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1講 粉劑的應用………………………………2
第2講 塌漬法的應用……………………………3
第3講 水粉劑的應用……………………………5
第4講 油劑的使用………………………………6
第5講 酒浸劑的使用……………………………8
第6講 軟膏的應用………………………………9
第7講 乳劑的應用………………………………12
第8講 糊劑的應用………………………………14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1講粉劑的應用
張作舟 劉瓦利 方平△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100053)
1概論
《內經》曰:「有諸內,必形於外」,闡明了體表皮膚與體內臟腑統一的整體觀念。中藥外治法是中醫皮膚科臨床的重要內容,不但可直接治療局部皮膚損害,還可經皮膚吸收達到治療整體的目的。臨床許多皮膚病單獨使用外用藥即可治癒,有時與內服藥配合使用還可提高療效。中醫皮膚科醫生,對外用中藥不僅要了解其性味功能,還應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劑型種類。
粉劑又稱摻劑或摻葯,是將藥物研成極細的細粉,摻在膏藥上或直接摻撒在瘡面上的一種外用藥劑型。中醫皮膚科常稱之為粉、面、丹、散等。一般將由單味葯製成的細面稱為面或粉,如滑石粉、枯礬面等;將復方研製的藥粉稱為散,個別也有被稱為丹者,如二妙散、如意金黃散、紅升丹、八寶丹、白降丹等。粉劑多來源於植物或礦物中藥的藥粉,少數來源於動物葯.但要求研細乾燥。傳統以細羅、粗羅或水飛表示其研細的程度,現代則以目表示。
1.1粉劑的作用 ①收濕拔干:利用藥粉的吸收作用,能將皮膚表面的汗液、皮脂及一部分滲液吸掉,起到乾燥作用。當滲液多時,宜少用以防止形成藥痂。②散熱作用:粉劑是不同程度的小顆粒,這些極小的顆粒散佈於皮膚表面,可擴大與皮膚的接觸面積,起到清熱解毒與散熱作用。③護膚作用:粉劑可以隔絕皮損與外界的摩擦刺激,對皮膚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此外,粉劑用於治療瘡瘍及皮膚病,有平胬、腐蝕、消疣贅及生肌等作用。
1. 2適應證 粉劑可用於治療扉子及急性紅斑、丘疹等,如急性紅斑性濕疹、接觸性皮炎,具有安撫收濕之效。當有少量滲液時亦可少用。粉劑還可用於多汗症患者,夏季將藥粉撒佈於皺摺處或接觸面。根據藥性,還可用於治療浸潰性足癬。在應用油膏或糊劑時,表面再撒布粉劑,可增強藥物的吸收作用,減少衣物對錶皮用藥的摩擦,還可增強對滲液的吸收。
2常用方劑
2. 1祛濕散(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黃柏l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
功用: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主治:濕疹、接觸性皮炎等。
2. 2止癢粉(《中醫外科學》)
方劑組成:滑石粉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和勻。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蟲咬皮炎等。
2.3化毒散(《趙炳南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黃連面、乳香、沒藥、川貝母各
製法:除雄黃、冰片、牛黃另研細末外,余葯共研末,與前三味混合即成。
功用: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膿皰瘡及有繼發感染的皮炎、濕疹。
2.4順倒散(《醫宗金鑒)))
