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是說不聽?溝通,不是為了說服別人

朋友有一次做公交車,在車上忽然聽到一陣小女孩兒的哭喊聲,不由得回頭去看。只見一個約么三五歲的小女孩兒推著旁邊的女人,嘴裡含糊地喊著:「起來,你起來,這是我的位置,我的位置!」那個女人皺著眉頭,壓著火氣和嗓門,訓斥小女孩兒不要哭鬧。看樣子,那應該是不知道為什麼鬧了彆扭的母女,也許在上車前就有了矛盾,又把脾氣都帶到了公交車上。

也許是注意到了車裡乘客們的目光,小女孩兒媽媽臉色更差了,對小女孩兒從前面字數比較多、音量比較低的「訓」,徹底轉變成了簡單粗暴、一聲比一聲音量高的「閉嘴!」「不許哭!」的「斥」。小女孩兒的哭鬧也徹底轉變成了大哭和沒有詞句的喊叫,似乎想用聲音壓過媽媽,「贏得勝利」。

這對兒母女周圍的乘客都很明顯皺起了眉頭。

車廂最後面的一排座位上,站起來一位男士,對著那對母女說:「要不咱倆換過來吧!你就別跟孩子吵了。本來是挺高興出來玩的,而且這還在公交車上呢!」——原來是孩子爸爸。

孩子媽媽臉上添了一些尷尬和更多慍怒,沖著孩子爸爸「懟」了回去:「誰跟孩子吵了,我不是在『溝通』了嗎?孩子這樣還能不教育?哪能這麼不聽話?!」

「是,孩子得教育,你也有道理,但是咱下了車了再慢慢說行不?這在公交車上呢!」孩子爸爸勸道。

算是得了個台階,也是看到了車上乘客們的臉色,這位媽媽站起來,和車廂後面的孩子爸爸交換了座位。

看到爸爸坐過來,孩子一下鑽進了爸爸懷裡,孩子爸爸幫孩子擦凈臉上的淚痕,輕聲在孩子耳邊說著什麼,剛才還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小女孩兒,一下就破涕為笑。小女孩兒指著窗外不住地和爸爸說著什麼,父女倆輕聲柔語,很是溫馨。朋友再看那個孩子,這時見她依偎在爸爸懷裡,安安靜靜,顯得很是乖巧,只覺得和剛才大哭大喊的樣子判若兩人。

鄰居張姐,抱怨自己家老媽太老糊塗,還偏心;自己的弟弟妹妹還都和自己藏著心眼。

她說,自己和妹妹過得相對好一點,弟弟不爭氣也不懂事,老大不小了,現在還得自己姐倆幫襯著。老媽重男輕女,偏心小兒子,總是告訴自己要照顧弟弟還不算,自己和妹妹孝敬老媽的錢和東西,老太太回頭全給了她兒子了。

她說,自己一開始也不知道,後來聽說了,就去找妹妹商量「對策」。可是,這妹妹卻壓根兒沒搭理她這茬,還說讓自己別在意這個,說什麼孝敬媽媽不用計較那麼多。

說到這兒,張姐臉色和語氣都顯得更加憤憤不平,「我以為這是妹妹心大,或者老實慣了,誰知道,這就是和我藏著心眼子呢!」

張姐說,妹妹不聽自己的建議,自己就「孤軍作戰」,一直苦口婆心勸說、想方設法注意老媽對於自己給她的「財物」如何使用,她費勁心思、口舌,叫老太太吃點、用點好的,別總向著那個不成器的兒子,還一遍遍解釋自己不是不照顧弟弟,還舉例細數弟弟家什麼什麼東西、什麼什麼事都是自己給張羅的。張姐感嘆,自己做了這麼多,話說得夠清楚了,可老太太就是不領情,後來甚至明裡暗裡指自己是「沒良心」,母女倆幾次差點鬧翻。

張姐說,老太太平時對自己苛刻也就算了,沒想到這次過年,無意間聽到老太太和家裡長輩親戚聊天,念叨著如何擔心老兒子過不好,又誇二女兒如何懂事、孝順,而提到自己,卻嘆了口氣,聽著就很敷衍地說「唉,這老大啊……也挺好的。」後來親戚看見她,還特意拿話點她,要她好好孝順母親。

