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暴露一個大秘密:他並不信任諸葛亮
【來源:網路】 版權聲明: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公元2世紀末,中國政治顯著的特點是軍閥的競爭與衝突。黃巾起義後,已經有一些強大的軍閥發展起來,甚至能夠控制朝廷。在此後十多年間,軍閥們通過互相兼并,合縱與連橫,形成了相對的均勢。這一均勢隨著官渡之戰的結束被迅速打破,直到在208年被重塑。
打敗曹操的孫權和劉備,圍繞著荊州進行了持久的對抗。公元219年,對抗從暗中轉向公開,孫權和曹操聯手,謀害了關羽,獲得荊州。更多精彩內容,請加美女微信:shanqing0407,朋友圈每天更新。憤怒的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同年起兵征討東吳,在夷陵被打敗,第二年,劉備病逝。
劉備的軍旅生涯,可以由「隆中對」的提出時間,劃分為依附他人、自立為王的兩段時期,「隆中對」的提出者,則是舉世聞名的諸葛亮。受小說家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諸葛亮忠心耿耿,劉備也毫無保留的信任他。
但是,劉備的託孤遺令,卻顯示兩人之間,並非毫無猜忌。
史載: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大意是,劉備認為諸葛亮能興國安邦,成就大業,如果劉禪扶不起來,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聽後,急忙表示忠心,隨後劉備又向劉禪下達詔書,要他將諸葛亮當做父親一樣對待。
要了解這一對話的涵義,就必須要理解以前曾發生的類似事件。
在演義中,類似的事件發生過多次,其中兩次的主角是劉備,一是陶謙三讓徐州,另一次是劉表讓荊州。
實際上,小說中的「三讓徐州」並不存在,陶謙是將劉備選做繼承人,在他死後,執掌徐州。
史載:「(陶)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這一繼承反映了陶謙軍事實力的空虛,以及徐州對曹操的恐懼。在此之前,曹操曾兩度攻打徐州,摧毀了徐州的軍事力量,並多次屠城,迫使陶謙逃往揚州避難。作為僱傭軍的劉備就是此時來到徐州。
徐州集團在尋求保護,劉備則要為軍隊提供補充及糧餉。正是這兩者的相互結合,使劉備繼承徐州得到實現,但又因為同樣的原因,才會輕易地被呂布取代:徐州集團需要的是一支可以保護他們利益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的首領即可以姓劉,也可以姓呂。
劉表讓荊州大約發生在公元208年,與「隆中對」的時間相差時間無幾。
史載:(劉)表病篤,托國於(劉)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
但此時的劉備,態度與先前大為不同:
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由於劉備的斷然拒絕,無論劉表是在試探劉備的野心,還是真誠的出讓,這些都變得無關緊要。應該去了解的,是劉備為什麼拒絕?
那時的劉表集團不僅受到外部的軍事壓力,也被繼承人之爭所分裂。劉琦與劉琮都得到一部分軍隊的效忠,貿然接受,將會引發更嚴重的對立,使覬覦荊州的曹操有機可乘。
事實上,正是在這一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出於對曹操的恐懼、對劉備勢力的擔憂,劉表的繼承人劉琮,只經過了微不足道的抵抗,就投降了曹操。
除了這兩點以外,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國險而民附」,加上軍事實力較強。與慘敗給曹操,實力大損的陶謙並不相同,受到本地豪強的擁護。此時劉備掌握的軍隊不詳,但必然遠弱於劉表,憑藉此時相對弱小的軍事力量,去控制面積廣袤的荊州,這樣的軍事冒險風險太大。
如此就能看出來了,劉備接受徐州、拒絕荊州,顯然和軍事力量的對比密切相關。當劉備自己處於上風時,就會接受這一安排;如果當地勢力、或者其他競爭者佔據優勢時,則會拒絕。這種審時度勢、對戰略形勢的把握能力,是劉備在漢末眾多豪強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方霸主的根源所在。
現在回顧過來,劉備是否在試探諸葛亮,就取決於他的軍事安排:
史載:三年,先主疾病,(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這一詔令清楚地表明了,劉備將軍事交付給另外一位輔政大臣——李嚴,沒有軍隊的諸葛亮是無法「取而代之」的。於是,劉備臨終前的話語,只能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誠。於是,睿智的諸葛亮立即流著眼淚表明忠心。
推薦閱讀:
※「女人永遠不會對男人說的3個秘密」
※"稜鏡門"動了誰的秘密
※小叔子跟嫂子的秘密對話,
※網紅雪梨首次公開這些秘密……她的生意為何估值10億?
※比完美更美的秘密:做個好女人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