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解析為何中國互聯網大佬出生在1964、1969、1972

馬雲(左)與馬化騰並稱二馬,在很多場合都是中國互聯網的兩大代言人

原標題:1964、1969和1972——為什麼中國互聯網大佬出生在這3個年份

楊元慶、求伯君、馬雲、張朝陽、雷軍、周鴻禕、馬化騰、丁磊……這些中國互聯網界的風雲人物,他們的出生年份背後有怎麼樣的故事

作者:特約撰稿林軍

你或許聽過《異類》這本書,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統計了美國高科技成功人士的年齡後,得出一個結論——生於1955年。已經仙去的喬布斯、傳言要復出的比爾?蓋茨、矽谷最有名的花花公子Oracle老闆埃里克森,以及Sun公司的創始人麥克斯利特這四巨頭都生於1955年。

他們出生的時候美國從二戰走出,開始重新經濟建設。他們14歲的時候,也就是1969年,矽谷崛起,他們的青年時期伴隨著老一代矽谷傳奇長大。整個70年代嬉皮士盛行,四巨頭中的3個都沒好好讀完大學也與之頗有關聯。他們的創業年份1976也很有趣,正好趕上整個80年代個人電腦業的風起雲湧。90年代風起雲湧的互聯網和這幾位本無大關聯,但此時他們正值壯年,有足夠的財力和旺盛的精力讓自己與時俱進,於是也一一趕上。

生於1964

在中國,這個年份是1964年:求伯君、楊元慶、張朝陽、馬雲,中國高科技歷史上四大科技偶像居然是同一年的。

這4個人,每個人都有10年以上的黃金期,相互交棒各領風騷。求伯君最盛的是整個90年代,楊元慶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半段到這個世紀的前5年,張朝陽從2000年前後的互聯網泡沫起一直佔據公眾的眼球,而馬雲作為過去10年最風光的商業領袖已無大爭議。

生於1964會經歷過哪些事情,首先這一年生的人繞不開文化大革命,他們的是非觀由此形成,有更強的自我認知感。

他們同時也是老三屆後第一代的適齡大學生,他們身上沒有太多的時代束約,即便是三次考大學的馬雲其實也是時代驕子,考上國防科大的求伯君、在中科院讀研究生的楊元慶和在清華讀本科之後去麻省理工讀博士的張朝陽都更是人中龍鳳。

那一年,他們25歲,血氣依舊方剛,但已經過了空有滿腔熱血的年歲。他們由此與這個國家一起走過甚至是熬過極度苦悶的5年,就在他們心智已經足夠成熟也開始而立的年頭,互聯網及其後的新商業革命蜂擁而至,這幾個人一下子被這一波大浪推到浪頭。

之後即便有1999年的大泡沫(相信他們也迷離過,但35歲的他們要更冷靜更沉著),即便有SP、網遊、電商、移動互聯網等交相輝映,但生於1964的這批老幫菜,依舊堅如磐石,屹立不倒,無他,他們退無可退,只有向前。

換言之,在整個行業開始陷入低潮的那幾年(2001年到2003年前後),卻是這些老大哥人生中開始走向不惑的年份,他們的成熟度其實先於這個行業。

生於1964,總是早於這個國家的自知和自覺,由此先知先覺。

中國互聯網大佬雲集的另一個年份是1972年。你一定聽過周期論,4年創新周期,8年消費者周期,15年房地產周期,30年產業周期。這很容易理解,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孩子,最開始工作的4年是其創新力最強的4年,之後他(她)開始步入消費者周期,買房結婚生孩子,房子奶粉幼兒園都是錢,都是消費主力選項。15年房地產周期則是指你從畢業開始算起你15年得換個房子吧,當然這更多是美帝的說法,中國這個難度有些大。至於30年產業周期,中國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而在美帝,有兩個例子,一個是納斯達克1969年創立,1999年到頂,至今未能超越,另一個是比爾?蓋茨1976年創辦微軟,2006年退休。

回到周期論,1964年這一中國互聯網大佬雲集的年份毋庸置疑的話,另一個年份是1972。這個年份里,往前數出了丁磊和馬化騰,往後數出了陳天橋,這3個人,丁磊和陳天橋都很長時間是中國首富,而馬化騰則剛剛成為中國首富。

既然是4年創新周期,那麼應該是每4年出一批牛人才是,這話不假,但周期也分大周期小周期,1972年這個周期里正好是屬於從1964年開始算起來的創新周期和消費周期的疊加,大小周期疊加更有時代共振感。