方劑組成:大黃、硫黃各等分。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
功用:清熱解毒殺蟲。
主治:酒渣鼻、粉刺、紫白癜風。
2.5青白散(《朱仁康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青黛
製法:先將青黛面研細,再加海螺峭研末,後加鍛石膏末研和,最後將冰片研細研勻混合。
功用:收濕止癢,消炎退腫。
主治:羊胡瘡、濕疹、皮炎。
2.6腳氣散(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枯礬l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
功用:除濕殺蟲斂汗。
主治:手足癬、體癬等。
2.7龜板散(成藥)
方劑組成:龜板面
製法:上藥研極細末混勻。
功用:收濕清熱,去腐解毒。
主治:黃水瘡及其他皮膚病有繼發感染者。
2.8黃石散(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黃柏面l
製法:上藥研極細末混勻。
功用:清熱收濕。
主治:濕疹及皮炎有繼發感染者。
3使用方法
①用棉簽蘸藥粉輕撲患處,如用黃石散等。②水調或用蜜水及鮮葯(菜)搗汁調敷,如用顛倒散等。③用植物油調成糊劑外敷,如用龜板散等。
4使用注意事項
製作粉劑的藥物應質地乾燥,過100目篩,以免顆粒太粗刺激皮損。對滲出性、化膿性皮損,切勿直接干撒粉劑,可用植物油調敷,以免結成厚痴。對毛髮部位及皮膚乾燥者不宜用粉劑,特別是皮膚較裂者更忌用粉劑,以免導致皮膚進一步脫水。含澱粉成分的粉劑,忌用於腋窩、腹股溝、乳房、陰部及肛門等皮膚皺摺多汗處,以避免藥物粘著皮損腐敗分解,產生毒素,刺激患處皮膚。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2講塌漬法的應用
1概論
塌漬法又稱濕敷法,相當於西醫的開放性冷濕敷。古人常以絲帛或新棉蘸洗藥液塌漬皮損處,如《醫宗金鑒》曰:「軟帛疊七、八重,蘸湯勿令大幹,復於瘡上,兩手輕按片時,帛溫再換,如此再按四、五次」。塌漬法的正規用法為取6-8層脫脂紗布,浸濕藥液,輕輕絞乾,以不滴水為度,然後將濕敷墊敷於患處,根據病情,每次20一30分鐘。若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則需將2塊濕敷墊交替使用,或將濕敷液頻滴於濕敷墊上,使之保持適應的濕度和溫度。如果急性炎症消退,滲出減少,可減少濕敷次數和時間,濕敷間期可兼塗以藥油。
1.1塌漬法的功能 由於低濃度組織液向高濃度藥液的流動,使皮損滲液減少或停止滲出,炎症得以消退。濕敷與滲透壓作用結合,還可使皮膚末梢血管收縮,促使皮損充血減輕,滲出減少。通過濕敷的傳導與輻射作用,使局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灼熱感得以減輕,並抑制末梢神經的病理性衝動,減輕自覺癥狀,發揮消炎、鎮痛、止癢和抑制滲出的作用。在濕敷過程中,表皮角化層膨脹,有利於藥物透入皮內,達到活血通絡之功效。濕敷墊可吸收皮損表面的漿液和膿汁,軟化並清除皮損表面的痂皮或其他附著物,濕敷的同時,也起到了洗滌清潔和保護皮膚的作用。
1.2適應證 本法適用於急性濕疹和皮炎有腫脹、糜爛滲出的皮損,對於血液循環不良的患者,不宜用冷濕敷。
2常用方劑
2.1馬齒覓煎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馬齒覓
製劑方法:加水2000^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急性滲出性皮膚病。
2.2蒼膚水洗劑(《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蒼耳子、地膚子、威靈仙、艾葉、吳茱萸各
製劑方法:濃煎取汁,外洗或濕敷患處。