張姐拉著臉,說:「你說我這何苦來的,費這麼大勁兒,結果好全是別人的,自己落一身不是!」

這次聽張姐抱怨完之後沒多久,我就見到了張姐的妹妹和她家老太太。老太太生了病,不想住在醫院。張姐有車,家還離醫院近,而且也是真惦記自己媽,所以就找人在醫院辦了住院、掛了床,然後把老太太接來家裡住。張姐的妹妹也跟著過來,照顧老太太。看得出,老太太似乎對於張姐的照顧會顯出客氣和疏離,有時還會欲言又止;而對於二女兒則更親近,很多事情也都是要二女兒來做的。

在小區里有時候能碰上張姐或者她妹妹。張姐會和我抱怨幾句,老太太不好伺候、醫院裡花費不少之類;而她妹妹,也許是不那麼熟悉,見面總是微笑點頭,就匆匆走過去了。直到有一天她終於顯得不那麼匆忙,坐在小區的亭子里,看著不遠處的孩子們玩鬧。我過去和她打了招呼,聊了起來,她告訴我,醫生說她媽媽可以不用住院了,再在姐姐家住兩天她們就回去了。我問她,「這些天,你累壞了吧?看老太太好像是挺依賴你的,你們姐倆都在,老太太還總是要你做這做那。看你這一天忙的,真是挺辛苦啊!」

她笑笑說:「這醫院、醫生都是我姐找的,媽媽生病了,這幾天天天住在我姐家,我媽是體諒我姐不容易,我這也是想著別讓我姐太辛苦。而且,自己媽媽,我能照顧她也是我的福氣不是?」

她笑著給我講了一些照顧母親的「趣事兒」,後來又提到她弟弟,她說:「弟弟家過得不如我們,這又剛有了孩子,抽不開身。昨天還打電話過來跟我說,謝謝我幫他盡孝了,還叫我幫他給媽媽和大姐道歉呢!你說,他也真是的,還說那麼多!我們姐弟三個從小一塊長大,小時候在學校一群孩子淘氣,他還沒少幫我們這兩個姐姐撐腰。這都是一家人,哪有那麼多計較的?你說對不?」

她笑著看著我,我點點頭,心裡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張姐家的老太太會「偏心」二女兒了。

我們常常想,我溝通了、我儘力了,就是對方實在「不懂事」。可是,如同公交車上的孩子,張姐家的老太太,很明顯並非「不懂事」。可為什麼小女孩兒的媽媽、張姐的「愛」和「溝通」就是無效呢?或者說,為什麼小女孩兒對爸爸、老太太對二女兒就顯示出「通情達理」的一面了?

小女孩兒的爸爸,選擇了「聽懂」孩子的意思,大人慢慢聽,孩子自然也就不用大聲喊了。

張姐的妹妹不但關照弟弟、體諒姐姐,而且對於老媽,她也認為「媽媽怎麼安排那些財物的、讓哪個孩子多做一點,一家人不用那麼計較,反正是孝敬媽媽,媽媽高興就好了。」她聽懂了媽媽的心情,媽媽自然不那麼「固執」,理解了家人的難處,相處起來自然融洽、受喜歡。

如果在一件事情中,時時都保持自己的「高位」「權威」,就像「管」孩子的媽媽、「管」母親的張姐,不但算不上溝通,只會讓彼此都更加苦惱;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嚴重、劇烈。

想要解決問題,就應當學會正確的「溝通」。「溝通」的形式可以是語言、行動,但本質應當是心聲的交流,這本身並不是為了說服別人或證明自己正確。

如果從開始就帶著「讓對方聽從於我」或者「我是絕對正確的」這樣的態度,那麼溝通根本算不上溝通,自然也就「無效」。

《菜根譚》說:「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實際上,對於溝通的雙方,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觀點,只是彼此角度不同。對於「溝通」這件事,必然是要先「退一步」,「怎麼傾聽對方」應當優先於「怎麼表達自我」,也只有聽清、聽懂了,才可能知道該說什麼、怎麼說,該做什麼、怎麼做;而當聽清了、聽懂了,也許事情就自然由大變小,由小化無了,無事自然「安樂」。

本文為光明覺照網原創,公眾號轉載請提前聯繫授權

轉載請保證文章完整性並註明:

來源:光明覺照網(ID:gmjz8com)


推薦閱讀:

逮捕江青的張耀祠:我至今不知中央決定怎麼作出的
蔡長福談三高症(五) 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
雙重曝光照片怎麼拍?這幾款APP幫你解決!
怎麼學習易經?應該從哪裡入手?
? 買了瑜伽伸展帶不知道怎麼用?看這裡

TAG:說服 | 溝通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