還有一個法則是,往往這一周期的人強,下一個周期就會受壓制。相對來說,1968年的互聯網大佬就顯得單薄,不多的例外是李彥宏。李彥宏是1968年的,但李彥宏是海歸, 1999年決意回國的,其每個周期的合拍上受1964年的人影響不大。而迅雷鄒勝龍雖然也是1972年的,但其2002年才回國,所處機緣與本土1972年生人大相徑庭。

生於1972

1972年生的這撥人與1964年生的人其實並無多大的相互影響,沒有相互的師承,也沒有太多產業淵源,但1964年的大哥與1972年的這撥兄弟之間有很好的個人關係:張朝陽和丁磊一直有很好的私交,曾雪夜共同進出三里屯把酒言歡;馬雲與馬化騰並稱二馬,在很多場合下都是中國互聯網的兩大代言人。求伯君則和陳天橋是同鄉,又是網遊同行,還都是與微軟一起戰鬥過的同志,同鄉同行同志,關係不一般。

1972年生的這撥大佬,其實就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代深度用戶(1995年互聯網在中國興起的時候,他們剛剛大學畢業沒兩年,正好趕上是第一代用戶),馬化騰、丁磊都是知名的網蟲,陳天橋相對宏觀一些,但橋哥有個極客弟弟陳大年,也是公認的網蟲。

網蟲出身的1972年這一撥,很快就被互聯網的大浪衝下海創辦自己的公司,但很快他們在1999年開始商業化的這一浪里都嗆過水。丁磊的網易公司雖然率先上市,但最慘的時候跌破一美元,想賣自己的公司都沒人要。馬化騰的騰訊情況比網易還要差,據說騰訊在1999年前後找過深圳本地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要錢,但無一能看懂,今天這是深圳投資行當同業聚會時相互嘲笑對方的最大題材。陳天橋的盛大雖然拿到中華網的錢,但很快被中華網禮送出去。

幸運的是,他們都在2003年的這一浪里靠SP和網遊這些用戶驅動的業務賺得盆滿缽滿,並就此一馬平川。

這很大程度在於,1964年生人創辦的公司更多基於概念(好聽點是願景),而1972生人都是基於用戶需求而創辦自己的公司,這使得在新的消費周期崛起的時候,1972年生人能和1964年生人開始拉平從而並駕而行。

比起1964年的先發先至和1972年的順勢而為,1969年生人就無比悲催了。

1969在全球科技史上是個大年份。1969年,納斯達克問世,作為矽谷標誌性公司的Intel這一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並由此成為納市30年里最標杆的高科技公司。這一年,五角大樓宣布從越南有計劃地撤軍,美國人還宣布了一項重要的金融政策,那就是廢除美元與黃金的配比關係。也就是這一年,聖何塞某報紙的一個記者就當地的半導體集群的蓬勃寫了篇報道,並給這塊狹長的區域起了個名字「矽谷」,意思是這裡聚集著一群從沙(硅是沙的主要成分)里淘金的大腦。矽谷的叫法一下子走紅,寫這篇報道的記者也開始為人所知,這個人叫托夫勒,就是寫出《第三次浪潮》這一未來學經典著作的阿爾文?托夫勒。

1969年生的人先天是有使命感的,但這個年份真的很悲催,按照周期論的邏輯,大年之後這一年生的人總是岔波的,上一波不帶你,新的一波又覺得綿長而亂了陣腳,往往需要調整兩波甚至三波才能歸位。

1964年生的這撥大佬,由於踩對了整個產業周期的創新周期,一直長袖善舞,求伯君、楊元慶、馬雲和張朝陽依舊是這個時代的大人物。1972年前後出生的大佬,因為踩對了整個產業周期的消費周期,一直有用戶在拱衛著自己的長青基業,每一撥都能率先找到變現手段,都能立於不敗之地。但1969年生的人,感覺樣樣彆扭,萬般不對。

生於1969

先列下生於1969年的大佬:雷軍、王峰、陳一舟、張小龍,他們身後還有一個周鴻禕。

這些人的統一特徵是大器晚成,他們事業高峰點都在過去三四年間出現並持續前進,這幾位催生了社交時代的所有大產品;人人,YY,微博和微信(這其實也是除QQ之外的其他過億的社交大產品);在移動互聯網的戰場上也犬牙交錯,雷軍的小米雖然如日中天,但360定製機確實攪了一把渾水,在智能手錶領域,王峰天使的土曼風生水起,也搶了不少注意力。而在王峰的主戰場手機遊戲上,小米遊戲和360都是前四的渠道,而人人和微信,最大的變現手段靠的也是遊戲。

