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孩子當「人」而不是「物」--美國版「好媽媽」談親子教育
轉載
標籤: 育兒 | 分類: 子女教育 |
美國版「好媽媽」談親子教育——要把孩子當「人」而不是「物」
《上海新聞晚報》記者 孫立梅
隨著《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中國年輕家長當中的悄然流傳,美籍作家蔡真妮成了繼尹建莉之後,又一個備受關注的「好媽媽」。她的「尊重比成績更重要」、「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美國女孩的『早戀』和『早練』」等觀點,都在家長當中引起強烈反響。有位家長甚至留言說:我知道要尊重父母,尊重朋友,尊重領導同事,但從來沒想到要「尊重」自己的孩子。看了蔡真妮的書,才知道自己一直是不合格的家長!
十多年前蔡真妮移民北美時,兒子小州只有六歲,後來她又有了女兒凱莉和小兒子三豬。在國內讀師範大學並且當過大學老師的蔡真妮,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中美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蔡真妮說,美國家長給她最大的震撼,就是特別尊重孩子,「即使對是一兩歲的小寶寶,說話都用商量的口氣」。
要保持跟孩子「平視」的高度
記:剛到北美的時候,那裡的家庭教育給你震撼最大的一點是什麼?
蔡:我到美國後參加了當地的「媽媽俱樂部」,近距離地接觸了很多美國的全職媽媽,最震撼的就是我在《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想傳達出的理念:尊重。她們特別尊重孩子,即使是一兩歲的小寶寶,都把他當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說話都是商量的口氣,和我們認為的「那麼小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家長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完全不同。
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美國人在家裡舉辦的盛大宴會,男主人在一所大學裡任職,那天學校里有頭有臉的人物來了好幾位。宴會開始之前,男主人和幾個教授端著酒杯高談闊論著政治經濟等問題,這時主人三歲多的小兒子跑過來喊爸爸,他馬上對其他人說聲失陪,然後當著大家的面蹲在兒子面前,問:嘿,夥計,有什麼事兒?孩子把手上的玩具遞給爸爸,原來是蓋子打不開了,讓爸爸幫忙給打開。爸爸幫他打開了蓋子,孩子高興地說了聲「謝謝爸爸」,然後跑走了。在那種高朋滿座的場合,當年幼的孩子要和爸爸講話、為件無關緊要的小事讓爸爸幫忙的時候,爸爸立即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的事當做頭等大事來辦,那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尊重他人比成績更重要
記:你特別提到美國老師對學生都以尊重和鼓勵為主,你的子女曾經受到過老師嚴厲的批評嗎?
蔡:美國學校的老師不會去嚴厲批評孩子,更加不會當眾劈頭蓋臉地說孩子,他們板起臉來,對學生說「你這麼做是絕對不被允許的」,對孩子來說就是非常嚴重的了。
凱莉從來沒有受到過嚴厲的批評,一般的批評都很少有。大兒子在高中時受到過一次懲罰,原因是有兩個男孩課間逗他,一個人在後面拍他一下,等他扭頭看時,兩個人嘻嘻哈哈都裝作不知道,拍了兩次之後他被逗火了,第三次他轉身就給了其中的一個一拳。美國學校對於暴力行為的懲罰極為嚴格,不管什麼原因,動手打人都是不行的,所以他被罰三天不許上學,我們家長還要每天到學校替他拿回來各科作業在家裡做。
記:現在國內學校會要求家長配合學校檢查學生作業、出假期報紙、做模型等等,令家長們覺得壓力很大。我想知道美國小學是如何做的?
蔡:美國學校有義工制度,有閑有意願的父母可以到學校去做義工,比如低年級每個班都有「教室父母」,每周有固定時間在教室中給老師打下手,比如輔導孩子做算術、給孩子讀書、幫著孩子做手工等,父母義工還要負責組織班級四到五次的主題party,還有的義工中午在食堂幫著管理秩序。而那些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參與的父母,則可以完全不管學校的事。
至於作業、假期報紙、模型這些事情,美國學校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負責,不假於他人之手。如果工作量比較大,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搞,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合作能力,但是父母並不參與。
「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
記:國內網友向你提出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什麼相似之處嗎?