功用:搜風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掌跖膿皰病,細菌性濕疹及各種感染性皮膚病。
2.3除濕洗方(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葛根
製劑方法:加水2000^
功用:收濕散風拔干。
主治:腋下、腹股溝等處間擦疹,手足多汗症亦可應用。
2.4止癢一號洗方(《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稀簽草
製劑方法:煎湯2000ml,熏洗患處。
功用:祛風燥濕止癢。
主治:肛門、外陰瘙癢症。
2.5止癢二號洗劑(《朱仁康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透骨草
製劑方法:煎水
功用:搜風活血、除濕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皮膚澱粉樣變等皮損極厚者。
2.6濕敷方(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馬齒莧
製劑方法:煎湯去渣,冷卻後濕敷患處。
功用:解毒除濕,收斂止癢。
主治:急性皮膚疾患有滲出者。
2.7二黃煎(《中醫外科證治經驗》)
方劑組成:黃柏
製劑方法:加水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瘡瘍毒熱盛,皮膚掀紅或糜爛者。
2.8除風洗葯(山東皮膚病防治所方)
方劑組成:生川烏、生草烏、皂角、牛蒡子、荊芥穗、防風、苦參、澤蘭、蛇床子、赤芍、川椒、白鮮皮、鶴虱、大黃各
製劑方法:加水1000^
功用:殺蟲止癢,清熱收濕。
主治:腳濕氣等。
3使用注意率項
必須掌握正確的濕敷方法,注意其適應證,否則不僅影響療效,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具體應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濕敷墊的更換時間:注意掌握更換濕敷墊及濕敷液的時間,以保持一定的濕度及清潔度與溫度。滲出伴浮腫較重者應持續濕敷,夜晚塗油膏;病輕者白天可濕敷3^-4次,隨著癥狀減輕而逐漸減少次數。②注意部位和面積:濕敷墊必須與皮損密切貼附,方能達到濕敷的目的。顏面、耳後、肛周、外陰及指、趾間等部位,因形態不規則,應特別注意貼敷緊密。濕敷面積不可過大,應隨著季節、室溫而定,一般不超過全身面積的1/3。對老人、幼兒以及皮損在頸、胸等部位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冬季室溫低時,頸胸部位最好不用冷濕敷。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3講水粉劑的應用
1概論
水粉劑又稱震蕩劑、洗劑、懸垂劑,系在水中加入。30%-50%不溶性粉劑(如爐甘油、滑石粉或復方九華粉等)而配製成的外用藥劑。為了起到懸浮和滋潤保濕作用,常在製劑中加10%甘油。因粉劑具有不溶性,常使藥劑產生沉澱,故在使用前需加以震蕩,因此又被稱為震蕩劑。
1.1水粉劑的功能
將水粉劑震蕩後塗於皮損表面,在水分蒸發過程中,患處可有清涼舒適感,再加上藥物的安撫收斂作用,用治紅斑丘疹,有收濕止癢之功。待水分完全蒸發後,乾燥的藥粉可在皮膚上形成一層粉狀薄膜,既能保護皮膚,又能起到與外界隔絕的作用。震蕩劑中的甘油,還有潤澤皮膚、防止皮膚乾燥等功能,且有助於粉劑的附著。治療炎性皮損,可在製劑中酌加酒精或白酒,既有助於促進蒸發冷卻,又能加強藥物的退斑消炎作用。使用水粉劑可獲得濕敷與粉劑相結合所取得的治療效果。
1.2適應證 水粉劑適用於急性濕疹、變態反應性皮炎等。若配以收斂除濕藥物,還可用治多汗、臭汗症。
2常用方劑
2.1祛濕止癢洗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寒水石l
配製方法:將固體藥物研極細面,加入甘油及蒸餾水至
