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森田療法,我們容易掉進的三個陷阱!
森田療法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往往因應用者的誤解造成使用不當,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 森田療法就是放棄療法
許多心理學愛好者和心理學專業人士在初步接觸森田療法時,會把全盤接受自己的癥狀,不要主觀想去克服或改變自己的癥狀當做森田療法的精髓,聽到這樣的說法,許多患者也許會抱有質疑的態度,甚至會有些氣憤。
因為患者苦苦想掙脫的、無比痛苦的、認為非常嚴重的癥狀在森田療法這裡被輕描淡寫的略過。但森田療法並非認為這一切都不重要,而因為這些細枝末節的癥狀並不是發病的根本原因,也不是治療癥狀的重要線索。
而真正的問題是個人的想法和感覺因為疑病素質和神經質傾向,經過錯誤的主觀思想、慾望和精神交互作用被固化下來。森田療法的創始人森田正馬同樣也是一名神經症患者,他曾在早年因與家人賭氣而決心不顧一切地學習證明給家人看,結果莫名的治好了困擾自己多年的神經症,為作者創立具有禪意的森田療法提供了最初的靈感。
為了避免患者反覆訴說和重溫細枝末節的癥狀,引發患者的不悅情緒,給患者造成了貌似放棄治療的困擾。患者癥狀固著也是因為患者想要利用主觀矛盾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因為這個原因就要求患者不要想著去治癒自身的癥狀,這是違背正常人心理的,每個人都想早日擺脫痛苦的癥狀,過著輕鬆自由、無焦慮、無強迫的正常生活。雖說完全的放下治療的念頭,就能治癒神經症,但這個做法在操作上存在自身的矛盾和巨大的困難。
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對其癥狀的背面理解之後的與自己和解,是為了最終獲得痊癒的有效的選擇性策略。
-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就是放任癥狀發展,不聞不問
許多人對森田療法的認識多停留在「順氣自然,為所當為」這八個字上,字表意思很簡單,但不同人對其有著決然不同的理解。不是順著癥狀的感覺,可以為所欲為,這樣就淪為了神經症的木偶。我個人理解這句話意為順應個人身心和環境的客觀情況,做自己當下應該去做的事。
這裡所說的個人身心和環境,即覺察自己對於身心狀態的矛盾想法,保持客觀認識是第一步,同樣環境認識也是一部分,對於自己感覺有關恐懼與道德層面的罪惡感應保持理性的認識,而不是覺得自己是異類或對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視若無睹。想法和情緒都是會反彈的,你無法控制它的走向,你無法僅靠意志去丟掉某種情緒、放棄某個念頭,只有在你理解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你才會釋然。
比較合適的解釋就是看到自身癥狀及其背後原始想法在的合理性,即使想努力的去擺脫癥狀同樣是人內心正常的想法。
懷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帶著癥狀從本心出發,做環境要求和自我實現要求我們去做的事,先著手開始。森田的弟子著作中也提到,行動改變性格。在堅持自己向上慾望的過程中,我們會窺見自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實踐的磨練中發現治癒神經症的契機。
- 背離森田核心的出發點,陷入自我分析的怪圈
雖然分析並不能給予患者治療效果的極大改變,但卻也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因神經質傾向性格的人比較較真,凡事必須探尋根底後才會對一件事放手,同時,如果你冒然提供一種療法想要用於治療Ta的神經症,他多半會也不會同意。
目前,我不能判定這一過程是否對治療有作用,是否像森田正馬先生所說的「大疑才能大悟」,但我覺得越是重症的神經症痊癒患者,他們對於森田的理解也越深刻。但過度的自我分析,會給治療帶來負面的效果。
人的念頭本來就是不知哪裡來,又不知哪裡去。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自我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暗示的成分,這種心理暗示與蹭風靡一時的心理測試如出一轍,而其背後的心理學機制就是巴納姆效應。
加之神經症患者的疑病素質,會加深他對於自我分析的暗示作用,陷入細枝末節的癥狀中去,由最先的癥狀而苦惱,漸漸變成為苦惱而苦惱,徹底偏離了治療的初衷。
推薦閱讀:
※神經官能症
※神經官能症的發作竟與童年有關,專家帶你一探究竟
※強迫症的系統治癒(實時更新 )
※胃腸神經官能症中西醫經驗方
※植物神經紊亂會有哪些方面出現癥狀?