蔡:國內網友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怎麼辦?家長們的注意力幾乎都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其它的就是孩子不收拾房間、孩子偷偷談戀愛、玩遊戲等,總之就是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沒有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父母都希望有種「靈丹妙藥」,給孩子吃了以後他就乖乖聽話、好好學習了,家長們普遍不覺得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個人意志」。
記:高考制度令很多中國家長「不得不」對孩子嚴格起來,也會有讀者認為你所說的教育模式在中國並不適用,你怎麼看?
蔡:很多中國家長把孩子從小到大一路培養下來,似乎就是為了高考這個目的,實在是大錯特錯的一件事。我們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有愛心、有自信心、勇敢負責任的人。最終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和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是由他的人品和能力決定的,而能力分很多種,學習能力、考試能力只佔個人能力中很小的一部分。
這其實也是我的寫作方向轉向家教的主要原因。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超過了社會和學校,只要父母有正確的態度和原則,孩子無論在哪個國度里都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長。
我所推崇的「尊重、接納、愛」的家教原則,是父母對待孩子應該具備的基本態度,不分哪一個國家。
讓孩子精神強壯起來
記:現在國外的教育理念經常被引進國內,很多年輕家長也主動學習,他們與你所提倡的「尊重」還有多大的差距?
蔡:這個要因人而異了。我認識一個北京的編輯,她的兒子四歲,畫畫兒非常有天賦,周圍人都建議她送孩子到專業的繪畫班去學。她堅持不送,就讓孩子自己自由自在地畫,她擔心過早的專業訓練會破壞了孩子的興趣。我很讚賞她這一點,不從眾,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
記:中國的獨生子女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家長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會告訴孩子「你打回去呀」,並且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強勢一些」,以免到社會上吃苦。你怎麼看?
蔡:武力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無論是孩子之間還是大人之間或者國家之間,都是如此。幼兒園的小孩互相搶東西很正常,如果對方比較粗野,我會教孩子一些辦法,比如,大聲喊出來:你不能打人,打人不對!你自己很有氣勢,對方也會被震懾住。孩子大一些之後,遇到一般的被欺負的問題,我都是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也是鍛煉他與人相處的能力。
我覺得讓孩子打回去是不對的,教給孩子錯誤的觀念,比他身體上吃了虧的問題更大。不要怕孩子吃虧,從來不吃虧的孩子一定是驕縱的,這樣的孩子一旦吃虧就是吃大虧。我家大兒子不用教,自己就會打回去,我們整天耳提面命,告訴他遇事要冷靜,絕對不能動手。女兒凱麗小時候經常被人欺負哭,我會幫她分析,怎麼樣可以避免當時的情況發生,怎麼說可以解決問題。後來她稍大一些,就不管了。我覺得父母要讓孩子在精神上強壯起來,喜歡欺負人的孩子都是找「軟柿子」下手,一個很自信很陽光的孩子,別人就不太敢欺負你。
讓孩子精神上強壯起來的關鍵,在於平時父母要尊重孩子,讓孩子的自由意志得以實現,讓他有獨立思想,有自信心,他自然有勇氣面對困難。
(這是上海新聞晚報記者孫麗梅的採訪稿,稿子發在十月二十三日的《新聞晚報》上,鏈接如下: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0-10/23/node_17.htm)
推薦閱讀:
※教給孩子餐桌好禮儀
※你因為對孩子發脾氣內疚嗎?|解決和孩子衝突的4個關鍵
※我就是那個外婆家長大的孩子
※佛山女子攜兩小孩17樓墜亡 目擊者稱孩子被推下2
※小心,壞情緒的父母養不出好性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