功用:收斂除濕止癢。
主治:過敏性皮炎、尊麻疹等。
2.2九華粉洗劑(《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硃砂
配製方法:_上藥共研細末,取藥粉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脂溢性皮炎、丘疹性濕疹。
2.3止癢除夾洗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滑石
配製方法:將前三味葯研細末,加入甘油及適量蒸餾水即可。
功用:斂汗除臭。
主治:手足多汗症及臭汗症。
2.4三石水(《朱仁康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爐甘石
配製方法:將固體藥物共研細末,加入蒸餾水10000 ml,最後加入甘油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丘疹性濕疹、風疹癢、脂溢性皮炎等。
2.5青黛洗劑(《中醫外科學》)
方劑組成:青黛粉
配製方法:以少量白酒將冰片溶化,然後與上述藥粉同入水中,將水加至
功用:清熱解毒,收濕止癢。
主治:桑毛蟲皮炎、松毛蟲皮炎等。
2.6爐甘石洗劑(皮科常用方劑)
方劑組成:爐甘石
配製方法:將前二味研極細末,加入甘油及水至
功用:安撫止癢。
主治:亞急性濕疹無明顯滲出者。
2.7冰礬洗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冰片
配製方法:將明礬研為細末,兌入冰片研均,再加入蒸餾水至
功用:收斂止癢。
主治:頭皮脂溢性皮炎。
3使用方法
水粉劑是以藥物沉澱在水中的形式存在的,故在使用前必須震蕩均勻,使藥物與水充分混勻,用紗布或毛刷蘸藥液塗布在皮損上,每日數次。
4注意事項
以下幾種情況不宜用洗劑:①糜爛、滲出性皮損及有膿痂者;②亞急性皮損、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者;③慢性炎症性皮損,乾燥皸裂、肥厚苔蘚樣變者;④有毛髮部位的皮損。此外,含酒精的洗劑不宜用於急性變態反應類皮膚病。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4講油劑的使用
1概論
油劑又稱油調劑,系由植物油調配適量的藥粉製成。也可不調配藥粉,單純外用油劑塗搽皮損,或用植物油將藥物浸泡數日後煎熬過濾去渣,外擦皮損。過去常用花椒油製作油調劑,現多用花生油、芝麻油或菜籽油。用油浸泡、煎熬藥物後過濾去渣,稱為藥油,亦屬於油調劑範疇。
1.1功用 由於油劑為不飽和脂肪酸甘油脂,其性緩和而無刺激性。與礦物油相比,有一定的滲透性,對急性濕疹、皮炎等出現水皰及滲出性皮損者,有收濕止癢之功。用油劑調和藥粉,使之呈糊狀外塗,或用於濕敷間期,或單純外用,又有清潔皮膚、潤燥之效。
1.2適應證 油劑適用於各型滲出性急性濕疹及皮炎、傳染性濕疹及皮炎、黃水瘡以及急性、亞急性繼發感染有糜爛滲出者。在濕敷間期,可單用油劑。亦可用於各型紅皮症患者,有護膚清潔作用。
1.3用法 宜用新鮮植物油調配油劑,藥油要攪拌均勻。使用時可用小毛刷蘸藥油均勻塗布,亦可在表面略撒滑石粉。治療時最好暴露患處,以利吸收和蒸發。若需包紮,亦不應用塑料材料等,以免出現浸漬。
2常用方劑
2.1解毒除濕油調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黃柏
配製方法:將上述藥物研極細末,使用適量植物油調成糊狀。
功用:清熱解毒。
主治:膿皰瘡、足癬感染、濕疹感染等。
2.2花椒油(皮科常用方)
方劑組成:花椒
配製方法:將芝麻油放入銅鍋,數開後離火,將花椒放入鍋內。待油涼後,將花椒取出,將油貯瓶備用。
功用:解毒、潤膚。
主治:用於治療濕疹或清潔瘡面。
2.3甘草油(((趙炳南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甘草
