶百姓,這樣百姓自然會有禮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無原則、不加區分地運用,冉有為季氏「聚斂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違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對他已經不起作用了。孔子讓弟子聲討冉有,正是出於對德政的維護。孔子為政的根本思想應該是以德治國,並且這種以德治國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並不是無上的,有時在特殊的環境對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冉有的這些話讓孔子覺得他是那種屢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認為再也不能用那種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應當去聲討他。洪培欣語文網

5.孔子、子貢的言論符合「中庸之道」。孔子「惡」人違背仁德,偏離「中庸之道」。子貢「惡」人混淆仁德,假託「中庸之道」。

6.體現了孔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恪守原則的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令人敬佩,值得學習。(或:這樣做雖然精神可嘉,但其實是孔子忽略社會現實,做法迂腐,於事無補。) 洪培欣語文網

7.聚散無常,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瞬間即逝,極為短暫;雲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義得來的富貴與己無關,用不著汲汲而求之;浮雲輕飄淡然,喻不義得來的富貴無足輕重。孔子在這裡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堅持道義的信念。

8.不一樣。農民起義的口號「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無貧」則是站在貴族統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是要劫富濟貧,而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孔子要人們嚴守禮制,各得與名分相應規格的財富,安於等級名分,不可互相侵奪,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洪培欣語文網

儒家提倡在生命與仁義不可兼得時要能「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比生命更可寶貴的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來,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在歷史上鑄就了一座座永恆的豐碑,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詩篇。洪培欣語文網

10.(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吾亦欲無加諸人(能近取譬)。

(2)孔子認為,聖的意義只是在於對君主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提出一個要求。而對普通人而言,有仁才具有實在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孔子才以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評價他人。

11.①「孝悌」之道根源於人類純真的親親之情,生長於中國特有的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家族社會之中。 「孝悌」之道不僅具有道德約束的功能,而且具有法律條文的性質,是統治的工具。②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他們給了我們人間第一愛。因此,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愛的根本了。烏鳥尚知反哺,更何況人呢?洪培欣語文網

《論語》選讀(二)

1.《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近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洪培欣語文網

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劉開《問說》)

答:

2.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洪培欣語文網

顏淵曰:「請問其目。」 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洪培欣語文網(《論語·顏淵》)

注  ①目:條目,大項中分出的小項。洪培欣語文網

(1)現代漢語中有不少成語源於《論語》,請寫出一個出自上述語段的成語。

答:

(2)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孔子認為「禮」與「仁」具有怎樣的關係?(用自己的話回答) 洪培欣語文網

答:

3.《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滕王閣序》)

答:

4.《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洪培欣語文網(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答:

5.《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洪培欣語文網

「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洪培欣語文網網(朱熹《朱子全書》)

答:

6.《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下面的文字談到了人的本性,請引用《論語》中談人的本性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洪培欣語文網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

答:

7.《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後代許多人為之注釋或解讀。下面一段話是宋代程頤為《論語》中的哪一句話作的解釋?它們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於物,故多憂戚。」 洪培欣語文網 (《論語集注》)

答:

8.下面是《論語》中的文字,閱讀後請回答:孔子認為「士」有哪幾類?這裡的「小人」具體指什麼樣的人?洪培欣語文網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教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論語·子路》)

注  ①硜硜:kēnɡ,象聲詞,敲擊石頭的聲音。這裡引申為固執。②斗筲之人:比喻器量狹小的人。洪培欣語文網

答:

9.下面是《論語》中的兩段文字,閱讀後請回答:孔子及其弟子在教育上有什麼共同主張?產生這種主張的原因是什麼?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洪培欣語文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洪培欣語文網(《論語·學而》)

注  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洪培欣語文網

答:

10.閱讀下面一段《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洪培欣語文網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洪培欣語文網

請你對「中庸之道」作簡要評價。洪培欣語文網

答:

11.閱讀《論語》中的三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洪培欣語文網

結合上文內容,說說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洪培欣語文網

答:

12.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洪培欣語文網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洪培欣語文網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洪培欣語文網

③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現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競爭,孔子卻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矜而不爭」,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嗎?簡要說明理由。洪培欣語文網

答:

13.《論語》中不少名言警句對後人的人生產生了深刻影響。請引用《論語》中有關名言,對下文中的主人公進行評述。洪培欣語文網

劉姝威,女,中央財大研究員,在經過認真調研後,她在《金融內參》刊發了《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一文,暴露了股市黑幕,但竟遭到藍田公司的死亡恐嚇。面對強權與財閥,面對眾多著名經濟學家的「集體失語症」,這個文弱女子選擇了捍衛正義與真理,她到處疾呼,以死相拼,最終戳穿了「藍田」神話,也給國家和民族敲響了警鐘。為此,她榮獲了「2002年感動中國人物」稱號。洪培欣語文網

