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必知:艾灸的順序、時間、灸量知識最全匯總!

艾灸之所以成為現代人追捧的養生之法,是因其綠色、天然、安全、無副作用。一般針對不同的病症,中醫總會給出多個穴位,讓人一頭霧水的是,這麼多穴位,究竟先灸哪一個?

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這就跟吃西藥分飯前、飯後吃一樣,時間不對,多少都會影響到藥效的吸收。同樣,艾灸穴位的先後順序,什麼時間段施灸最好,以及灸量是多少,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艾灸的療效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艾灸的順序、時間、灸量!

施灸講究先後有序

「藥王」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記載著:艾灸應當遵循先陽後陰,先左後右,向上後下的原則。

作為農耕大國,古代先民一般都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中醫將背部、上身歸之於陽,腹部、下身歸之於陰。在陰陽學說中,頭為陽、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施灸的順序,臨床上一般是:

先灸上部 → 後下部

先灸背腰部 → 後灸胸腹部

先灸頭部 → 後灸四肢

先灸陽經穴位 後灸陰經穴位

先灸左側→ 後灸右側

施灸量先少 → 後逐步增加

如不按順序施灸,先灸下部,後灸頭部,患者可能會出現頭面烘熱,口乾咽燥等不適感。在施灸時還需結合病情,因病制宜,不可拘泥。

艾灸最佳時間

1、一天中最佳施灸時間

據《內經·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

按照具體時間來分便是:

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藉助這個時間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別是針對陽虛、氣虛質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溫,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當然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症,艾灸的時間也不一樣,如調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點灸,養腎在下午5-7點灸,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養生保健一般為:上午10-11點;下午2—4點為宜。

2、人體每個部位施灸時間

一般來說頭部、面部、胸膈以上的部位不宜多灸,頭面胸部穴位施灸時間相對短一些,建議20~30分鐘;

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施灸時間,建議30~40分鐘;

背部(背部腧穴)、下肢等肉厚部位則多灸長灸無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建議施灸時間40~60分鐘左右。

艾灸時的灸量

艾灸灸量是指灸療對機體刺激的規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的乘積,取決於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施灸時或施灸後刺激效應的時間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於提高療效,防止不良反應。

1、由天時、地理定灸量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另如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2、由病情、病性定灸量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如老年或體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病在淺表、灸量可小;在內則灸量宜大。癰疽陰瘡雖發於體表,但病根在內,故灸量亦須大。

3、由年齡、體質、性別定灸量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不同。古有以年齡定灸量,稱隨年壯,即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以壯年為限度。尚應考慮體質情況,並據男女生理、病理之差異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於種族差異,灸量對機體的影響亦殊。

4、由患者感覺定灸量患者感覺分二類,一為施灸後的灼熱感。根據不同病情,有的僅要求局部溫熱感,有的則要求有燙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類為灸的傳導感覺,如隔蒜灸中的鋪灸治療虛勞頑痹,須灸至患者自覺口鼻中有蒜味時停灸。這也是一種控制灸量的依據。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頗詳。《備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要求艾炷底部範圍不小於3分。此間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則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時,通過選擇適當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

6、由施灸次數定灸量將規定的壯數,一次灸完為頓灸,分次灸完稱報灸。對體質差者及頭四肢等云:「若並灸之,恐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所以,有關艾灸的灸量是綜合考慮的,一般來說,創傷灸療,效果較佳;或者可採用連續多次短時間的艾灸達到相同的效果。


推薦閱讀:

袖山的減針順序和方法
六十甲子順序表 六十甲子納音表
沒有出境記錄的護照?出國順序決定你是否被拒簽!
甲遁於戊以及三奇六儀順序原理

TAG:知識 | 時間 | 艾灸 | 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