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為何熱衷於蕭紅
~~~~如若此地作別,也好他鄉再見~~~~
自2011年開始,文藝圈就盛行「蕭紅熱」。蕭紅被譽為上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和呂碧城、石評梅、張愛玲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霍建起導演和許鞍華導演都看中這位時代才女,分別執導了《蕭紅》和《黃金時代》詮釋不一樣的蕭紅。面對激蕩文青界一片對蕭紅的高贊聲中,不免令人疑惑,為何蕭紅如此令人著迷,她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呢?
《蕭紅》劇照
究其原因,蕭紅廣受追捧的原因有二,首先,以文立命,自然是蕭紅的作品如何。她有文字的靈性,這是不必說的。《呼蘭河傳》寫「呼蘭河這小城裡面,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寫「那黃瓜三月里下種,四月里爬蔓,五月里開花,五月末就吃大黃瓜」,靈動而有生命力的句子,比比皆是。還有《生死場》,筆觸之細緻、動人,完全適合拿來做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的參考資料。她的散文、書信,也是天然至透徹。但是,和所有自由生長的野生力量一樣,蕭紅文學上的缺陷,和她獨具特色的靈性一樣明顯。總體來看,她的文字欠缺錘鍊,篇章組織力也不足,顯得過於散漫。這些不足,她同時代的文友其實也是看得出的。茅盾評《呼蘭河傳》就認為,該作「不像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小說」,當然蕭紅終究是魯迅力推的新人,他轉一筆,誇作品有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
父親的專制、冷酷激發了蕭紅的反彈。衝動、任性的蕭紅太像一匹脫韁野馬,狂亂不羈。那一連串驚世駭俗之舉,在因循保守的呼蘭,在顧忌顏面的張家,無疑會被視為傷風敗俗、有辱門楣,所以她被開除族籍。而她的不循常規、隨心所欲,換成大多數缺乏超強承受力的父母,都會頭疼欲裂吧。
人生彷彿行路、游山,尋常大道,安全平順,風光盡在把握,卻也平庸落套,少意外之喜;荒僻野徑,有人所未知的美景、發現,也有峭壁深壑等險阻。所以,大多數好奇心、探險欲和能量都平凡的人,走了常規之路。
自由是多麼絢麗的字眼啊,但它的光焰,有時也能射傷缺乏防護的眼睛。恰如葛浩文在《蕭紅評傳》的《結論》里所說:「蕭紅就是這一代中為了所謂現代化,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的一大部分人中的典型人物。遺憾的是他們那些人往往在身心方面都欠缺面對新方式的準備。對女性而言,這新的變革和考驗是非常艱辛的,唯有那些最堅強的人才能安然無恙地渡過難關。」
被新風尚激蕩的新女性不見得就能如願以償,遭逢理想的社會環境和男性群體,須得自己實力充足,比如,有一技傍身,不乏安身立命之本,性格又足夠強韌,才不易傷筋動骨或撕心裂肺。
推薦閱讀:
※歡迎來到能尖日大王國
※比爾蓋茨給青年的十句警言
※青春π|金魚系、奶狗系、佛系……我們聊聊90後的婚戀觀
※星雲大師《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1》
※跟文藝青年學撩妹,不如直接把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