名言:

評述:

答案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告訴我們,要善於向他人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看到別人不好的方面就加以對照,並改正自己的缺點。這種思想反映在劉開的《問說》中,即不論老少貴賤,都可以向他們請教,只要(他們的)學識、行為方面能夠有所成就就行了。(若回答「不恥下問」並進行分析亦可) 洪培欣語文網

2.(1)克己復禮洪培欣語文網

(2)仁是內在的道德觀念,禮是外在的行為規範,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人們的言語行動都能符合禮的規範,就是仁。洪培欣語文網

參考譯文

顏淵請教如何實行仁德。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乎禮法,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剋制自己,言行符合於禮,天下就都認為你是仁人了。實行仁要靠自己,難道還能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具體條目。」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不看,不符合禮的不聽,不符合禮的不說,不符合禮的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按照您的話去做吧。」 洪培欣語文網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洪培欣語文網

《論語》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並且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這種思想反映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即作為一個有志之士,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鬱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能消沉放棄。洪培欣語文網

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或:「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告訴我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不義的手段取得富貴,是不道德的,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富貴如過眼浮雲一樣。這種思想反映在陶淵明的《五先生傳》中,即一個人不為貧賤而憂傷,不對發財做官熱衷。

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告訴我們,教育學生關鍵在於啟發他們自己去思考,要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種思想反映在朱熹的《朱子全書》中,即求學的人要能夠運用所學,通過了解一件事情,說出其他類似的事情,只有用功深入到一定程度、窮究事理熟練到一定程度,才能融會貫通。洪培欣語文網

6.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論語》告訴我們,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改變,每個人的性情就會產生差異。這種思想反映在孟子的《告子上》中,即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下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沒有不向下流的。洪培欣語文網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兩句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君子胸襟開闊,為人處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不計較個人得失;小人蠅營狗苟、患得患失,因而常常為個人得失、蠅頭小利斤斤計較,總是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悲悲戚戚。

8.有三類:第一類,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第二類,孝敬父母、尊重服從兄長的人;第三類,「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這裡的「小人」指境界不高的人。洪培欣語文網

參考譯文

子貢問道:「怎樣才可以叫做士呢?」孔子說:「自己在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出使外國,能夠完君主交付的使命,就可以做士。」子貢說:「請問次一等的如何呢?」孔子說:「同族的人稱讚他孝順父母,同鄉的人稱讚他尊重服從兄長。」子貢又問:「請問再次一等的如何呢?」孔子說:「說到一定做到,行動勇敢堅決,這雖是耿直固執的小人,但也可以說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貢說:「現在的執政者,您看怎麼樣?」孔子說:「唉!這些器量狹小的人,哪裡能數得上呢?」 洪培欣語文網

9.共同主張: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洪培欣語文網

產生這種主張的原因是:把「德」放在「識」的前面,這是統治階級的需要。

參考譯文 洪培欣語文網

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門在外要敬愛兄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和一切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這些之後,還有精力的話,就用來學習文化知識。」 洪培欣語文網

子夏說:「對待妻子,把她的賢德和她的容貌看得同樣重要;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雖說他沒有受過教育,而我一定認為他已經受過教育了。」

10.中庸是指認識、看待事物時,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它不是不講原則的折中主義。中庸之道作為一種品德,告訴我們做人要正直,但不能清高,要正道直行,嚴於律己,忠於職守。洪培欣語文網

11.君子把義作為根本,致力於對天理仁道的追求,並為之不懈努力,犧牲生命亦在所不惜;而小人經常徘徊於理想和世俗現實之間,經常被個人私慾所左右,被物質環境所誘惑,意志薄弱、目標短淺。(大概意思對即可)

12.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爭」,是認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強調不爭強好勝,與人交往時不斤斤計較,不為私利與他人爭執,而不是一味追名逐利。這個觀點與現代社會的競爭要求不僅不矛盾,反而能促進社會的良性競爭。(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洪培欣語文網

13.名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評述:在生命受到威脅,正義受到蹂躪之時,作為一個有志之士,劉姝威並沒有貪生怕死,昧著良心說話,她的殺身成仁的崇高選擇,她對國家、民眾的關愛與堅持真理的風骨,體現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正確的生死觀。

推薦閱讀:

《論語》譚(十二)
論語五分鐘|孔子樂山樂水的人生情懷
《論語註疏》
《論語》精要8句,《論語》中8句修身之道,妙不可言!
日課 | 《論語·雍也》17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