這幾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雷軍和陳一舟是同學,王峰與雷軍在金山共事10年,亦師亦友,周鴻禕與騰訊勢同水火,但與張小龍相識多年,來廣州也會一起吃飯,雷軍則是Foxmail當年的潛在買家之一,周鴻禕也曾多次邀請王峰與其聯手做遊戲運營。

他們其實都早早出道,雷軍加入金山是1992年,王峰加入金山是1997年,周鴻禕來到中關村是1995年,張小龍1994年成為碼農,1996年開始寫日後風靡天下的Foxmail,陳一舟回國做Chinaren是1999年。也就是說,這一撥人其實入行最少的有14年,長的甚至超過20年。

1995年互聯網在中國起浪的時候,這些大佬還處於其人生的第一個創新周期里,都尚未成名,不論個人財富還是社會勢能的聚合上都略欠,更多是旁觀者。等到1999年整個大浪突襲到頂峰的時候,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剛剛入局,多少有趕浪的窘迫,而且這種趕浪,既不如1964年生人那般從容,也不如1972年生人那般自然,很紛亂很無序。這種趕浪帶來的倉促讓他們在下一個周期到來時多少有些著急,最典型的莫過於雷軍出售卓越和周鴻禕賣掉3721。做個假設,如果雷周10年前不著急出售自己的公司的話,以當時的基礎,今日可構建的基業是另一個京東或百度。

在2004到2008年這個新周期里,生於1969的這些大佬都徹底低落和幾乎被動淪喪。這個周期,正是BAT們取得數十倍速成長的周期。現在如日中天的張小龍,在2005年4月把公司交割給騰訊後的兩年內,幾無建樹,騰訊總裁辦對此也意見不一,之前承諾的部分期權也被CTO張志東否決, 直到QQ信箱項目,張小龍和馬化騰才重新進入蜜月期。雷軍和周鴻禕在這個周期里一如既往的大殺四方,但更多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周鴻禕在奇虎早期3個月換一個方向,雷軍換三地上市的段子都成為笑談和革命家史的一部分。相對來說,不斷追逐資本熱點的陳一舟相對榮光一些,事實也是如此,在2008到2012的周期里,人人率先上市。

生於1969的這些大佬之所以在2004到2008的周期內無序以及無助,一方面是缺乏基業支撐(本可成為基業的已經賣掉),另一方面是用戶群體悄然發生變化,在這個周期里,85後開始成為主流用戶,但對於生於1969的大佬們來說,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

幸運的是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他們有了更多與各種族群交流互動的頻度,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接管過這個時代的話語權,畢竟他們正當年,同時由於身為60後,實為70前,又一起趟過80後和85後,社會化營銷手段的極其豐富也幫助他們對於90後以及95後有更好的認知,居然在2008到2012的這個周期里調整對了步伐。

值得一說的是,生於1969的大佬們除進軍社交領域外,還都是資本玩家。要麼成為天使投資人,雷軍、周鴻禕、王峰在天使投資領域的影響力和實際收益都應在前五之列;要麼在二級市場上呼風喚雨,陳一舟堪稱股神。

他們都在2008到2012年這個周期前完成了一次自我清零,雷軍揮手暫別金山,周鴻禕從360安全衛士入手重新出發,王峰從運營轉到做遊戲研發,陳一舟棄貓撲成校內,張小龍與郵箱產品說再見。正是這種大舍,成就了最終的大得。雷軍重新掌管金山,周鴻禕回到搜索的主戰場,王峰躍居成中國手游乃至整個遊戲業的旗手,陳一舟也由此成為這一波上市潮的最大資本獲利者。

回歸用戶、與資本共舞、歸零心態,使得1969年生的這些大佬得以逆周期成長。

互聯網的整個30年產業周期已經走過了至少5個創新周期,兩個消費者周期,1964年生人匹馬當先,然後1972年生人跟上,1969年生人在被甩出兩個創新周期和一個消費者周期後,靠著踩對產業周期的下半場和社會化媒體革命帶來的紅利而得以後來跟進,這其中的故事,也算冥冥中自有天意。


推薦閱讀:

從出生時辰看屬兔男命運
生辰八字五行查詢:2013年1月7日15時出生男孩
這個94年出生的植物系少年造了一個秘密花園
財從天降,這天出生的人十有八九會發大財發橫財
出生日期揭秘你的財運,你的財運大嘛?-今日頭條

TAG:中國 | 互聯網 | 媒體 | 中國互聯網 | 大佬 | 出生 | 解析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