配製方法:將甘草浸入油內24小時,以文火將其炸至焦黃,去渣備用。
功用:解毒潤膚。
主治:用於清潔瘡面或做賦形劑。
2.4青黛油(《中醫外科學)))
方劑組成:青黛
配製方法:將_[述藥物共研細末,加適量植物油調成稀糊狀。
功用:清熱解毒,收濕止癢。
主治:漆瘡、黃水瘡、粟瘡等。
2.5紫草茸油(《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紫草
配製方法:將紫草置於銅鍋內,以芝麻油浸24小時。用文火熬至焦枯,離火過濾去渣,取油貯於磁皿內備用。
功用:活血化疲,軟堅散結。
主治:下肢紅斑結節類疾患及皮膚紫紅斑塊等。
3注意事項
3.1應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油劑,常用植物油性質緩和,而個別藥油,如大楓子油有一定的刺激性,可用於治療淺部真菌皮膚病,但對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患者則應禁用,否則可致皮損加重。
3.2在有毛髮的部位不宜使用油膏或油調劑,必須使用時,應將毛髮剃凈後再用。
3.3筆者認為:在油調劑中酌加氧化鋅,能提高藥物附著性,增強藥性。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5講酒浸劑的使用
1概論
酒浸劑是用酒浸泡藥物製成的製劑。古人常用白酒或黃酒浸泡藥物,現多用酒精浸葯並過濾而成。其中主要成分含揮發性藥物者稱為醑劑,不含揮發性藥物者稱為酊劑。
1.1功用 酒精作用於皮膚,可溶解皮脂,吸收皮膚水分,擴張末梢血管,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藥物吸收,並有消毒、殺菌、止癢之功效。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毛髮脫落,毛根萎縮,除了全身性疾病的影響外,還與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營養不良、失去濡養有關。因而治療時常使用由養血活血中藥配成的酊劑,可收養發生髮之效。用補骨脂、防風、白芷、冤絲子等製成的酊劑,可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促進色素細胞增生。酒精及酒浸劑中的抑制真菌中草藥,如土槿皮、土大黃、丁香等,還可治療真菌引起的皮膚病。
1.2適應證 酒浸劑常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痒疹、斑禿、脂溢性脫髮、白癜風及手足癬等病症。
1.3使用方法 治療時可用棉棒或小毛刷蘸取藥液塗於患處,每日2^-3次。
2常用方劑
2.1白駁酊(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補骨脂15
配製方法:將諸葯碾碎後,置於酒精內浸泡7日,過濾去渣備用。
功用:滋補肝腎,調和氣血。
主治:白癜風。
2.2百部酒(《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百部
配製方法:將百部碾碎,置於酒精內浸泡7天,過濾去渣備用。
功用:解毒殺蟲,疏風止癢。
主治:蕁麻疹、神經性皮炎及陰虱等瘙癢性皮膚病。
2.3生髮酊(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當歸l
配製方法:將諸葯碾碎後置於酒精中浸泡7天,過濾去渣備用。
功用:養血活血,祛風通絡。
主治:斑禿、脂溢性脫髮。
2.4普癬水(((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生地偷
配製方法:將前三味葯打成粗末,連同斑鰲一起裝入大口瓶中,加入75%酒精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圓癬、紫白癜風。
