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潮州濱江景色
游潮州濱江景色
潮州市地處廣東東部,瀕臨南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著名僑鄉,是潮州文化的發源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嶺南山水文化、山水相依、綠帶縈繞的山水文化園林城市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城市名片,使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成為一座宜業、宜游、宜居、的現代濱江城市
韓江是潮州的母親河。韓江潮州市區河段總長96公里,是貫穿城市南北、聯繫著城市各主要景觀的一條重要通道。韓江水利樞紐是潮汕三市飲用水源工程。天塹出平湖,湖光山色的秀美風貌,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濱江長廊貫穿韓江西岸,全長2.3公里,總面積15.57公頃,江水環繞,與筆架山遙遙相映,廣闊的綠野、重修的古城牆,雅緻的城門,構成了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她,展現潮州歷史文化內涵;她,集潮州府城牆遺址、廣濟門、廣濟橋、北閣佛燈等重點文物保護與現代水利、城建、旅遊、休閑於一體的歷史性新園林景觀。
綠色,是濱江長廊美之所在。鋪天蓋地的綠色植物,如雲如霧,在微風中流動,塗綠了大地。古老的城牆連結著下水門、廣濟門、竹木門、上水門、北閣佛燈;綠色的長廊與韓江相依相映,構成了江岸翠色如詩的世界。
這座「綠色宮殿」,閃耀著潮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色彩和詩韻。它以南方植物為主調,把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成了變化無窮、多姿多彩的園林。走過綠色的長廊或通幽曲徑處,皆是迷人的大片綠地。蒼老的榕樹、木棉樹、玉蘭樹;銀邊草、遍地黃金,一處處綠影,使人們從這綠色世界裡,窺見了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壯麗。從長廊到韓江,一切綠色的生命,都以其強盛的活力,在展示自己的姿容。金黃嫩綠,朝氣勃勃;深翠滴綠,生機盎然的綠色植物被巧妙的安置於亭、台、閣、榭之間。
濱江長廓多木棉,四季四景,變化莫測: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時綠葉成蔭;秋天時枝葉蕭瑟;冬天時禿枝寒樹,一年四季展現不同的風情。木棉花較大,色橙紅,極為美麗,而且木棉是先開花後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每年舊曆二、三月,樹上木棉花盛開,照紅了一片天,謝花落成紅色地毯。木棉花雖為廣州市市花,但廣州客人認為,要看連片的木棉花,感受木棉花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及鮮艷似火的大紅花,還是要到潮州來。
潮州府城牆建於宋代,隨著歷史的變遷,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牆因時代變遷而被拆除,現僅保存東面臨韓江的古城牆,北起金山,南至南門,保存城門四座並建有城樓,尤以廣濟門城樓最為壯觀。城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末,拆除古城牆外至韓江沿岸有損城牆建築物,按修舊如舊重新修復明代古城牆並改建了環城東路,對沿江溪岸進行綜合改造。韓江防洪按抵禦百年一遇洪水設防,建設以「古」字為中心,以綠化為主調,具有名城撒秀、湘橋史說、潮韻樂藝、踏石閑趣四個文化景區;還有東門廣場、湘子橋、北閣佛燈等景點,使濱江長廊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渾成一體,為人們提供一個飽覽潮州勝景,領略潮州歷史文化的最佳景區、景點。
廣濟樓,是潮州府城主要門戶之一。始建於明洪武三年,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屹立於高大厚實的台基之上,樓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通高
城東門外,橫卧在滾滾韓江水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的廣濟橋(湘子橋)。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橋始建於宋乾道七年,始為浮橋,後歷經200餘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才形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樓台二十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唱的是廣濟橋的歷史風韻。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江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與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宛如長龍卧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遊仙洲四時名花和沿江的葉綠花紅,迷人的園林景觀更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勝似三湘。」跨過廣濟橋,迎面便是蜿蜓起伏的筆架山,山上岩石層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沿中峰石階直上山腰,莊嚴靜肅的韓文公祠聳立在眼前,也便是「韓祠橡木」的勝地。
沿韓江之濱北端,可見高約40餘米,壯如覆釜,為潮州古城後依,與西面的葫蘆山,東面的筆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這就是潮州八景「金山古松」的所在。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因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後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應,攻陷潮州城,馬發收殘卒百餘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自鴆,滿門殉節,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後人為紀念馬發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築馬發墓,並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