2.5苦參酒(《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苦參
配製方法:將前四味葯裝入大口瓶內,加入75%酒精5000ml,浸泡7天後去渣,加入樟腦,待其溶化後備用。
功用:滅菌止癢。
主治:脂溢性皮炎、皮膚痛癢症、單純糠疹、玫瑰糠疹等。
2.6復方土槿皮酊(經驗方)
方劑組成:土槿皮
配製方法:將土槿皮用酒精浸泡7天後,加入其他藥物即成。
功用:殺蟲止癢。
主治:鵝掌風等。
3注意事項
對急性炎症性皮膚病和糜爛滲出性皮損應禁用酊劑,皮膚乾燥以及皸裂性皮損亦不宜使用酊劑。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6講軟膏的應用
1概論
軟膏是皮膚科應用最早最廣的一種劑型。配製方法是把治療藥物加入到油脂類基質中,均勻混合而成。早在《內經》就有采脂外用的記載,歷代最多用的基質是植物油加溫後加入一定比例的蜂蠟製成半固體軟膏。歷代軟膏基質除用動物油脂外,尚有用植物油、樟丹、松香加工製成者。另外還有水溶性軟膏(直接水熬藥物製成或用蜂蜜米醋等製成)。近代則將凡士林作為主要的軟膏基質。
一般要求軟膏具有一定的粘稠性,塗布在皮膚皮損部位後,通過體溫能逐漸軟化或溶化,使中藥有效成分逐漸釋放發揮療效。軟膏加入不溶性中藥粉劑應不超過其15%。
1.1軟膏基質 基質不同,藥物的釋放、滲透及體內吸收的作用常有差異,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尚無完全理想的軟膏基質。現常用的基質有油脂類、乳劑及水溶性基質三大類,均各有其優缺點。
1.2軟膏的理想要求 ①軟膏應均勻、細膩,塗在皮膚上無粗糙感。②有一定的粘稠性,易塗於皮膚且不融化。③軟膏性質穩定,應無酸敗變質現象,能保持藥物的固有療效。④應無不良刺激性,並應有防止二次污染的包裝。⑤長期使用不易致敏或有其它副作用。
1.3軟膏基質的分類
1.4各種基質的功能特點
36^
④烴類:為由石油分餾而得各種烴的混合物,常溫下有固體(石蠟)、液體(石蠟油)及半固體(凡士林)三種。凡士林熔點為38^-
2常用軟膏方劑
2.1普連膏(((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黃柏
配製方法:將黃柏、黃芩研成細末,加入凡士林調成軟膏。
功用: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無滲出的急性、亞急性濕疹,單純皰疹,紅皮
症,膿皰瘡。
2.2普榆膏(張作舟自擬方)
方劑組成:黃柏
配製方法:將黃柏、黃芩、地榆共研細末,加入凡士林調成膏。
功用:除濕止癢,軟化浸潤。
主治:濕疹,帶狀皰疹,神經性皮炎,I度燒燙傷。
2.3四黃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黃連
配製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另用麻油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
主治:各種腫毒。
用法:用紗布塊塗藥一層,貼於腫塊上,並用膠布固定。
2.4濕疹膏(經驗方)
方劑組成:青黛
配製方法:將青黛入缽內研細後,加入黃柏末研和,再加氧化鋅研和。並將鍛石膏研極細末,最後加入凡士林、麻油調和成膏。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嬰兒濕診或亞急性濕疹滲水不多者。
用法:薄塗於皮損上.
2.5濕毒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青黛
配製方法:先將青黛和黃柏研細末後加入另3種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調成細膏。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慢性濕疹,皸裂性濕疹。