位於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是北閣佛燈。這裡東臨急轉直下的韓江流水,登臨北閣,北堤上的「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祠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水滔滔,白帆點點。相傳閣前佛燈,夜間金光四射,江面上從韓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陸路東從饒平的南武棟,南至潮安縣的浮洋,均可望見燈光。北閣景區,闢建於宗,形成於明,歷史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盛世之年,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得到重建,整個景區依山傍水,自下而上,高低錯落,雄偉壯景,內有亭刻對聯:「折地河聲奔足底,聯天峰影落城頭。」
潮州八景之「鳳凰時雨」位於江中仙洲島島嶼,島上花樹環繞,綠蔭掩映;每當天高氣爽、碧空萬里,遠眺鳳凰群蜂,綿亘不斷,高接雲天。近望金山、葫蘆、筆架三山環倚古城,奔騰南來的江水直瀉洲頭,遂分為二流,一沛「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的奇妙景色令人心曠神怡。若逢「東邊日出西邊雨」登臨鳳凰台,可盡情領略銀竹侵階,檐花滴翠,如置身蓬萊仙境之中,若遇細雨蒙蒙,水煙渺渺,則湘子橋、筆架山又如海市蜃樓,處於虛無飄渺之中。後人結合景觀特色,遂稱之為「鳳凰時雨」,成為潮州八景之一。
筆架山起伏有致,峰迴路轉,逶迤多姿。登高眺望,韓江蜿蜒南去,金山大橋、湘子橋、韓江大橋如長虹卧波,江船點點,景物處處,遠山蔥黛,綠疇無垠,潮州城盡收眼底。還有鳳凰台、鳳凰塔、鳳凰洲、泰佛殿、韓江水利樞紐等文物名勝,互相烘托,相得益彰。綠,是生命的搖籃,生活的色彩,生存的依賴。與韓江相依相映,構成了江岸翠色詩的世界。
潮州地勢北高南低,為韓江三角洲平原向山地過渡地帶,北部鳳凰山山體龐大,峰巒陡立,主峰鳳鳥髻為粵東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境內有蜿蜒曲折的海(島)岸線136公里。柘林灣與寶島台灣隔海相望。浩瀚的韓江建瓴而下,自西北向東南斜穿而過,哺育兩岸廣袤而富庶的潮汕平原。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長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4℃。年平均降雨量1685.8毫米。冬季多吹偏北風,春、夏、秋季盛行東南風。
潮州的山雖不高,但氣勢不凡;潮州的水雖不深,但風光旖旎。
金山,形如覆釜,屹立於古城北闕。唐宰相常袞貶任潮州刺史時,曾登臨金山,在山上題寫了「初陽頂」三個字。接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2)知軍州事王漢在金山上闢建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西暉亭,並為奇峰異石命名,如獨秀峰、謁賢石、隱石,西暉岩等。明代又在山之東麓臨韓江處,闢建北閣佛燈景區,使金山成為潮州的遊覽勝地之一。歷代的文人學士被金山勝景所深深吸引,於是題下一幅幅珍貴的墨寶,如大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理學家朱熹的「拙窩」以及「鄭伸築城記」、「王漢金城山記」等重要記事石刻三十餘處,使金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
葫蘆山,象個大葫蘆橫卧於古城西隅,山上古樹凝煙,怪石嶙峋,洞穴幽雅,曲徑迂迴,樓台亭閣參差錯落。山下西湖湖平如鏡,一碧萬頃,小橋水榭,煙柳漁筏。古往今來,湖山的靈山秀水吸引了一批批尋幽探勝的騷人墨客,這裡的石壁山崖,無不成為他們留題的好去處。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有讚美湖山的,有抒發情懷的,有記述遊蹤的,有科舉題名的,有重要記事的……,自唐宋以來,歷朝累積,蔚為大觀,雖歷經劫難,至今仍保存了一百三十餘處之多。它既是葫蘆山的「石史」,也是書法藝術的寶庫。
筆架山如天然的屏障蜿蜒起伏於韓水之東,唐憲宗元和年間,刑部侍郎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遊覽於此,並在山之西麓種下一棵橡樹,這棵橡樹的形狀十分奇特:「鱗文虯干,葉長而有棱」,「舊株老而更蕃,遇春則華,或紅或白,簇簇附枝,如桃狀而小」。潮州人崇敬韓文公,遂將其祠宇從城南七里處遷至筆架山麓他手植橡木的地方。這棵鮮為近現代潮人所知而呼之為「韓木」的橡樹,也被視為神物,每值士試春官,邦人都要爭先恐後地來觀看橡花開得多不多,以花之多寡來預卜科名的盛衰。甚至有詩讚道:「遊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故此,筆架山也有韓山之稱。
與金山、葫蘆山、筆架山相映成趣的是奔騰不息的韓江。韓江源於汀江和梅江,二江與大靖河在三河壩匯合,建瓴北下,直瀉潮汕平原,奔流注入南中國海。千百年來,韓江為潮州古城和兩岸人民帶來了經濟的繁榮,而潮州古城的發展又把韓江裝點得更加多姿多彩。
潮州古城不但景色迷人,而且文物眾多,星羅棋布。根據文物普查登記,全市境內的文物點多達1000餘處,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8處:有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規模宏大的開元鎮國禪寺;有創建於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的廣濟橋;有綿延四華里、號稱「百窯村」的筆架山宋窯遺址;有潮州木雕藝術堪稱一絕的己略黃公祠;有被專家譽稱為國內罕見的許駙馬府;有紀念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韓文公祠;有石刻藝術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的從熙公祠。此外,還有40多處省、市文物保護單位:有始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巍峨壯麗的廣濟門城樓;有古代文化教育的神聖殿堂海陽縣儒學宮;有堅穩高峙、拔地凌空的鳳凰塔;有被譽為「三達尊」的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錦的府第;有建於清代的外江梨園公所等等。
由於潮州接受、傳播中原文化較早,特別是自唐韓愈刺潮以來,其興學重文的影響,催生出歷朝科舉人才輩出,開拓出潮州文明發達的風采,潮州被譽為「海濱鄒魯」、「嶺海名邦」的廣東東大門。
潮州民居布局形式精巧多樣,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大厝」、「府第」等,為明清以來形成的傳統布局。這些建築體充分考慮到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諸多因素,具有通風、聚氣、遮陽,以及防風、防火、防震等諸多難能可貴的特點。
「潮州厝,皇宮起」(潮州民諺)。潮州民居立面格調高雅、內外裝飾考究美觀,既充滿藝術文化氛圍,又富於生活情趣。
潮州民居充分反映了潮州文化的藝術特色,它們與歷代大量文物互相映襯,構成一個布局完整、內涵豐富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推薦閱讀:
※廣東潮州小吃----雞籠餃
※大師饒宗頤:潮州首富公子少年退學、19歲受聘中大、戰亂曾顛沛流離
※潮州工夫茶中的禮儀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娶潮汕女當媳婦?
※潮州歌謠選輯(二十三)
TAG:潮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