用法:塗敷皮損上,每日1^-2次。
2.6五石膏(《朱仁康臨來經驗集)))
方劑組成:青黛
配製方法:將以上7種葯共研細末,加入凡士林及香油內,調和成膏。
功用:收濕止癢。
主治:濕疹滲水不多時。
用法:薄塗於皮損處。
2.7玉黃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當歸
配製方法:先將前4種葯浸泡於麻油內3天,然後用火熬至枯黃,離火去渣,加入輕粉、冰片(預先研末),最後加蜂白蠟溶化(夏季加
功用:潤肌止癢。
主治:皮膚皸裂、銀屑病。
用法:薄塗於皮損上。
2.8紫草軟膏(張作舟自擬經驗方)
方劑組成:紫草
配製方法:先將凡士林入鍋內加熱,再入紫草、丹參炸至枯黃後過濾,然後加入蜂蠟、羊毛脂熔化調勻成膏。
功用:潤膚止癢,活血生肌。
主治:皮膚枯燥皸裂,潰瘍瘡面。
用法:薄塗於皮損或製成藥膏紗條外敷瘡面。
2.9紅升軟膏(張作舟自擬經驗方)
方劑組成:紫草軟膏85
配製方法:紫草軟膏加溫
功用:薄膚去屑止癢,化腐生肌。
主治:肥厚鱗屑性皮損,如銀屑病、神經性皮炎。潰瘍腐肉未脫。
用法:薄塗於皮損上,或攤於紗布及製成軟膏紗條外敷潰瘍。
禁忌:對汞過敏者忌用,長期廣泛皮損慎用。
2.10新五玉膏(《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方劑組成:祛濕粉
配製方法:將上藥混合在一起,調和成膏,嫌干時可加入香油少許。
功用:潤肌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用法:薄塗於皮損上。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7講乳劑的應用
1概論
乳劑是一種經加工製成的新型軟膏基質,因其具有無油膩感、不污染衣物、滲透性強等優點,已在皮科廣為應用。
1.1乳劑的定義與分類 乳劑是指在兩種不相溶解的水和油或蠟中加入乳化劑,經過乳化作用所形成的一種均勻混合的乳狀製劑。乳劑的基本原理是水和油在一定條件下,利用乳化劑的化學結構,使其長鏈一端的親水基團與水分子結合,另一端的親油基團與油分子相結合。乳劑分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兩大類,親水基團作用大時為水包油型,親油基團佔優勢時為油
包水型。有時用肉眼不易鑒別,可利用連續相物質稀釋,如水包油型易摻水,油包水型易摻油。
1.2乳劑的優點 ①性質緩和,其中含有較多的水分,在皮膚上蒸發時,可起到一定的散熱作用,且有清熱、止癢、消炎等功效。②乳劑的分散度較大,透入皮膚的力量較強,可增加藥物療效,減少藥物劑量。乳劑一般較油脂基質藥物減少藥量10%-20%。③因乳劑同時具備水相和油相,可加入油溶性及水溶性藥物配伍發揮效能。④乳劑潔白細膩,外塗皮膚後有舒適感,且易洗掉,不油污衣物,故又為護膚化妝品的基質。
1.3乳劑的缺點 ①對皮膚的滲透性較糊劑差。②貯存時間長時,其中水分易蒸發,水包油基質易發霉。③不能配入可破壞乳化作用的藥物,如水楊酸、硼酸等。強酸、強鹼和兩相共溶的溶媒如酒精、丙酮,以及吸水葯如枯礬等均能影響乳劑的穩定性。
1.4乳劑的兩大類型基質
1.5適應證 這兩型乳劑適應證基本相同,一般適用於各種急、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如急性濕疹或皮炎的輕度浸潤肥厚型皮損、皮膚瘙癢症等。油包水型乳劑所含油脂較多,適宜在冬季及乾燥性皮膚上使用。
1.6兩型配方舉例
1.7中藥乳劑配製法
溶於水或油的中藥有效成分,可用水煎或油炸過濾後取清液做為基質
原料,對固體提取物,可研細後按上法配製。
見附圖。加入程序:①油包水型為水相~油相;②水包油型為油相~水相。
①油脂性基質內若有雜質,應熔化待其沉澱後用紗布過濾除去。②應先將不溶性固體粉末研成細粉,過100目篩,先與少許基質混勻,若處方中含有植物油或液體石蠟等,可先與藥粉研成糊狀後,再與其餘基質混勻。③若含有少量可溶性劇毒藥品或結晶藥品,應先加少量水溶解後,再與其他基質混合。④含揮發性成分藥物,如冰片、樟腦、薄荷及麝香等,應待溫度降至
2常用方劑
2.1硫黃霜
方劑組成:水包油基質90^
配製方法:硫黃粉過100目篩,加入甘油適量,研磨均勻,緩緩加入水包油基質內,同時攪拌均勻。
功用:殺蟲止癢,祛油脂,凈鱗屑。
主治:3%硫黃霜可用於治療痤瘡、脂溢性皮炎,10%硫黃霜可用於治療銀屑病和疥瘡。
用法:薄塗皮損。治療疥瘡時應薄塗全身,每日1次,每3天洗浴並更換消毒內衣。
2.2清熱芩柏霜
方劑組成:黃芩l
配製方法:將前三味藥水煎3次,過濾去渣,濃縮至700-750ml,按水包油法製成霜劑。
功用;清熱解毒,潤膚止癢。
主治:亞急性濕疹、皮炎、玫瑰糠疹等。
用法:薄塗皮損。
2.3止癢潤膚脂
方劑組成:紫草
配製方法:將紫草用液體石蠟炸枯去渣過濾,並將丹參、苦參水煎2次,過濾去渣濃縮至
功用:潤燥祛風,活血止癢。
主治:肌膚乾燥,冬季皮膚瘙癢症,魚鱗病。
用法:薄塗皮損,每日2次。
中醫皮科外治法系列講座
第8講糊劑的應用
1概論
糊劑又稱泥劑或泥膏,是在油脂性軟膏基質中加入25% -50%的不溶性粉劑混合而成的一種泥狀多孔性膏劑。
1.1功用
①糊劑性質柔和,無刺激性,有保護瘡面的作用。②糊劑中的粉劑含量超過25%可形成較多孔隙,不妨礙皮脂和汗液的排出與蒸發,能散發一定熱量,促使炎症減輕。③因糊劑含有較多粉劑,可吸收皮損的少量滲液和分泌物,並有較好的附著性。④因含有油脂,亦有潤澤皮膚、軟化皮損作用,並可除去皮損表面的鱗屑與痂皮。
1.2適應證
因糊劑含粉劑數量較多,一般作用較淺表,通常用於亞急性滲出或分泌物較少的皮損。但由於其粘著性較強,塗於皮膚後,不易除去,且不易溶化,可在皮膚上發揮較長時間的效用,常用於慢性浸潤肥厚的皮損(宜加入等量羊毛脂)。此外,在竇道、瘺管周圍塗氧化鋅糊膏,可預防浸漬糜爛。
1.3常用糊劑及其作用機制
氧化鋅糊膏的組成為氧化鋅、滑石粉各15 % ^-25%加入凡士林至
油、糠焦餾油等,濃度為3%一5%時有消炎作用,臨床使用時常靈活變化,如加入適量水揚酸、各種類固醇激素軟膏或乳劑,亦可起到止癢作用。配地榆、明礬、五倍子等可起到收斂作用、揉酸、硫酸鋅、硫酸銅、醋酸鉛等有促使組織中蛋白凝固,使組織細胞間隙縮小作用,可促使水腫消退,炎症漿液滲出減少。用中藥黃柏、蒼朮、黃連、生地榆、虎杖等製成的糊劑亦有較好療效。
2常用方劑
2.1.黑豆餾油糊劑(皮科常用方)
方劑組成:黑豆餾油15^
配製方法:將復方鋅糊水浴軟化,加入冰片,然後再加入黑豆餾油混勻,裝盒備用。
功用:收斂除濕止癢。
主治:亞急性或慢性濕疹等。
2.2濕疹糊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甘草
配製方法:將黃蠟加熱熔化,加入芝麻油攪拌均勻,然後加入前幾味藥粉,邊加邊攪,攪勻即成。
功用:收斂除濕,殺蟲止癢。
主治:亞急性濕疹、皮炎等。
2.3止癢糊劑(張作舟經驗方)
方劑組成:鍛石膏
配製方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麻油按30%濃度調成糊劑。
功用:.收斂祛風止癢,
主治:神經性皮炎、頑固性濕疹等。
3注意事項
糊劑因粉劑含量較多,且粘著力強,故不宜用於有毛髮部位的皮損。換藥時宜先用液體油類將原有的藥膏清洗乾淨後再塗新葯,不可用水洗。
中級醫刊1995年第30卷第
推薦閱讀: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54/69(第三十一品到三十二品)
※探索門命學2016年5月講座記錄:干支符號學之丙丁火實戰篇1 楊璞整理
※講座 | 悠老師「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在家也能蒙台梭利(中集)
※翟鴻燊國學講座全集
※黃念祖居士 無量壽經講座37/69(必成正覺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